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2 分析命題趨勢 04.張小傑自考上大學之後,積極投入學校的偏遠地區醫療服務社與校外非營利組織所舉辦的公益活動,並且利用週末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營造論壇。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最為正確?98 (A)社區營造論壇有助於凝聚「社區意識」 (B)非營利組織又可以被稱為「第二部門」 (C)醫療服務社可被歸類為「非志願團體」 (D)社區發展協會可歸類為「非正式團體」。 (A)

3 電影「十月的天空」是描述1957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煤山小鎮,煤礦場管理者之子「侯麥」與一群好友研發與試射火箭的故事。侯麥效法他的偶像科學家馮布朗博士試射自製的小火箭,過程中雖遭受校長的阻撓,但在母親與學校賴老師的鼓勵下,獲得科展冠軍及大學獎學金,最後更完成夢想成為太空總署科學家。98 18.侯麥在研發火箭的過程,雖不認識馮布朗博士,但他效法科學家的精神與標準,來轉化為自己的價值、態度與行為,最符合下列何種概念? (A)次級團體 (B)正式團體 (C)參考團體 (D)志願團體。 (C)

4 現代社會中「社區」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下列有關社區的描述,哪一個最不正確? 91
(A)社區是形容一群人居住空間的接近性 (B)社區可以用來形容一群人感情上的相互認同 (C)社區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地方 (D)一個社區通常享有共同的文化。 (C)

5 上課時老師為了引導課堂的討論,向學生描述他過去所居住的地方充滿青草的氣息、早晨攤販的飯糰香、廟宇慶典的煙硝味等。並說道,這些氣味的記憶與他對那塊土地的濃厚情感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該堂課討論的主題最可能是:93 (A)社區認同的形成  (B)社會結構的變遷  (C)休閒生活的安排  (D)社會階層的轉變 (A)

6 深入探究重點 1.社區運作的基本要素 2.社區總體營造的內涵 3.志願服務與公共精神

7 社區運作的基本要素 1.社區意識 (1)定義:居民對社區具有認同感與歸屬感。 (2)可藉由建構有形、無形的環境空間,讓居民凝聚社區意識。
2.自治和志願性 (1)自治:由下而上,社區發展才能符合成員需求。外界協助仍須依照成員需求。 (2)志願性:長期的志願投入,才有辦法延續,否則社區營造易陷於硬體設施的改變而已,改變完了,社區營造也停頓下來。 3.利他精神 (1)投入的心力和金錢,並非付諸流水。 (2)改善群體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跟著提升。 (3)做大家的事、練自己的功。

8 社區的類型 傳統村落社區 都市街坊社區 成員關係 通常具有親屬關係 大多沒血緣關係 互 動 往來頻繁 互動十分稀少 居民流動
互 動 往來頻繁 互動十分稀少 居民流動 少流動(親屬關係) 流動頻繁 活動場所 寺廟(宗教信仰) 缺乏 彼此情感 強烈歸屬感 感到十分疏離 社區事務 積極主動的態度 冷漠態度

9 個人生活中的「私」與「公」 私 公 家庭是「私」的生活領域。 街道、公園、體育館是「公」的場所。 相互依賴、重視親密關係培養。
重視群己、尊重彼此的公共生活。 家中環境整潔屬於「私」事務。 街道、公園的整潔屬於「誰的」事務? 街道、公園整潔與否會影響每位使用者的身心。

10 個人生活中—經濟、 教育、休閒活動的進行 過去 現代社會 多在家族內的私人生活領域中進行 多發生於公共生活領域中
因為生活形態的改變,使得個人所接觸到的公共生活領域也越來越廣。

11 文化資產 有形資產:實際存在的物質型態。 Ex:雕塑、建築、街道、自然景觀… 無形資產:經由傳承與累積而存在的精神文化。

12 實現公共性的基礎 以社會信任促進相互合作 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 信任是人與人間的凝固劑,也是社會合作的重要基礎。
如果人們彼此猜忌,在行動上有所保留,斤斤計較,就難以相互合作。

