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秋声赋—-欧阳修 一、 作者简介 二、文体简介 三、《秋声赋》内容述评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秋声赋—-欧阳修 一、 作者简介 二、文体简介 三、《秋声赋》内容述评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秋声赋—-欧阳修 一、 作者简介 二、文体简介 三、《秋声赋》内容述评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2 秋声赋—-欧阳修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 年)

3 秋声赋—-欧阳修 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4 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修生平事迹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5 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修生平事迹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溘然长逝。

6 秋声赋—-欧阳修 枢密副使:唐代宗时,开始设内枢密使,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7 秋声赋—-欧阳修 参知政事:宋代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辅佐宰相治理国家。以后曾一度改变称谓,神宗元丰五年(1082)四月改革官制,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高宗建炎三年(1129)四月复改为参知政事,中间历时47年。与两宋近320年的历史相比,参知政事称谓改变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

8 秋声赋—-欧阳修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公检法司四长合一的职务。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9 秋声赋—-欧阳修 二、文体简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与诗的关系:
清人刘熙载:“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10 秋声赋—-欧阳修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赋可以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这四种体裁在历朝历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用列表形式把赋体分类源流展示如下: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    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体赋:唐—宋金—清

11 秋声赋—-欧阳修 三、《秋声赋》内容述评 第一段:秋至而悲。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突出秋的肃杀。
第三段:由描绘自然之秋转至人生之秋,劝人勿恨秋声,勿自戕贼。 第四段:以童子和虫声抒发情怀。

12 秋声赋—-欧阳修 第一段:秋至而悲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夜: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是贯通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正反两极相互对立,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构成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阴、阳二字可概括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生长为阳,收藏为阴;盛为阳,衰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乐为阳,悲为阴。《秋声赋》实为悲秋赋,秋与悲、夜是搭配一致的,皆属“阴”的一面。

13 秋声赋—-欧阳修 第一段:秋至而悲 西南:《礼记•乡饮酒义》说: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西南是秋开始的方位,声自西南来,意谓秋天已开始降临了。 乍听秋声即生发悲伤之情。接着,听秋声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枚,形如筷子的小木棍,两端有小绳,古代行军,令士兵将枚横衔于口中而系于头后,以防喧哗。《汉书•高帝纪》载: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大破之。作者为何联想到兵事呢?因古代秋季是用兵季节。秋声如行军队伍逼近,愈感杀伐之气渐盛。

14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秋声赋—-欧阳修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描写秋状。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砭人饥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 描摹出秋天的衰飒悲凉景象,引出下文悲秋之叹。

15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秋 声赋—-欧阳修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五行:金、木、水、火、土,称五行。秋天属金,所以称秋天为金天。《礼记•乡饮酒义》云:“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也。”“义”为五性即仁、义、礼、智、信之一,与五行中的金相配,对应秋季。这里的“义气”,即上文“乃一气之馀烈”的“气”,也就是下句所说的“肃杀”之气。

16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秋声赋—-欧阳修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五音:商是五音(五声)之一,古代用五音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分配五时(五节)、五方,秋对应五行的金、五方的西、五音的商。商属金,主西方之音。秋对应五音的“商”,故秋季又称商秋、商日、商序、商节、商素,秋末又称商暮,秋意又称商意,秋气又称商气,秋声又称商声,秋风又称商风、商吹、商信、商飚,秋云又称商云,秋叶又称商叶,秋花又称商葩。商音凄厉、悲凉、哀怨,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对应。

17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秋声赋—-欧阳修 第二段: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 突出秋的肃杀。 五方: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西方是秋天的方位,故西方又称金方、金天、金庚,西郊又称金郊,西方的田野又称金邱,西方之气又称金精,西方之神又称金神。

18 第三段:由描绘自然之秋转至悲叹人生之秋。
秋声赋—-欧阳修 第三段:由描绘自然之秋转至悲叹人生之秋。 《秋声赋》由自然之秋写生理之秋,更是人生之秋、心理之秋,是作者宦海沉浮、饱经忧患的人生感叹,是疲惫心灵的倾诉。并能跳出悲恨的樊笼,自躬自省。

19 秋声赋—-欧阳修 第四段:以童子和虫声抒发情怀。 作者借助对童子和虫两个与自己无法共鸣的人和物的叙写,反衬自己独悲自省。

20 秋声赋—-欧阳修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一)、角度新颖,巧于立意
宋玉的《九辩》、潘岳的《秋兴赋》的立意大多没超过悲秋、恨秋的范围。欧阳修的《秋声赋》却一反前人的常情,他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立意,确定它的中心思想。他久经官场,看透名利,提出:人们大可不必叹秋、悲秋,而应自悲、自恨,应反躬自省,自我反省。

21 秋声赋—-欧阳修 立 意 自足 自安 心理之秋 自然之秋

22 秋声赋—-欧阳修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二)、善于铺陈,精于渲染
本文运用多重比喻,对秋声作直接的描摹,而且这几个比喻都不是作静态的描写,而是由此及彼,连贯而下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秋声夜至的动态画面。作者妙笔生花,把抽象的秋义说得煞有介事,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都紧扣肃杀、悲凉的含义 。

23 秋声赋—-欧阳修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三)、起伏跌宕,精于构思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写的非常曲折、完整。全文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对比,作为结构的基本框架。前半篇写自然界的有声之秋,后半篇写社会人生的无声之秋。作者虽然在文章的前半篇极写自然界的秋声凄切悲凉,秋景肃杀寂寥,但其目的不是宣传悲秋,而是通过层层转折,引出无声之秋对人的戕害,从而叫人们不要忧心劳形,自我戕贼,宣扬的却是一种“自足自安”的思想。故与一般的悲秋作品不同。


Download ppt "秋声赋—-欧阳修 一、 作者简介 二、文体简介 三、《秋声赋》内容述评 四、《秋声赋》艺术特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