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青海旅游篇 不一样的享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青海旅游篇 不一样的享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青海旅游篇 不一样的享受

2 西宁 景点 部落 文化 美食 工艺

3 西宁互助土族故土园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4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5 著名景点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山清水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景区内天然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针叶林、阔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共互助土族故土园小溪景观同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是青海省内自然生态系统最完好的区域之一。  明鼓楼  位于威远镇中心什字,始建于公元1624年( 明天启四年),高18。9米,三层,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

6  走进土乡人家  互助县威远镇古城村的土族风情园与“农家乐”是青海重要的特色风情旅游窗口,游人可欣赏到民族歌舞,轮子秋等节目,也可品尝土族风味的午餐。土族的待客方式别具一格。安召舞、轮子秋、土族婚礼、篝火晚会等表演项目以及民俗用品展览、土族特色小吃等土族特色旅游项目齐全。土族人用青稞酿酒,其味清醇甘冽、回味绵长,有开坛十里游人醉”之美誉。  佑宁寺  原名郭隆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龙王山南麓,距县城30公里,距西宁市60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历史上曾涌现出大批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认为佛学研究圣地,其影响曾一度超过了塔尔寺。由于它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国内外信士、游人慕名前来朝觐参观者络绎不绝。山下河谷地带,居住着民风纯朴的土族同胞,使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与土乡风情融为一体,是青海省一处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

7 西宁北禅寺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   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   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8 西宁植物园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9 西宁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     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     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     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10 西宁大佛寺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11 西宁湟源峡 湟源峡简介:   地处青藏公路35公里至90公里处。汽车越桥进入湟源县境内,便在一条长达55公里(至日月山)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坤跺。   湟源县地处海藏通衢和青海省农牧区之交界处。昔日的旧县城,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对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增强汉、藏、回、蒙古族的关系和繁荣农牧业经济,起过重要作用。清嘉庆、道光时期,是贸易最繁盛的时期,商贾云集,洋货毕至,驼铃阵阵,耗牛声声,极为热闹,被誉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   

12 玉树

13 玉树文成公主庙 公主庙简介: 文成公主庙座落在白纳沟(又称柏沟)口不远的地方。庙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傍临清流见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对灌木滴翠、绿草丰茂、鸟语花香的巴塘山,中间一简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由于白纳沟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   越过小溪,踏进石壁锁道、岩石嵌门的寺庙,里面是一个白粉刷墙,卵石铺地的小院,庙门旁有一块不大的石碑,用古藏文简略地记载修筑文成公主庙的原由和大体时间,其中写道:“为了祝愿万民众生,赤迭祖赞父子幸福平安,祝愿佛教昌盛大,依照佛中年时的容貌和体形,依岩壁雕刻了佛像,修了此庙。”院内左侧是手持刀、身披盔甲,体魄雄壮,面目威严的武将;右侧是身着戎装,头戴禅帽的骑虎壮士;影壁小墙上面有飘飘欲飞的骑鹤仙子。

14 玉树勒巴沟岩画 勒巴沟岩画简介:  勒巴沟,“美丽的沟”。这里自然风光神奇迷人,沟口是历史文化古迹文成公主庙,刻有六字真经和其他经文的嘛尼石随处可见。有的昭示于天日之下,有的浸润在涓涓流水之中,有的掩映在绿草翠叶之间,构成了让人惊叹的巨石文化景观。这些精美的岩画带有浓厚的唐代佛教造型艺术风格,从石刻岩画上体态丰满的唐代侍女和古藏文看,勒巴沟岩画的创造要追溯到1300年前。

15 玉树星宿海 星宿海简介:   星宿海,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星宿海地区海拔4000多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许多。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盆地,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

16 玉树黄河源 黄河源简介:   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园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17 玉树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简介: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18 玉树结古寺 结古寺简介:  结古寺位于结古镇北面的山坡上,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   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活佛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代表。

19 玉树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简介:   位于青海中部偏南,海拔五、六千公尺,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士房点缀其间。  

20 青海湖

21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2011年3月,青海相关部门推出“大美青海·2011年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系列活动”,同时还发行相关环湖赛彩票。2012年7月30日,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持续8年增大。

22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 青海湖湖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湖滨山水草原区主要有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热水温泉、错搭湖、夏格尔山、包忽图听泉和金银滩草原等。[1]

23 青海湖亦作Ch'ing Hai、Tsing Hai或Qing Hai Hu,英语作Blue Lake。 青海湖风景区
青海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中国之最,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 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24 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 青海湖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 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应拼写为Kokenuur,藏语称“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25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 谷歌地图青海湖卫星照片[2] 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3]

