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簡報大綱 背景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2 (TAM2)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國內應用實例 未來研究方向

3 背景 面對環境的快速變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引進資訊科技提昇企業經營的績效,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組織成員對新資訊系統的抗拒常是造成資訊系統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 因此,企業要成功引進資訊系統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要有效解決組織成員對新資訊系統的抗拒性,讓資訊系統在組織中成功的推廣

4 背景 Davis於1986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科技接受模式」,主要便是希望能夠運用這個模式來解釋、診斷、與預測使用者面對新資訊系統時的態度與行為 實務上,TAM 主要用來解釋與預測資訊科技的接受狀況,進而採取措施,操控外在因子,影響使用者內部的認知與信念,以強化使用者的接受度,達成管理的目的

5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Fishbein and Ajzen (1975)提出 行為信念 與結果評估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規範信念 與依從動機 Normative Belief and Motivation to Comply 行為態度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行為意圖 Behavior Intention 實際行為 Actual Behavior

6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行為意圖:指一個人會從事某種行為的意圖強度
行為態度:指一個人對於執行某種行為所感受到好或不好,或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主觀規範: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

7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行為信念:指個人預期執行該行為會產生某種結果的意念
結果評價:指該項結果預期的價值回應 規範信念:指社會環境對於個人行為意圖的影響,亦即一個人相信大部份的人都認為他應採用某些行為。 依從動機:指個人對於其他個人或團體意見的依從程度

8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1986年Davis 在其博士論文中,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認知與情感因子與科技使用的關係,所發展而出
知覺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知覺易用性 Ease of Use 使用態度傾向 Attitude Toward Use 使用行為意向 Behavioral Intentin to Use 系統使用程度 System Usage 外部變數 External Variables

9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知覺有用性:個人相信使用某一特定資訊系統將提升其工作績效的程度。
知覺易用性:個人相信使用某種特定系統容易的的程度。 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由於易用性的改善,將使得使用者能以同樣的努力,完成更多的工作,故對績效的提昇,具有工具性價值。故而他們認為知覺易用性將對知覺有用性發生直接影響的效果。

10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外部因素:不同的系統特性、系統的設計、操控方式、使用者界面、訓練、文件、諮詢人員等等. . .,都會影響使用者的認知信念。

11 科技接受模式2 由Venkatesh與Davis在2000年提出
將原本之科技接受模式延伸,加入了4個相關的社會性影響變數與3個使用者認知系統有用的相關變數,期能提升模式對使用者行為之預測與解釋能力

12 Social Influence Process
知覺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知覺易用性 Ease of Use 使用意向 Intention to Use 使用行為 Usage Behavior TAM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形象 Image 職務相關性 Job Relevance 產出之品質 Output Quality 結果明確性 Result Demonstrability 經驗 Experience 自願性 Voluntariness Social Influence Process Cognitive Instrumental Process

13 科技接受模式2 在對四家即將引進新資訊系統之公司進行縱向實證分析後所得之結論
除發現職務相關性與產出之品質有顯著之交互作用外,其餘皆與假設一致且顯著。 在解釋知覺有用性上,R2在0.40 – 0.60之間(各研究對象與各時間點)。 在解釋使用意向上,R2在0.39 – 0.52之間(各研究對象與各時間點)。

14 知覺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知覺易用性 Ease of Use 使用意向 Intention to Use 使用行為 Usage Behavior TAM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形象 Image 職務相關性 Job Relevance 產出之品質 Output Quality 結果明確性 Result Demonstrability 經驗 Experience 自願性 Voluntariness

15 科技接受模式2 作者所提出之建議 針對職務目標適切度相關變數進行更深入之分析。
將其他重要變數加入模式中,如:可選方案集合、學習與訓練、錯誤的認知之尋找與修正、職務內容或目標的改變。 將目前以個人績效與意向為衡量基礎之模式延升為團隊基礎之績效與意向。

16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由Legris, Ingham, Collerette三位學者在2003年所做之TAM相關研究整理
收集從1980至2003相關研究,共選出22篇(含28次實證分析)相關文獻進行分析

17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根據這22篇研究,共驗證出10種可能的變數關連(不含外部變數): 正相關 無顯著 相關 負相關 未檢定
知覺易用性 → 知覺有用性 21 5 2 知覺有用性 → 使用態度傾向 12 1 14 知覺易用性 → 使用態度傾向 10 3 15 知覺有用性 → 使用行為意向 16 9 知覺易用性 → 使用行為意向 使用態度傾向 → 使用行為意向 7 4 17 使用態度傾向 → 系統使用程度 25 使用行為意向 → 系統使用程度 知覺易用性 → 系統使用程度 19 知覺有用性 →系統使用程度 8

18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使用態度傾向與使用行為意向 在22篇研究中,只有7篇是同時包含使用態度傾向與使用行為意向這兩個變數
3篇只包含了使用態度傾向 8篇只包含了使用行為意向 4篇同時忽略這兩個變數,直接衡量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對系統使用程度的影響

19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系統使用程度 在22篇研究中,有11篇是直接詢問使用者使用的頻率、次數或是時間,來衡量實際之使用情形。
有1篇是使用自動化的衡量工具進行衡量。 另外有10篇是忽略這個變數,或是其實證的對象是被迫要使用該資訊系統。

