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色谱技术讲座 2010年7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色谱技术讲座 2010年7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色谱技术讲座 2010年7月

2 气相色谱(GC) 气质联用(GC/MS) 液相色谱(LC)

3 不要忘了他

4 1906色谱法发明 20世纪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出现 20世纪50年代气相色谱出现并广泛使用
气相色谱 20% 液相色谱 80%

5 分享ACCSI 2010 之“色谱发展论坛” 未来几年,色谱发展的热点 便携化 专用化 前处理技术多样化 多维色谱 超高效色谱
便携化 专用化 前处理技术多样化 多维色谱 超高效色谱 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 色谱-原子光谱 快速液相 PK 常规液相 国产色谱的春天是否到来

6 气相色谱 GC

7 气相色谱仪组成 气源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8 气源系统 1、气源:钢瓶/发生器 钢瓶 气体发生器 优点 缺点 种类齐全 价格较贵 对安装、环境无苛刻要求 纯度不高 压力稳定 安全措施
操作方便 注意后期维护 纯度较高 (99.999%) 安全

9 气源选择 根据色谱柱类型选择 根据检测器种类选择气体种类 毛细管柱:建议选用钢瓶气 填充柱: 均可 检测器 TCD FID ECD FPD
填充柱: 均可 根据检测器种类选择气体种类 检测器 TCD FID ECD FPD NPD MS 载气 H2或He N2 燃气 H2 助燃气 空气

10 2、气路控制系统 (减压阀、流量调节器) 入气口 出气口 针阀 波纹管 弹簧 手柄 稳压阀 无污染 无泄漏

11 进样系统 气体进样 1、进样器 作用:定量引入样品;加热气化 组成:进样器、进样口、汽化室 (六通阀) 液体进样 载气 样品气 载气
劣质进样针可能损伤自动进样器, GC进样口, 进样口隔垫, 甚至导致程序出错, 数据丢失! 载气 液体进样

12 手动进样应注意的问题 􀁺选用合适的注射器,用10ul进样器进样量不要小于1ul。 清洗进样针、避免样品间互相干扰 吸样品时采用快推慢拉的技术 􀁺取样准确,重现􀁺 􀁺取样后可用滤纸拭去针尖外面的残留样品,但要注意不要吸去针内样品。 减少注射针尖歧视:注射速度快、每次进样速度尽量一致。

13 2、进样口 种类:填充柱进样口 毛细柱进样口 3、气化室 (<350℃,死体积小,惰性) 涉及耗材:进样隔垫 涉及耗材:衬管
国产进样垫容易掉渣,使得柱前压升高 洁净无破损的衬管是重现性和准确定量的基本前提

14 衬管故障排除 衬管污染常会引起谱图不佳. 故障症状包括: 峰形不佳 基线无规律 分辨率不佳 响应不佳 及时更换衬管或填充物

15 分离系统 消除涡流扩散、减小谱带展宽 2mm内径的填充柱居多

16 常用固定相与相应色谱柱

17 一堆填充柱=3支毛细管柱 3支毛细管柱分析>90%以上的GC样品 1支弱极性 (例:SE-30、SE-52、DB-1或DB-5)
1支中等极性(例:OV-17、OV1701、DB-17或DB-624) 1支强极性(例:PEG-20M、DB-Wax或HP-Innowax) 另加:1支PLOT 色谱柱(分析永久气体和轻烃) 多孔层空心柱 四支色谱柱可分析 几乎所有GC样品

18 d f R 待测物 k < 5时 待测物 k > 5时 30 m x 0.25 mm,0.25 µm
色谱柱柱长 色谱柱内径 键合相膜厚 30 m x 0.25 mm,0.25 µm 色谱柱柱长 :柱长越长, 保留越长, 分离度越好, 柱效越高 色谱柱内径 :内径越小, 保留越小, 分离度越好, 柱效越高 键合相膜厚: d f 待测物 k < 5时 R 待测物 k > 5时 分配系数K

