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制作:张慧锋 张学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制作:张慧锋 张学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制作:张慧锋 张学良

2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3 主要事件: 1.东北易帜 2.中原大战 3.九一八事变 4.西安事变

4 东北易帜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

5 中原大战 北伐结束以后,蒋中正意图独霸,削弱国民党其他军人兵力。1930年5月,因此引发了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决意联军,合取蒋中正,联、蒋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死伤惨重。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反对内战,支持蒋中正,希望各方立刻停战。张学良的建议被联军拒绝后,张学良于两日后率东北军几万人入山海关,联军溃败。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张学良收编接管西北军,并入主燕京,进军华北,势力大增,中原大战结束。蒋中正获胜,对各地军阀的控制能力大增,而张学良奉系对中国的影响力也广受人知。

6 九一八事变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的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7 东北军之不抵抗,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悬殊,况且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东北军的主力刚刚结束中原大战,停留在关内,后来又有部队调入关内剿灭石友三叛变,关外处于军事空虚状态。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强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问题上会选择倒戈。另外,中国方面也不可能支援东北抗战,故东北军抵抗与不抵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东北必丢无疑。东北军不抵抗的另外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8 西安事变

9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10  24日,蒋中正口头答应了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11 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 “西安事变”,以及此前东北军与中共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建立的统战关系,是张学良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当时的抗战局势将向何方发展确实难以预料。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能否在陕西立足并取得日后的迅猛发展也很可能是个未知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学良不仅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而且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完全配得上“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这样的称号。

12 西安事变对张学良的影响 其痛苦岂能以语言来表达?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英雄。在值得我们敬仰的同时,更是极为令人扼腕。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件。 “兵谏”快要成功之时,他因为担心蒋介石的安全,事前没有跟任何人商议(包括当时就在他身边、对他的安危非常关注的周恩来),就匆忙拉着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机场,并且陪送他们回南京,从此被监禁。他关心蒋介石,蒋介石却对他心狠手辣。此后,他被蒋介石软禁了五十多年,许多志向再也无从实现。这种丧失自由的生活,对于他这样一个胸怀大志、才干突出、当时正值盛年的人来说,    其痛苦岂能以语言来表达?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英雄。在值得我们敬仰的同时,更是极为令人扼腕。

13 世人的评价 张学良: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掉了鸦片,更忍受了五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是一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他的部下,上至军长下至士兵,几乎没有不尊重、拥戴他的;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14 张学良的爱情故事 张学良的结发妻子叫做于凤至,这门亲事是父母之命形成的,张学良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于凤至陪伴张学良度过早期的生活,后来于去美国看病一直未回。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囚禁,结实了赵四小姐,她对张学良关怀之至,两人日久生情。后来于凤至得知后在美发表和平离婚协议,之后张与赵正式结为夫妇。赵一荻也陪伴张学良度过了下半生。两人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世人传为佳话。

15 于凤至 赵一荻

16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17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他的功绩大于过失。 总之,张学良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Download ppt "制作:张慧锋 张学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