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2年9月23日丽水市数字校园会议
2
Contents 第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形势 第二部分 试点工作总体思路 第三部分 省教育信息化工程
3
国务委员刘延东: 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 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 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4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一)要正确把握“一个理念、两个关键思想”。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关键思想:一是应用驱动,二是机制创新,特别是要引入企业参与。 (二)要正确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杜占元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实现“基本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他强调,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中西部是重点,东部主要解决提高的问题。基本方法是建立“政府政策支持为主,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2012年,全国要实现三分之一中小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
5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序言指出: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6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加强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分类指导,形成特色。 尝试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发挥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7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8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9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优质教育资源 与共享行动 教育信息化 基础能力建 设行动 信息化可持 续发展能力 建设行动 国家教育管
理信息系统 建设行动 学校信息化 能力建设与 提升行动 优质教育资源 与共享行动
10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 2 3 1 4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技术服务 完善政策法规 落实经费投入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发布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给出了衡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7个维度和4个发展阶段。
教和学 计划与政策 装备与资源 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 交流 4个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应用阶段 融合阶段 创新阶段
12
美国: 美国是最先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国家,在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关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素养的培养。 2000年、2004年、2010年,美国先后发布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为不同时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和策略。
13
美国技术推动学习新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 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的评价 提高教育生产力 教学活动衔接
技术推动学习新模式系统而全面,启发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再认识; 技术推动学习新模式提出的“随时随地可用”等内容,启发我们需要注重以网络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推动学习新模式提出变革评价体系和提高教育生产力的要求,启发我们主动适应以“融合”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要求。
14
2011年10月14日佛罗列达州DADE学区信息中心介绍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评价。
2011年10月11日费城未来学校一对一数学课
15
国际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报告 随着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深入,国际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内容创新呈现出新的特征。
在技术应用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种先进新技术应用到各种学习工具、学习课程与学习网站中去,包括基于Java的模拟仿真技术、Web2.0技术、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等。 在表现形式上:以支持互动学习的探究学习工具、网络化课程、网络化学习社区为主要形式,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协作学习。 在设计思想上:强调要设计符合学科学原理的学习资源,要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认知活动相结合,要与课程教学深入整合,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信息化。
16
国际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报告 美国探究学习网站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互动科学网站
17
国际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报告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工作原理
18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面建成省、市、县、校互联互通信息网络,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比例达到95%,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到5∶1。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所有中小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达到《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鼓励学校加强探究性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生均图书达到“I级”指标。高校实验实训设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19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和山区海岛师生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到2015年,全省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园园通”。 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建成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
20
《规划》的编制前后历时近2年 启动于2008年 2010年4月形成初稿 2011年2月正式印发 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现状和需求为基础,专门组建课题组对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剖析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坚持广集众智,广纳群言,广泛听取专家、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师对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目标科学、措施可行。
21
近年来,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意义和使命的理解不断深化,关注的重点从基本设备设施建设转向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再到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基础设施 起步阶段 普及应用 普及阶段 融合创新 提高阶段
22
强化顶层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一 浙江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划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浙江省数字资源建设计划
23
强化顶层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二 省、市、县(市、区)、校分别建立领导机构。要求18个班以上规模中小学校设立教育技术中层管理机构,确保省、市、县、校等各层面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强化领导。
24
强化顶层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三 2012-2015年,将组织实施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8500万元,拉动地方政府和高校每年投入15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长150%。 做到基础设施配备、资源建设、关键应用、政策引导、能力提升五个维度整体推进。 “十一五”期间重点抓手 “校校通”工程 二轮“农远工程”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高校数字精品课程建设 增长150% 经费保障
25