19 如何选择呢? “相似相溶原则” ---即待测组份与固定相极性匹配原则
2. 通常用30m长的色谱柱, 尽量用合适长度的色谱柱, 色谱柱越长意味着分析时间越长和费用越高 3. 首先考虑0.25mm或0.32mm内径的色谱柱, 再根据样品情况决定选用更粗或更细内径的色谱柱 4. 首先考虑0.25um膜厚, 再根据样品的挥发性选择更厚或更薄的液膜

20 检测系统 检测组分的存在,并将组分的量定量地转换为电信号,加以放大。 通用型检测器( Universal Detector)
热导检测器(TCD) 氢火焰检测器(FID) 质谱检测器(MS) 选择性检测器 电子捕获(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氮磷检测器(NPD)

21

22 需要注意的事项 TCD 1、H2为最佳的载气; FID 2、尽量避免对腐蚀性气体的分析 1、正确设置H2、空气和尾吹气的流量
空气一般为氢气的10倍。 2、检测器温度应比柱温箱设定的最高温度高30C,且大于150C以防止水凝结在检测器上; 3、当色谱柱拆下或不使用检测器时,一点要关闭氢气。以防止氢气积累。

23 GC1100气相色谱仪 庞增义高级工程师总策划、配以多年经验的工程师全力打造。

24 GC1100气相色谱仪性能特点 热解吸仪 裂解进样器 顶空进样器 可提供国内最好的气源 可提供种类齐全的色谱柱
可同时安装两套填充柱进样系统和一套分流/不分流毛细管进样系统。 可同时接两个FID检测器和一个TCD热导检测器,另外还可以选择NPD和FPD检测器。 可扩展多种辅助进样器,兼容性强。 热解吸仪 裂解进样器 顶空进样器

25 GC1100气相色谱仪性能特点 良好的性价比 TCD S≥6000mv.ml/mg 仪器稳定、保护性好、故障率低。 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FID Dt≤8×10-12g/s FPD Dt≤8×10-11g/s (S) Dt≤8×10-13g/s (P) NPD Dt≤5×10-13g/s (N) Dt≤5×10-14g/s (P) 仪器稳定、保护性好、故障率低。 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26 故障排除与维护---老化色谱柱 该如何老化色谱柱?众说纷纭, 有人说不必老化, 有人说必须过夜老化, 有人认为老化色谱柱时升温速率必须较慢? 究竟该如何老化? 解答: 安装色谱柱后, 首先用至少3倍于平常工作流速的载气吹色谱柱, 然后将载气流速调整到正常流速. 开始从低温迅速升温到老化温度, 老化色谱柱。 老化温度---在高于样品分析终温20度但不超过色谱柱的恒温温度上限的状态下, 恒温2小时的方法快速老化一支新的毛细管色谱柱, 色谱柱老化时的升温速率没有限制, 可以使用最高升温速率老化色谱柱. 如果样品分析的终温一旦超过色谱柱恒温温度上限, 必须在比首次老化温度更高的温度下重新老化色谱柱, 但不能超过色谱柱的程序升温上限. 老化时间——可依据应用分析的需要, 并且取决于操作者可接受的流失程度. 所需要的检测限越低, 色谱柱需要的老化时间就越长. 极性和厚膜色谱柱流失较多和需要较彻底的老化. 对于绝大多数应用, 2小时的老化时间已经足够. 切勿过夜老化色谱柱

27 注意色谱柱使用温度下限和上限 恒温温度上限 可无限期在此温度下使用 程序升温温度上限 不可长期在此温度下使用
色谱柱低于使用温度下限使用, 色谱柱的性能表现会不理想, 会得到馒头峰与宽峰(例:柱效损失), 但色谱柱并不会因此而受损. 在高于色谱柱使用温度下限的情况下使用, 可获得较好的色谱峰峰形. 色谱柱使用温度上限的表达方式例如:325/3500C . 恒温温度上限 可无限期在此温度下使用 程序升温温度上限 不可长期在此温度下使用