13 「信任」是什麼? 信任是一種公共的社會資本,但也是個人無形的資產。
一個社會的信任度↑,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相對↓,而社交生活愈順暢,經濟活動也愈繁榮 所以「信任」成為衡量社會整合程度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14 「信任」是社會的公共財 「信任表現」為社會整體的公共財。
企業管理經常鼓勵經營者創造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個體或組織往往在追逐私利時,侵蝕了集體的信任。 經濟學家席勒呼籲,不要太過強化人性中的貪念,因為人類不可能只靠自私的一面而能和平共存,必須重視企業倫理和社會責任。

15 實現公共性的基礎 以公民社會展現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 為實現群體利益 人民合法組成各種團體 這些團體所形成的網絡,就稱公民社會。

16 「信任」作為一種社會機制 如何才能放心付出信任,而不致換來失望,甚至受騙上當?但似乎沒有一定的判準。
信任的機制隨著社會的變遷,起過重大的變化。 傳統社會:普遍以「熟悉」作為信任的保證。 現代社會:分工精細,對「專家」和「系統」的信任,超過了對於個人的信任。

17 公民社會的三大特點: 以追求群體利益為目的 *公司行號等私人營利團體不屬於公民社會。 以公民權為行動基礎 *包括集會結社、言論自由 →自由表達意見、形成組織→為公共事務努力 以人民自主為運作原則 *不受政府主導與控制。 *須遵守現行公共生活規範。 *更有賴公民意識的凝聚=對公共事務的關注

18 公民社會 過去 現在 民主政治(公民社會逐步形成) 威權統治 政府:不鼓勵人民參與公共事務 人民:管理公共事務乃政府職責
人民:參與公領域事務 So,疏於關注公共事務 So,成立組織,追求公共性的實現

19 社區總體營造的內涵 1.社區 (1)重視社區在人與社會之間扮演的重要角色。 (2)個人對社區具歸屬感,培養社區意識,投入社區公共事務。
(3)社區具備自主能力,懂得如何自治。 2.總體 (1)全部的人。 (2)全部的環境。 3.營造 (1)經營和創造。 (2)除物質建設,還包括文化產業的經營。 (3)找出社區發展問題和解決方式。 (4)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

20 志願服務與公共精神: 互惠精神的發揮 志願服務精神是以利他、互惠為基礎,重視互助和關心他人的精神,有利於公民德性的建立。 參與公共事務
志願服務著重公共責任與社會共善的建立,主動、積極、由下而上的,由民間來分擔社會責任,參與公共事務。志願服務的公共意義,就是表現在參與過程中,人們所建立的服務共識。 公民社會的指標 志願服務精神的普及性,是公民社會的指標。 志願服務法制化 2001年通過《志願服務法》,以彌補政府提共服務的不足,並整合社會人力資源,使願意投入志願服務的力量能有效運作。

21 練習相關題目 龍應台在《野火集》中寫到:「我看見攤販占據著你在的騎樓,在那燒火洗鍋,使走廊垢上一層層厚厚的油污。….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你為什麼不跟他說『滾蛋』?」這段文字反應出一般民眾缺乏何種精神? (A)公民意識 (B)民主素養 (C)法治觀念 (D)倫理道德。 (A)

22 文化資產是指有歷史、藝術、文化價值的資產,為了喚起居民的共同意識,唯有透過特殊的建築或文物等文化資產才能凝聚人們的共同情感,產生自己是屬群體的感覺,並促進公共性的實現。
X 「公民社會」是為了實現群體的利益,由人民合法組成各種團體,像是政黨團體、職業團體、社會團體、公司行號等,並由這些團體所形成的網絡稱之。 「社區自治」就是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由居民共同負責,由下而上建立共識,且推行自治應以成員意見為依歸,大家自願性的投入,並排拒企業界或政府等外力協助。

23 試比較「公共性」與「公共財」的觀念,兩者有何差異?
(A)「公共性」強調對公共事務的理性溝通;「公共財」則強調用大家的錢來解決問題 (B)「公共性」強調以團體利益為優先;「公共財」則重視個人利益 (C)「公共性」強調為社會付出;「公共財」則是享用公共資源 (D)「公共性」強調「受」的概念;「公共財」強調「施」的概念。 (C)

