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近建報告-- 建築師作品分析 “Casa Mila,Bacelona,1906-10-----
Antoni Gaudi( ) “Steiner House ,Wien, Adolf Loos( )
2
“Steiner House ,Wien,1910-----Adolf Loos(1870-1933)
“基本圖面 “表現手法 “關於Steiner House 配置 平面 立面 剖面 照片 “綜合評論 “基本資料 “參考資料 建造時間 建造地點 建築類型 基地環境 設計需求
3
“Adolf簡介 石匠之子阿道夫‧魯斯,生於捷克(Czechoslovakia)布爾諾(Brno),Moravia。他對於材料的了解開始於父親的商店。 在皇家帝國技術學院(Royal and Imperial State Technical College)接受技術教育之後,繼續在德勒斯登技術學院(Dresden College of Technology)學習,1893年前往美國三年。 滯於美國三年時間魯斯似乎沒有找到建築師工作,但是他熟悉了芝加哥學派,尤其路易斯‧沙利文的著作理論,對他的影響很大。此外,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的建築物、衣服、家提供給的效率。 他欣賞英國的建築,排斥德國“Gemutlichkeit”。 在他父親死後,母親要他繼承父業,他拒絕,兩人關係從此決裂。 回到維也納以後,魯斯開始他的事業,從事室內設計並未自由派的《新自由雜誌》(Neue Freie Presse)撰寫各種主題的文章,範圍從服裝到建築,從禮儀到音樂都有。 在1933年,他無法再工作並於同年因病過世。
4
“關於Steiner House Steiner 房子的設計是為畫家Lilly Steiner和她的丈夫Hugo 。在他最後的設計上很直接的影響的一個維也納郊區。 房子成為了現代的架構的一個高度有影響的例子;它在在維也納的社區外面作為一個現代的建築師建立廁所的名聲到觀眾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並且在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s 期間為建築師成為了一本應盡的參考書。現代的運動的文學的幾乎所有複製了花園作為激進的理性論者的一個無可爭辯的例子 魯斯在史坦訥住宅已經達到高度抽象的外觀式樣─白色無飾角柱,比起所謂的『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致手提早八年出現。他在維也納的盧佛(Rufer)住宅(1912)開始鑽研『空間計畫』的構想,這裡與後來的住宅相反,配合自由配置的室內空間自由配置開口部,是預先顯示風格派(De Stijl)典型的作品的一個對照。
5
“基本資料 建築師--Adolf loos 地點----維也納, 奧地利 建造時間---1910 建築類型---住宅
建築風格---early modern 建築背景---反對裝飾主義
6
“基本圖面 剖面圖 立面圖 平面圖
7
“表現手法 外觀為高度抽象的外觀式樣─白色無飾角柱。 外觀為對稱的的立方體
實體的外牆包完的空間有許多樓層,有層次的樓版,透過視覺和空間相互聯繫。 透過胸牆和完全高度之牆,區隔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讓前者保持平靜,後者空間流通。 室內裝飾採折衷方式:牆上修上磨光的石版或木材至墻裙(dado),以上留白或是在頂端用灰泥敷上裝飾圖樣或古典橫飾帶(frieze)。魯斯在裝飾與犯罪中已承認,在屬於現代裝飾之新穎性以外者折衷採用古代裝飾天花板做公共用途者,往往留白;做私人用途,鑲上木板或金屬裝飾。在其他場合,特別是用餐空間,也可能襯托上理查森式的木樑,往往具有怪異的比例。
8
“綜合評論 阿道夫‧魯斯(Adolf Loos)在二十世紀初發表其代表作<<裝飾與罪惡>> 他的著作比他的建築物獲得更大的效應 Loos 在言論上以原始民族的紋身來證明:裝飾是一種文化上的退化。 裝飾不在跟我們的文化有機的聯繫,這種裝 飾就不再是對於文化的表現。 也因此這種裝 飾就是負面的。他把現代裝飾看作群眾生產的, 群眾消耗的垃圾。外加裝飾是不經濟且不實用的,所以裝飾是不必要的。 這篇文章從文化與經濟的角度切入在建築設計的現代主義裡,起了很大的作用。Loos 為二十年代的建築充當一個模型和見證者。 他在二十世紀中對於裝飾風格的批判,為現代建築運動下了一個預言性的見解。
9
“參考資料 http://tenplusone.inax.co.jp/archive/vienna/vienna_021.html
Saariste/Adolf Loos) York: Prentice-Hall Editions./Adolf Loos, Wohnungswanderungen ) for review for the examination...) Loos, Goldman&Salatsch House, Vienna, ) 蔡毓芬譯 (1999) 現代建築史(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台北:地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