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讲 时间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讲 时间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讲 时间管理

2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诸如此类的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但是我们做得究竟怎样呢?我们常常听到—— “我要是在大学多学点东西就好啦!” “我应该少看些电视,好好地约束自己,多读点书!” “时间根本不够用,公司股价节节下降,董事会和股东像一群蜜蜂一样叮得我满头包;同事间争权夺利,我总是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家人总也见不到我,几乎把我登报作废!”  世界几乎全面地在进步,但我们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样,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利用这所拥有的24小时。

3 时间的四项独特性: 供给毫无弹性 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无法蓄积
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无法取代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无法失而复得 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失去,则会永远失去。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4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的五项原则 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技巧

5 一、认识我们的时间 4.2 1-20、60-80 — 不计,余40 1年为1寸 项目 每天耗时 40年耗时 结余
1-20、60-80 — 不计,余40 1年为1寸 项目 每天耗时 年耗时 结余 平均80岁寿命 睡眠 小时 年 一日三餐 小时 年 交通 小时 年 电话 小时 年 看电视、上网 3小时 年 看报、聊天 小时 年 刷牙、洗脸、洗澡 1小时 年 休假、白日梦 闹情绪、身体不适 2小时 年 4.2

6 时间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苏联)
时间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苏联)

7 二、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由于时间所具备的四个独特性,所以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管理的只能是你自己,因此“时间 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即是改变习惯, 以令自己更富绩效, 更富效能。把事情很快地做完, 叫做效率。把事情很快又很对地做完, 叫做效能。 请注意:  (1)所谓“时间的浪费”,是指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 (2)所谓“自管理者的管理”——你必须抛弃陋习,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包括要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和权力下放,加上自我约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记得当你接到别人的名片,上面写了多种职业时的感觉吗?记得当你跟同届同学的成就做比较时的感受吗?既嫉妒有羡慕,你一定禁不住问;‘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么多的事情?’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善于“管理时间”,令自己更有效率,可以处理更多的事情,肩负更大的责任。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如是说。 那么“时间管理”是哪一门的管理学问?其实,它并不是一套很深的管理理论,它的道理浅显易懂,关键在于你能否下决心去实行。 首先,‘管理’时间是不对的,因为你不能、也没有办法让时间停下来给你去‘管’和‘理’,要‘管’和‘理’的是你自己。‘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你必须要抛弃陋习,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包括要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及分配时间、权衡轻重、权力下放,加上自我约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但我们经常习惯于抱怨,总认为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是24小时,不多也不少,

8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的五项原则 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技巧

9 一、时间管理的误区 所谓时间管理的误区,是指导致时间浪费的各种因素。

10 误区之一:工作缺乏计划 案例:查尔斯•史瓦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问李爱菲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妥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任意的顾问费。” 李爱菲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向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项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么即使运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且倘若不借助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  数星期后,史瓦寄了一张面额两万伍仟美元的支票给李爱菲,并附言她确实已为他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伯利恒后来之所以能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者,据说可能是导因于李爱菲的那数句真言。

11 误区之二:时间控制不够  时间管理上有一个恶习,那就是拖延时间,遇到时间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字“拖”,到头来一事无成。下面有一个拖延商数的测验,请你先做一下测验。 拖延商数测验  据实选择以下每一个陈述最切合你的答案:  (1)请为了避免对棘手的难题采取行动,我于是寻找理由和借口。  A非常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不同意  (2)为使困难的工作能被执行,对执行者下压力是必要的。  A非常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不同意  (3)我经常采取折衷办法以避免或延缓不愉快的事是困难的工作。    A非常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不同意  (4)我遭遇了太多足以妨碍完成重大任务的干扰与危机。  (5)当被迫从事一项不愉快的决策时,我避免直截了当的答复。 

12 (6)我对重要的行动计划的追踪工作一般不予理会。 
  A非常同意 B略表同意 C略表不同意 D极不同意  (7)试图令他人为管理者执行不愉快的工作。  (8)我经常将重要工作安排在下午处理,或者携回家里,以便在夜晚或周末处理它。  (9)我在过分疲劳(或过分紧张、或过分泄气、或太受抑制)时,以致无法处理所面对的困难任务。  (10)在着手处理一件艰难的任务之前,我喜欢清除桌上的每一个对象。  评分标准:    每一个“非常同意”评4分,“略表同意”评3分,“略表不同意”评2分,“极不同意”评1分。总分小于20分,表示你不是拖延者,你也许偶尔有拖延的习惯。总分在21至30分之间,表示你有拖延的毛病,但不太严重。总分多于30分,表示你或许已患上严重的拖延毛病。

13 误区之三:进取意识不强   我们经常说到:“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有些人之所以能够让时间白白流逝而毫无悔痛之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进取意识,缺乏对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的消极态度  *做事拖拉,找借口不干工作  *唏嘘不已,做白日梦  不管以前我们做得怎样,要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成就都是“现在”所塑造的。因此,我们要记取“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送给大家一句话:   昨天是一张已被注销的支票,   明天是一张尚未到期的本票,  今天则是随时可运用的现金。请善用它!