24 小清老師住在有1000多戶的社區裡,每當社區發展協會為社區環保與美化工作招募義工的時候,往往發現願意參與的人很少,但每到閒暇時間卻有許多居民在中庭運動、休閒,享受舒適、整潔的生活空間。這說明了志願結社常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A)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夠 (B)社區缺乏足夠的物質資源 (C)居民通常存有搭便車的心態 (D)政府對社區活動的補助不足。 (C)

25 宜蘭縣冬山鄉珍珠社區原本以米為營生主業,稻草是當地最重要的副產品,但是稻草造紙、草繩等產業後來逐漸消失。2001年社區發展協會開始集合社區力量,創作稻草畫、稻草編織等手工藝品,目前每年替社區創造出一百七十萬元的營業額。請問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概念? (A)全球化的壓力讓許多有特色的社區漸漸消失 (B)社區自治需要企業贊助才能繼續發展 (C)由政府來規劃社區營造,才能真正幫助社區走出困境 (D)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能夠充分發揮社區每一分力量與特色 (D)

26 由於現代都市街坊社區人際關係較為疏離,必須刻意營造相處的機會,讓居民對該社區產生認同與歸屬感。但臺灣在六○年代各地興建社區活動中心卻多半被譏評為「選舉時當投票所」、「蚊子館」,主要是因為:
(A)社區活動中心不夠漂亮 (B)社區活動中心被少數政治人物把持 (C)政府只建硬體設施沒有提供相關活動 (D)社區居民沒有主動參與的意願與習慣 (D)

27 分析命題趨勢 最近法國一名青少年躲避警方時誤觸電網而死,因而引發巴黎市郊貧民區的嚴重暴動。一位學者認為這是長期社會不平等所導致的社會衝突。我們如何理解這位學者的觀點?95 (A)青少年血氣方剛因而容易產生暴力行為 (B)相對剝奪感往往使人們產生反社會行為 (C)警察對待青少年的方式易引發人民反抗 (D)經濟不景氣導致人民因貧窮而走上街頭 (B)

28 報載國營事業員工,以罷工行動抗議員工利益在民營化過程中一再被忽略。下列對罷工行動的說法,何者最適當?93
(A)遣散員工是經濟不景氣時難免的措施,罷工徒勞無益 (B)民營化能提升效益,國營事業員工的罷工不具正當性 (C)罷工影響社會大眾權益,政府應該儘速修法予以禁止 (D)罷工是一種社會運動,有助於刺激民眾思考社會問題 (D)

29 集會遊行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下列何者為是?92
(A)警方如認為遊行者的訴求不妥,可不予核准 (B)依法申請的團體,警察必須保障其不受干擾 (C)訴求合理正當的集會,才是㆟民不可剝奪的權利 (D)理性而和平的集會,時間㆞點及形式就無須事先申請 (B)

30 初級團體與次級團體比較,前者成員較少,成員間的互動較為頻繁、親密,但通常缺乏條列式的規定,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91 (A)正式組織通常是初級團體 (B)初級團體內部通常施行科層制 (C)家庭是次級團體 (D)與次級團體比較,初級團體成員的歸屬感較強 (D)

31 非營利組織是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的敘述何者正確?91補
(A)公家機關也是一般所謂的非營利組織 (B)非營利組織的目的既非營利,因此無需注重效益 (C)非營利組織的興旺,可以提高民間社會對政治的影響力 (D)非營利組織舉辦活動不得收費 (C)

32 深入探究重點 1. 社會團體的分類 2.社會運動 3.自願結社

33 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s) 非志願團體(involuntary groups)
依成員在團體中互動關係的親密程度來區分 初級團體 (primary groups) 成員間經常直接面對面地互動,彼此關係極為親密,是一種以情感分享和關懷互助為基礎的團體,如家庭、玩伴死黨和小團體等。 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s) 成員間彼此的互動是間接而有限,因此關係也較為疏遠而形式化,如公司、學校和政黨等。 依成員參加團體的意願來區分 志願團體 (voluntary groups) 成員係基於個人的目的、興趣及意願而自主地加入,如宗教團體和公益慈善團體等。 非志願團體(involuntary groups) 成員並非出於自主自願而加入,可能是基於特殊的身分而成為當然的成員,如家庭等。