20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外部變數 在22篇研究中,有9篇是沒有加入任何外部變數的 曾被加入的外部變數: 使用者參與 內部對資訊系統使用的支援與訓練
外部對資訊系統使用的支援與訓練 管理者的支持 在資訊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21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曾被加入的外部變數: 資歷(tenure in workforce) 教育水準 先前對類似系統的經驗 知覺系統品質
系統的合適性(compatibility) 結果明確性(Result Demonstrability) 任務-科技適配度 任務特性 性別 經驗

22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曾被加入的外部變數: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 自願性(Voluntariness)
形象(Image) 職務相關性(Job relevance) 電腦自我能力(Computer self efficacy) 對目標的的可用性(Objective usability) 產出品質 轉換期間 過渡期之支援(Transitional support)

23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結論 在解釋使用者對資訊系統之使用行為上,TAM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有效的理論模式。
在不同的情形下,模式中各變數間的關係仍有許多衝突的地方

24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作者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22個研究中,有9個的抽樣對象為學生,未來研究可將對象改為實體的企業環境,將更有幫助。
多數研究引進之系統皆為辦公室自動化軟體或是系統開發軟體,未來研究可著重於企業流程軟體之使用者接受行為。 系統之使用與組織內部的變動息息相關,未來研究應將更多組織相關變數整合進入模式中,才能夠提升模式之解釋能力。

25 國內應用實例(一) 題目:科技接受模型之實證研究—從動機角度 研究目的: 調查對象:中央大學大一新生,有效樣本220
驗證TAM模式 導入學習動機理論,分析影響使用者對科技接受程度的個人認知因素 探討TAM 模型與動機信念間的關係 調查對象:中央大學大一新生,有效樣本220 引進軟體:Outlook電子郵件系統 分析方法:複迴歸分析

26 國內應用實例(一) 模式架構 動機模式 內部目標 導向 任務價值 自我效能 控制信念 外部目標 系統 使用程度 使用態度 知覺 有用性
易用性 動機模式 TAM模式 模式架構

27 國內應用實例(一) 實證結果 內部目標 導向 任務價值 自我效能 控制信念 外部目標 系統 使用程度 使用態度 知覺 有用性 易用性
0.148* -0.177 -0.082 0.124 0.373* 0.236* 0.335* 0.176* 0.595* 0.321* 實證結果

28 國內應用實例(二) 題目:員工對報社採用企業內網路之態度與使 用行為之研究--以聯合報系聯8達為例 研究目的
探討報社員工對採用企業內網路之態度與其使用行為,以做為系統介面改進與功能調整的依據,及企業研擬推廣策略的參考 調查對象:聯合報系員工,有效樣本154 引進軟體:聯合報系的內部網站,功能包括:e化辦公、電子商城、貼心秘書、酷站城市、數位閱讀、數位學習 分析方法:路徑分析

29 國內應用實例(二) 模式架構 電腦 自我能力 知覺 有用性 易用性 實際 使用 程度 態度 滿意度

30 國內應用實例(二) 實證結果 電腦 自我能力 知覺 有用性 易用性 實際 使用 程度 態度 滿意度 0.292* 0.551* 0.198*
0.188* 0.104 0.160 -0.147 0.154

31 國內應用實例(三) 題目:以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 「使用者自建系統接受」之因素 研究目的
題目:以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 「使用者自建系統接受」之因素 研究目的 綜合學者所提影響使用者自建系統之因素,且補充以往尚未提過的重要因素,以強化科技接受模式,提高使用者自建系統接受模式的解釋力。

32 國內應用實例(三) 調查對象: 引進軟體:使用者自建系統(EUC) 分析方法:LISREL
企業內非資訊部門人員。選定2001 年天下雜誌所發表台灣企業前1000 大裡為樣本框架,從裡面隨機挑選出100 家企業,每家選擇兩個部門,每個部門寄出三份問卷,共600 份問卷,加上發放給中山網路大學課程的學員以及碩士在職專班學生200 份問卷,共計發放800 份問卷。回收的問卷有142 份,其中有130 份為有效問卷。 引進軟體:使用者自建系統(EUC) 終端使用者不需經由資訊部門專家的協助,自行發展、維護和使用它們自己的應用程式來輔助決策的制定 分析方法:LISREL

33 模式架構 與 實證結果 個人因素 電腦自我能力 0.57 0.77 電腦有趣性 組織內部因素 0.22 主觀規範 易用性 0.32 0.48
知覺 有用性 易用性 EUC 接受程度 電腦有趣性 個人因素 組織內部因素 主觀規範 高階主管支持 組織內部技術 支援與教育訓練 組織外部因素 組織外部技術 網路外部性 系統因素 科技任務適配度 0.57 0.77 0.22 0.48 0.35 0.34 0.38 0.64 0.32 模式架構 實證結果

34 未來研究方向 以長榮航太為研究對象 整合MRO系統特性、科技接受模式與相關組織變數,探討組織員工對企業流程系統之使用行為特性

35 簡報結束 請大家多多給予建議


Download ppt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