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灑落海峽的珍珠 -澎湖群島 作 者:陳健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灑落海峽的珍珠 -澎湖群島 作 者:陳健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灑落海峽的珍珠 -澎湖群島 作 者:陳健平

2 關於澎湖縣 縣徽 縣旗 縣花 縣樹 縣鳥 縣魚

3 歷史 史前 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澎湖在五千年前即有以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的足跡。
史前 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澎湖在五千年前即有以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的足跡。    開拓 連雅堂臺灣通史稱:「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和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宋朝時「澎湖」一名正式見於野史及方志,而史書上有漢人居住澎湖的確實記載始自南宋,在南宋理宗寶慶元年(西元1225年)宗室趙汝适著「諸蕃志」中明確的指出「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 但真正開發始於元代,至今約有700多年歷史。 居民多為泉州府晉江縣、同安縣移民的後裔。

4 地理位置 澎湖群島位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台灣海峽上,是臺灣唯一的島縣,由90座島嶼組成,全島面積 平方公里。以上資料係日治時代由日本政府於大正5年所測得,官方文獻紀錄及資料之引述,常久以來均以此為依據。 近年,因當地特殊的玄武岩地質景觀,國際地質專家建議爭取列為世界遺產或設置為國家地質公園,引發國內地質學者及文史工作者對澎湖群島64座島嶼的正確性提出質疑。 因島嶼的定義及經緯度、地籍座標、面積、高度之計算涉及專業技術,澎湖縣政府乃擬具『澎湖群島島嶼數量委託清查計畫』,於94年度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作專業的調查。

5 地理位置 經調查結果,澎湖群島位於 北緯23°12至23°47, 東經119°19至119°43, 島嶼數為90座, 極東:查母嶼;
極西:花嶼; 極南:七美嶼; 極北:大蹺嶼, 北回歸線穿過群島之中的虎井嶼之南。

6 行政區 一市 馬公市 五鄉 白沙鄉、西嶼鄉、湖西鄉、望安鄉、七美鄉

7 面積 澎湖群島散佈海上, 南北長約60餘公里, 東西寬約40餘公里, 90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為127.9636平方公里,
較日治時期測量之 平方公里多1.0996平方公里。 群島有人居住的島嶼有19座,合計面積 平方公里,無人居住的島嶼有71座,合計面積3.0244平方公里。 島嶼面積以澎湖本島最大,其次依序為漁翁島、白沙島、七美嶼及望安島。

8 地形 澎湖群島海岸線曲折,除了岬灣之外,尚有海蝕平臺、海蝕崖、海蝕洞以及沙、岩岸,地形相當複雜。
群島地勢平緩,幾乎每個島四周都是崖壁,頂部一片平坦,無明顯的高山起伏,是典型的方山地形。

9 地形 依據『澎湖群島島嶼數量委託清查計畫』清查結果,群島海岸線總長 公里,地勢由南向北傾降,最高點為大貓嶼的70公尺,往北為七美嶼64公尺、望安島54公尺、馬公島56公尺、白沙嶼24公尺、吉貝嶼18公尺,至目斗嶼降為約14公尺,到最北面大嶢礁、二嶢礁漸趨平緩。

10 地質 澎湖群島的地質,除花嶼為安山岩質的火成岩外,其餘島嶼多為玄武岩質的火成岩。
玄武岩的特性在此顯出柱狀的節理,很整齊地排列,形成相當奇特的地形景觀。

11 土壤 澎湖的土壤成因,主要受氣候以及地質分佈的影響,大多由玄武岩及珊瑚礁風化而來。

12 氣溫 澎湖位於亞洲大陸邊緣,氣候深受大區域的氣候所影響。澎湖大致位於北回歸線上,全年的平均溫度為23.4°C,以1月均溫16.7°C最低,7月均溫28.7°最高。 澎湖雖四周環海,氣溫理應較為溫和,但地表缺乏良好的植被,在夏季,陸地容易因日照而加溫,雖然有南風吹拂,但仍讓人感覺燥熱。冬天在強大的東北季風吹拂下,使人體的感覺溫度約低於實際溫度7°C。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16.7 16.8 19.4 23 25.6 27.6 28.7 28.5 27.7 25.4 22.1 18.7 23.4 ※統計期間:1971~2000