34 非正式團體(informal groups) 非營利團體(non-profit groups)
依成員在團體中彼此間的關係結構來區分 正式團體 (formal groups) 有正式的編制與職掌,成員間有明確的權利義務規範,彼此的互動有一定的程序,且通常會以書面文件加以規範,如各種教師會、工會、農會、公會等職業團體。 非正式團體(informal groups) 沒有明顯的編制與職掌,管理規則與運作程序也不明確,但成員間關係較密切、地位較平等,如「姊妹淘」、「哥兒們」之類的小團體。 依成員組成團體的目的來區分 營利團體 (profit groups) 是以提供各種商品或服務,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之團體,如一般的公司行號。 非營利團體(non-profit groups) 不以營利為目標,而以公益慈善為使命,來吸引成員的加入,如慈濟基金會和臺灣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Taiwan)等。它同時也是:志願團體、服務性(公益、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第三部門。

35 依《人民團體法》的分類 職業團體 係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為目的所組成之團體。如:工會、農會、漁會及各種職業公會等。 社會團體 係以推展文化、學術、醫療、衛生、宗教、慈善、體育、聯誼、社會服務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所組成之團體。如:社會服務慈善團體、學術文化團體、宗教團體、宗親會等。 政治團體 係以共同民主政治理念,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促進國民政治參與為目的所組成之團體。如:政黨等。

36 重要他人、同儕團體與參考團體的比較 重要他人 在個體社會化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長輩、兄弟姊妹,也可能是老師同儕。 同儕團體 指身分相等的個人所組成的團體。多指兒童或青少年所組成的團體。同儕團體在兒童或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夠影響社會行為人的角色認同與角色形成。 參考團體 社會行為者能夠產生認同,並在引導自己的行為和社會態度時加以仿效的實際群體,例如孩子仿效父母的行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等等。

37 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
中文 名稱 非營利組織 非政府組織 第三部門 英文 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 third sector 常見於 美國 開發中國家 歐洲國家 意義 可從事回報於公益的營利事業 可享租稅減免 1.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僅限於非商業化、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社會組織 2.世界上普遍公認NGO具有以下五個特徵:(1)非政府性、(2)非營利性、(3)自治性、(4)志願性、(5)組織性 排除國家(政府,即第一部門)和市場(企業,即第二部門)領域的第三領域 主要由NGO和NPO組成的公民社會 重點 與企業區別 與政府機關區別 與企業、政府機關區別 共同處 在台灣常以「民間組織」或「民間團體」代稱 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 可接受政府補助 志願性團體

38 社會運動 定義 特徵 進行方式 為了維持社會體系或是改造社會,進而有計畫地規劃如何達成目標的集體行為。
※群眾運動:群眾運動指向情緒性的集體行為,不同於社會運動能長時間地推行,對社會產生具體影響 1.涉及大眾關心的特定社會議題或新的價值觀念。 2.以某種意識型態(如族群平等理念)做為指導。 3.有群眾做較持久之參與。 4.發生一定的社會效果。 5.由民間所自動發起。 1.走上街頭,示威遊行。 2.陳情請願,遊說立法。 3.辦理活動,宣導理念。

39 社會運動 類型 目的 實例 革命式的社會運動 全部制度的改變 孫中山先生的國民革命 革新式的社會運動 局部性的改變 消費者運動
保守式的社會運動 抵制改變 為免破壞風水而抵制鐵路的建造 反動式的社會運動 回復傳統 道德重整運動

40 相關概念延伸:第三部門 第一部門 第二部門 第三部門 組織實體 具政治力的 公權力組織 具經濟力的 企業組織 具社會力的 非營利性組織
組織動力 由上而下 成員自發組成 成員自發組成,由下而上表達意見 目的 執行國家意志 從事經濟貿易活動、賺取利潤 關心社會公益、監督政府

