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2 一、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CoxA16 ,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主要由EV71引起
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 潜伏期:一般2 ~ 10天,平均3 ~ 5天

3 病原体抵抗力 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在PH 3-5 仍然稳定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4 EV71特点 EV71 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有一定难度

5 EV71感染特征(四四四 ) 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四大部位”: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四不像”:所出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等临床表现 “四个阶段”: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6 二、手足口病的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发热,一般<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1~2天后口腔、手、足、臀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斑丘疹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7 手、足、口疱疹

8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现无法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多为临床诊断
对无皮疹的单纯疱疹性咽峡炎及临床表现为脑炎、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病例,不诊断手足口病 若考虑为EV71感染所致,可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结果阳性可诊断为EV71感染等 诊断与临床处理分开,即临床按手足口病治疗

9 诊断标准(临床分型)2010版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10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不发热 

11 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确定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诊断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病毒
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 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

12 鉴别诊断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13 三、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 2010指南把重症病例分为重型和危重型 只要出现了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或呼吸循环功能受损,即可诊断为重症病例
单纯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要注意区分高热、恐惧等所致 危重型病例的诊断要强调出现严重脑炎,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情况

14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年龄:3岁以下 症状 1、持续高热不退,2天以上;伴寒战,面色苍白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15 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的处置流程 仔细询问病情及接触史、之前的治疗情况,注意皮疹和生命体征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普通病例先在门诊对症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长的注意事项,随时可到上级医院就诊 一旦发现重型或可疑重型病例应及时转诊,最好用救护车转送患儿

16

17

18 病原学 常见病毒: Cox A16型和EV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 肠道病毒71型; 新肠道病毒(埃可病毒)。 常见病毒: Cox A16型和EV71型。

19 流行病学

20 全省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截止至6月20日) 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163例 发病率为48.10/10万 死亡39例
全省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截止至6月20日) 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163例 发病率为48.10/10万 死亡39例 死亡率为0.089/10万,病死率0.18% 重症病例*261例(不含39例死亡病例) 备注:*本幻灯片中的统计的重症病例数不含死亡病例数,以下同

21 时间分布(1)

22 时间分布(2) 截止2010年6月20日,我省手足口病总体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的时间较09年早
10年第10周开始上升(09年在第12周) 疫情高峰较09年晚(晚三周),但峰值高,较09年高峰值上升了66% 10年峰值在第17周(09年在第13周)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 —病例数:男:女=2.06 —发病率:男 62.6/10万,女 32.6/10万
职业分布:以儿童和学生为主,占99.76% —散居儿童占74.73% —幼托儿童占22.84% 年龄分布:集中在低年龄组,4岁以下占80.35% 其中2岁年龄组的儿童最多

25 病原学检测情况 网络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834例 —EV71的构成比49.8% —CoxA16的构成比29.9%
—其他肠道病毒的构成比20.4% EV71构成较高的地市:鹰潭、上饶、抚州等 CoxA16构成较高的地市:宜春、萍乡

26 我县08、09、2010年发病情况 月份 发病数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月 3 23 2月 1 9 3月 7 27 4月
3 23 2月 1 9 3月 7 27 4月 36 93 5月 21 8 253 6月 15 231 7月 80 8月 22 9月 2 13 10月 11月 4 12 - 12月 合计 35 143 753

27 安徽阜阳EV71事件回放 首个病例见于3月上旬
2008年3月27日:第一例病童死亡;3月28日:第二、三例死亡;3月29日:第四、五例死亡…… 4月15日:阜阳市政府第一次公开病情,但公开信息称该病为呼吸道感染疾病 并非传染病 4月25日:阜阳媒体刊登新闻,报道中第一次将此病确定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4月27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布消息 4月30日:阜阳政府回应瞒报质疑,称EV71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 5月2日:卫生部宣布:EV71是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

28 安徽阜阳爆发流行之因 .皖北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2.当地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3.当地的卫生基础条件很差,容易感染病毒
4.水源污染,饮用水没有达到卫生标准

