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研究設計意涵 4.2 研究設計類型 4.3 研究方法規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研究設計意涵 4.2 研究設計類型 4.3 研究方法規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研究設計意涵 4.2 研究設計類型 4.3 研究方法規劃

2 4.1 研究設計意涵 研究設計意義 說明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方法或過程。
4.1 研究設計意涵 研究設計意義 說明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方法或過程。 研究者是透過研究設計此一途徑,了解研究問題,驗證研究假設,並檢核是否達成研究目的。

3 研究設計架構 圖4-1 研究設計的組成架構 研究樣本 隨機/非隨機 樣本數 研究工具 調查法 觀察法 訪談法 實施程序 量化法 質化法
資料處理 資料編輯 資料編碼 統計分析 研究主題 研究目的 研究架構 資料分析 圖4-1 研究設計的組成架構

4 4.2 研究設計類型 探索性 研究設計 敘述性 研究設計 因果性 研究設計

5 探索性研究設計 對相關情境所知甚少,或是過去究竟如何解決問題,並沒有相關資訊可供參考時使用。
探索性研究係強調「發現」(find)而非「檢定」(test),旨在發現變數與變數間的關係,以作為假設檢定的基礎。

6 探索性研究種類 經驗調查 次級 資料分析 定性分析 的先導研究 個案研究法

7 敘述性研究設計 敘述一個整體的現象或特色。
要關心who、when、where、how、how much等5W問題,敘述性研究之目的是用來「準確敘述」某(群)人或某物的狀況或特徵。

8 因果性研究設計 辨認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一個變數對另一個變數的影響,或探討為什麼會有某種結果出現。
因果性研究是要驗證分析性假設,證實自變數X 與因變數Y,要有因果之前後發生順序。

9 因果關係類型 充分而非必要的因果:有X一定要有Y,有Y不一定要有X。 必要而非充分的因果:有X不一定要有Y,有Y一定要有X。 充分且必要的因果:有X一定要有Y,有Y一定要有X。

10 三種研究設計比較 圖4-2 不同情境下適當的研究方法 所知廣泛 所知有限 對情境(或研究主題) 所具備的資訊或知識 探索性研究 觀察法
非結構式訪談 非結構式焦點群體訪談 敘述性研究 結構式訪談 結構式焦點 群體訪談 問卷調查法 因果性研究 問卷調查法 現場實驗法 實驗室實驗法 圖4-2 不同情境下適當的研究方法

11 4.3 研究方法規劃 量化研究 在嚴密控制的準實驗或實驗室的環境下,精細地操弄研究變項,並準確地測量研究結果,進而發現變項間的因果關係與建立通則。 量化研究著重將研究問題數量化,並採用數量方式分析資料並檢驗假設,進而發現通則。

12 質化研究 探討完全自然的真實世界情境,不加任何控制與操弄,完全展現研究的開放性,以及對結果毫不加預設限制與立場。 強調嚴謹且仔細的描述社會現實面,試圖了解受訪者過去的經驗並解釋其內心世界。

13 表4-1 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之比較 項目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研究目標 以獲得可靠且能複驗資料為目的,並期望建立通則化
表4-1 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之比較 項目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研究目標 以獲得可靠且能複驗資料為目的,並期望建立通則化 以獲取真實、豐富與深層了解的資料為目的,較難通則化 研究模式 驗證事前提出的假設 由蒐集資料中演化假設與理論 研究態度 主張價值與事實分離,講求研究者的客觀性 價值與事實密不可分,研究者須做註釋,主觀性強 研究關係(研究者與被研究者) 相對分離,兩者保持距離,以免個人價值介入研究歷程 密切接觸,兩者建立在平等與信任的基礎上互動 研究情境 控制的-研究在善加控制的條件下進行 自然的-研究在自然情境中進行 資料性質 重視可被測量或可轉化為數字的資料 偏重於敘述、文件、紀錄與圖片等資料

14 表4-1 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之比較(續) 項目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研究設計 結構性、事先設定、比較具體 彈性、演變的、開展的 研究方法
表4-1 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之比較(續) 項目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研究設計 結構性、事先設定、比較具體 彈性、演變的、開展的 研究方法 實驗法、調查法 訪談法、觀察法、文件分析法 抽樣與推論 以隨機抽樣法為主, 樣本數大,須推論到母體 以非隨機抽樣為主, 樣本數小,不須推論到母體 研究工具 問卷、量表、電腦 運用錄音機、錄影機、照相機;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 資料分析 透過統計套裝軟體(SPSS、SAS)分析資料 主要運用歸納與比較方式,逐漸形成研究問題、概念與模式 結果呈現 主要以數字圖表呈現 主要以文字描述為主

15 量化研究工具 調查法 從人群中抽樣以使用問卷來蒐集資料的研究技術。 利用電話、郵寄或直接面談等方式取得資料。
樣本調查是一種正式的調查,其受測者是由特定母體所抽出來的代表性樣本。

16 實驗法 係指人為控制實驗的變數,以探討因果關係為目的的調查方法。 依其實施的場地,可分成現場實驗法與實驗室實驗法兩種。

17 現場實驗法 指一種在真實環境或自然環境下所進行的研究,盡力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操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獨立變數,以觀察操弄變數對因變數之影響。 實驗室實驗法 指在一個相當嚴格控制的環境中,操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獨立變數並控制其他條件不變下,使研究者可以在其他相關因素影響最小的情況下,觀察且衡量操弄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

18 質化研究工具 訪談法 行動研究法 觀察法 紮根理論 個案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 內容分析法 民俗研究法 田野研究法

19 質化研究工具 訪談法 係指從受訪者身上蒐集資訊所常用的方法。 利用人員訪談、電話訪談、郵寄訪談等方式,蒐集所需要的資訊
適合蒐集受訪者有關的事實、意見、意向的資訊。 訪談法類型分為:內容層次、流程層次、執行層次。 依其彈性的程度,分為非結構性訪談與結構性訪談。

20 非結構性訪談 結構性訪談 指訪談者自由地規劃有關所欲調查議題的各項相關問題。 訪談者應發展「訪談大綱」,以指導訪談之進行。
應用於一對一的情境,或蒐集一群受訪者的資訊。 結構性訪談 訪談者須事先決定好問題組。 利用面對面訪談、電話訪談或其他電子媒體等方式蒐集資訊。

21 觀察法 係指利用人員或儀器,對被調查者的行為、反應狀態進行觀察的方法。 對於某些不願意回答或無法回答的行為,觀察法是一種有效的資料蒐集方法。 依據人員是否參與其中,分為參與觀察及非參與觀察。

22 參與觀察:研究者化身為該團體成員,而參與其活動,其他的成員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他們被觀察。
非參與觀察:研究者並不涉入該團體的活動,而作為消極的觀察者,觀看與聆聽他們的活動,並以此做出結論。

23 個案研究法 透過對單一 / 多重個案的全盤分析,進行社會現象研究的一種方法。 提供一個對經常被其他方法所忽略之許多特定細項事件進行徹底分析的機會。

24 內容分析法 針對傳播內容、檢驗訊息特徵及評估媒體效果之客觀、定量與系統之研究分析法。 早期內容分析法多為大眾傳播研究所沿用,近來漸漸受到其他學科領域的青睞,運用層面廣度相當廣泛。

25 紮根理論 以歸納的方式,對現象加以整理、分析,並予以概念化命名而建構理論的方式。 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並沒有研究假設,而是直接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命題與概念,然後將概念上升到理論。


Download ppt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研究設計意涵 4.2 研究設計類型 4.3 研究方法規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