13 雨量 澎湖因地勢平坦,缺乏高山,不能產生地形雨。平均年降雨量僅約1000mm。又由於風速、日照等氣候因子的影響,年蒸發量可高達1800多毫米。 雨量在季節的分佈上,乾季與雨季的分別也相當明顯。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3月屬於乾季,累積雨量約200mm;每年的4月至9月是雨季,累積雨量約800mm左右。全年的降雨日約95天。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21.9 50.2 52.9 92.4 123.2 164.1 131.6 170.8 74.2 26.1 20.1 23.5 951 ※統計期間:1971~2000

14 ※澎湖地區氣候圖,統計期間:1971~2000

15

16 冬季季風 強勁的季風是澎湖特殊的自然現象,澎湖位於季風標準區域內,當秋末初冬的東北季風通過管狀的臺灣海峽時,風力加速,使得澎湖冬季經常籠罩在凜冽的季風之下。澎湖地區冬天吹拂著來自高緯度地區的風,風向多為北北東;因為缺乏地形的屏蔽,使得澎湖冬天的風速相當大,自10月後自翌年1月風速都維持在6m/sec以上,相當於4級風,然後風速慢慢趨緩。雖然平均風速僅為4級風,但當有結構完整的大陸冷氣團南下時,風速常常會達到8級以上,陣風亦會達到12級以上。在海面上,風速也比陸地上更為強勁。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6.3 5.9 5 4.1 3.6 3.5 3.2 4.2 6.2 6.7 6.6 4.9

17 夏季季風 夏天時,亞洲的季風改由太平洋吹向亞洲大陸,澎湖的風向也因而改變轉為南風,風速較為和緩,平均風速在3.5m/sec左右,相當於3 級風。自8月底,風向再度轉為北北東,風速也逐漸加大。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6.3 5.9 5 4.1 3.6 3.5 3.2 4.2 6.2 6.7 6.6 4.9

18 季風的影響 澎湖海風風速季節變化大,冬季10月至翌年3月風速超過10m/s的出現率為56﹪,夏季4至9月僅7.5﹪;風速低於5m/s的出現率冬季僅佔15﹪,夏季則約為54﹪,因此使得澎湖冬季的活動明顯減少,而觀光旅次也明顯下降,也就是所謂的澎湖旅遊淡季。 在每日風向風速的變化並不顯著。在台灣以及其他鄰近海洋及巨大水體的地區,會有陸風、海風的循環,在夏季的白天時,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到了晚上,則由陸地吹向海洋。由於澎湖四面環海,陸地的幅員又狹小,不足以產生陸、海風的循環,因此,不但在冬季都持續著吹東北風,在夏天,也持續著吹著西南風,並沒有明顯的以日為週期的風向改變。 風速超過10m/s 的出現率 風速低於5m/s 冬季 (10至3月) 56﹪ 15﹪ 夏季 (4至9月) 7.5﹪ 54﹪

19 海洋 澎湖四面環海、水質清澈,在各種冷暖海流的交匯下,產生了大量的浮游生物,使大量的魚類得以在此生存。主要的海流影響有:
中國沿岸冷流 發源於黃海北部,由於大量河水注入,加上夏季降雨量大,鹽份甚低。冬季時,此一海流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增強,水溫遠較黑潮為低,魚類即隨這道海流南下集中於澎湖西側。 黑潮支流 黑潮主流沿台灣東岸北上,其支流經巴士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形成一逆時針方向的海流,另一部份轉而沿台灣西岸北上,到達澎湖海域;再北進與黑潮相匯合。於夏季時可為澎湖帶來以熱帶太平洋、印度洋為主要棲息地的魚種。 南中國海季風流 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此海流進入台灣海峽,流向東北,因其挾有大量雨水及河水 ,故鹽分甚低。

20 海洋 潮汐 澎湖地區為半日潮,每日高低潮各兩次。潮汐對於澎湖的影響頗大,諸如漲退潮的島嶼數就有很大不同,退潮的潮間帶活動更是澎湖居民賴以為生的工作場所,潮間帶也是觀光客最常選擇的遊憩場所之一。 波浪 根據中央氣象局在東吉嶼波浪測站資料所統計分析,70年7月至77年6月, 澎湖海域於10月至翌年3月冬季東北季風期,平均浪高約1.7m,浪高過1.5m的出現率為52%, 4月至9月夏季西南季風期,平均浪高約0.8m,浪高低於1m的出現率為72﹪。 而澎湖本島與各離島或台灣的海上運輸,即是以風浪大小為依據,冬季時風浪大,可能致使澎湖的海上交通中斷。