41 練習相關題目 近年來,「王建民旋風」在台延燒不止,這股熱潮讓國人對棒球又熱衷起來,也讓許多棒球選手嚮往將來也能進入大聯盟打球。請問:大聯盟的球隊對國內的棒球選手而言,屬於何種性質的團體? (A)利益團體 (B)參考團體 (C)同儕團體 (D)公益團體。 (B)

42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裡描述到,鄧不利多為了對抗佛地魔與食死人,因而號召了志同道合的同志組成了「鳳凰會」,以同心協力打倒佛地魔。請問:依團體的分類而言,「鳳凰會」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的團體?
(A)政府組織 (B)志願團體 (C)公益團體 (D)營利團體。 (B)

43 有關「社會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社會運動必須經由街頭抗爭才能成功 (B)社會運動可引起大眾對某一問題的重視 (C)社會運動目標明確,因此常常成功 (D)社會運動往往破壞社會秩序,故不可取。 (B)

44 新聞報導:「在立法院審議《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期間,不時上演菸商與反菸團體的攻防大戰,菸商還放話要求跟董氏基金會辯論,不過董氏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反菸團體對菸商『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基金會仍會堅守國際規範的三不原則。」根據上述內容判斷,若就團體的目標而言,「董氏基金會」應是下列何種組織? (A)營利組織 (B)政府組織 (C)非營利組織 (D)非志願組織。 (C)

45 針對戴爾公司兩次的網站烏龍,該公司均以折價券補償解決,消基會認為按照過去其他業者案例,戴爾應按原標價出貨給真正需要的消費者,未來不排除協助消費者團體訴訟或發起抵制行動。請問「戴爾公司--消基會」的組織分別被稱為什麼? (A)第一、二部門 (B)第二、三部門 (C)第一、三部門 (D)同為第二部門 (B)

46 分析命題趨勢 11.關懷原住民的弱勢處境是政府近年來施政的重點,原住民政策也從「讓原住民適應現代社會」轉變為「積極創新並維護原住民傳統文化」,下列哪一項敘述最能解釋上述政策的轉變?94 (A)原住民的人口正急速減少中 (B)政策隨政黨輪替而改弦易轍 (C)現代社會變遷使原住民難以適應 (D)族群政策重視多元差異而非同化 (D)

47 10.執政黨為消弭族群爭端,近來通過了「族群多元國家一體」之決議,下列主張何者有助於緩和族群爭端?94
(A)基於平等,規定各族群擔任民意代表人數應相同 (B)國家認同應超越省籍,建立在公民意識基礎之上 (C)為避免弱勢族群遭同化,應減少族群間文化交流 (D)為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應排除外來文化移入 (B)

48 46. 阿強年輕時曾模仿外國嬉皮蓄長髮,被視為行為偏差而遭警察取締,如今男子蓄長髮卻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這種變化最能夠凸顯「偏差行為」的哪一項特質?93
(A) 偏差行為的認定不因中外社會差異而有不同 (B) 偏差行為常導因於個人與生俱來的人格偏差 (C) 偏差行為是指不嚴重但仍須制裁的犯罪行為 (D) 偏差行為定義改變常受主流文化轉變的影響 (D)

49 02.多數國家的民族分布,存在「大分散,小聚居」的現象,如果政府欲增進不同民族間的關係和諧,下列何種作法最為適當?92
(A)經由政黨協商,自行劃定各民族的自治區 (B)鼓勵各民族的交流,理性對待彼此的文化差異 (C)開放不同民族間的競爭,創造最優秀的強勢民族 (D)將相同語言、文化的民族遷徙集中到同一生活棲息地 (B)

50 51. 下列有關現代社會中多元價值的說法,何者較為恰當?92
(A)提倡宗教信仰是導致現代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 (B)講求效率和科技運用是世界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共通精神 (C)處理文化衝突時,應先建立能兼顧文化差異的公平程序 (D)面臨不同文化的價值衝突時,應該以主流文化為判斷依據 (C)