29 安徽阜阳EV71发病之特点 (1)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
(2)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3)早期出现比较高的死亡率 (4) 发病急,症状重,很多儿童送到医院时,已出现脑水肿、脏器功能受损等严重症状 (5)病因难以确定,进行尸体解剖后才确诊

30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持续约3~5周; 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31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32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

33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季节分布: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6-7月)多见;
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34 流行方式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5 手足口病防控 属地管理。 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早发现、最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6 疫情报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37 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实验室检测结果”栏内选择相应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在“重症患者”一栏选择“是、否”为重症患者。

38 疫情处置 1、散发病例调查处理。村医巡诊、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流调、消毒、随诊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2008年由疾控机构管理)
2、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理。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和疫点处理,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教育部门,学校按标准停课。(聚集性病例疫情2008年无详细规定)

39 疫情处置 3、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措施(2008年所在县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辖区内要启动日报和零报制度,填写《手足口病疫情日报表》,并做好其他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暴发疫情结案标准(同2008年) 所有临床病例均治愈出院 最后1例病例治愈后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 所有疫点均已完成终末消毒

40 疫情处置 流行的调查处理。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时,除以上措施外,地方政府必须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流行的控制标准:连续2 周,同一县(市、区)每周发病少于20例。(2008年无明确规定)

41 2、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42 聚集性疫情的报告标准 聚集性疫情一般是指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连续3天内有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自然村寨(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43 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44 控制传染源(一) 一、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
该病的潜伏期为2~10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10天。 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 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 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情况

45 控制传染源(二)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10)》,认真鉴别留观指征和住院指征。仅符合留观指征第3项“发热,精神差”者,隔离留观72小时,但不作为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如果在72小时内,达到临床诊断病例标准的,入院治疗,并立即网络直报。未达到临床诊断病例标准的,按普通病例处理,无其他重症的可居家医学观察。

46 控制传染源(三) 医疗机构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各医院的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47 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 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 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48 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49 健康教育 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 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50 散发疫情处置原则 散发疫情定义:发病人数低于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标准的所有个案。
处置原则:由专人负责患儿住院隔离治疗;对患儿所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内外环境消毒;采集病人标本,按规定保存,视疫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送检。追踪密切接触者,对≤7岁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10天,并对所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内外环境消毒。

51 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的主要目的
一是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 二是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 三是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是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52 医疗救治(一)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县人民医院为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各级医疗机构要设立发热、出疹病例的专门诊室,做好门诊病人的管理工作。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防止与其他疾病患儿之间的交叉传播。

53 医疗救治(二)实施严格的转诊制度 门诊、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发现留观指征或住院指征病人,要转诊市人民医院城西分院,不得滞留病人。
县人民医院要建立手足口病病人救治的绿色通道,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条不紊。 要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严防漏诊、漏报。

54 医疗救治(三)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医疗救治的重要措施 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进行病例的登记和筛检,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各医疗机构在救治过程中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尽早发现重症患者,着力提高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因病致死人数。

55 医疗救治(四)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适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 医护人员如有疑似肠道病毒感染症状的,应暂停接触儿童。 同一病室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的患儿,如有条件,住院患儿应单独隔离。 要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 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56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57 个人预防措施(一)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8 个人预防措施(二)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59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 的预防控制措施(一)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0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 的预防控制措施(二)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61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一)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62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二)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63 勤 洗 手 饭前饭后; 便前便后; 吃药之前; 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 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接触钱币之后; 接触别人之后;
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 抱孩子之前。 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

64 正确的洗手方法(一)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65 正确的洗手方法(二)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66 正确的洗手方法(三)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67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一) 一、环境消毒要点 (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68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二) 二、消毒方法的适用 (一)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二)食、饮具: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三)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四)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69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三) (五)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七)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等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八)生活污水:用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九)垃圾: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7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新建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涂中兴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