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诊法概要 主讲:雷 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诊法概要 主讲:雷 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诊法概要 主讲:雷 伟

2 知识目标 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2.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3.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
4.掌握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3 诊法概要 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同样用望、闻、问、切四诊。
儿科四诊运用均比较困难,由于小儿口不能言 ,或即言亦不足信,且小儿诊病时往往啼哭叫扰,声色俱变、脉息难凭,故对四诊的运用均带来一定的困难。 古代医家素有儿科“五难”之说及“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语,其小儿“难”及“不治”主要是难于诊断,是因四诊提供的诊治依据不多。

4 望诊定义 是通过医生的视觉来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指纹、苗窃等的异常变化,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疾病所在和属性的一种方法。

5 望诊机理 小儿肌肤柔嫩,反应灵敏,脏腑气血阴阳病变易从面部苗窍各部形诸于外,不易受到病儿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望诊可以观察病儿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辨证印象。    望诊

6 望诊内容 包括:   总体望诊:(一)望神色(二)望形态;   分部望诊:(一)审苗窍(二)辨斑疹(三)察二便(四)察指纹。 望诊

7 (一)望神色 “神”指精神状态,“色”指面部气色。望神色就是望小儿的精神气色,通过对小儿目光、神态、表情、反应等综合观察了解五脏精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及预后。    形神兼备

8 (一)望神色    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气血调和、神气充沛,反映健康无病或病情轻浅。   精神萎顿,二目无神,表情呆滞,面色晦暗,呼吸不匀,反应迟钝,气血不充、神气不足,反映体弱有病或病情较重。   

9 (一)望神色 主色、常色: 黄色人种常色:微黄、红润有光泽,如个体差异、遗传、环境等因素可有差异,于是这里就有主色的概念

10 五色主病是望神察色诊病的主要方法,按面色红、青、黄、白、黑颜色的偏向表现诊察疾病。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实热,虚热);   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   

11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面部五步配五脏:五色在面部不同部位出现有不同意义:

12 有神 面色润泽 颧红虚热 面红实热

13 (二)望形态 包括望形体和动态两个方面。临床须从望全身形态和局部形态进行。
望全身形态 即了解患儿形体动态总体情况,即 营养、发育、姿态 的一般情况,若小儿全身形态正常即表现出发育正常,筋骨坚强、肌肉丰满、肤润发泽、姿态活泼。反之则为病态; 望局部形态包括望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 ( 趾 ) 甲等内容。

14 望局部 (1) 望头囟主要望头颅的大小,有无畸形;囟门大小、闭合的早迟及有无凸凹等;颈项的软硬、斜正,活动是否正常及颈部脉络是否显现等情况。
(2) 望躯体 主要望胸、背、腹 ( 包括脐部 ) 、腰的外形、并注意患儿呼吸时胸、腹外形的变化等。 (3) 望四肢 主要望四肢的形态及四肢的活动情况等。

15 望局部 (4) 望肌肤 主要望肌肤的色泽、状态及有无皮疹等。应结合不同部位肌肤的状况来判断不同的临床意义。 (5) 望毛发 主要望毛发的色泽和分布。目前从头发诊断疾病已有新的进展,与古代医家对毛发的临床意义相似,值得临床重视。

16 望局部 (6) 望指 ( 趾 ) 甲 主要望指 ( 趾 ) 甲的外形与色泽,以测定气血的盈亏。 望动态 :
端坐喘促 , 痰鸣哮吼 — 哮喘 \ 心功能下降 鼻煽 , 胁陷 , 气促 — 肺炎喘嗽 交叉步 — 脑瘫 . 鸭步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蹒跚步 — 小脑疾病

17 (三)审苗窍 苗窍即五官九窍,为五脏的外候。古云“五脏不可望,惟望苗与窍”“病纵难知,瞒不过颜色苗窍”。故审苗窍成为儿科望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1) 望目 主要看目光、黑睛、瞳神、白睛、上下眼胞及目内外毗等部的情况。包括望白睛的颜色、黑睛的活动情况、瞳神的形状大小及变化,眼睑的颜色及外观,目内外眦的外观等。并注意联系五脏在目睛的分布来判断。

18 (三)审苗窍 (2) 察鼻 主要察鼻的外形、皮肤颜色及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状等。 (3) 察耳 注意耳之外观、颜色、有无分泌物及一些病证在耳部的特有症状等。 (4) 察舌 小儿察舌的方法和内容与内科基本相同,但应注意不同年龄小儿的正常舌象有差异。如新生儿为舌红无苔等。

19 (三)审苗窍 (5) 察口 包括察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腭及舌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察口唇主要观察口唇的外观、颜色及干湿度;察牙齿主要望出牙与换牙情况与年龄是否相符,是否有龋齿等;察齿龈,主要察齿龈的形、色;察咽喉,在临床十分重要,主要察咽喉是否红赤,喉核 ( 扁桃体 ) 是否红赤肿大、溃烂等;察腮,主要察腮内 ( 颊部 ) 有无白屑、溃烂等;察颚,主要察颚部的外观和颜色; (6) 察前后二阴 主要看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色。