28 注意色谱柱的日常维护 玻璃填充柱不易经常拆卸 其他填充柱长时间不用时,拆下来保存,请一定要将柱的两端封住

29 如何判断是否是色谱柱流失? 真正的色谱柱流失的来源只应该是色谱柱. 用户所观察到的流失实际上是到达检测器的所有信号的总和, 包含了以下来源:进样口隔垫, 进样口和检测器, 但有可能将以上所有来源全都错误的归结为色谱柱流失. 判断流失是否正常的最好方法是检查检测器. 断开, 并取下色谱柱, 用堵头封住检测器入口. 打开检测器, 纪录50度时的信号值. 柱箱升温到320度, 记录信号值. 干净的检测器上FID信号将增加1至2个pA. 如果信号增加值和超过2个pA, 应该立即考虑清洗检测器, 尾吹气和氢气管线. 一旦检测器信号在320度落回到可接受的水平, 考虑进样口的问题. 如果目测进样口衬管, 发现有明显的污染, 将进样口冷却下来, 拆开进样口, 用溶剂擦洗进样口内腔. 更换新的衬管后, 重新安装上进样口, 用一段“跳接管” (1至3米的未涂敷的熔融硅胶或不锈钢色谱柱管)将进样口与检测器直接相连. 进样口升温, 柱箱升温到320度. 此时只接了检测器时任何“流失”信号增加值均来源于仪器的前端例如:进样口隔垫, 载气气路, 在线调节器, 阀或流速控制器. 用铝箔将一个新的隔垫包起来, 光滑面向下. 如果从"跳接管"的信号过来的信号降低了, 表明需要使用质量更好的隔垫. 如果信号仍然很高, 载气中可能有物质沉积在管线, 阀或调节器中, 这些部件需要拆开清洗或更换.

30 如果怀疑进样口或载气被污染该如何检查? 可用以下方法来检查故障 将GC恒温于40-50度至少8小时.
保存第一张谱图. 立即重复上述空白程序, 间隔最多不超过5分钟. 将第二张谱图与第一张谱图做对比. 如果两张谱图上色谱峰均较少并且或基线漂移也小, 则表明载气和/或进样口相对比较干净. 如果第一张谱图上有大量的色谱峰并且基线不稳, 则表明污染部位位于毛细管色谱柱上游(例:进样口或载气已被污染). 如果两张谱图上噪音较高并且/或发生基线漂移, 则表明检测器或检测器气路已被污染.

31 判断鬼峰或交叉污染的来源 系统污染导致大多数的鬼峰或交叉污染问题. 如果额外的鬼峰峰宽与样品色谱峰相近(保留时间也相近), 污染物最有可能是与样品同时进入色谱柱. 额外组分的可能来源是进样器或样品本身.溶剂, 样品瓶, 瓶盖和进样针中的杂质也是可能的其他来源. 分别进样分析样品和空白溶剂可以找到污染物来源. 如果鬼峰比样品色谱峰宽许多, 则早在样品进入色谱柱之前, 污染物已经存在于色谱柱中. 上一次样品运行被中断后, 上述组份残留在色谱柱中. 在样品运行的后期流出色谱柱, 且峰形较宽. 有时, 多次进样叠加后形成多个鬼峰或以驼峰形式流出, 并伴随有基线漂移. 升高终温或延长程序升温时间可减少或消除鬼峰. 另外, 每次或几次样品分析后, 进行一次短时间的色谱柱烘烤可以消除色谱柱上的强保留化合物, 避免导致不良后果. 利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可判定是否是由于进样口被污染而导的交叉污染或鬼峰.

