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讲 晏殊:生命体悟与诗情消解 一、汴京风华:北宋文化生态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的直观呈现 佑文政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讲 晏殊:生命体悟与诗情消解 一、汴京风华:北宋文化生态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的直观呈现 佑文政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 晏殊:生命体悟与诗情消解 一、汴京风华:北宋文化生态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的直观呈现 佑文政策
第五讲 晏殊:生命体悟与诗情消解 一、汴京风华:北宋文化生态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的直观呈现 佑文政策 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 享乐意识的弥漫 崇德归儒的内在矛盾

2 二、复合型人格结构 现实关怀与个体精神享受(情与理) 深情执着与旷达超然(出与入) 雅不避俗(雅与俗)
宋代士人的主体精神具体有三方面的价值维度:一是寻求人生存在的最高价值依据,即探索人何以为人、如何为人的问题;二是关心世事,力求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重新安排社会秩序;三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向往着心灵自由的境界。 (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 宋代士人既承担了士人阶层已经承担了千百年的历史责任,又充分享受了作为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精神生活之乐趣;既尽到了自己对君主、对苍生的义务,又对得起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自己;既承担了一体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又创造了生动活泼的个体精神乌托邦。他们平和闲适、从容不迫,立朝为官刚正切直、义正词严,退而还家则温文尔雅、潇洒风流。是传承了上千年的精神文化以及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情境使宋代士人得以成就如此丰富的人格结构与精神世界。他们可以说十比较全面发展的人,比较完整的人。(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

3 三、晏殊其人 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封临淄公,谥号元献。 今人的误读: 晏殊的人生境遇,在封建士人中可算志得意满,他的词中,……常常渗透着他那种满足的心态及雍容闲雅的气质。……然而这种既无追求亦无痛苦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其实也是很平淡很无聊的。(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

4 ——生命的脆弱、早逝的悲哀所造就的生命的敏感
四、日常感性型的生命体悟 1、无可奈何花落去——时光体验中忧生之嗟 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水龙吟》)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渔家傲》)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清平乐》)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渔家傲》) 夕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 忧生传统 忧生经历 ——生命的脆弱、早逝的悲哀所造就的生命的敏感

5 2、月好谩成孤枕梦——爱情生活中的缺失心理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浣溪沙》) 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采桑子》) 一晌无端分比目(《红窗听》) 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诉衷情》) 闲役梦魂孤独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浣溪沙》) 作品一: 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心长,情长意长;焰短,希望的渺茫。 ——爱情缺失所造就的情感指向的内敛

6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欧阳修)
3、旧人多是凋零——仕途奔竞中的宦游恐惧 贬官——被忽略的伤痛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欧阳修) 三次贬官出京的刺激 党争的影响 晏殊从政基本心态 与王安石的会面: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对于少年得志者而言,人生中的轻微挫折,也极易造成强烈而持久的心灵创伤。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临江仙) 劝君看取名利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木兰花》)

7 五、对生命焦虑的诗情消解 晏殊对“当下”生活的态度
他看透了梦的人生,所以主张饮酒享乐;但是我们要明白:他不是同晋人一种颓丧的虚空的心理,藐视法理,破坏一切那么一样的心境。他是一个现实的享乐主义者,是在生的路上游戏,或者也可以说他是人间梦游者。 ——台静农《宋初词人》 作品二: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风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本词对彰显晏殊人格结构的意义 “平衡”人生(keep balance)的价值

8 “徜徉乎大小之隐,放旷乎遭随之命。”(《中园赋》)
六、小结 儒家人格对晏殊的规塑 “克己复礼”、“危行言逊” 晏殊的内省 “徜徉乎大小之隐,放旷乎遭随之命。”(《中园赋》) “三教圆融”文化现实的影响 道家和禅宗超脱闲适、虚静淡泊的气象已开始渗透进了儒家士人的内在精神生活。这种“内在精神”造就出一种既深情执著,又旷达超然的处世智慧。

9 附:晏殊其他作品欣赏 作品三: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上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四: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0 【思考题】 【延伸阅读】 体会晏殊词中的时间感及传达方式 讨论晏殊圆融旷达、情理兼洽词风与其人格的关系
【延伸阅读】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晏殊词新释辑评》,刘扬忠编,中国书店2003年。 《晏殊:富贵气象和清婉心态 》,吴功正,《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Download ppt "第五讲 晏殊:生命体悟与诗情消解 一、汴京风华:北宋文化生态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的直观呈现 佑文政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