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明湖居聽書 劉鶚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7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明湖居聽書 劉鶚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71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湖居聽書 劉鶚

2 課前引導 聽看看……… 這是什麼聲音 你會用什麼句子形容呢?

3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4 梅花三弄

5 聲音是抽象的 請用具體的事物來譬喻 摹寫出剛剛聽過的聲音

6 例文欣賞 —余光中〈女高音〉 一隻鳥自地平線湧起,緩緩地,            盤旋在西方的天際。 它悠悠地飛下,又舒舒地飛上, 如片帆飄浮於微波的海洋。

7 那一片遼闊而溫暖的洋水, 盪得它懶懶地,有些微醉。
不久,海上吹起了巨風; 一波接一波向前洶湧。 忽然它振翅向天頂疾升, 疾升,疾升, 要直叩天堂的大門!

8 請看劉鶚如何 「連用七八種不同的譬喻, 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 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 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 ——胡適語

9 目次 題解 作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文章結構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10 題解 大明湖

11 出處 本文節錄自《老殘遊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小說中寫老殘在明湖居聽大鼓書的精彩片段。
建議加入本回前半段詞句「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盞寒泉荐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可讓學生回憶國中所學之「大明湖」 11

12 題意—人物: 寫作重點:以王小玉為主。 寫作技巧:主要人物栩栩如生, 陪襯人物呈現不同的音容笑貌, 無千人一面的毛病。
寫作技巧:主要人物栩栩如生,               陪襯人物呈現不同的音容笑貌,            無千人一面的毛病。 胡適評論:「《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

13 題意—事件: 寫作重點:事物以說書為重心。 寫作技巧:運用譬喻、誇飾、 遞進結構、側寫、插敘等,令 人如臨其境。
寫作技巧:運用譬喻、誇飾、        遞進結構、側寫、插敘等,令    人如臨其境。 胡適評論: 音樂不易用文字寫出,所以要用具體的物事譬喻。白居易、歐陽脩、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劉鶚先在這一段裡連用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鮮明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的音樂,非常成功。

14 文體:章回小說介紹 小說流變: 先秦神話寓言 魏晉六朝   筆記小說 唐代 傳奇小說 宋代 話本小說 明清 章回小說 14

15 明清章回小說介紹 來源: 宋元話本應是促成長篇章回小說 成熟的前導。
宋元話本應是促成長篇章回小說            成熟的前導。 說書人為了生計,如同西方故事           一千零一夜,往往不會一次將故            事說完,每回之末尾以「欲知後             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束。 形式:古典長篇小說

16 特色: 分回標目 運用白話 故事連貫 安排開場詩與散場詩 吸收話本用語

17 名著:明代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18 作者

19 簡介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摶;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 筆名鴻都百鍊生。
清 江蘇丹徒人。生於文 宗咸豐七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五十三。

20 學綜百家,時運不濟 治理黃河,著有功績 洞見時局,發展實業 遭人構陷,流放以終 學綜百家:
二十一歲,致力於家傳之治河、天算、樂律、方技、詞章諸學,復綜覽百家,觀察時事犀利。 時運不濟: 二十七歲,營售菸草,以虧損收業。 二十八歲,懸壺行醫,門可羅雀。 二十九歲,於上海設石昌書局,因親戚盜賣他人之書,書局為訟案所累,終致歇業。 治理黃河: 三十二歲,鄭州黃河決口,投效河督吳大澂中丞,治河甚力,親自指揮策勵,勇於承擔。 著有功績: 河水既治,劉鶚推功於兄長孟熊。在山東三年,河工冠於諸省。治河七說、黃河變遷圖考,均成於此時。 洞見時局,發展實業: 劉鶚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採山西煤礦,以利民生,時議不察,斥其賣國,從此漢奸之名大噪。 八國聯軍攻陷京師,京民乏食,劉鶚北上賑濟。時太倉粟為俄兵所據,劉鶚往說之,以賤價購得太倉粟以賑濟饑民,全活甚眾,而議者竟指其通夷。 遭人構陷,流放以終: 五十一歲(光緒33年,西元1907),劉鶚因得罪袁世凱,袁世凱藉浦口購地事,密令逮問,幸鶚之姻故丁寶銓為說於慶親王奕劻得解。 五十二歲(光緒34年,西元1908),袁世凱再以擅散太倉粟及浦口購地事,密電兩江總督端方緝捕,遂被逮問,流放新疆。 宣統元年(西元1909),卒於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市),年五十三。