信息技术发展呈现了崭新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新的实现方法,如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使数据交换、数据传输率等取得了重大进展。 云计算的出现,光存储技术使得大容量信息的存储和访问成为可能;多媒体技术和用户界面技术确立了使用者第一的服务思想。
26
信息技术发展呈现了崭新的特点 ipad、iphone等手持设备的出现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出现。 语音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只要你说上三句话,机器就能模仿你说出任何想说的话。 信息技术支撑教育评价:如SPSS等技术 支持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教学与测评的方式,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从只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 DIS、分子实验的出现。数字图书和数字出版的新情况。 语音技术 终端移动设备
27
目前 状态 教育进步 技术发展 技术进步 技术 变革 教育变革 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学习商城 分布式电子 虚拟知识系统 按需学习
在线复合学习环境 在线学习 多用户虚拟学习环境 计算机辅助教学 单用户工具 时间 替代性 创新性破坏 革新 教育变革 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28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技术性内容知识 (TCK) 技术性教法知识 (TPK) 教法性内容知识 (PCK) 技术性知识 (TK) 教法性知识
内容性知识 (CK) 技术性教法知识 (TPK) 教法性内容知识 (PCK) 技术性内容知识 (TCK)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29
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绩与困难并存 2004年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装备总量统计 单位:亿元 10.7 10.3 11.7 12.2 12.4
11.9 12.3 20.4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04年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装备总量统计
30
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绩与困难并存 “十一五”以来,根据 “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总战略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总思路,我省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建设的目标,以应用为导向,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深入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成效明显,教育资源初具雏形,应用管理不断加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 但是,在思想认识、领导力、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水平、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加以研究和解决。
31
二、明确任务 继往开来 2010年工作思路的背景说明
32
Contents 第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形势 第二部分 试点工作总体思路 第三部分 省教育信息化工程
33
今年以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活动:
起草颁布《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规程》、《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规划》。 在深圳举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演。 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全国教育基础数字资源云平台建设。 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四个运行平台。 在全国开展学校“SCIO首席信息技术官”培训活动。H
34
今年7月27日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杜部长指出,浙江的经验很好,当前就全国来说:
产生亮点、突破难点、 形成特点、抓好试点。 今年5月30日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 教育信息化部际协调小组已经建立。 教育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担任组长。 教育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35
2012年5月3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 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延觉主持,杜占元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省、市(自治区)分管厅长和处长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研究; 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部署进行调整。 会议议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经验交流。会议指定浙江省、湖南省、甘肃省和黑龙江省作了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 杜占元副部长讲话、王延觉司长部署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分组讨论。呈现讨论后形成的意见。
36
2012年5月3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讲话主要内容 (一)要正确把握“一个理念、两个基本思路”。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关键思路,一是应用驱动,二是机制创新,特别是要引入企业参与。 (二)要正确把握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杜占元说,试点工作重点是落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思路。他要求,一要更新信息化的观念,二要具有率先推进的重点工作,三要起到探路子的作用。他强调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突出技术与教育教学方法的融合,突出对以应用为驱动的建设模式的探索,要突出新的建设机制的引入,要突出因地制宜、区域推进,要突出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37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讲话主要内容 2012年5月3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
(三)要正确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杜占元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即:实现“基本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他强调,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中西部是重点,东部主要解决提高的问题。基本方法是建立“政府政策支持为主,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2012年,全国要实现三分之一中小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关于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杜占元指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要重点抓住“三个课堂”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的网络课堂,建设中要充分尊重教学规律,要注重基本的技术改进。他要求,到2015年,优质教育资源要得到普遍使用。对网络空间人人通,杜占元指出,学生和教师拥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争取用5年时间为每个师生提供一个实名的网络空间。他要求,建设中要教师优先、发达地区和条件成熟的地方优先、职业教育优先。
38
2012年5月3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强调
王延觉司长分析了前期各地试点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意见。他指出,各地一是对试点工作的重点把握有偏差,主要侧重于硬件建设;二是对试点目的有偏差;三是对实施原则落实不够,代表性不够,对欠发达地区支持不够。王延觉司长对下一步试点工作的调整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展开;要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以应用为导向来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试点内容的选择要在原来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三通两平台”建设重点。
39
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馆召开全国部分电教馆长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雷朝芝讲话
指出,抓好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与试点区工作是当前各级电教馆的重点工作,试点工作必须突出“融合”的特征。 介绍全国中小学教育云平台建设的方案,要求全国电教馆系统加入资源联盟。 明确今年9月25日至27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演活动的各项任务。
40
教育信息化目前还处于一个混沌时期,说所需要大家去探索,需要更多的社会成员包括企业的参与,需要各地去探索和试验。教育信息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五个维度,即政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建设、关键应用和师生的信息化素养。素养有四个维度:情感、知识、技能和道德。信息化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即形成、应用、融合和创新。
