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缅甸文化的历史形成 王丽凤 2015.5.2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缅甸文化的历史形成 王丽凤 2015.5.2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缅甸文化的历史形成 王丽凤

2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 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具有鲜明的民 族色彩。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缅甸文化是一种以佛学为中心的东方文化, 由缅族文化在骠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灌溉农业和对优势文化的吸收是缅 甸文化发展的两大基石。缅文的创制和使 用是缅甸文化正式确立的标志。掸族和若 开族的加入终使缅甸文化由单一文化发展 为综合性的区域文化。

3 第一节 缅甸文化的分期 缅甸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缅甸文化酝酿阶段(11世纪以前);
(二)缅甸文化形成阶段(11-13世纪); (三)缅甸区域文化初创阶段(13世纪末-1825 年); (四)缅甸区域文化的分化阶段(1825-1948 年); (五)缅甸区域文化的复兴阶段(1948年以后)。

4 一、缅甸文化酝酿阶段: 文化实体的准备 缅甸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们认为当今缅甸的民 族来自于两大语言体系的三个语言族群,其族 源均源自中国。
一、缅甸文化酝酿阶段: 文化实体的准备 缅甸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们认为当今缅甸的民 族来自于两大语言体系的三个语言族群,其族 源均源自中国。 按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居住在缅甸的人种都是源自蒙古人种, 即黄种人的后裔。他们进入缅甸的先后顺序是:南亚语系的 孟高棉族人(孟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汉藏语系 的藏缅语族人(缅族、若开族、克钦族、傈僳族等)和汉泰 语族人(掸族、克伦族、克耶族等)。 11世纪以前孟、缅、克伦、克耶,及稍晚时候 掸等主体民族陆续南迁进入缅甸境内,为后来 缅甸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也为后来缅甸文 化的存在提供了实体。

5 在缅甸文化产生之前,不同源流的族群大致 分三路移民缅甸。东路有湄公河、萨尔温江 通道;中路有太平江、瑞丽江、迈立开江、 恩梅开江、亲敦江、伊洛瓦底江通道;西路 有布拉马普特拉河通道。

6 二、缅甸文化的形成 骠族的建筑艺术、雕刻技术、城市设计,孟族纯正 的宗教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文字、典仪制度等都 为后来的缅甸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如果说11世 纪以前缅甸现今各大民族的南迁为后来的缅甸区域 文化准备了存在实体的话,那么发达的骠孟民族文 化则为缅甸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为缅甸区域文 化的孕育提供了母体。 缅族主动吸收骠孟民族文化的精华,从文化上向孟 族靠拢,促进了孟缅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早期的缅 甸文化,奠定了缅甸区域文化的基础。孟族文化、 骠族文化后来成为这一文明的主体。

7 缅族人在开始移居叫栖一带时,仍处于从游牧 型向农耕型文化转变的阶段。他们从孟族那里学 到了许多种植方面的知识、灌溉系统技术;从骠 族那里学到了城池设计、法律制度等。

8 三、缅甸区域文化的初露端倪 蒲甘后期,缅族吸收骠孟文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缅 族向孟族文化靠拢,骠孟缅三种民族文化的融合构成 了早期的缅甸文化。这种文化是当时缅甸境内的主导 文化。它以农业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孟缅民族为主体, 对少数民族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1287年元朝军队进攻缅甸,导致了缅甸第三大民族掸 族的进一步南迁。

9 蒲甘王朝灭亡之后,缅甸历史上出现了所谓的 “战国时期”,这时掸族的势力很大,被史家称 为“掸人统治时代”(1287-1531年)。这段时 间内,缅甸境内有许多小国兴起和消亡。大一统 被打破了。在北方掸族崛起的同时,南方马都八 的孟族首领伐丽流在1287年赶走了缅族官吏,自 立为王,建立了孟人王朝。从文化上看,大一统 的打破,伴随征战而来的便是民族的迁移、杂居 和同化。而这恰恰又有利于文化同质因素的建立。 掸族在中部地区的强盛一方面有利于在以孟缅为 主体的缅甸文化中融入新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有 助于掸族文化的孟缅化进程。

10 掸族首族与缅王联姻、统治者血统的混合都有 利于双方文化的相互吸收,特别是掸族文化对 孟缅文化的吸收。14~16世纪佛教在掸族中广 泛传播更完成了掸族自上而下的加入缅甸文化 的进程。缅甸区域文化也由此宣告基本形成。 缅甸区域文化基本形成后,佛教又继续向邻近 孟缅掸三大民族的有着多神信仰(纳特崇拜) 的少数民族传播,从价值观上来规范边缘民族 的文化。孟缅掸三大民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 争雄逐鹿使得民族的交融更直接、更深入。

11 一统时期,通过交流,中央的典仪制度、法律法 令、文学艺术等被传到了地方,地方的情况也被 反映到了中央、又传到了各地。信息不断地交流, 遍及全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同质的文化。 佛教的传播、典仪制度的确立、少数民族的称臣 纳贡等都有助于同质文化因素的培养。 贡榜王朝时期(1752~1885年),以缅王孟云 1785年征服若开统一全国为标志,缅甸区域文化 最后形成。

12 四、外来文化对缅甸区域文化的侵蚀 1824年、1852年、1885年英国通过三次侵缅 战争一步一步地吞并了缅甸,开始了其长达 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824-1948年)。 英国人成为缅甸的统治者后,缅甸文化便受 到了入侵者的摧残,使得两种截然不同的文 化体系发生冲撞,进而导致了缅甸区域文化 的分化。