21 重要著作: 《老殘遊記》、《鐵雲藏龜》

22 《老殘遊記》 簡介: 初編二十回,署名鴻都百鍊生 作,原載《繡像小說半月刊》。
簡介: 初編二十回,署名鴻都百鍊生     作,原載《繡像小說半月刊》。 本書是透過老殘行醫山東各地的所 見、所聞、所為而展開,勾勒出晚清 衰世的社會百態,暴露當時官僚政治 的黑暗殘暴和廣大民眾的慘痛生活。 晚清著名的四大諷刺小說: 劉鶚的《老殘遊記》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

23 創作動機: 劉鶚自敘:「…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劉鶚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將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作者以風景畫與風俗畫交織成晚清黃昏向盡的社會面。 23

24 批判酷吏清官傷財害命: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批判酷吏清官傷財害命: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老殘遊記》十六回原評: 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 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批判酷吏清官傷財害命: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24

25 胡適評論:「 《老殘遊記》在 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卻不在 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 風景人物的能力。」
描摹能力出色: 胡適評論:「 《老殘遊記》在 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卻不在 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 風景人物的能力。」 書中大都是深刻生動的好文字, 獨出心裁,一掃陳腔濫調,非清 末諸書所能及。 胡適評論:「 《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25

26 《鐵雲藏龜》 地位: 第一本研究甲骨文的專書
來源: 西元1900年,王懿榮所藏 甲骨文皆歸劉鶚,鶚復命 人前往河南蒐求甲骨文,所藏至三、四千片,鶚選千餘片影印傳世,即《鐵雲藏龜》。 鐵雲藏龜 首頁

27 鐵雲藏龜 內文

28 課文賞析 獨到的摹聲技巧 烘托法:外貌 烘托法:才藝 靈活運用修辭格

29 獨到的摹聲技巧 摹聲特色:譬喻多樣,生動傳神, 而且將聲音的高低抑揚,轉變無窮, 分為七個層次。 描摹聲音 實象譬喻 層次
摹聲特色:譬喻多樣,生動傳神, 而且將聲音的高低抑揚,轉變無窮, 分為七個層次。 描摹聲音 層次 實象譬喻 第一層 細聲低吟 以聽眾感受反映聲音之妙:「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此頁與下頁間,少了第三層 29

30 「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以鋼絲拋空之響聲狀其聲 第三層 層層疊起
描摹聲音 層次 實象譬喻 第二層 漸高拔尖 「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以鋼絲拋空之響聲狀其聲 第三層 層層疊起 「哪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 以由傲來峰登泰山的景象喻白妞愈翻愈高的聲腔。 此頁與下頁間,少了第三層 30

31 描摹聲音 層次 實象譬喻 第四層 千迴百折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以飛蛇盤旋穿插於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來譬喻白妞婉轉迴旋的聲腔。 第五層 低細漸停 「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就漸漸的聽不見了」:以聽眾「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的側寫筆法,描繪聲腔之引人入勝。

32 描摹聲音 層次 實象譬喻 第六層 復揚高聲 「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以東洋煙火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譬喻白妞突發聲腔的亮麗多變。 第七層 人弦相合 人弦俱寂 「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以好鳥亂鳴於花塢春曉譬喻唱聲與弦聲的和諧呼應,在聽者耳朵忙不過來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留給聽者深長的回味。

33 烘托法:外貌 比喻:風乾福橘皮喻一臉疙瘩 略筆寫黑妞:鴨蛋臉、抓髻
彈三弦者 (陪襯)醜 比喻:風乾福橘皮喻一臉疙瘩 烘托 略筆寫黑妞:鴨蛋臉、抓髻 黑妞(陪襯) 中等 詳筆寫白妞:「瓜子臉兒,白淨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秋水」、「寒星」、「寶珠」、「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烘托 白妞 (主角) 奪人耳目

