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經濟學100 第一章 無所不在的經濟學
2
第一節 從生活經驗談起 資源有限VS慾望無窮
第一節 從生活經驗談起 資源有限VS慾望無窮 我們所能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為常有時間不夠用、金錢不夠花的問題;但同時我們想要得到的慾望也是無窮的,因為豪宅、名車都是夢寐以求的。 許多上班族都開汽車,許多學生都騎機車,為什麼學生不開車上課?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
選擇、選擇、選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為,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因為每個人的資源不同,所安排的活動、所消費的東西也會不同。
每個人都會將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安排,使自己變得更快樂。 要如何安排?這就需要「選擇」。 因此,在「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的情形下,資源顯得相對稀少,就需要「選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
選擇、選擇、選擇…… 選擇,將決定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並且使分配的結果變得更好(或更快樂)。
經濟學(economics),就是在處理有關選擇的問題,解釋為何選擇、分析如何選擇,以及預測選擇結果等。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選擇的科學;而資源的相對稀少,正是經濟問題的起源。 我們生活上到處都需要選擇,不同的選擇,就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經濟學也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5
選擇、選擇、選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6
第二節 如何選擇 捨得、捨得,沒有捨、哪有得
第二節 如何選擇 捨得、捨得,沒有捨、哪有得 但是選擇必然會有「得」有「失」,例如選擇唸書,就必須放棄打電動,得到的是唸書所帶來的成績提高,失去的是打電動的樂趣; 選擇上班,就必須犧牲休閒,得到的是上班所帶來的收入增加,失去的是休閒的愉悅。 在選擇時,我們自然會在「得」與「失」之間考量、斟酌、比較。 什麼是「得」?什麼是「失」?如何定義?如何衡量?而且最好是「得」與「失」都能量化(數字化),如此「得」與「失」才能做比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7
捨得、捨得,沒有捨、哪有得 「得」: 「失」: 經濟分析: 「效益」(benefit),效益」可以是快樂、利潤,並以金錢的方式來換算衡量。
「成本」(cost),「成本」是為了「得」所必須付的代價,經濟學上一律用「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表示,機會成本是有形費用和無形損失的加總。 經濟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8
捨得、捨得,沒有捨、哪有得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9
例如我喜歡去逛街買衣服 在偶然下看見某件衣服覺得很喜歡,估計它價值1,000元,這是當你穿上這件衣服所帶來的滿足程度,相當於得到1,000元鈔票的快樂; 花1小時逛街買衣服,假設剛剛那件喜歡衣服的訂價為600元, 而且打工工資1小時是100元(時間成本),則我如果買下這件衣服的機會成本將是有形費用600元和無形損失100元,共計700元。 因為買這件衣服的「得」是1,000元,「失」是700元,得大於失,所以我就很有可能會買下這件衣服。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0
例如我喜歡去逛街買衣服 再多買1件衣服所產生的效益,我們稱之為「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
再多買1件衣服所產生的成本,我們稱之為「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因此,我們要不要再多買1件衣服?其實是依「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在做比較的。 邊際(margin),是指增減1單位所造成的影響,「得與失」的邊際比較,是經濟學在分析選擇時很重要的觀念之一。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1
表1-1 買衣服的效益與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2
到底決定了沒有? 在表1-1的數量中有”*”(星號)即表示為最後的選擇。
最後選擇的數量,不會再繼續增加或減少,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均衡數量」。 「均衡」(equilibrium)就是不會再繼續改變的意思,均衡是經濟學上解決問題的答案,也是最後選擇的結果,更是在資源有限下所做的最好安排;如果資源沒有改變(即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均衡狀態將一直維持下去。 簡單來講,均衡的條件就是邊際效益等於邊際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3
到底決定了沒有?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4
第三節 經濟模型與圖形 有用的模型,不是擺好看的 經濟分析經常使用「模型」。
第三節 經濟模型與圖形 有用的模型,不是擺好看的 經濟分析經常使用「模型」。 模型(model),並不代表實際,但可以將實際上主要重點在模型中表達出來;模型就像地圖一樣。 模型除用來解釋實際現象之外,最重要的價值乃在於預測,有助於在選擇時的比較與判斷。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5
例如「生產可能模型」(production possibility model)
假設某一生產者(飲料業者)所擁有的生產資源只能生產咖啡與紅茶兩種產品: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6
例如「生產可能模型」(production possibility model)
上述模型可表達如果選擇多生產咖啡的成本為何?此成本即為機會成本。 此外,這個模型也可以表示在生產資源充分利用的情形下,咖啡與紅茶的不同產量組合, 因為資源固定,不可能增加咖啡產量的同時又可以增加紅茶的產量,所以這模型可表達生產上的抵換關係(trade off)。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7
最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圖形 經濟分析也經常使用「圖形」。 圖形,會使分析的內容更清楚,也令人印象更深刻。
一般所用到的圖形都是平面的,有兩個座標軸,橫軸為X軸,縱軸為Y軸。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8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將表1-2的咖啡與紅茶的不同產量組合標示在圖1-1中,如a、b、c、d等各點。
若將各點連接起來就會變成一條曲線,因為在這條曲線上所涵蓋的各點都代表在生產資源充分利用的情形下,所得到咖啡與紅茶的不同產量組合,所以稱之為「生產可能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19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0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如果有某一點是落在生產可能曲線的內部區域,如s點,則表示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形;
另如果有某一點是落在生產可能曲線的外部區域,如t點,則表示在目前資源固定的情形下是達不到的生產結果,除非資源增加。 這條曲線為一條凹向原點的曲線,表示「機會成本遞增法則」(the law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1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2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在圖中生產可能曲線的「位置」,代表著目前在資源固定的情形下,所可能得到的各種產量組合;
當生產資源增加時, 將使得「生產可能曲 線」往外移動: 圖1-2生產可能曲線的位置改變:平行移動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3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4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生產可能曲線為一條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曲線, 如果是由西南至東北走向的曲線,又表示什麼意義呢?