32 故障排除与维护---基线不稳、噪音过大

33 故障排除与维护---色谱峰拖尾 进样口或色谱柱被污染, 或色谱柱切口不平整. 将进样口冷却下来, 关掉气路, 更换或清洁进样口部件, 包括进样衬管和镀金密封垫。取出色谱柱. 将色谱柱柱头部分切除一段消除残留的非挥发性组份, 隔垫材料和石墨垫碎屑. 切除的柱长可按实际需要为1英尺到1米, 甚至更长. 使用正确的色谱柱切割工具是关键. 切割不平整, 样品会发生吸附. 在重新安装任何部件之前必须确保彻底清洗进样口. 推荐使用溶剂清洗分流口管线. 使用不分流模式进行分析时, 太长的不分流时间会导致拖尾. 常用设定的时间0.5至1分钟. 死体积也会导致拖尾的发生. 确保色谱柱安装正确地于检测器和进样口中. 如果必须保证使用相同的色谱柱柱长, 则可考虑使用一段未涂敷的保留间隙柱 (色谱柱前的预柱). 保留间隙柱可以切除或更换, 而不损失柱效, 并且可有效延长色谱柱寿命. 使用保留间隙柱时必须确保保留间隙柱和分析色谱柱之间的连接部分不漏气和不吸附样品.

34 故障排除与维护---峰分叉

35 故障排除与维护---色谱峰大小发生变化

36 故障排除与维护---保留时间变化

37 气质联用 GC/MS

38 M6 GC/MS GC MS 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整体的介绍一下GC/MS,对于GC来讲MS是检测器,对于MS来讲,GC是进样和前处理系统。那么这两套独立的系统是如何能够联系起来的呢?

39 色质为何要联用? 集两者优点于一身 色谱的作用:分离样品各组分 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质谱的作用:产生关于纯组分的定性信息 一杆特殊的称:称量离子的质量(m/z)。 利用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进行分离

40 3D 两者结合可以产生一个 谱图 同时给出定性,定量信息

41 GC/MS的组成 GC 离子源 质量 分析器 检测器 真空系统 真空干燥、真空测量,但都不是分析仪器, 工作站 电子设备

42 GC 进样: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色谱柱(毛细管柱) 检测器 柱温箱 载气 He:99.999%
从性能上考虑如果GC不能准确、稳定的将样品传送给MS,那么质谱部分的技术无论多么先进也是毫无意义的,毕竟GC/MS的运行始于GC。 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包括样品导入和汽化室,要求适应样品需求,进样时样品不发生变化,有较高的汽化温度并能精确控制,能有效汽化,并快速进入色谱柱,无损失,无歧视,记忆效应小;能精确控制载气压力和流量,自动化程度高。 控制参数有:汽化温度、载气压力、流量控制、分流比设置、隔垫吹扫功能等 柱系统 柱系统包括柱箱和色谱柱,柱箱要求有尺寸大小、操作温度范围、控温精度、程序升温阶数、最高升温速率和过温保护等。要求控温精度要好,热熔要小,保温效果好,加热功率要大,以满足快速升温、降温要求,柱箱容积大,方便更换色谱柱。色谱柱要求满足应用需求,柱效高、流失小。前面讲到最好使用MS专用柱。 柱温箱 载气 He:99.999%

43 离子源 —— EI、CI 什么是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44

45 电子电离源 EI(Electron ionization)
化学电离源 CI(Chemical ionization) 操作易,效率高,稳定可靠, 谱图具有特征性、重现性好,可谱库检索 碎片离子多、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但对有些不稳定化合物得不到分子离子。 需要反应气、不易控制 质谱不稳定,重复性差,不能进行谱库检索 碎片少􀂙有利于测定分子量 产生准分子离子(M+1)

46 谱图比较 CI谱 EI谱

47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四极杆质量过滤器的稳定性图

48 理想的选择 圆杆 双曲杆 PK

49 预四极的作用 降低主四极杆污染,避免对四极杆清洗维护。 加有随扫描质量变化的电压,可改善边缘场,提高离子入射效率,获得更好的检测灵敏度。

50 四极杆&离子阱 四极杆特性 离子阱特性 离子阱的操作不易,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 离子阱没有通用谱库,实用性不强 供应商少、价格贵

51 检测系统 检测器 电子倍增器 检测系统 小信号放大器 (均自己研发)

