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甚麼是「手足口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甚麼是「手足口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甚麼是「手足口病」?

2 甚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嬰孩及小童的病毒性傳染病,通常由腸病毒引起,而其中的甲類柯薩奇病毒為最主要的病原體;腸病毒 71 型* 亦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曾出現個別病例或集體爆發,而多數於夏天及初秋時份發生。

3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透過人同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唾液、穿破的水疱以及糞便而傳播的。此病的傳播能力由病發初期開始,或會維持數星期,直至糞便中的病毒消失為止。 潛伏期 潛伏期為三至七日。

4 誰容易受到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童身上,由於傳染性頗高,所以很容易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做成爆發性傳染。

5 病徵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徵包括發燒,口腔有疼痛的潰瘍,以及帶水疱的皮疹。病發時通常首先出現發燒,食慾不振,不適及喉嚨痛等徵狀。一至兩天後,口腔出現疼痛的水疱,甚至會影響吞嚥。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或會形成潰瘍。這些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兩腮內的口腔。

6 另外,身體的皮疹主要出現於手掌及腳掌,外形呈扁平或突起狀的紅點,而且並不痕癢。因手足口病而引起的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腦膜炎十分罕見。罕見的情況下,腸病毒 71 型可引致嚴重的情況,包括病毒性腦炎及類似小兒麻痺症的病症。

7 治理方法 現時並沒有特定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大部份病者的情況都會自行痊癒,其徵狀如發燒、皮疹及潰瘍於一個星期後便會自動消退。 採用症狀療法,使患者的熱度、以及潰瘍引致的痛楚得以紓緩。處理鼻喉排出的分泌物、糞便及弄污的物品後,須立即洗手。如兒童發高燒,活力減退或病情惡化,家長應及早攜同子女就醫。

8 如何照顧染上手足口病的兒童? 一般來說,病者會在一星期左右,隨著水泡、紅疹、潰瘍消失及退熱而自動痊癒。現在雖然還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或預防疫苗抑制手足口病,但為了防範併發症,假若病者情況惡化、活力不佳或發高燒,家長應攜同子女儘速就醫。同時在接觸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後,要清洗雙手。

9 預防方法 1.        保持空氣流通。 2.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孩的尿片或 其他穢物後應徹底洗手。 3.        咳嗽或打嘖嚏時應掩蓋鼻口。

10 4.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清洗乾淨。 5.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 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手腳 的潰瘍及水泡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6.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11 最新感染個案 手足口病女童病毒入小腦 繼成人感染腸病毒併發腦炎,一名 3歲女童近日患上手足口病後,不但併發出現疱疹性咽峽炎,病毒更入侵小腦,出現小腦炎症狀,女童步伐不穩及身體顫抖,現時在瑪麗醫院留醫,情況穩定。其就讀的學之園幼稚園暨雙語幼兒園 (凱帆薈)另有 7名學生不適,需停 課兩周。

12 未知感染哪類型腸病毒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要求兩間學校停課,其中位於油尖旺的學之園幼稚園暨雙語幼兒園(凱帆薈)爆發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共有 8名學生染病,今日起停課兩星期至本月 15日。 該校一名 3歲女童上月 23日開始發燒和喉痛,翌日由一名私家兒科醫生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治療後已退燒,但 29日女童頸部開始疼痛, 30日更出現步伐不穩定和顫抖情況,同日進入瑪麗醫院留醫,診斷患上小腦炎,暫時未知她感染哪類型腸病毒。此外,位於黃埔花園的迦南幼稚園再有兩名學生感染腸病毒,中心建議該校今起至本月 9日繼續停課一周。

13 預防手足口病 最重要是注意個人衛生


Download ppt "甚麼是「手足口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