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當代 藝術 賞析 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
2
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定義
以身體表現為主,帶有表演性質的創作行為。 重視創作的行為和過程,創作的結果則是次要的。 藝術只能展現在過程當中,作品只是創作行為後可有可無的紀念品。
3
名詞辨析 類似名稱:行動藝術、偶發藝術、表演藝術。 *在中文中不建議稱之為表演藝術,以免與戲劇、默劇、舞蹈等表演的總稱混淆。
Performance Art = 行為藝術 (一種藝術類型) Performing Art = 表演藝術 (總稱)
4
偶發藝術 (Happening Art) 1959 艾倫‧卡普羅 (Allan Kaprow) 首度提出「偶發藝術」一詞。 「偶發是一場遊戲、一次探險、一連串由觀眾所參與的活動,為了玩耍的目的。」 作品《分做六個部分的十八次行動》(18 Happenings in 6 Parts)為第一件偶發藝術的作品。 六個房間,每個房間同時有三件事情在進行,觀眾需依指示觀賞及行動,如此作品方才完成。
7
卡普羅的腳本
8
重現《分做六個部分的十八次行動》:
9
1980以後多稱「行為藝術」 表演空間不再僅限於畫廊。 受到觀念藝術、聲音藝術的影響,與錄像藝術結合。
10
重要行為藝術家之作品賞析
11
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
德國藝術家( ) 日常的事與物皆可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 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 觀念藝術不只是思維和冥想,更要化為「行動」。 藉由與他者或物的互動完成觀念的創作。
12
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釋圖畫》(1965)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向死去的生靈告解。
13
作品:《我喜歡美國,美國也喜歡我》(1974) 人與動物和平相處、共生的可能。 「狼」象徵「印地安人」,反駁白人對印地安人的野蠻化及污名化。
14
以「社會雕塑」的理念取代「現成物」 不僅執迷於「物」所傳達的觀念 更要將觀念在社會中行動出來 現成物雖標誌著反藝術但仍在藝術的範疇中
社會雕塑將社會做為雕塑的對象 Ex:《迪林傑─他是盜匪中的盜匪》(1974) 「弱勢英雄」具有不可忽視的 「少數正義」,它往往更能喚醒人們對「多數不義」的痛恨。
15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ć)
南斯拉夫藝術家(1946-) 致力行為藝術創作超過三十年,被稱為「行為藝術教母」。 以身體為媒材,探索人性、情感、心靈,並以身體觸發與觀眾間的互動。
16
第一階段 (1946-1975):自虐與受難式的創作。 代表作品《韻律0》(Rhythm 0) (1974):
自體+觀眾+72件物品,會發生什麼事? 探討當人被賦予權力後可能的殘酷。
17
第二階段 (1976-1988):與烏雷 (Ulay) 的親密及合夥關係。
探討愛情與兩性關係中的親密與緊張。 代表作品: 《無量之計》(Imponderabilia) 《光明/黑暗》(Light/Dark) 《啊》(AAA-AAA) 《愛人——長城》(The Lovers–The Great Wall Walk)
18
第三階段 (1989-2010):直接的注視觀眾、創造心靈的溝通和連結。
代表作品: 《面對海景的房子》 (2002) 《藝術家在現場》(2010) 電影《凝視瑪莉娜預告片》:
19
《藝術家在現場》(2010) 2010年3月9日至5月31日,扣除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持續75天,每天七小時以上。 特殊記錄:
一名觀眾一口氣坐了391分鐘,幾乎用盡了當天的時間。 一名觀眾總共坐了21次。
20
謝德慶 台裔旅美藝術家。(1950-) 個人封閉式的行為實驗,仰賴口耳相傳才為人所知。 以生命創作。
「生命就是一場徒刑」、「生命就是渡過時間」、「生命就是自由思考」
21
代表作品:《籠子》( ) 為期一年的自我禁錮,只能自由思考。
22
代表作品:《打卡》( ) 再一次為期一年的自我禁錮,加上有紀律的打卡(每小時一次)、睡眠的剝奪。
23
代表作品:《戶外》( ) 為期一年的的戶外生活。
24
隨堂討論 你最喜歡以下哪一位行為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呢? A.艾倫‧卡普羅 B.約瑟夫.波依斯 C.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D.謝德慶
25
隨堂活動 請自行分組(每組約五人),編排一段3-5分鐘的行為藝術,展示後請說明作品名稱與創作理念。 請在白紙上寫上你們的: 作品名稱
表達之觀念(1、2句話即可) 組員名單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