34 烘托法:才藝 先抑、後揚 先揚、後抑、舖墊 借聽眾之口讚美(側筆) 彈三弦者(陪襯) 黑妞(陪襯) 白妞(主角) 說書藝術無可企及 烘托

35 彈三弦者(陪襯) 先抑「人也不甚留神去聽」 後揚「入耳動心」、 「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 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

36 黑妞(陪襯) 先揚 「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 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後抑
「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   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後抑 「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 舖墊 「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   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

37 白妞(主角) 說書藝術無可企及 借聽眾之口讚美(側筆): 每次聽他(王小玉)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裡無非都是他的書音。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

38 靈活運用修辭格 明喻 移覺 寫黑妞之歌聲(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 寫白妞之眼睛(如秋水,如寒星……)
以具體事物比喻抽象聲音,將聽覺印象轉移為視覺印象: 例句:「鋼絲拋空」、「登泰山」 「繞黃山」、「放煙火」

39 借喻 誇飾 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 那裡彈似的 大珠小珠落玉盤 三月不知肉味
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   那裡彈似的 就這一眼,滿園子裡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40 1.形容音樂的成語典故 2.移覺修辭 3.三弦「輪指」 4.「小調」、「大調」 5.關於王小玉說書:梨花大鼓
語文萬花筒 1.形容音樂的成語典故 2.移覺修辭 3.三弦「輪指」 4.「小調」、「大調」 5.關於王小玉說書:梨花大鼓

41 形容音樂的成語典故 【音樂高妙】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音樂俚俗】下里巴人、擊轅之歌 【不悅嘈雜聲】荒腔走板、嘔啞嘲哳
【音樂淫靡】靡靡之音、亡國之音

42 【形容音樂感人】 三月不知肉味、聞韶忘味、流魚出聽、六馬仰秣、高山流水、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形容音樂、歌聲並起】 絲竹並奏、笙歌鼎沸 【形容樂音嘹喨】 響遏行雲、穿雲裂石、聲動梁塵

43 移覺修辭(通感) 何謂移覺: 用形象的語言,將一種感官知覺 移到另一感官上。這些感覺可相 互變通,故移覺又叫通感。
何謂移覺: 用形象的語言,將一種感官知覺   移到另一感官上。這些感覺可相   互變通,故移覺又叫通感。 四類移覺: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移覺。

44 本課例句 【聽覺移植於觸覺】 聽王小玉唱書像五臟六腑被熨斗熨過一樣感到「伏貼」,像吃人參果一樣感到「暢快」。 【聽覺移植於視覺】 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45 【聽覺移植於視覺】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   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
 【聽覺移植於視覺】 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   腰裡盤旋穿插。

46 三弦「輪指」 彈奏的特色: 其速度及次數隨樂曲之需要及時間長短而定,連而不斷。音短而快,輪數宜少;音長而慢,輪數宜多。文曲宜緩而疏;武曲宜速而密。 彈奏的指法(依派別而不同): 南派—以食、中、名、小指,四指次第    向左彈出,然後大指右挑 北派—以小、名、中、食指,四指次第    向左彈出,然後大指右挑。

47 「小調」、「大調」 即「小曲」、「大曲」。 唱梨花大鼓前,琴師先演奏幾段 小曲,以招攬群眾和安定臺下喧 鬧的情緒。
唱梨花大鼓前,琴師先演奏幾段    小曲,以招攬群眾和安定臺下喧    鬧的情緒。 小曲後,琴師會彈奏一首大曲,   以顯露自己琴藝高超,藉以震撼    人心,達到期待聽唱的目的。 唱梨花大鼓前,琴師先演奏幾段小曲,如將軍令、小磨坊等,以招攬群眾和安定臺下喧鬧的情緒。 小曲後,琴師會彈奏一首大曲,如〈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的獨奏曲,以顯露自己琴藝高超,藉以震撼人心,達到期待聽唱的目的。