13

14 在制度文化方面,英国人废除了缅王的宫廷礼仪 和三级行政管理体系。
缅甸习惯法为英式法律所取代。 英国的风俗礼仪大量地进入到了缅甸传统文化区 域。 17世纪开始的缅甸基督教传教活动在这一时期取 得了重大的进展。传教士作为推广西方文化的急 先锋成功地使大部分山地民族,如山地克伦族、 钦族、克钦族、纳西族、傈傈族、那加族和少量 的克耶族等改信了上帝。

15 英国人入主缅甸,英国资本家和商人又找到了新的 市场和原料基地。他们纷纷在缅甸设立工厂。工厂 的增多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加大,使得缅甸社会中出 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阶级划分。传统农耕文 化中又增添了新的成分。 工人和资本家的出现、商品社会的发展、代表西方 物质文明的新科技新事物的引进、西式教育在缅甸 的兴起、现代知识分子和公务员阶层的出现等等都 从思想上、制度上、物质上冲击着缅甸传统文化, 慢慢地动摇了缅甸区域文化的根基。

16 五、缅甸区域文化的复兴 宗教文化方面,佛教在殖民时期备受摧残,曾 是缅甸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武器。独立后, 作为缅甸人民价值观的核心和传统文化的标志 佛教又获得了新生。新独立的缅甸在宪法中强 调了佛教的特殊地位。政府还新组建了宗教事 务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佛教的法律法令,用 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对佛文化的弘扬。

17

18 制度文化方面,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吸收了英人时期制度文化中的有用部分。行政上建立了省县镇乡的行政体系。
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成立少数民族邦,给予其地方自治权。

19 在农村,乡一级区划废除了殖民时期破坏村社结构的 硬性划分,加入了对传统村社结构的考虑。在恢复传 统村社作用的同时也添入了新的内容。使得乡村政权 和村社头人、乡村僧侣在地方管理中起到了互补的作 用。
缅甸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字,在独立后取得了 飞跃的发展。缅语被定为国语,成了缅甸各民族 的共同语言。藏缅系的若开、土瓦、茵达、达努、 刀尤、载瓦、阿昌等民族使用缅文缅语。除克钦、 傈傈等族外,大部分民族都用孟缅文字体系来拼 写自己语言。

20 随着各民族交流的增多,现代科技的发达、加上 行政上的扶植,缅文缅语已经渗透到了缅甸的各 个角落。民族语言中缅语借用成分越来越多。有 些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如孟族,甚至已开始 用缅文缅语进行交流了。语言的趋同和缅语核心 地位的确立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缅甸区域文化 的发展。

21 第二节 缅甸文化的特点 一、缅甸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内涵,佛教参与了 整个缅甸文化的形成并贯穿着缅甸文化的始终;
第二节 缅甸文化的特点 一、缅甸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内涵,佛教参与了 整个缅甸文化的形成并贯穿着缅甸文化的始终; 在佛教尚未传入缅甸前,缅甸人崇拜自然,崇拜鬼神, 并形成了以神祗崇拜为基础的早起缅甸文化。自从佛 教从印度传入缅甸以后,佛教在缅甸古骠国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尤其是公元11世纪,蒲甘王朝建立以后, 小乘佛教被定为国教。在阿奴律陀等历代国王的支持 下,佛教在缅甸人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并且逐步使 缅甸变成了世界佛教发展的一个中心。佛教的影响深 入到缅甸的文学、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当中,深入 到缅甸人的思想感情、道德素质、心态理念中,形成 了今天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缅甸传统文化。所以,当 今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 佛教烙印,某些学者都说佛教文化就是缅甸文化。

22 二、缅甸文化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域特色; 缅甸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 充沛。常年花卉盛开、植物茂密、风景优美。缅甸人 民的衣食住行都深受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服饰方面:筒裙、人字拖、衣料柔软;喜好颜色鲜 艳服饰、女生酷爱头上插花等; 在饮食方面:喜好酸辣、姜蒜(解毒杀菌、刺激食 欲)、咸味食品(解渴消暑);食用鱼虾、鱼露、生 吃蔬菜、丰富的热带水果等; 在住房方面:干栏式高脚屋(炎热、多雨、潮湿气 候); 在节日方面:赛舟节、糯米糕节、泼水节、浴榕树节、 沙塔节等。

23 三、缅甸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点 缅甸是个地道的农业国,勤劳智慧的缅甸先民 很早就掌握了耕作水稻及其其他农业技术,世 世代代耕作在缅甸这块金子般的土地上,创造 了具有浓厚农耕文化特色的缅甸文化。

24 四、缅甸文化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对外来文化的 容摄性;
缅甸地处印度和中国两大古老的辐射型文化圈之 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印度交往的必经之路。 在缅甸社会发展史的漫长经历中,由于民族迁徙、 政权更迭、商旅往来、战事纷争、宗教传播等原 因,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缅甸这块土地上进行 多次撞击与融合,形成了缅甸文化。种种实例表 明缅甸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包容并蓄性的吸收性 文化。 宗教信仰方面:原始神祗崇拜——印度教、小乘 佛教的传入(小乘佛教成为国教)+ 多种信仰并 存(内37神、外37神、神明本土化、印度大神、 占卜和星相)

25 中国对缅甸文化的影响:造纸、养蚕、开采加工 宝石、种茶喝茶、瓷器、儒家思想、建筑(妈祖 庙、庆福宫、观音庙、宫殿造型、图案、佛塔的 拱门、百叶窗等)
印度对缅甸文化的影响:宗教、历法、政权制度、 音乐舞蹈、语言文字文学、建筑(尖顶阁式建筑、 神话传说中的紧那罗、伽垅大鹏鸟、神兽等)

26 五、缅甸文化充分展示了缅甸民族热情、善 良、正直、宽容、坚强的特点。

27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二章 缅甸文化的历史形成 王丽凤 2015.5.2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