得到1杯咖啡的產量,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什麼,這有違選擇的觀念,也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相反,所以生產可能曲線並不會出現這種正斜率的結果。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5
模型+圖形現實的縮影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6
數學也來軋一腳 「斜率」(slope):是表示兩種變動量之間的關係。 變動量用” Y”(delta)表示。
假設紅茶為Y產品、咖啡為X產品,則紅茶產量的變動量可表示為”Y”、咖啡產量的變動量可表示為”X”。 斜率為Y除以X,即: 斜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7
數學也來軋一腳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8
數學也來軋一腳 ”正斜率”(positive slope): ”負斜率”(negative slope):
表示咖啡產量與紅茶產量兩種產品的產量為”同方向”的變動:同時增加,或同時減少。由西南至東北走向的曲線為”正斜率”。 ”負斜率”(negative slope): 表示咖啡產量與紅茶產量兩種產品的產量為”反方向”的變動,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曲線為”負斜率”。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29
數學也來軋一腳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0
第四節 錢從哪裡來 有人付錢、有人拿到錢,有人花錢、才有人賺錢 購進產品 提供產品 提供生產要素 購進生產要素 支出 收入 所得 成本
第四節 錢從哪裡來 有人付錢、有人拿到錢,有人花錢、才有人賺錢 產品市場 生產者 要素市場 消費者 購進產品 提供產品 提供生產要素 購進生產要素 支出 收入 所得 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圖1-5 經濟循環流轉模型
31
有進有出,生生不息 經濟循環流轉模型:假設經濟社會有「生產者」與「消費者」兩種人同時面對「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說明這些環環相扣的活動。 實體流轉買賣產品或要素等東西在買賣雙方之間移轉 貨幣流轉買賣產品或要素等收入或支出在買賣雙方之間移轉 產品市場產品買賣產品:商品、勞務 要素市場要素買賣要素:廠房、人員、機器設備。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2
第五節 經濟的好與不好 全球經濟的表現 2008年是全球經濟劇烈動盪的一年,
第五節 經濟的好與不好 全球經濟的表現 2008年是全球經濟劇烈動盪的一年, 在年初因油價持續暴漲,並帶動小麥、玉米等糧食價格的上漲,一時之間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的結合,國內物價上漲蠢蠢欲動。 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原油每桶價格由2005年底的55美元漲至2008年7月的147美元,竟然開始反轉急下,在年底時已跌破40美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3
全球經濟的表現 台灣股票指數也在5月時的9,309點一路下跌至12月25日的4,425點;
在2008年9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正式引爆「國際金融海嘯」 由此引發的金融海嘯,接著迅速撲向全球金融市場,並有可能把美國拖進二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世界經濟因而面對嚴冬的來臨。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4
我國經濟的表現 政院主計處在2008年11月20日公布指出: 「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2.12%,出口表現更不理想,含商品及服務的出口預估值,今年第三季起將連續五個單季都呈現負成長,比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更悲觀。根據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11月最新預測,明年包括美元、歐元區、日本等經濟都將負成長,全球經濟成長率僅1.1%,全球景氣大幅向下反轉,隨全球經濟復甦時間可能延後,台灣的出口動能也將遽減。主計處預測,明年全年商品及服務出口預測成長率為 -3.64%,為民國九十年網路泡沫化 -7.76%以來新低,預測要到明年第四季才會轉為正成長。由於明年失業率提高、所得難增及財富縮水等負面因素持續,將約制民間消費能力,但在政府發放消費券、持續推動短期就業方案等激勵下,預測明年民間消費可望溫和成長1.86%。主計處表示,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預估值為3.64%、明年為0.37%,預測物價還會微幅上漲,因此沒有通貨緊縮的問題。」 您看到了什麼?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5
我國經濟的表現 從這些隨手可及的訊息: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物價。
這些訊息和您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我希望生活過得好一點、錢賺得多一點,但是如果沒有工作,我就沒有所得,也就沒辦法消費並提高生活水準。如果社會上有很多人的情形都跟我一樣,那麼失業率就會提高,整個國家的產出水準也會下降,經濟成長將隨之衰退;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6
整體經濟的表現 以上所描述的,都是和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有關。 總體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整體經濟表現」的學科,
整體經濟可以是一個國家、區域、社會,其在經濟成長、國民所得、物價、失業、利率、匯率、貿易等各方面的表現。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7
通貨膨脹 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稱為「通貨膨脹」(inflation); 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則稱為「通貨緊縮」(deflation)。
