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发言人:焦佩婵

2 解读目的: 了解背景,认识意义; 熟悉方案,明晰定位; 研读内容,明确任务; 领会要求,引领行动。

3 提纲: 关于项目名称(项目定位)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为什么研究?) 项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什么?)
项目研究的步骤与具体安排(怎样研究?)

4 一、关于项目名称 分要点说明: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方向 教学目标引领——切入点、重点 提升课堂质量——目标、宗旨
“基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 分要点说明: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方向 教学目标引领——切入点、重点 提升课堂质量——目标、宗旨 行动——方法、项目(研究角度是研究方法;工作角度是工作项目)

5 两个核心概念说明: 核心素养:又叫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在类型上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自我成长素养。

6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先设计,在教学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体,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映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实程度。 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质上是学科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科三维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和依据。

7 三个要点间关系说明: 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学业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学生核心素养是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中核心内容的规定,是衡量学业质量的依据;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和关键要素,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业质量的高低。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与有效达成为切入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8 整体说明: 本项目是太原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项目是2010——2014年太原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延续与深化,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由形式改革走向根本变革。 本项目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项目由实践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合作实施,追求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行动。

9 二、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项目是对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的贯彻 核心素养;学业质量

10 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到“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明确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几个要点:“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学段各学科教育改革重要任务;二是“学生核心素养”是各学段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三是保证质量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11 因此,“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概念;质量提升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12 (二)项目反映了太原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近十年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太原市持续开展了以“基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343教学要求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全全教科研服务行动计划”、“校本教研机制与模式构建”、“学科教学专项测查与教学质量分析”等多方面的行动研究,这些行动使太原市的课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目标意识得到增强,师生动态生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新特征得到体现,教学目标达成度和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然而,从培养“核心素养”和“质量提升”的改革要求出发,太原市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仍需要进一步深化。

13 主要问题: 新理念还未得到充分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还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育人价值的关系认识不清,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认识模糊,教学目标的精准性、科学性还不是很高,教学实施中目标与教学不一致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教学过程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已普遍确立,但方法形式的应用还存在着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其适切性、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14 (三)项目意义 本项目旨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业成绩评价、校本教研等为研究内容,探索、研究和实施有效措施,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进而实现太原市域内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5 三、项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 究 目 标 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策略,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度和落实的有效性,并在行动中引领中小学教师确立育人观念,强化目标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形成一定数量理念正确、过程科学、操作可行的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并在行动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6 探索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以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评价机制,形成导向明确、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学业成绩评价机制,以评价引领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全市的教学质量。

17 研究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策略研究 本内容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课题的深化和延伸,重点内容包括: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研究(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准确解读为前提); ——教学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18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本内容是“343教学要求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的深化与延伸。 研究重点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教学目标为引领,或探索符合校情的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或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具有理念正确、过程科学、操作可行、系统构建的特点。

19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本内容的研究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 ——教科研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旨,构建《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基地:在太原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基于县(区)情、校情,探索构建适合本县(区)、本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开发课堂教学评价工具量表。评价标准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关注核心素养;第二,教学目标引领;第三,关注教学有效性;第四,关注学生。

20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研究
本内容是“学科教学专项测查与教学质量分析”项目的深化与延伸。 研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教学质量分析研究(教科研中心主导)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考试命题研究(教科研中心主导)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学科技能测查研究(教科研中心、研究基地均可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过程性学业成绩评价研究(基地校)

21 校本教研机制改革研究 本内容是“校本教研机制与模式构建”项目的深化与延伸。旨在通过研究,强化教研组内的集体合作,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使“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更为精准,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更为科学,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22 四、项目研究的步骤与具体安排 本项目是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项目既是行动研究,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型,又是理论研究,要对太原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成果提炼,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两条线索并行。 本项目遵循“研究与工作推进相结合,研究与同步培训相结合、研究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将研究、工作、培训、辐射推广融为一体。 本项目的研究主体是教科研中心整体策划主导下的研究共同体,包括教研员、校长、教师等,尤其是一线校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23 (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3月中旬) 1、研究策划,制定方案 2、确定研究基地 3个基地县(区):在县(区)域层面整体实施项目 11个基地校:在学校层面全面实施项目 77所学科基地校:在学科层面实施项目。

24 3、组建项目工作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由教科研中心组建,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项目研究指导团队:由教科研中心与山西大学合作组建,成员包括教科研中心教科室人员、学科教研员、山西大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主要负责项目研究的指导工作。与项目的5项内容相匹配,主要成立5个项目研究指导团队。

25 项目研究指导团队职责: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策略研究指导团队——任桂平(山西大学)
指导研究基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基地校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指导基地校提炼总结研究成果;指导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案例的编写与整理编辑。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指导团队——李旭 段建宏(山西大学) 指导基地校总结提炼或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基地校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26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指导团队——朱文辉(山西大学)
研究制定《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基地校制定和应用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基地校开发和应用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工具量表;指导基地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研究指导团队——霍雨佳(山西大学)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考试命题改革办法;研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质量分析办法;指导基地校探索学科技能测查办法;指导基地校探索过程性学业成绩评价的办法;指导基地校开展学业成绩评价实践。

27 校本教研机制改革研究指导团队——郑玉飞(山西大学)
主要职责:指导基地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机制;指导基地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28 (二)启动阶段(2016年3月中旬—5月) 1、项目启动
召开项目启动会,宣传动员,解读方案,正确认识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项目研究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2、研究基地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基地必选课题:所有研究基地与“研究指导团队1”合作,开展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的研究,参加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精品案例的开发。 研究基地选作课题:项目组根据项目研究内容,设计系列课题,各研究基地根据县(区)和学校实际,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每个研究基地必须选择1项课题。

29 系列课题: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研究; 教学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校本化、学科化)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校本化、学科化)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与工具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学科技能测查办法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过程性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校本教研机制研究(校本化)

30 3、开展培训 面向基地校校长、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等。 4、现状研究 与指导团队合作,基地校开展教学目标、自选课题内容现状的诊断研究,根据现状成立研究队伍,制定研究制度,确定行动方案。

31 (三)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8月) 主要任务: 在项目研究指导团队指导下,开展“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项目的行动研究,研究按照问题——计划——行动——改进的路径进行,将研究与工作推进整合,并根据研究进展的需要开展培训,将研究与同步培训整合。

32 实施阶段要求: 重视行动,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改进实践,并对行动计划进行完善。 强化指导,专家团队与基地校制定工作计划,定期下校指导。
及时总结,对研究过程的策略、案例及时提炼总结。 关注效果,对研究产生的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步培训,根据行动研究的需要,安排相关内容的研修培训。

33 (四)成果提炼及推广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关于成果总结 预期成果有: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优秀案例集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应用案例 包括基地校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科研中心教研员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等。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下的课程评价机制 包括: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标准、观课量表、评课案例等);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考试命题改革;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教学质量评价;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的过程性学业成绩评价改革。 相关论文

34 2、成果推广辐射 主要任务 各项目研究指导团队同时也是推广团队。在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各推广团队将提炼的成果在基地校、推广校进行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中反思总结,修改完善已有成果。 成果推广实行组长负责制,各团队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策划与管理。 成果推广阶段,各推广团队要做到:组织推介会,宣传、解读成果;推广团队定期下校指导基地校、推广校的成果应用工作;推广团队定期组织交流会,围绕成果的完善和应用进行交流。


Download ppt "《太原市“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