20 (四)辨斑疹 疹与斑 均是全身性疾患反映于体表的征象,儿科多见于出疹性时行疾病。不同疾病之疹或斑形态、分布、出没顺序、色泽等不同,所以辨斑疹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临床上辨斑疹主要辨是斑或是疹、斑或疹的色泽、分布、出没时间及规律等。

21 发热,咳嗽流涕,耳后、枕、颈部淋巴结肿大 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约3天左右出齐
麻 疹 风 疹 好发年龄 7个月~5岁 1~5岁 发热与出疹关系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发热1/2~1天出疹 初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 发热,咳嗽流涕,耳后、枕、颈部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 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约3天左右出齐 淡粉红色斑丘疹,较麻疹为稀少,发疹无一定顺 序,24小时后布满全身 特殊体征 麻疹粘膜斑 理化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末梢血白细胞数降低,淋巴细胞分类增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恢复期 麦麸状脱屑,有色素沉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22 呈玫瑰红色的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
幼儿急疹 猩红热 好发年龄 6个月~1/2岁 2~10岁 发热与出疹关系 发热3~4天,热退出疹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初期症状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 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皮疹特点 呈玫瑰红色的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 鲜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颜面部潮红而无皮疹2~3天遍及全身 特殊体征 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舌,皮肤皱折处呈线状疹 理化检查 血白细胞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增多 血白细胞数增多,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恢复期 无脱屑及色奉沉着 可有脱皮,无色素斑痕

23 (五)察二便 主要察 量、次 、 颜色 、 气味 、 形状 等。须注意婴幼儿粪便的特点以帮助判断病情。(超3次/日为泄、肠套叠多见血样便)

24 (六)看指纹 主要掌握指纹的部位、望指纹的方法、如何运用指纹辨证。 部位: 包括指纹的分关——风、气、命。
主要掌握指纹的部位、望指纹的方法、如何运用指纹辨证。 部位: 包括指纹的分关——风、气、命。 其辨证纲领是根据指纹的显隐、颜色、推之是否流畅及显达的部位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轻重。根据指纹的原理,以判断其寒热、轻重。

25 闻诊 闻诊是医生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查疾病的方法。 (一)儿科听声音主要包括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语言等声音的高亢低微;
(二)嗅气味包括小儿口中之气味及大小便、痰液、汗液、呕吐物等的气味。

26 (一)听声音 啼哭声是新生儿的本能;婴幼儿表达要求和痛苦。啼哭洪亮为实证;哭声微细而弱为虚证;哭声清亮和顺为正常或病轻;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病重。 呼吸声:正常小儿的呼吸均匀调和。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是为肺气闭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为肺气欲绝之状。

27 (一)听声音 咳嗽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之一。咳嗽频频,痰稠难咯,喉中痰鸣,多为肺蕴痰热,或肺气闭塞;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常见于白喉、急喉风。 语言声:小儿语言以清晰响亮为佳。语声低弱,为气虚的表现;高声尖叫,多为剧痛所致。

28 (二)嗅气味 口中气味:口气秽臭,多为肺胃积热,伤食积滞,浊气上蒸;口气腐臭,兼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大小便气味:大便酸腐,多因伤食;臭味不著,多为脾肾虚寒。小便臊臭,多因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多属脾肾阳虚。呕吐物气味: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吐物臭秽,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 胃热口臭

29 问诊 儿科问诊对象:问患儿,问家长,问老师。儿科问诊内容:除与成人相同者外还要问年龄、问个人史并结合儿科病的发病特点询问。 询问家长

30 询问年龄的意义:儿科某些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儿童用药的剂量也应按年龄的大小而定。问年龄要询问实足年龄;新生儿应问明出生天数;2岁内问明实足月龄;2岁以上的小儿问明实足岁数及月数。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湿、脐疮等;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泄泻;6个月以后易患麻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roseola infantum)等传染病;遗尿诊断与年龄有关。12岁以后疾病谱已基本上接近成人。  

31   问病情包括询问:疾病的症状及持续时间;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发病的原因。着重询问以下内容:问寒热;问出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睡眠等。  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32 切诊 脉诊:小儿寸口较短,故对较小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医者用示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再根据指力轻、中、重的不同,取浮、中、沉。小儿脉象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3 切诊 注意因恐惧、活动、啼哭等影响脉象。以成人一息4~5至为常,4至以下为迟,6至以上为数。小儿脉象主要分六种: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迟为寒,数为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34 按头囟:囟门隆凸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
切诊 按诊: 按头囟:囟门隆凸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 按胸腹:胸骨高耸为鸡胸,胸廓后凸为龟背,是骨疳。

35 按四肢:高热时四肢厥冷为热深厥甚;平时肢末不温为阳气虚弱。 按皮肤: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
切诊 按诊: 按四肢:高热时四肢厥冷为热深厥甚;平时肢末不温为阳气虚弱。 按皮肤: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

36 脉诊 按腹部

37 谢谢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诊法概要 主讲:雷 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