一般皆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的變動率來代表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藉以判斷物價的表現是否穩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8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 由於通貨膨脹會造成經濟的不安定,影響正常消費與長期投資,同時也因實質所得的減少,造成生活水準的下降,以及債權和債務人之間的所得重分配,所以各國政府也將物價穩定列為施政上的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39
景氣循環 經濟在短期內上下起伏波動,而且還呈現周而復始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景氣循環」(business cycle)。
景氣循環可分為:景氣復甦(recovery)、景氣繁榮(prosperity)、景氣衰退(recession)、景氣蕭條(depression)等四個階段。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0
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是一種短期經濟波動的現象,更重要的是,景氣循環將沿著經濟長期成長的趨勢上下反覆的變動。
各國政府和民眾都希望經濟維持穩定,因為在景氣繁榮時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而在景氣衰退時會造成失業人口增加,所以政府的政策也會經常面臨如何穩定經濟,並如何使經濟持續成長的問題。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1
景氣循環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2
第六節 經濟學包羅萬象 個體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主要為分析個人的選擇行為,
第六節 經濟學包羅萬象 個體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主要為分析個人的選擇行為, 消費者行為(consumers’ behavior)、生產者行為(producers’ behavior)、由供給(supply)和需求(demand)所構成的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市場結構(market structure),都是其分析的重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3
個體經濟學 同時依據選擇的分析架構和觀念也可進而擴大應用範疇,像家庭經濟學(Household Economics)、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ics)、教育經濟學(Education Economics)、醫療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福利經濟學(Welfare Economics)都是。 這些不同的經濟學,雖然研究的主題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所有的行為或政策都是「選擇」的結果,此與經濟學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4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主要為分析國家的經濟表現,因此,國民所得、景氣循環、經濟成長、通貨膨脹、失業率、匯率、政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是其研究的重點。 不過,總體經濟理論常因時空環境變遷、切入觀察的角度不同,以及分析方式的差別,而形成不同的學派,各學派皆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及背後的總體環境因素、模型、政策主張等。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5
總體經濟學 依時間先後,過去各個總體經濟學派的演變,包括重商主義(Mercantilism)、重農主義(Physiocracy)、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新古典學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 School)、凱因斯學派(Keynesian School)、貨幣學派(Monetarist)、新興古典學派(New Classical School)、新興凱因斯學派(New Keynesian School)、實質景氣循環學派(Real Business Cycle School) 等學派,令人眼花撩亂。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6
總體經濟學 基本上,總體經濟學的不同學派可分為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兩大系統。
古典系統強調工資及價格的充分調整、供給自創需求、充分就業、此為政府不應干涉經濟,而應採自由放任的態度;凱因斯系統則強調工資具有往下調整的僵固性、價格不能充分的調整、失業為常態、政府應適時介入經濟,而應採積極權衡的態度。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7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同樣面臨在選擇上的抵換問題,高所得和高物價,兩者是常常同時存在的,政府若為壓制物價飆漲,廠商可能就不想多增加生產,那麼也就不需請更多的人來工作,有些人會開始失業,所得也減少了,又將不是政府所樂見的結果;若為降低失業率,政府可能以選擇擴大公共建設方式來刺激需求,因而帶動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因為需求增加,反而使得物價上揚,所以在追求高經濟成長與低物價上漲的經濟表現(即一般所謂的發展與穩定問題),往往很難兩全其美。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8
總體經濟學 相對於總體經濟學理論的不斷演進,個體經濟學的分析架構和應用觀念則相當的明確成熟,所以個體經濟學在學習上較容易上手,也比較容易舉一反二,可透過分析行為的擴大來增加理論應用的廣度,而且不管是生產或消費都是與每天生活切身相關的事情,學起來也可以隨時與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驗證。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49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