52 真空系统 为什么MS需要真空? 提供无碰撞的离子轨道,拥有足够的平均自由程 减少离子-分子反应 减少背景干扰、增加灵敏度 增加分辨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 Torr,视质谱仪的不同种类而不同) 四极杆质谱: Torr ( Pa) 为什么MS需要真空? 提供无碰撞的离子轨道,拥有足够的平均自由程 减少离子-分子反应 减少背景干扰、增加灵敏度 增加分辨 延长灯丝寿命 消除放电

53 真空系统的组成 前级真空泵(机械泵) 使真空达到10-1~10-2Pa 后级真空泵(涡轮分子泵或油扩散泵) 使真空达到质谱分析要求
真空计(真空规) 监测系统真空度

54 GC/MS重要性能指标 气相色谱性能要求 进样系统:有较高的气化温度并能精确控制; 精确控制载气压力和流量,自动化。
柱系统: 柱温箱有较宽的温度范围、控温精度高; 有一定的程序升温阶数,升降温速率快。 柱子柱效高、流失小。

55 质量范围 质量稳定性 质谱 性能指标 分辨率 灵敏度 扫描速度

56 质量范围 定义为质谱仪能检测的最低和最高质量,单位为u。 质量范围主要与质量分析器有关。是仪器档次的标志之一
四级杆分析的质量上线在1000左右。 通常气相色谱测定样品为低沸点有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多数小于500u,而JJF 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中规定的质量数不低于600u。故气质联用仪器高端质量数范围对用户来说差别不大。

57 质量稳定性 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质量标尺发生漂移的幅度,一般多以8h和12h内某一质量测定值的变化来表示。 目前商品化仪器均以48h来度量 关系到质量测量的准确度,会随着仪器状态和操作条件变化而变化,需要定期校正。

58 分辨率 指质谱分辨相邻两个离子质量的能力。四极杆质谱属于低分辨仪器,一般能分开质荷比相差1的两个带电离子,即通常所谓单位质量分辨。
取决于质量分析器

59 扫描速度 指质谱进行质量扫描的速度,定义为每秒钟扫描的最大质量数。
主要取决于质量分析器性能以及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接口的信号转换速率。单位是u/s 扫描速度影响单位时间内质谱的数据采集数量。扫描速度慢,色谱峰形会因为采样点数不够而峰形变坏。从而降低定量的准确性。

60 灵敏度 信号强度取决于: 􀁺1 到达离子源中样品的量 􀁺2 离子化的效率 􀁺3 离子从离子源通过透镜和四极杆的传输效率
通常仪器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之分。 通常仪器厂家所给指标指相对灵敏度,用S/N表征。 决定信噪比的因素: 噪音的来源: 􀁺 1 电信号的噪音。 􀁺 2 化学背景干扰,比如,进样口和离子源区域的污染、色谱柱的流动相,真空腔体的机械部件等。 􀁺 3 样品和样品瓶以及进样针的污染。 􀁺 4 真空腔体内机械部件的残余气体,以及机械部件本身的干扰。 信号强度取决于: 􀁺1 到达离子源中样品的量 􀁺2 离子化的效率 􀁺3 离子从离子源通过透镜和四极杆的传输效率 其他影响因素:扫描方式、扫描速度、检测器增益、进样方式等

61 普析通用精品展示 M6 单四极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62 灵活的配置 标配可选:M6-60A型 / M6-210A型 主要器件选材精良 GC:采用Agilent7890A ; 丰富的可选附件
MS:配备高性能中外合资前级机械泵; 德国PFEIFFER 磁悬浮小型涡轮分子泵 抽速60L/s; 磁悬浮小型涡轮分子泵 抽速210L/s 自己设计、国外加工的高精度金属四极杆; 美国Detech电子倍增器 人性化GC/MS工作站 丰富的可选附件 Agilent7693A自动进样器、气体进样装置、顶空进样器、热解析仪等 色谱消耗品(衬管、进样隔垫、密封垫、石墨压环、色谱柱等) 质谱消耗品(灯丝、泵油等)