48 關於王小玉說書: 梨花大鼓 王小玉的「說書」,是我國民間說唱藝 術中的梨花大鼓,亦稱梨花調,又名山 東大鼓。
關於王小玉說書:           梨花大鼓 王小玉的「說書」,是我國民間說唱藝   術中的梨花大鼓,亦稱梨花調,又名山   東大鼓。 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唱者左手執梨    花片,右手司鼓,以其聲調柔美細膩,   唱者以女性為多。 王小玉的「說書」,是我國民間說唱藝術中的梨花大鼓,亦稱梨花調,發源於山東,故又名山東大鼓,梨花大鼓是大鼓書的一種。 線上試聽梨花大鼓(山東大鼓) 演唱郭舉埋兒

49 三弦 梨花片

50 創意教案~引起動機 多媒體教材《京韻大鼓》 在本課中,王小玉的說鼓書,目前保留最完整可見京韻大鼓,影片中即見說書情景。
 多媒體教材《京韻大鼓》 在本課中,王小玉的說鼓書,目前保留最完整可見京韻大鼓,影片中即見說書情景。 ~2’13”為說書人形象

51 創意教案~移覺練習 多媒體教材《十面埋伏》
在本課中,王小玉的出場乃至於表演,其舉手投足、聲音表現,恰與電影《十面埋伏》章子怡跳舞一段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影片符應文字對音樂和舞蹈,使學生更加了解 移覺的使用。  電影《十面埋伏》(片段)

52 像熨斗熨過、像吃了人參果 以聽眾感受反映聲音之妙:            「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   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  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30”金城武見章子怡舞姿心生陶醉 反應舞姿之妙

53 東洋煙火 「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以東洋 煙火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譬喻白妞 突發聲腔的亮麗多變。
「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以東洋    煙火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譬喻白妞    突發聲腔的亮麗多變。 ~4’05”水袖應和鼓聲亦展現亮麗多變

54 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     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以    好鳥亂鳴於花塢春曉譬喻唱聲與弦   聲的和諧呼應,在聽者耳朵忙不過    來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留給聽者深長的回味。      ~5’20”音樂、舞姿同現讓人眼花瞭亂

55 移覺練習 看完《十面埋伏》片段後, 對章子怡的舞姿,仿作以本 課所學移覺修辭,進行移覺 摹寫練習。 影片中替身舞者 王亞彬 云:
看完《十面埋伏》片段後,            對章子怡的舞姿,仿作以本             課所學移覺修辭,進行移覺              摹寫練習。 影片中替身舞者 王亞彬 云: 「對於舞蹈,我覺得那是一種精神,一種心胸,一種品格,既沒有具體人物形象,也沒有特意安排的種種喜怒。 淡雅;像杯清香索繞的茶,卻又在觀者心中如何揮之不去。就那麼一點點、一絲絲的味道。在這個小世界裡,仿若打造了一個精緻的藝術品,抹去技術技巧的痕跡並把其與動作交攪,連接中的尖利稜角也被長期的磨煉暗暗擦去,圓潤,流暢,宛若被小溪沖刷得亮而光的鵝卵石子。這裡有端莊,有無畏,有風流惆悅,還有那玩世不恭。以舞台的碩大空間為紙,在空氣裡,以扇為筆,以身為指。」

56 文章結構表

57

58 問題與討論

59 一、《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物,作者不用套語爛調,而是鎔鑄新詞,作深刻的描繪。請就本課所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寫白妞的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用一般說法,可能就是「明澈靈活,黑白分明」。寫白妞說書說到極快處, 「聽的人彷彿都趕不上,聽得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用一般說法可能就僅是「耳不暇接」、「咬字清晰」、「嘆為觀止」等尋常文字。

60 二、「摹聲」筆法的高妙,是本文獨到之處。試就本文有關「摹聲」的篇幅中最精彩的部分,分析其寫作技巧。
參考答案: 運用譬喻修辭來「摹聲」,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在有關「摹聲」的篇幅中,以第五段寫王小玉說書的部分最為精彩。劉鶚用七個層次來描寫王小玉說書時聲音的轉變無窮,而且以「登泰山」、「繞黃山」、「放煙火」等具體事物來比喻抽象的聲音,將原本不容易捉摸的聲態,透過多方面的聯想,作種種模擬, 變得可見可觸,將本該訴諸聽覺的印象轉移為視覺的印象,使感官意象表現得分外活潑與新穎,寫作技巧不落俗套。