26 青海湖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

27 海心山俗称湖心岛。古时称仙山,或龙驹岛,蒙名为“奎逊托罗亥”,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游览胜地。全岛东西长2
海心山俗称湖心岛。古时称仙山,或龙驹岛,蒙名为“奎逊托罗亥”,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游览胜地。全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面积为1平方公里,形如螺壳。山顶高出湖面约数10米,海拔约3300米。山体系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丽,凭高远眺,海心山犹如雪浪飘浮,蔚为壮观。海心山环境幽雅,绿草如菌,轻区薄云,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刹白塔隐存其间。犹如步入仙境一般。

28 青海湖沙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海湖组成部分之一。
青海湖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是青海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省会西宁仅120公里,属湿地型自然 湖沙岛图片 风景旅游区。它北倚同宝山与金银滩大草原相接,南濒青海湖与151景区相望,东有金沙湾、小北湖与倒淌河、日月山相牵,西望海心山、尕海与鸟岛相呼应。沙岛由金沙湾、银沙湾两部分组成,其间有沙岛湖、月亮湖、太阳湖、响湖,响脑儿湿地、银沙湾等景点组成,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各点又特色鲜明、形态各异、自然成趣。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30余公里,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由于沙丘连绵起伏,沙丘颜色不同,形态各异,应而是理想的自然观光、滑沙、滑翔、快艇、沙地摩托、沙地健身、沙雕等项目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观青海湖,看沙山、游青海湖、赏湿地的最佳去处。

29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30 黑马河,即黑马河乡(Hei Ma He Xiang),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48千米。人口 黑马河乡[1]
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加卜龙、直合去乎、文巴地、然去乎4个牧委会。 1953年改为黑马河乡,1968年改为黑马河公社,1984年复称黑马河乡。

31 海东州

32 海东地区因位于省内的青海湖东部而得名,在青海省是一个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根据考古发掘,大约6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之一。 海东地区位于祁连山脉东段、青海省东北部。东与甘肃省为邻,向西环抱省会西宁,其他三面分别与本省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接壤。 海东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约有25处,比较著名的有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达...

33 海南州

34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青海省东部,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 青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有蜚声中外的许多景点,令人流连忘返。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彩的宗教节日和文化,神秘而望而庄严的祭海仪式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海南州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淳朴迷人,绿草如茵、野花灿烂的草原辽阔,牛羊漫山启遍野,帐篷星罗棋布。肥美的手抓羊肉、鲜嫩的血肠、醉人的青稞美酒、淳香的酥油奶菜香飘千里草原。穿戴色彩绚丽的藏族妇女风姿婆姗的出没在帐篷牧场之间……,独特、神秘是海南州最大的诱惑力。 海南州

35 海西州

36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临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更因扼内地进出西藏之咽喉,在稳藏援藏方面作用突出,是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的后勤保障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海西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长江原头、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道教圣地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代吐蕃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等闻名遐迩,引起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向往。

37 海北州

38 海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千山堆秀,百川相织,草原广袤,资源丰富。以富饶美丽扬名的祁连县,奇山、青松、祥云三景称绝,煤炭、石棉、黄金诸宝富地,林茂粮丰,鹿畜遍野,自古就有宝地之称。 海北州山脉纵横,祁连山及其支脉由西北向东横贯州境。河流众多,大小河流140余条,地势由西北向倾斜,平均海拨3100米,最高点位于托勒南山二过龙主峰,海拨5287米。最低点位于祁连县潘家河大子龙南500米处,海拨2180米,相对高差3107米。这里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

39 果洛

40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处青南高原东南部,巴颜喀拉山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州境西南部,阿尼玛卿山贯穿州境北部、境内山脉连绵,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黄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中,大小湖泊星罗其布。 自治州境内山河壮里丽、风景优美,镶嵌在玛多县境内宛若明镜似的扎陵湖、鄂陵湖,冬给错纳湖及星宿海,犹如点缀在母亲河源头熠熠生辉的颗颗明珠,形成了黄河源头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室宗女文成公主远嫁,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藏,途经河源时,文成公主与事先驻礼在柏海... 果洛

41 黄南

42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和本省果洛州玛沁县为邻,西北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和海东地区的化隆、循化县接壤。 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位高,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闻名遐迩的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大型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南宗尼姑寺、麦秀原始森林风光、泽库和日石经墙、河南圣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风光等。

43 美食 小心你们的哈喇子掉衣服上!!!!!!!