63 卓越的性能 GC部分: 进样口: 分流/不分流毛细管柱进样口 最高使用温度:400℃ 压力设定范围:0-150psi;
进样口: 分流/不分流毛细管柱进样口 最高使用温度:400℃ 压力设定范围:0-150psi; 在0.000到 psi范围内,精度为± 0.001psi; 在100.00到150.00psi范围内,精度为± 0.01psi; 总流量设定范围:0-200ml/min N2;0-1000ml/min He 色谱柱箱:操作温度:室温以上4℃~450℃ 温度设定值分辨率:1℃ 最大升温速率:120℃/min 最长运行时间:999.99分钟 程序升温: 20阶梯,21平台,可梯度降温。 温度稳定性:室温每变化1℃柱温变化<0.0l℃ 降温:450℃~50℃,<4分钟

64 卓越的性能 加热区: 不包括柱箱的独立加热区:6个(两个进样口,两个检测 器,以及两个辅助加热区) 辅助加热区最高使用温度:400℃
加热区: 不包括柱箱的独立加热区:6个(两个进样口,两个检测 器,以及两个辅助加热区) 辅助加热区最高使用温度:400℃ 电子气路控制:多路电子流量控制,通道用于进样口、检测器或辅助气路 以0.l psi的增量调节压力(精度) 大气压力传感器补偿高度或环境的变化 程序升压/升流:3阶 具有多种电子流量控制操作模式——恒流、恒压、程序升 流、程序升压、脉冲压力。 自动进样系统: 16位7693A自动进样器,可选配150位进样盘; 自动进样重复精度:<1% 进样量范围:0.1~50ul 进样量线性:≥ 99%

65 卓越的性能 MS部分: 气质接口: 独立控温,100~350℃ EI离子源: 备有耐高温长效灯丝的高效电子轰击源,采用 完全惰性的材料制成
气质接口: 独立控温,100~350℃ EI离子源: 备有耐高温长效灯丝的高效电子轰击源,采用 完全惰性的材料制成 离子化能量:10~100eV可调 离子源温度:独立控温,最高350°C,可调 电子系统: 高品质的射频电源,只需两点即可完成全质量范围的质量轴校正,保持全扫描 模式下良好的线性。 可实现远程控制和网络化共享,极大方便操作。

66 卓越的性能 指标参数: 质量数范围:1.5~1050 u 质量准确度:±0.1 u 质量轴稳定性: 优于±0.1 u/48h
分辨率:单位质量数分辨 最大扫描速率:10,000 u/s 灵敏度(信噪比): 全扫描(EI):5pg 八氟萘,信/噪比≥150︰1 选择离子检测(EI):500fg 八氟萘,信/噪比≥150︰1

67 日常维护 硬件调谐 (每日) 机械泵 (每 6个月) 灯丝 (需要时) 检漏 (需要时) GC检漏 真空检漏 PFTBA (每 6个月)
硬件调谐 (每日) 机械泵 (每 6个月) 灯丝 (需要时) 检漏 (需要时) GC检漏 真空检漏 PFTBA (每 6个月) 离子源(需要时) 何时需要维护 真空失败 漏油 噪声大 维护时间 每 6个月 检查内容 泵紧固螺丝是否拧紧,泵是否漏油, 泵油是否够用,排气口是否通畅, 放气口是否拧紧。

68 清洗离子源 离子源污染后 : 重现性差 不能自动调谐 调谐报告出现 灵敏度低 噪声大 高质量数强度降低 (M/Z 512, 614)
检测器电压增高

69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70 HPLC的系统组成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数据分析系统 检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71 输液系统 持续的液流 高压输液泵 平稳的系统 足够的动力

72

73 双柱塞泵 串联式双柱塞泵 并联式双柱塞泵

74 流动相的选择 水的等级 溶剂:采用“ HPLC ”级及以上级别溶剂 纯化水 蒸馏水 去离子水 鬼峰的出现 水 / MeOH梯度
不该出现峰的地方出现峰就是鬼峰,出现鬼峰的原因无非就是污染 水 / MeOH梯度

75 溶 剂 等 级 分析纯级和 HPLC 级溶剂的吸光度比较图 甲醇 乙睛 正己烷

76 溶剂前处理 过滤:0.45um或更小孔径滤膜 目的:除去溶剂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堵塞色谱柱,尤其是使用无机盐配制的缓冲液。 过滤膜种类
水系过滤膜 有机系过滤膜 流动相的过滤?