61 三、在本文中,除直接的描寫外,讀者還可以從哪些間接的描述去認識王小玉說書的精彩?
參考答案: 就臺上的演出而言,彈三弦者及黑妞的表現,其作用在於陪襯王小玉的歌藝;就臺下聽眾的反應言,第三段及第六段則是以插敘的筆法,藉聽眾之口來側寫王小玉說書之妙。

62 四、在說唱藝術及帶有歌唱成分的戲劇演出方面,你曾親自接觸或嘗試著去瞭解過哪些演出形式?請提出來和同學分享。
参考答案: 〈明湖居聽書〉中王小玉說書只唱而沒有說白,但是中國說唱文學傳統中,流行於北方的鼓詞與流行於南方的彈詞,都是既「唱」且「說」(說白)。傳統戲曲則除了「唱」、「唸」(說白)之外,另加「作」(動作、表情)、打(武打),其演出形式與現代的音樂劇頗為相似。臺灣是一塊藝術沃土,在說唱藝術及帶有歌唱成分的戲劇演出方面,具有蓬勃的創作力與演出能量。例如說唱藝術團體有相聲瓦舍、表演藝術工作坊、龍說唱藝術實驗群;至於帶有歌唱成分的戲劇演出方面,大都嘗試著融合東西方劇場的藝術元素,使傳統和現代在劇場接軌,創意十足。歌仔戲方面有明華園歌仔戲團、薪傳歌仔戲團、唐美雲歌仔戲團;以南管方式演出者以漢唐樂府最為著名;傳統京劇方面有國光劇團;由吳興國創立的當代傳奇劇場,則在京劇基礎上,創新視野,改編莎士比亞名劇或創作新戲,再造京劇舞臺之美;由文學家白先勇主導,結合兩岸藝術工作者所精心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別出心裁,頗受歡迎。另外,來自西方的百老匯或具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如貓、歌劇魅影、獅子王、媽媽咪呀、變身怪醫……等,亦風靡一時。 本題討論時,宜採開放態度,在學生具有經驗或認知的前提下,鼓勵他們抒發自己的感受與見解,與其他同學共享。

63 牛刀小試

64 第一題 解析: (B)「老殘」即鐵英,第一回:「口說那年有個遊客,名叫老殘,此人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 (E)書中多揭發「清官」之惡。 【多選】下列有關劉鶚與老殘遊記的說明,何者正確? (A)老殘遊記是清末有名的白話章回小說,雖名為遊記,實屬社會諷刺小說 (B)劉鶚嘗行醫學賈,故遊記中借老殘和鐵英兩人的遊歷,記其見聞 (C)「老殘」實乃作者的化身,以「老殘」為號,有棋殘人老,身世家國之痛 (D)胡適認為老殘遊記中用具體的物事為喻,描寫抽象的聲音,技巧過人 (E)書中多揭發當時政治之黑暗,揭發所謂「貪官」之惡,頗為獨到。

65 第二題 【多選】胡適 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下列選項,何者運用具體的物事來譬喻抽象的聲音? (A)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B)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 林繁花照眼新 (C)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D)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E)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解析

66 第三題 解析:(C)為正合心意之貌。 下列文句,不能用來形容音樂美妙動人的選項是: (A)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B)三月不知肉味 (C)於我心有戚戚焉 (D)伯牙鼓琴,六馬仰秣。

67 第四題 解析 :(C)吳敬梓 儒林外史為清代諷刺小說。 【多選】下列何者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A)劉鶚 老殘遊記 (B)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C)吳敬梓 儒林外史 (D)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E)曾樸 孽海花。

68 第五題 下列詩句中所描述之意象,何者與音樂無涉? (A)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B)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C)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D)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絃。 解析

69 補充資料 字號來由 結交畏友 獨居鬼屋 漢  奸 流放新疆

70 字號來由 因主張建築鐵路,開 採鐵礦、煤礦,以開發我國富源,於是改字 鐵雲。
因主張建築鐵路,開 採鐵礦、煤礦,以開發我國富源,於是改字 鐵雲。 收藏骨董,齋名「抱 殘守缺」,所以寫小 說時,就用了老殘的 別號。

