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讲 当代中国的就业保障 与服务体系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讲 当代中国的就业保障 与服务体系建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讲 当代中国的就业保障 与服务体系建设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 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十六大报告》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 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 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

3 一、就业:增长与民生的基础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力所有者是会死的。因损耗和死亡而退出市 场的劳动力,至少要不断由同样数目的新劳动力 来补充。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总和,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 只有这样,这种独特的商品占有者的种族才能在 商品市场上永远延续下去。 ——马克思,《资本论》

4 就业 增长 民生

5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与政府干预 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源自于有效需求增加刺激生产供给的扩大;
刺激有效需求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扩大,拥有足够的购买力去消费; 居民收入的基础是就业,通过就业获得工资(储蓄还是消费?) 政府干预与再分配 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如征收高额所得税与遗产税 转移支付扩大收入:社会保障与福利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

6 现代国家的就业政策体系 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创业扶持等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
宏观调控 税收政策:减免企业税收负担,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产业政策: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岗位 就业保障 劳动力市场管理 失业保险 工资制度:集体协商,最低工资保护 就业服务 促进就业:岗位开发,创业扶持等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

7 二、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历程 双轨制阶段: 市场化改革阶段: 巩固深化阶段:2003-

8 双轨制阶段:1978-1992 计划就业体制的突破 劳动合同制的推行 城乡二元就业的松动
1980年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三结合”方针,“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劳动者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劳动合同制的推行 1986年国务院颁布有关劳动合同制的4个暂行条例,终身就业体制被打破,劳动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城乡二元就业的松动 1991年劳动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动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9 探索就业保障与就业服务政策 市场化改革阶段:1992-2003 全面推动劳动合同制 建立劳动力市场
1994年7月通过《劳动法》,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劳动合同”; 1994年12月又通过《集体合同规定》,开始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建立劳动力市场 1998年,确立自主择业、市场就业的指导方针。 1999年,启动规范化、信息化的劳动力市场建设。 探索就业保障与就业服务政策 1999年,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实施失业保险政策。 初步建立包括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保险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10 国企改革与再就业工程的启动 户籍制度的改革与民工潮
1998年,要求各个改制的国有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可以领取到基本生活费,并接受再就业服务。 2002年,明确政府的促进就业职责,开始制定就业促进政策。 户籍制度的改革与民工潮 1992年,实施就业卡管理制度,允许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1994年,规范了跨省招收农村劳动力的条件与方式。 2000年,提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开放劳动力市场,国家不在限制常住人口指标。

11 巩固深化阶段:2003- 健全劳动法律体系 2007年,颁布《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如社会保险、最低工资。 全面统筹城乡就业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行政审批和职业工种限制; 2006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开始实施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规范工伤保险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由流入地政府承担等。 就业促进体系基本完善 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成为中国政府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12 就业促进政策一览表 就业促进项目 具体做法 就业信息提供 就业培训 创业支持 就业补贴 (针对雇主雇用) 就业岗位提供
成立公共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成立公共职业介绍所 就业培训 制定针对性培训规划; 提供培训补贴及奖励; 提供职业培训扶持基金(培训机构); 创业支持 创业初期实行全部或部分的税费减免 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 就业补贴 (针对雇主雇用) 税费减免 社会保险补贴 贴息贷款申请 就业岗位提供 政府直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

13 三、当代中国劳动就业的热点问题 失业统计口径小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就业难和用工荒 最低工资制度 劳有所得与收入分配改革

14 失业统计口径小 2008年12月,中科院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超过7%的国际警戒线;而2009年3月人保部公布的数据仅为4.2%。 学界和民间调查“2009年预计中国失业率是14.2%”,“实际失业率已达到33%以上”等惊心动魄的数字。 统计口径: “城镇登记失业率” “农业户口”不登记 “农民工”不登记 2011年起,“就业失业登记证”全国通用

15 ?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一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显示(2006年): 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占40.6%
强行要求用人单位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结果可能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签订劳动合同后需要从工资中扣除社会保险等费用 企业主 一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显示(2006年): 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占40.6%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占58.6% 对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不清楚的农民工占0.7%。

16 就业难和用工荒 一方面,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2010年达600余万;
?? 就业难 一方面,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2010年达600余万; 另一方面,全国范围的用工荒现象严重,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众多企业招工困难。 2009年东部农民工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

17 最低工资制度 企业利润 经济增长 国际通行的最低工资水平达到平均工资的40%到50%,中国目前仅为20%。
2011年4月1日浙江省率先调整。 最低工资保护的负面作用? 刘易斯拐点 人口 红利 企业利润 经济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 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 消费疲软 最低工资 保护

18 2011年12省份最低工资标准 排名 省份 调整后 调整前 涨幅 经济板块 1 浙江 1310 1100 19.1% 东部 2 广东
1300 1030 26.2% 3 上海 1280 1120 14.3% 4 天津 1160 920 26.1% 5 北京 960 20.8% 6 江苏 1140 18.8% 7 山东 19.6% 8 福建 900 22.2% 9 山西 980 850 15.3% 中部 10 宁夏 710 26.8% 西部 11 重庆 870 680 27.9% 12 陕西 860 760 13.2%

19 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 劳有所得与收入分配改革 2010年达到新高,为0.5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年份 比重 1983 56.5%
2004 49.6% 2005 41.4% 2006 40.6% 2007 39.7% 城乡居民收入比 年份 比例 1978 2.5:1 1986 1.8:1 2000 3.3:1 2010 5.0:1

20 思考题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周期性的民工荒现象? 最低工资制度是否存在着负面作用?
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收入分配体制如何改革?

21 谢谢!


Download ppt "第八讲 当代中国的就业保障 与服务体系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