51 ◎近代以來,許多國家因為國界糾紛,導致衝突不斷。所以有人主張「自然邊界」,強調根據地理條件來劃定國家間的邊界,但往往有例外情況。 92
72. 這類國家中,最常見到那一種問題? (A)族群容易發生互相傾軋,衝突 (B)生產活動單調,經濟較為落後 (C)文化缺乏外界刺激,不易進步 (D)社會貧富差距過大,不易和諧 (A)

52 深入探究重點 1.文化的內涵 2.精緻文化、大眾文化、流行文化 3.主流文化、次文化、邊緣文化 4.青少年次文化所具有的特色
5.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涵化 6.我族中心與多元尊重

53 文化的內涵 區別族群的指標、個人身份認同的表徵。 樹立分類標準,有助個人分辨事務的異同,瞭解文化世界
項目 定義 說明 語言 區別族群的指標、個人身份認同的表徵。 樹立分類標準,有助個人分辨事務的異同,瞭解文化世界 價值 社會上大多數成員所共同追求的目標或理念。 往往是文化的核心概念,價值並非一成不變;例如「人權與性別平等」觀念。 規範 社會大眾共同認同,並願意遵守而具有約束力的行為準則。 1.種類:風俗習慣、宗教戒律、倫理道德、法律;並非一成不變。 2.作用:節制個人自由、保障個人權益、維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進步

54 文化的內涵 儀式 一群人集合起來,在一段特定時間內參與的一種慶祝或祭祀活動。 1.向社會宣告、表示時間分野、自我內心確認。
項目 定義 說明 儀式 一群人集合起來,在一段特定時間內參與的一種慶祝或祭祀活動。 1.向社會宣告、表示時間分野、自我內心確認。 2.給人們緩衝、準備的機會,學習扮演好應有的角色。 3.時間點:生命的重要關卡,如出生、成年、結婚、生子、死亡。 符號 表達某種意義的象徵標幟,以及該標誌所象徵的意義。 符號的意義是人們所賦予、認定的,對賦予符號意義的人而言,符號及其代表意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傳統 一個民族長久發展所累積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觀念。 例如:節日的典故和意義,以往在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間喝春酒的原因是,農民在那時才得以休息同樂,久了變成一種慣例,現在喝春酒的原因可能演變成延續這個民族慣例。

55 精緻文化 大眾文化 流行文化 意涵與特徵 別稱 三者關係可相互流通 欣賞民眾範圍小 具有相當文化素養才能欣賞 特定資格才能享用
多被視為藝術性質 具有創意的 個性的、少量的 高審美價值的 追求跨時代的 欣賞民眾範圍大 不必具有高文化素養就能欣賞 普羅大眾皆能享用 多被視為娛樂性質 普遍的 標準化、大量生產 講求實用性質 追求當下的 大眾文化的一部份 消費的、娛樂的 暴起暴落的 別稱 菁英文化、高雅文化、 上流文化 通俗文化、市井文化、市民文化、群眾文化 時髦文化、時尚文化 三者關係可相互流通 1.精緻文化根植於大眾文化 —以往爵士音樂是大眾文化,現在一部份被視為藝術欣賞 2.精緻文化可能因為商品大量生產,拉近大眾與精緻文化的距離 —可藉由購買比較票價低許多的CD欣賞世界男高音 3.流行文化可能包含精緻文化和大眾文化 —目前台灣社會掀起的一股時尚名牌風

56 社會大多數成員 較小團體或次級團體 弱勢族群 建構社會流傳的文化內涵 ※主流文化可能是特定階層的人所塑造 保有母文化體系的若干基本特徵
次文化 邊緣文化 持有人 社會大多數成員 較小團體或次級團體 弱勢族群 特徵 建構社會流傳的文化內涵 ※主流文化可能是特定階層的人所塑造 保有母文化體系的若干基本特徵 擁有不同於母文化的特徵 仰賴成員彼此的共同依附關係 長期以來不受重視 可能受到重視而走向主流 可能漸漸式微終至消失 舉例 全球—西方白人文化 台灣—漢人文化 青少年次文化、老年人次文化、男性次文化 同性戀文化、少數民族文化