71 結交畏友 劉鶚22歲時結交羅振玉, 傾談之餘,相見恨晚。 劉鶚智燭機先,而遭時忌, 振玉勉其戒慎謙抑,語極痛切,鶚欽畏之,晚歲幾至避面。
劉鶚22歲時結交羅振玉, 傾談之餘,相見恨晚。 劉鶚智燭機先,而遭時忌, 振玉勉其戒慎謙抑,語極痛切,鶚欽畏之,晚歲幾至避面。 振玉以治甲骨文知名,鶚之《鐵雲藏龜》,乃其先導也。 羅振玉

72 獨居鬼屋 劉鶚寄寓北京時,其寓所為二三百年之古屋,據說乃北平四大凶宅之一。
鶚租用之時,此宅已空置多年。據聞此屋白晝常鬧鬼,且有人被鬼勒死。鶚既不相信,亦不懼怕,家眷不在北平,遂一人獨住此宅。 花園內有一樓房,稱小有樓,相傳為鬼之本營,鶚以此樓為書房。晚上如無應酬,常在樓中看書寫字。其豪邁如此。

73 漢奸 清末凡提倡革新者,常被視為漢奸,劉鶚與洋人有所來往,因此有漢奸 之名。 李鴻章與劉鶚
清末凡提倡革新者,常被視為漢奸,劉鶚與洋人有所來往,因此有漢奸 之名。 李鴻章與劉鶚 據聞,鶚進京往謁李鴻章,李與劉鶚之父有年誼,以子侄輩接待劉鶚。 見面時,李鴻章:「汝尚年少,初出辦事,乃被人罵為漢奸,將來如何能上進乎?」劉鶚答:「小侄被罵為漢奸,事誠有之;然小侄年幼,辦事尚少,僅一小漢奸耳。老年伯勳績卓著,外間亦呼為漢奸,是乃老漢奸矣!」李鴻章莞爾。 73

74 流放新疆 劉鶚為袁世凱所陷,於光緒34年流放新疆。刑部派了解差押著上路,故意虐待。
鶚流放新疆後,各方設法營救,然因水土不服,於宣統元年卒於迪化戍所。 可移至生平 74

75 好站連結 《琵琶行》與《明湖居聽書》的繪聲藝術 作者從開場氣勢、演奏過程、以形喻聲比較兩篇繪聲藝術。

76 答案:全 解析: (A)白居易 琵琶行:以「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形容絃聲繁雜高急、低沉柔細,再以大小珍珠一齊落在玉盤裡的聲音來形容絃聲的圓潤清脆 (B)唐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漁陽摻」即「漁陽摻撾」。乃著名鼓曲,音節悲壯。摻撾,擊鼓之法。「黃雲蕭條白日暗」喻樂聲悲涼。「上林」指上林苑,漢武帝遊賞的園囿。以「上林繁花照眼新」喻樂音之輕快 (C)蘇軾 赤壁賦 (D)歐陽脩 秋聲賦 (E)唐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長風吹林雨墮瓦」喻輕鬆瀟灑(飄灑)之音。 回題目

77 解析:(C)描寫暮春景色。 (A)出自劉長卿 彈琴。語譯:七絃琴上發出泠泠的聲響,原來是松風淒清的曲調,雖然我喜愛這類的古調,旦是今人已不太彈奏了。」(七絃、古調可知有音樂性) (B)出自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語譯:「回樂峰前的沙漠像雪一樣,受降城外的月色像霜一般。今晚不知何處傳來的蘆管聲?使出征的人聽了,個個都想起自己的故鄉。」(吹蘆管與音樂有關) (C)出自杜甫 漫興 (D)出自李端 聽箏。語譯:「她調弄著金粟柱上的箏絃,然後伸著細白的手把玉房墊好了古箏;由於心裡盼望周郎前來聽她彈箏,經常有意地將絃音撥錯。」(鳴箏與誤拂絃與音樂有關)。 回題目


Download ppt "明湖居聽書 劉鶚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7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