14 二、时间管理的五项原则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和误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原则有了一个认识后,才有可能很好地运用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时间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  1、明确目标  2、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3、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4、合理地分配时间  5、制定规则、遵守纪律 

15 原则之一、明确目标 目标的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标刺激我们奋勇向上,有目标才有结果,目标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
美国的一份统计结果显示,一个人退休后,特别是那些独居老人,假若生活没有任何目标,每天只是刻板地吃饭和睡觉,虽然生活无忧,但他们后来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七年。  目标的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6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选择或是制定正确的目标呢?
具体的 可衡量的 可达到的 相关的  基于时间的

17 原则之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就是把目标正确地分解成工作计划,有了计划,就必须有行动。行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原则之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就是把目标正确地分解成工作计划,有了计划,就必须有行动。行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从价值得多。

18 原则之三、 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时间管理小故事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
只有你先把大石头放进盒子,你才可能放进小石头,再放沙子,如果一开始你放得就是沙子,那么盒子很快就满了。 在时间管理中,最要紧的是要先放大石头,哪些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后是小石头,最后才是沙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无说琐碎的小时占据(沙子),而没有办法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情(大石头)。   这才是时间管理要遵循的第一原则。

19 我们认为:处理事情优先次序的判断依据是事情的“重要程度”。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再考虑事情的“缓急”——我们通常采用的“时间四象限图”。

20 时间的四象限图

21 处理顺序

22 原则之四、合理地安排时间  巴列特定律(也称80/20原理):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 

23  80/20原理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所以,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24 巴列特定律(也称80/20原理)

25 你会怎么做? 花最少的力气, 获得最多的效益 假如你手中有100张美钞 ,其中有 二张为百大钞.其余98张则为一元
小钞。若将这100张钞票撒向天空, 任由人们来捡,请问您会如何下手? 在最短时间内抓到最多的张数。 设法找到那二张百元大钞,行 有余力,再抓其余一元小钞。 花最少的力气, 获得最多的效益

26 原则之五、制定规则、遵守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有纪律,我们才有秩序。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同样强调纪律与规则。
原则之五、制定规则、遵守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有纪律,我们才有秩序。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同样强调纪律与规则。   历史学家梅尔•克朗兹勃呆在办公室里的每个早上都写10封信; 杰出的演说学家乔•查伯纳教授要求手下的电话行销人员每个星期一、二都要打13个电话,星期三、四则是12个,星期五则是用来打电话给这个礼拜没有联络上的人。 很多作家固定在每天某个时段工作,而且在停笔前必须完成一定的字数。这个方法很有效,假如你养成每天写1000字的习惯,连续一个月后,写1000字便易如反掌。接着你可以增加字数到大概1200字,过十几天后,或许可再增加几百字。

27 制定规则、遵守纪律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来两个方面:
在进行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念念不忘这个工作应于何时截止。 即使外部没有规定截止的日期,自己也要树立一个何时完成的目标。

28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的五项原则 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技巧

29 大学时代时间管理六项原则 目标原则 重点原则 清单原则 统筹原则 立即原则 专注原则

30 第一、目标原则 建议在和家长老师磋商的基础上,制定4年目标规划。这个规划由三个部分组成:总目标、分目标和行动规划。
总目标是毕业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分目标是大学4年每一个时期应达到的目标,然后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31 第二、重点原则 善于把握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关系,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重要的事情”是和你的目标关系紧密的事情。
建议: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抓紧做,如学期考试、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考研等; 虽然紧急但并不重要的事情少做,如打扑克三缺一、老乡聚会等;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坚决不做,如看电视、网络游戏等; 虽然不紧急,但很重要的事情坚持做,如体育锻炼、考研知识的积累、外语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升等。

32 第三、清单原则 要列出二个清单:一是把每天要做的事情以及所要花费的时间列出清单,事情分类,时间准确,形成规律;二是把你的物品存放列出清单,便于寻找。 严格执行这两个清单,你就会是一个做事有序之人,既能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又能减少非学习所占用的时间。

33 第四、统筹原则 一是善于统筹学习和社会活动(实践)的时间。一、二年级把握在7∶3,三年级8∶2,四年级6∶4;
二是善于统筹各门课程所占用的时间。难学的课程多用时间,保证“过关”。要为外语列出常规、雷打不动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的朗读或阅读;三是善于集中自己零用的时间。做一些生活中的必须之事。注意合理利用时间还包括路线设计的合理,不走冤枉路等

34 第五、立即原则 今天的事情立即做,明天的事情争取提前做。

35 第六、专注原则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成绩就在哪里。如果学习和做事都专注和用心的话,将会提高你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和做事效率,时间的利用率也就高了。 成功之前做该做的事,成功之后才有资格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围绕着目标去学习和工作,你的大学生活一定很充实。

36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的五项原则 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技巧

37 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成功的诀窍: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偷清闲,不贪逸趣。
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克科学院”,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聚会,与会者总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后来相继问世的许多科学创见,有不少产生于饮茶之余。

38 (1)等待的时候做什么  (2) 逆势操作 (3) 追求互赖模式

39 充满希望、乐观、信心、期待 创造美好的每天
时间管理结语 掌握每分每秒 充满希望、乐观、信心、期待 创造美好的每天

40 Thanks


Download ppt "第3讲 时间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