44 青海风味面食 锅榻   “锅榻”,是青海地区人民的一种主要面食。它的制法是,先把青稞面粉或小麦面粉,甚至是豆粉、玉米粉、荞麦粉,经过发酵,待其酥软后,注入植物油摊薄,加上苦豆粉、红曲之类,抟成馍,放进锅内,锅口加草圈,用锅盖盖严密封,再用文火间歇性地烧烤,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锅榻即成。锅榻底部被烙成发黄的硬底,上半部像馒头一样,膨松酥软。有些手巧的妇女还将之做成多种花形,例如做成许多小花卷的形状,把它们用筷子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组造型别致的大型锅榻。锅榻色泽鲜艳,滋味也好,是青海人民敬客的上等主食。

45 奶 皮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农牧交错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士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46 帐房小吃   牧民群众一年四季逐水草而迁移,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他们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风味特异的小吃。这些小吃不见于摊贩,不登餐厅的大雅之堂,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享受到那奇异的口味。它的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别致新奇,吃法粗犷豪放,尤饶情趣。由于多食羊肉,在羊肠的吃法上就有不少花样。如氽灌肠就有五种:灌注羊血的叫血肠;填装碎肉丁的叫肉肠;装以面糊和油混合品的叫面肠;以羊油为主料加拌肉丁的叫油肠;填装切碎肝脏丁的叫肝肠等。灌注血肠时,拌入食盐,有的加点葱末,在水锅中翻滚十余分钟,即可捞出切段而食。装肉肠的肉丁切得比较粗,并加盐、花椒粉、生姜末等佐料,煮熟切段,食时肉嫩味鲜,不腻不塞牙,味道绝美。面肠以豆面为主(也有用白面的),加一些羊油、葱末,调以盐、姜粉,煮熟后切—段放在火上反复烘烤,等到皮黄脆硬时吃,馅香皮脆,十分可口。油肠以肥腻见长;肝肠以嫩软取胜。五肠五味各有千秋,令人食后难忘。

47 再说烧羊肝:取鲜羊肝,洗净血水,撒上一点食盐,用润湿的纸包裹两三层,丢进通红的牛粪火中,约近半小时,纸由湿变干,由于变成焦灰,扒出剥尽表层沾染的杂屑,热香阵阵。此时,用刀割块、削片,蘸以姜末、盐、胡椒粉等佐料食用,质嫩味鲜,余味无穷。   此外还有做法独特的水油饼,是把面擀成薄饼,先在开水锅中煮熟,涂抹上已拌匀的酥油、曲拉和糖的混合物,吃时柔软香甜;大米制的酥油蒸饭,是在洗净的大米中拌入酥油、蕨麻、红白糖放在碗中蒸熟,食时油香四溢,色彩斑烂;或将煮烂的蕨麻拌以酸奶或熬热的酥油,分别制成酸奶蕨麻和酥油蕨麻;青稞粉、蕨麻、酥油调匀蒸熟切块食用的蕨麻油糕等,不但是牧人虔诚待客的上品,也是典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吃法,是纯正的草原风味。

48  甜 醅   在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西宁和农业区的各族群众大都会酿制甜醅。甜醅选料精细 ,青稞粒粒饱满,脱皮洁净,蒸煮适度,酒曲配料适中,掌握温度准确,粒粒白嫩,食如果肉。一端碟子,则醇香扑鼻,入口醅甘汁浓,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甜醅就地取材,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又有开胃作用。西宁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49 锅 馍 馍   初来青海的人,异口同声称赞“青海人的馒头花样多”。青 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又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 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 花卷、油包、油饼、曲连,锅盔、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 的大馍馍)、 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 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最普遍的, 是 锅馍馍。锅馍馍是在金属的 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惯将它简称“ 锅”。 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人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 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 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 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 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

50 烤 羊 肉 串   烤羊肉串原为新疆地方风味小吃,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哈萨 克、维吾尔、回、撤拉等民族人民的传统食品之一。青海、甘 肃、新疆等地是伊斯兰教信奉者集聚之地,随着各族文化的交流, 烤羊肉串这一风味小吃也就自然来到青海。青海多产羊肉,羊肉串也因而盛行不衰。因其价廉实惠,味美可口,售制者加工方便, 很受各族群众欢迎。故有“宁吃烤肉一两,不吃煮肉一斤”的俗语。烤羊肉是用新鲜的羊肉,切成拇大的薄片,串穿在铁扦子 上,浸蘸酱油、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配 制的调味液,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 随时刷抹调味液,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香味浓烈时即可食用。烤好的羊肉,趁热吃嚼,肉嫩味香,使人经久难忘。烤羊肉不仅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而且诱人食欲,容易消 化。在西宁街头,尤其是黄昏时节,万家灯火初上,到处可见烤 羊肉的个体摊贩。近年来,省、市各大宾馆、大饭店,都把烤羊 肉串做为一道地方风味菜肴,专供宾客在餐桌上品尝。

51 青海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蒙古、撒拉等民族,利用本地的土特产品作原料,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多姿多彩的风味小吃,形成了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小吃做法简单,食用方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抓羊肉,是青海最有名气的小吃。质朴的烹调和鲜美的口味,近似原始的饮食方式,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饮食感受。   杂面片,是青海最为普遍的一种地方小吃,它是用手揪出来的,所以也称"揪面片"。其特点是面片形似指甲盖,白洁鲜嫩,柔韧爽滑,清香可口。   酿皮,是青海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小吃,既可作主食充饥,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52 谢谢大家的观赏


Download ppt "青海旅游篇 不一样的享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