21 動植物 植物資源 澎湖由於在地形上和氣候上有著特殊的環境,其表土層淺薄,保水力較差,為乾旱型的生育環境,除了少雨的旱害之外,強風的風害、颱風時的鹽害等,皆使得植物順應環境而形成葉子加厚、覆厚層毛、儲水組織發達、易長不定根等特性,主要植物種類可達百餘種。 最常見的大樹是榕樹,通樑古榕即是一例,甚為壯觀,因此榕樹也就成為澎湖的縣樹;而遍佈全縣的歸化優勢植物-天人菊就成了縣花。而風茹草在澎湖製成風茹草茶,生津解渴,是一特產。本地作物的生產,早期均以硓咕石砌成防風牆,形成本地村落產業之特色,牆內種植蔬菜、瓜果,一般耕地則以花生、甘藷等食糧為主,各重要經濟作物香味獨具,諸如嘉寶瓜、蕃茄、哈密瓜與香瓜梨等,尤其是蘆薈、仙人掌、花生,均已名聞遐邇。

22 植物資源

23 動植物 魚類資源 本地區海域內的魚種,據調查估算至少有145科700種之多,在這些魚類裡,硬骨魚類中的鱸形目佔了大多數,而這些也正是生活在礁岩海域中常見的魚種。澎湖漁業資源中,除了擁有豐富且多樣性的成魚外,稚魚資源的蘊藏,更是此海域漁業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在沿海底棲魚類方面,以石斑魚等最常見,主要棲息在淺海的礁岩區。其他的漁業資源如貝類、甲殼類、棘皮動物等,皆有可觀的蘊藏量 綠蠵龜及海豚 近年來備受重視的綠蠵龜,因其數量大量減少,而澎湖是其較固定會上岸產卵的地區,因此綠蠵龜就成了澎湖的代名詞之一。另外,澎湖人俗稱海豚為海豬、海鼠或黑俄,因其稀有、珍貴,亦成為澎湖的另一代名詞。

24 動植物 鳥類資源 澎湖鳥類資源之豐富,有人稱澎湖群島為鳥類的天堂。由於澎湖地處東亞候鳥遷移路線的中繼站,因此擁有形形色色的鳥類。根據到民國94年的調查,澎湖鳥種可達326種之多,這些澎湖的鳥類記錄,若以遷留澎湖群島的情形加以區分,可歸納出留鳥約占五分之一,由此可見其鳥類的組成中,遷移性的候鳥為主要種類。 澎湖小雲雀 吉貝燕鷗

25 文化地景 傳統聚落 澎湖群島有許多村里聚落至今仍保持相當完整的傳統風貌,古老的硓古石建築及洋樓住宅群,及在居民崇敬鬼神的信仰下,特有的寺廟、安五營、石敢當、鎮風塔等,構成聚落特殊地景。著名的聚落有馬公市中央街、西嶼鄉二崁村、望安鄉中社村。

26 文化地景 菜宅或宅仔內 澎湖群島居民為了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住家附近幾乎每一塊旱作農地都以硓古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砌築圍牆防風,稱為「菜宅」或「宅仔內」。

27 文化地景 石滬 澎湖群島居民善於順應四時的魚季、朔望週期、海底地形及魚類特性等,採取各種漁撈技術,和多樣性的時空利用形態,其中以「石滬」最為著名。石滬以玄武岩疊成,大致可分三種型態,即:半橢圓形、單滬房、雙滬房,全澎湖縣約有580多座石滬,其中58座分佈在吉貝嶼四週,故吉貝嶼有「石滬的故鄉」之稱。其中最出名的是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常為地景宣傳的指標。「石滬」是以村為核心的漁撈活動空間配置,屬於有產權的捕魚設施,在台灣很少見。

28 關於澎湖縣 縣徽 縣旗 縣花 天人菊 縣樹 榕樹 縣鳥 小雲雀 縣魚 玳瑁石斑

29 感謝聆聽,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灑落海峽的珍珠 -澎湖群島 作 者:陳健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