41
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进入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 融合阶段,从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创建教学新模式三个维度,确立200所(其中高校25所、中职3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012年8月15日省教育厅办公室发文
42
目标任务 形成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示范体系,省级200所,其中2012年90所、2013年110所。 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公平、推动改革、促进创新、提升能力,带动教育现代化。 整体部署,分类指导; 深化融合,强化特色; 示范引领,推动普及。 基本原则 2012年和2013年分别启动第一、二批, 2014年和2015年分别验收。 实施步骤
43
建议数字校园建设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亮点、难点、特点”、“三个路径”和“五个维度”。
参考案例: 1、西湖小学的无边界课堂 2、源清中学的管理信息化 3、宁波镇海区的电子书包 4、诸暨教育云 5、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 6、山西“颠倒的课堂” 7、杭州刀茅巷小学的口琴博物馆
44
参考案例: 8、龙游县依托“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9、海盐元济中学的校务管理; 10、岱山县的“同课异构”和“异地同课”; 11、卖鱼桥小学的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 12、衢州市开发网络课程,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13、湖州市教育技术能力大比武; 14、宁波市的智慧教育; 15、华南师大的“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 16、源清中学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 17、东阳市的资源去平台试用与推广; 18、海盐县的教育博客……
45
Contents 第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形势 第二部分 试点工作总体思路 第三部分 省教育信息化工程
46
工程建设总投入100000万元 由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省级财政投入 28000万元 地方及高校自筹 72000万元
47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
48
主要建设内容: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建设 计算机教室项目 班级多媒体项目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标准化网络中心项目 远程教育主播教室项目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49
建设目标:到2012年,建立省、市、县、校高速、安全、互连的浙 江省教育计算机网络,全面承载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业务 数据流量。
网络组成:各级教育城域网、高校校园网、中小学校园网等各类教 育网络。 建设方式:租用电信运营商光纤链路,连接各类教育网络。 网络类型:千兆星型网络,兼容IPv4和IPv6。 实施计划:2012年底完成省到设区市和省属高校的网络互连,要求各 地加快实施步伐。 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建设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50
以打通“一网”为切入点,构建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骨干网拓扑
51
主要建设内容: (2)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线学习系统项目 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项目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
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学生学籍与素质评价系统项目 师资与科研管理系统项目 教育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项目 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系统项目 门户网站与协同办公系统项目 应急指挥与视频会议系统项目 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项目 运行环境及运行维护 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52
主要建设内容: (3)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推进项目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53
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配合我省高中新课改,到2013年,实现高中选修课网上修习;深入开发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协作组、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等网络互动平台,在“十二五”期间开设55个特级教师与教育专家工作室、20个学科网络教研组、50个教育教学论坛。基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建成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54
浙江教育资源网是我省探索和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深 度融合的有效平台,于2008年底开通运行,2010年改版,已基本形成了 资源整合、交换和共享体系。截止目前,资源总数量达9万余个,特级 教师工作室42个、农村青年教师工作室100个、学科协作组20个,注册 教师数18万人,总访问量1700多万次。 ◆ 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媒体备课与教学活动。 ◆ 有效的网络互动平台,开展专家指导与教学研究活动。
55
◆优化资源内容。更新学科素材资源,增加探究性学习资源,支持市、县开设特级教师工作室。
◎ ◆优化资源内容。更新学科素材资源,增加探究性学习资源,支持市、县开设特级教师工作室。 ◆强化应用功能。建设基于全文检索的智能化统一搜索引擎,支持对各种文档的全文检索。建设基于用户个性化服务的个人门户系统,通过提供应用聚集,内容推送以及定制个性化表现等功能来满足每个用户的不同服务需求。建设基于数据挖掘的统计分析系统,支持对用户使用情况和资源应用情况的统计汇总,支持对用户使用行为的挖掘分析。 ◆ 拓展服务对象。面向学生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高中选修课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可在线完成课程修习、作业和考核,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网络学习评价和反馈机制。 分布式资源网站
56
◎ (续上页)◆建立激励机制。建设网上资源超市,为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体提供一个有偿分享优质资源的渠道。建立教师应用奖励制度,分年度对积极应用资源网的教师进行奖励。 ◆构建分级平台。为有意愿的市、县建立分布式资源网站,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汇聚和分发。 ◎ ◆整合中职学校特色资源,建立旅游、汽修、数控等专业资源库,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包括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技能与知识体系相结合的网络课程、特级教师工作室等。
57
以信息化能力提升为基础,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项目培训,到2014年底,建立较完善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机制,完成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加快推广浙江教育资源网的应用,至2015年,使全省95%以上的教师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实名注册。
60
教育管理信息化 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教师继续教育选课系统 教育协同办公系统 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高考监考系统(在建)
中职学籍管理系统(在建) 浙江省教育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方案已经制订完成
62
融入长三角,千校结对。江浙沪两省一市三年时间,实现千所学校网络结对,共同探讨构建数字校园。
第一轮30所学校的结对活动,去年在苏州举行。 2010年30所 融入长三角,千校结对。江浙沪两省一市三年时间,实现千所学校网络结对,共同探讨构建数字校园。 第二轮300所学校的结对活动,在宁波举行。 2011年300所 第三轮670所学校的结对活动,今年在上海举行。 2012年670所
64
针对丽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议如下: 加强环境建设。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教育信息工程建设的政策,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统筹规划,重点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建设,开展应用。 做好试点工作。根据全省和全国信息化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特色定位,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示范引领。 提升信息素养。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应用水平,促进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65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创新和促进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让我们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精神的指引下,特色定位,融合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66
Thank You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