77 缓冲液的使用 使用前必须过滤 使用后一定要进行清洗 ,以免造成腐蚀、磨损、阻塞。 具有在线清洗功能的仪器,使用该功能。
第二天接着用:用20%甲醇:80%水冲洗20-30分钟 隔几天再用:用甲醇:水冲洗后,再用纯甲醇冲洗 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影响 不能直接用有机溶剂冲洗

78 溶剂前处理 脱气 目的:除去流动相中溶解或因混合而产生的气泡
液相色谱流动相脱气使用较多的是离线超声波振荡脱气、在线惰性气体鼓泡吹扫脱气和在线真空脱气。 流动相的气泡进入液相泵会引起压力的上下波动,打开排空阀处理.

79 流动相的配置?

80 流动相的洗脱方式

81 等度洗脱 输液泵 进样器 色谱柱 柱温箱 检测器 单一或混合溶剂

82 梯度洗脱 A 泵 进样器 色谱柱 柱温箱 检测器 B泵 A B 时间 B 浓度

83 等度洗脱 MeOH / H2O = 4 / 6 分析时间长 分离度差 MeOH / H2O = 8 / 2

84 梯度洗脱 95% MeOH 浓度 30%

85 高压/低压梯度系统 高压梯度 低压梯度 混合器 低压梯度比例阀 脱气机

86 高压/低压梯度系统 液相梯度中元的概念 ? 高压梯度系统 低压梯度系统 梯度准确度好 系统简单 不易产生气泡 需在线脱气机
系统复杂 (需两台或三台泵) 低压梯度系统 系统简单 需在线脱气机 存在时间滞后效应 液相梯度中元的概念 ?

87 阻尼器 阻尼器

88 压力脉动低于1%,为您提供更加平稳的液流。
压力波动实验 压力脉动低于1%,为您提供更加平稳的液流。

89 进样系统 手动进样 自动进样

90 六通阀进样演示

91 自动进样器 灵活的进样方式:全定量         部分定量  携带进样        全定量(更准确) 部分定量(灵活,不需更换定量环) 携带进样(节省样品使用量)

92 自动进样器 超快的进样速度:进样时间仅17秒 进样室控温:帕尔帖冷却,温控范围4℃~100℃ 超小的进样残留:<0.05%
残留0.05% 洗针 未洗针 残留0.07% 可编程的洗针模式,完全消除由强吸附物质带来的交叉污染

93 分离系统-色谱柱 功能: 组分分离 目标: 分辨力强 效率高

94 吸附剂---化学键和固定相色谱柱 化学键合相色谱柱:
将不同的官能团通过化学反应键和到硅胶表面的游离羟基上,而形成化学键和固定相,进而形成化学键和相色谱柱。 反相: 70%; C18, 65%; C8, 15%; 苯基柱 <5%, 正相: 20%; -NH2、 -CN 其它 (手性柱, 离子交换柱): 10% 反相色谱是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C18 在反相色谱终应用得最为广泛。

95 硅胶的形状和性质

96 硅胶的化学反应

97 C18的键合相

98 所有的C18 都一样吗? 官能团的浓度 是否封端

99 判断色谱柱的质量 1 柱效 2 重复性 3 耐用性 测试内容 As(2)/As(3) 【标志金属杂质, 越靠近1越好】
判断色谱柱的质量 1 柱效 2 重复性 3 耐用性 测试内容 As(2)/As(3) 【标志金属杂质, 越靠近1越好】 TF( 9)/TF(8 ) 【碱性化合物拖尾】 柱效/米(萘) 色谱柱1 0.82 1.39 63766 色谱柱2 0.71 1.75 48053 色谱柱3 0.85 1.88 61126 色谱柱4 1.27 1.67 60713