57 獨特的穿著打扮、特殊的語言詞彙,其中均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突顯了自己的獨特性。
項目 說明 充滿創造力 獨特的穿著打扮、特殊的語言詞彙,其中均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突顯了自己的獨特性。 尋求獨特的價值與行為 為了彰顯自己已經長大,開始有自我的想法及行為自主權,不願再被父母完全掌控,青少年並會藉由獨特的行為或價值觀,抗衡來自父母、師長的主流文化。 追逐流行的物質與生活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當紅偶像歌手或明星竄起;各類電玩遊戲常在流行風潮過後,乏人問津。青少年在一波又一波的流行追逐中,展現自己與成人世界的不同,突顯自己的特殊。 充滿理想主義色彩 青少年對於社會中許多不公不義的現象,經常會提出質疑和批判,因此許多社會運動常有青少年加入,表達他們對社會的不滿。

58 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涵化 1.文化接觸 (1)文化相互滲透、影響的現象;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又可擴大文化內涵。
(2)例如:語言之間的相互採借(達人、宅男)。 2.文化競爭 (1)兩文化之間相互競爭的現象。 (2)例如:美而美v.s.永和豆漿。 3.文化衝突 (1)兩文化之間的矛盾與對抗現象。 (2)例如:漢人政府要求原住民族放棄原住民文化,學習漢語。 4.文化順應 (1)一個文化與其它文化接觸之後,從舊有的文化成分發展新的文化。 (2)例如:麥當勞參考摩斯漢堡秉持東方社會米食文化的特色,也推出米漢堡的系列商品。

59 我族中心與多元尊重 一、文明進化論 二、我族中心主義 三、文化相對論 四、尊重與包容

60 文明進化論、我族中心主義 1.文明進化論的觀點就是將社會按照發展進化的尺度加以分類。
(1)當西方強國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探險和殖民時,西方的人類學者也開始對這些異文化展開系統的研究。 (2)十九世紀時,有一些人類學者提出文明進化論,他們認為整個人類的歷史發展,是由卑下逐步演化至高尚的。 2.我族中心主義就是每個種族都會認為自己的種族最優秀,例如毛利人與達悟族人的部落名稱,都是意指「人」,暗示這兩個種族以外的人不是人。 (1)正面效果:強化族群認同、凝聚共識、激勵士氣等。 (2)負面效果:種族偏見、種族歧視、種族滅絕等。例如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吉普賽人;南斯拉夫內戰中,塞爾維亞族的男性有計畫地強暴伊斯蘭教婦女,使之懷有塞爾維亞血統的孩子。

61 文化相對論、尊重與包容 1.我們對於任何文化所表現的行為和價值的認識與評斷,應該要取決於該文化的擁有者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取決於自己主觀的看法。 2.在面對其他文化時應該要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看待。 3.文化有其普遍性和差異性,如何「一視同仁、相互尊重」,正是當前人類要努力以赴的目標。

62 相關概念延伸 當代多元文化的成因: 1.殖民與文化滲透:殖民是指強國用武裝力量、誘騙手段、經濟手段,使弱小國家屈服,接受強國的壓制剝削。
2.移民與文化擴散:移民是指由「推力」或「拉力」形成的人口流動現象。 3.媒體與文化傳播:文化現象藉由人類交往、聯繫、互動而不斷傳遞的過程。各國之間雖然有地理上的區隔,但是由於大眾傳播工具的日新月異,使得文化的傳播交流更加快速。

63 練習相關題目 當兩個文化長期交往後,一個文化將另一個文化引用過來並加以融化使用的過程,稱之為: (A)涵化 (B)同化 (C)社會化
(D)全球化。 (A)

64 1.試問圖 7斜線中的區域最接近哪種文化? (A)次文化 (B)邊緣文化 (C)大眾文化 (D)精緻文化 (C)

