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
本章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3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和雇佣劳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和雇佣劳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 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 小商品经济济 商人、 高利贷资本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3
4
(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 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 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圈地运动” (2)开采金矿、种植鸦片、贩卖奴隶、 海外殖民地战争等 (3)国家关税保护、发行国债、国际贸易等 纪录片片段: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4
5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和商 资本原始 资本主义萌芽 品经济发展 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 资产阶级 关系初步确立 政治革命
14世纪末15世纪 初地中海沿岸城市 封建社会后期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1492 年) 资本来到世 间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初步确立 资产阶级 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资本主义大工业 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6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即: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了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7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8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9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0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劳动者立场对其经济意识的系统概括。 劳动正义与资本正义之辩
11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劳动者争取社会主体地位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人类摆脱神圣与自然的束缚,为人性升华提供了理论根据
12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3)马克思确立和论证劳动价值论的系统抽象法,不仅使劳动者的经济观得以系统表述,更使政治经济学,乃至全部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提升了一个层次
13
(4)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一百多年来人类的阶级分析和社会运动,以及思想界确立了一个标准。
14
挑战一:新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挑战二: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主赚取的利润是不是不再是对雇佣劳动剥削的结果?如果说还是剥削,他剥削了谁?
15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很容易设想,机器本身似乎能创造价值,因为它起着劳动生产力的作用。不过,如果机器不需要任何[活]劳动,那它倒是能增加使用价值,然而,它所创造的交换价值决不能大于它本身的生产费用,大于它本身的价值,即物化在机器中的劳动。机器创造价值,不是因为它代替[活]劳动,而只是因为它是增加剩余劳动的手段,并且只有剩余劳动本身(一般地说,就是劳动)才是借助于机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的尺度和实体。” ——《马恩全集》,中文1版,第46卷,第289—290页
16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和部门,当然地属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这些部门虽然本身创造的新价值或剩余价值少,但根据同等资本获得同量利润的原则,它有权利参与剩余价值在全社会的重新分配,可以从总剩余价值中分得较其本身创造的更多的利润。这就是使用机器人的资本构成高的部门获得更多利润的秘密。马克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类似那位私营企业主所以举的例子。马克思说:“一个在本生产部门内完全不使用可变资本,因而完全不使用工人的资本家(事实这是一个极端的假定),会像一个只使用可变资本,因而把全部资本都投到工资上面的资本家(又是一个极端的假定)一样地关心资本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并且会像后者一样地从无酬的剩余劳动获取他的利润。” ——《马恩全集》,中文1版,第25卷,第220页
17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主即使一个工人也不雇佣,你的利润的来源仍然是全社会雇佣工人创造的总剩余价值,仍然是无偿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这当然属于剥削行为。因为你的机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它也不会为你生产一个新的价值;即使你一个人操纵整个机器体系,你所获得的利润,也只能从全社会总剩余价值中分得,因而仍然是剥削雇佣工人的参与者。即使承认你参与的劳动部分,例如操纵电子计算机,但这个部分的量与你从投入资本所分得的剩余价值量比较起来,会是一个可以不提的微小部分。
18
对社会来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 对个体来说,劳动和资本,都能“创造财富”。只是劳动是你创造了价值。资本收益,是你合法或非法掠夺了别人创造的价值。
1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 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21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22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马克思 视频:摩登时代(机器吃人)
23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25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26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7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8
商品的生产过程 创 造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劳动过程 转 移 旧 价 值 价值形成过程 抽象劳动 形 成 价 值
29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0
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旧 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 抽象劳动 A 价值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生产过程 具体劳动 创 造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转 移 旧 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 再生产 抽象劳动 A 价值 创 造 剩余价值
31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 , 价值量 。 转移 原有价值 , 能产生 。 增值 没有变化 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32
剩余价值率(雇佣劳动的受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也就是剥削率。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 公式:
33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4 m' = 4小时 100% 剩余劳动时间6 2 10 工作日(10小时) 6小时 150% (M/v)
34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8小时)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100% 6小时 300% 2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2 剩余劳动时间6 2 工作日(8小时)
35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1.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36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一般企业:8小时/双 个别企业: 4小时/双
2.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 一般企业:8小时/双 个别企业: 4小时/双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37
个别资本家 整个社会资本家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 —追求剩余价值 —激烈的竞争 提高劳动生产率 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视频片段:摩登时代(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38
(三)资本积累 促进 促进 资本 扩大再 剩余 积累 生产 价值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促进 促进 资本 积累 扩大再 生产 剩余 价值
39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
40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41
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其实质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 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42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阶段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 购买 阶段 生产 阶段 销售 阶段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阶段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 货币资本 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 购买 阶段 生产剩余 价值 生产 阶段 生产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销售 阶段 商品资本
43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另一方面,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2.资本的周转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44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便被掩盖了。
45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46
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结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剩余价值总量 平均利润率 = 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47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科学武器
48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9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根源: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根源: 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50
(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1、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催生了金融危机 现实资本决定着虚拟资本的规模和速度,但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并不总是一致,虚拟资本总是试图超越现实资本对它的束缚,但如果偏离太远,就会爆发危机。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矛盾运动,孕育并最终产生了信用危机,而危机又是强制二者重新统一的形式。
51
——马克思 (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2、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
2、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 过度投机并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只是危机的表现。 “那些企图用投机来解释的政治经济学家,就好象那个如今已经绝种的把发寒当做产生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的自然哲学派一样。”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
5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53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阶级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阶级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国体 奴隶主阶级专政 封建主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54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样,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55
本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显然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并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的现象。其实,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56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政权组织形式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57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 视频:华尔街运动与警察的镇压
58
宪法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设法制、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私有制原则。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的原则。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59
竞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选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制度运行中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机制。 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视频片段1:中国基层选举现状 视频片段2:菲律宾:美式民主与家族政治
60
政党制度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实行的是政党制度。
61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常见的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 议会共和制 政体 民主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制
62
君主立宪制 君主的权利受宪法限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实权。
63
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政府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总统是“虚位元首”。 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
64
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直接任命、领导政府。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将总统解职,除非对总统进行弹劾并加以定罪。 美国历史上被弹劾的总统: 1.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在林肯被刺之后,他当任总统,采取了一系列“重建南方”的反动措施,美国国会基本被反复辟的共和党激进派控制着,所以他们利用立法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统弹劾运动 ,仅一票没有达到2/3多数约定,所以宣布他无罪 。虽然他“全身而退”,但是威信扫地,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遭受弹劾审问的总统。 2.第37任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遭受弹劾,众议院和参议院都肯定以超过2/3的多数通过弹劾决议。 3. 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因为性丑闻等事件遭受弹劾,但弹劾动议未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65
民主共和制:委员会制 瑞士特有的一种政体。联邦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议会选出7名委员组成,分别担任7个部的部长,任期4年。联邦主席兼联邦委员会主席,由议会从7名委员中选举产生,任期1年。议会掌握立法权,委员会必须服从议会决定。
66
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以上所列举的资本主义的诸项政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维护自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6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第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68
过度的社会平等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造成更多的政府干预、以及自由遭到侵蚀。
我还不晓得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人民是如此的热爱财富,而维持财富平等的理论则被人民所强烈藐视。 过度的社会平等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造成更多的政府干预、以及自由遭到侵蚀。 美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成了美国式的平等和民主。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
69
视频片段:节选自《是谁在与民主为敌》(cd1-34:50——cd2-4:20)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视频片段:节选自《是谁在与民主为敌》(cd1-34:50——cd2-4:20)
70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71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来源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资产阶级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就开始建构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72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73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 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 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人们束缚于天 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马克思
74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