100 重复性 RSD<0.1%

101 耐用性 破坏条件: 50℃,pH=10.5 的30mM磷酸氢二钾溶液-甲醇(90:10) 24小时柱效仅降低3.5% 破坏24小时后 破坏前

102 柱温箱 控制温度,保证分析结果重现性 升高温度,降低了流动相的黏度,降低柱压,保证色谱系统的稳定性

103 升温对于反相 HPLC分离强疏水肽的影响 (B27)
室温 300C 400C 500C 600C 700C 液相色谱柱: C18 色谱柱尺寸: 4.6 x 250 mm 5µm 流动相: A: 含0.05%三氟乙酸的水 B: 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 2% B / min 进样量: 100µL (50µg的6M脲/5%乙酸) UV: 210 nm 流速: 1 mL/min 室温 提高柱温,可增加柱效(提高灵敏度)

104 检测系统 检测器 选择性 紫外(VWD、DAD) 荧光 电化学 通用型 示差折光 蒸发光散射 质谱

105 药典中的液相检测器

106 紫外可见检测器 原理:基于被分析组分对特定波长紫外光的选择性吸收 定量基础:Lambert-Beer定律,A=KCL
优点:1)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 2)可用于梯度分析

107 流通池的结构

108 L6-UV6的光路系统

109 紫外的检测波长范围 nm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检测 618nm

110 光学部件 先进的光学部件,世界先进凹面光栅在光路中使用,极大地消除了像差、色差和杂散光 这里没有物镜?

111 故障排除与维护保养

112 压力高--“堵” 现象 判断 故障排除 压力高 色谱柱性能下降 换柱 溶剂贮液器中过滤器脏 清洗 链接管路阻塞 冲洗,必要时更换 进样阀阻塞
冲洗进样器 流动相使用不恰当 使用恰当的流动相 柱温太低 升高温度

113 压力低--“漏” 现象 判断 故障排除 压力低 系统漏液 检查漏液位置并维修 连接口太松 拧紧接口 泵流速设定太低 设定正确的流速 柱温过高
降低柱温

114 保留时间变化 故障原因 流动相流速不稳 流动相脱气不够充分 柱被污染 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 液相系统分析样品时未达到平衡
室温波动大,使用柱温箱

115 检测器参数设置错误 检测器与数据处理装置链接故障 注射器脏 检测器污染 柱被污染 管路污染 六通阀污染
峰形异常 故障原因 无峰 检测器参数设置错误 检测器与数据处理装置链接故障 样品降解 自动进样器故障 无样品注入 负峰 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信号线接反 进样器注射进空气 使用的流动相吸收高 鬼峰 样品前处理时产生降解或混入杂质 流动相被污染 前一次进样的洗脱物污染 注射器脏 检测器污染 柱被污染 管路污染 六通阀污染

116 峰前沿 柱性能下降 保护柱失效 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 出现两个或多个未被完全分离的物质的峰  峰变宽 出现两个或多个未被完全分离的物质的峰 峰分叉 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117 峰拖尾 柱效下降 或柱塌陷 进样大使得柱超载 峰干扰 ,清洁样品 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硅胶表面存在的酸性硅醇基引起的,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
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硅胶表面存在的酸性硅醇基引起的,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 分析酸性化合物时,改善峰形流动相中加入三氟乙酸或乙酸

118 故障处理时的基本规则 1. 一次规则 当系统出了故障,你可以试探性地改变某些状态,一次可 以改变一个参数。
1. 一次规则 当系统出了故障,你可以试探性地改变某些状态,一次可 以改变一个参数。 2. 取代规则 用好的部件换下可疑的部件,是查找故障的最好方法。 3. 换回规则 这个规则和取代规则一起运用,好部件取代了可疑部件后 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应重新换上原部件。 4. 记录规则 这条规则往往被人忽视。应该在每次维护和故障排除后都 作记录。每台仪器都应备有维修记录本,内容包括日期、 故障部位、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和结果等。

119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色谱技术讲座 2010年7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