65 19.根據上文,「失竊的一代」的形成主因為下列何者?
(A)同化政策的種族偏見 (B)融合政策的種族衝突 (C)移民政策的我族中心主義 (D)殖民政策的種族保護策略 (A) 現今仍沿襲英國憲政體制的澳洲,在 1910年至1970年代間,曾有數萬名原住民兒童被強制帶離父母身邊,交由收容機構或白人家庭寄養,這些被帶走的孩子後來被稱為「失竊的一代」。

66 1.台北市公館附近的寶藏巖是著名的廟寺,近三十年來在其周邊構築了大量的小型違章建築,市政府希望改造為文化聚落 ,開放前衛藝術家創作。請問下列敘述最符合這個案例?
(A)大眾文化是由主流文化所演變 (B)主流文化通常也是邊緣次文化 (C)邊緣文化轉變為流行文化符號 (D)邊緣文化和主流文化互動不易 (C)

67 政府曾為蘭嶼的達悟族人興建大量鋼筋水泥式的國民住宅,結果卻不符合當地居民的居住文化習慣,而變成養蚊子的廢棄空屋。請問:造成上述財政浪費的現象,可說明下列哪一項重點?
(A)興建國民住宅是一種將政績宣傳到不同族群社會的表現 (B)全球化文化遭遇到在地文化的反抗 (C)種族主義掛帥,政府認為達悟族是需要被改造的族群 (D)政府缺乏多元文化的思考,以「我族中心」觀點解決他族問題。 (D)

68 4.現今台灣社會文化多元且紛雜的現象,與殖民、移民、傳播、全球化等因素有極大的關係。下列何種現象的產生,最主要是由於殖民因素的影響而來?
(A)台灣商業人士穿著西裝、打上領帶,學習西方社會的舉止與價值觀 (B)台灣速食連鎖餐廳紛紛推出米製食品或米漢堡,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C)台灣社會對年紀較大的長者,通常尊稱為「歐吉桑」、「歐巴桑」 (D)台灣原有的原住民族、漢民族文化,近年來深受東南亞文化的影響 (C)

69 佛地魔為了維持巫師世界的純粹性,屠殺了許多的「麻種」。請問:上述作為是因為受到何種思想傾向之影響所造成的危害?
(A)文明進化論 (B)種族中心主義 (C)文化多元主義 (D)文化相對主義。 (B) 按「哈利波特」小說裡所稱,不會魔法的家庭中,會魔法的人稱為「麻種」。

70 有關精緻文化、大眾文化與流行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甲)流行文化的內容就都是大眾文化;
(乙) 通俗文化以精緻文化為基礎發展而來; (丙)隨著時空轉換,某些大眾文化已被當作藝術來欣賞 (丁)流行文化有可能進一步消除大眾文化與精緻文化之間的差異; (戊)藉由現代科技的大量生產與傳播,精緻文化也可以逐漸普及大眾,提升群眾欣賞能力與落實文化的共享性 (A)甲乙 (B)乙丁 (C)丙丁戊 (D)甲丙戊。 (C)

71 每一個社會都會出現一些與社會主體文化不太一樣的文化形態,如近幾年來,年輕人時興穿著船形襪、丁字褲、垮褲;不是把襪子踩在腳底下好像沒穿襪子,就是露出肚臍、內褲、甚至是股溝。這種文化形式稱之為:
(A)次文化 (B)反文化 (C)粗俗文化 (D)偏差文化。 (A)

72 多元文化論主張,不同文化各具獨特性,沒有高低優劣之別,因此我們應該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對臺灣的原住民而言,下列何者最符合多元文化論的精神?
(A)訂定維護原住民母語的憲法條款 (B)鼓勵原住民學習國語以融入漢民族社會 (C)促使原住民與一般社會融合 (D)設立一塊保護區將各族集中,讓他們共同管理自己的事務。 (A)

73 下列有關「種族中心主義」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即以自己的群體為一切事物的中心,並以自己群體的標準去衡量其他文化; (乙)有助於增進我族群感,以及抱持一種較客觀的態度尊重其他文化; (丙)雖有助於增進我族群感,但卻容易產生族群偏見,引起衝突; (丁)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心理傾向,幾乎是一種文化通象。  (A)甲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B)


Download ppt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