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概论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本章教学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概论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本章教学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概论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本章教学内容

2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三节 审计组织体系及其关系

3 引导案例 [名称]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 [影响]世界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

4 [案情简介] 1710年南海公司成立并取得海外自由贸易活动权。1719年政府允许中奖债券的70%,约1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1720年公司散布虚假利好消息,称圣诞节可能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1719年中,股价为114英镑;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1720年7月达1050英镑。由此,170多家股份公司股票成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1倍。投机热浪席卷全国。

5 1720年6月,国会通过《泡沫公司取缔法》.1720年7月开始,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公司股票,撤回资金。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南海公司股价从900英镑下跌到190英镑,12月仅为124英镑。人们损失惨重,谈股色变。1720年9月,议会组织13人特别委员会对“南海泡沫”事件进行秘密查证。1721年,资深会计师查尔斯.斯奈尔提交审查报告,指出南海公司存在重大舞弊行为和会计记录严重失实等问题,公司主要负责人被严惩,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

6 [启示] 1.南海公司舞弊案例是世界民间审计史的里程碑; 2.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3.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与审查会计报表公允性一样都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7 [思考] 上市公司审计制度为什么是重要的?

8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西方审计的演变

9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七个阶段 标志性事件 时期 西周 秦汉 隋唐至宋 元明清 中华民国 新中国 阶段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日臻健全
停滞不前 不断演进 振兴 七个阶段 标志性事件

10 CPA 西方审计的演变CPA 阶段 时间 中心区域 对象 目的 方法 报告使用人 萌芽 15世纪 威尼斯等 合伙企业 经济责任 审查 合伙人
详细审计 1844年-20世纪 英国 会计账簿 查错防弊 详查 股东 资产负债表审计 20世纪初-30年代 美国 账簿及资产负债表 信用审查 初步抽样 股东及债权人 会计报表审计 20世纪30、40年代 全部报表及财务资料 发表审计意见 制度基础审计 社会公众 管理、国际审计 20世纪40年代以后 全球 审计及非审计业务 审计、会计、咨询 风险导向审计

11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经济责任关系:指经营者所负有的保障所有者财产安全、完整并不断增值的责任。 审计 所有者 经营者

12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的类别 三、审计的方法

13 一、审计的定义 1.审计主体 2.审计客体 3.审计关系 4.审计依据 5.审计目的 6.审计的性质

14 审计关系经济责任关系在审计工作中的体现 第一关系人(审计人) 第三关系人 第二关系人 ①要求经济责任 ②履行经济责任 ③委托授权
第三关系人 第二关系人 ①要求经济责任 ②履行经济责任 ③委托授权 ④通知审查 ⑤接受审查 ⑥报告结果

15 二、审计的类别 19 主体 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 内部审计

16 三、审计的方法 (一)随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方法 (二)检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三)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7 (一)随审计环境发展变化的方法 1.账项基础审计 2.制度基础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18 1.账项基础审计 19世纪以前,为了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核算进行独立检查,促使受托责任人(通常为经理或下属)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人员多采用详细审计方法。详细审计又称账项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约3/4的时间花在合计和过账上。这有利于发现原始凭证和数据的造假。这种方法简单,成本高,审计资源平均分配,不适应大型企业的审计。

19 2.制度基础审计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复杂,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开展工作。这种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称为制度基础审计。审计重点从检查受托责任人对资产有效使用转向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将审计的视角转向企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会计信息赖于生存的内部控制。这样,审计抽样有了理论基础,审计成本降低,审计资源集中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固有风险,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0 3.风险导向审计 近代,审计风险给审计人员带来的损失难于估计。审计风险受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形成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

21 (二)检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顺查法与逆查法 2.详查法与抽查法 3.审阅法及核对法 4.复算法与分析法 5.面询法和函询法

22 (三)证实客观实物的方法 1.盘存法和调节法 2.观察法和技术鉴定法 增加:50 资产负债表日 盘点日 减少:60 账面:22
实存:?/20 账面:32 实存:?/30 2.观察法和技术鉴定法

23 第三节 审计组织体系及其关系 一、审计组织体系 1.定义 2.组成 (1)国家审计 (2)社会审计 (3)内部审计

24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包括(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报告。审阅业务包括(1)财务报表审阅;(2)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3)内部控制审核;(4)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相关服务业务包括(1)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2)代编财务信息;(3)税务服务;(4)管理咨询;(5)会计服务。

25 第三节 审计组织体系及其关系 二、相互关系 1.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26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类 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 相同点 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独立性 区 别 审计方式 受托审计 强制审计
类 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 相同点 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独立性 审计方式 受托审计 强制审计 审计对象 一切盈利及非盈利单位 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审计监督的性质 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并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审计手段 有偿审计 无偿审计 审计独立性 双向独立 单向独立

27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类 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审计 相同点 两者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审计 区 别 审计方式 受托审计
类 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审计 相同点 两者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审计 审计方式 受托审计 自觉施行 审计内容 会计报表 各级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审计目的 发表审计意见 提出改进措施 审计独立性 双向独立 相对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 审计职能和作用 对外公开,具有鉴证作用 内部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对外保密。

28 本章小结 一、内容框架 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时期 西周 秦汉 隋唐至宋 元明清 中华民国 新中国 阶段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日臻健全 停滞不前 不断演进 振兴 本章小结 (2)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阶段 英式详细审计 美式资产负债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 管理审计与国际审计 时间 世纪 20世纪初-30年代 20世纪30-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后

29 二、主要概念 本章小结 2.审计的定义与审计关系的含义 3.审计分类及审计方法 4.审计组织体系及其关系
1.经济责任关系 审计 审计关系 4.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7.国家审计/政府审计 8.社会审计/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 9.内部审计


Download ppt "第一章 概论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本章教学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