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遵 守 社 会 公 德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刘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遵 守 社 会 公 德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刘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遵 守 社 会 公 德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刘科

2 课前思考: 一些社会现象

3 地铁里吃盒饭 座位上抠脚

4 这样爱护树木?

5 这样的路如何可行?

6

7 自觉使用环保袋

8 思考: 在公共场合做出不雅行为…… 任意违反公共秩序…… 注意环保,从自身做起……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优秀大学生是否“学习好”就够了,其他的都无所谓?

9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

10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人类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 与私人生活相对。 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领域虚拟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1 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这样谈论“陌生人社会”———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旅行,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得病进医院,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体、清洗我们、护理我们、杀死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

12 当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逐步走向陌生人社会时 公共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
当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逐步走向陌生人社会时 公共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人乘着夜色把装了便溺的塑料袋,肆意扔到了小区中庭…… 有人把社区车库改造成饮食店面,油烟径直对着隔壁的窗户吹…… 有人堂而皇之地在公共走廊,支起衣架,搞起服装加工,像模像样地卖起内衣,一到晚上,邻里要去大堂后面的平台休息,就不得不在她的内衣秀前低头,绕道而过……

13 社会公共生活必须有其准则和规范要求——

14 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 人们在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游览地的公共财产、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维护良好秩序,注意卫生、不随地乱扔杂物等,否则,人们欣赏美景的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

15 北京大学生维持公共秩序的实践

16 二、公共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二、公共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 主要包括: 工作秩序、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交通秩序、 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17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8 扰乱公共秩序被捕 2005年2月23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的干警将暴力抗法的违法人员押进公开处理现场。这批被公处的违法人员主要是因为围攻、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散发、粘贴非法小广告,妨害公务及扰乱公共秩序而受到相应惩处的。     新华社发

19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公共生活中依然可见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

20 现象一: 现象二

21 对比: 在我们的印象中,乞丐总是可怜兮兮地站在街头的某个地方等待人们的施舍。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一位行乞的男子改变了这种做法,他每天都主动在大街上收集垃圾,以此换取人们对他的“捐助”。他的行为已在多伦多引起积极的反响。

22 亚心网讯(记者李志文摄影报道) 10月8日,石河子39岁的环卫工人柳士云规劝住户分类投放垃圾时,与一住户发生纠纷,被人劝阻开后,柳士云嘴角血流不止。

23 提问: 你如何看待这两则新闻涉及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在一些公共场合,你认为自己怎样做是合适的?如果有人破坏公共秩序,你会怎么做?

24 情景模拟: 学习换位思考(要求学生回答并进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 学习换位思考(要求学生回答并进行情景模拟) 在公共自习室,你的朋友在听MP3或者小声哼歌,你会走过去提醒他保持公共秩序吗?你觉得怎么对他讲才能奏效? 你在公共场合打扰了别人,有同学过来要求你不要干扰他人,你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

25 图腾、禁忌、风俗---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法律、道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四、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自发---自觉 图腾、禁忌、风俗---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法律、道德

26 基督教《摩西十诫》 道德的传统: 世界三大宗教中的道德箴言 1、不可信仰别的神 2、不可跪拜、事奉 其他形象; 3、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道德的传统: 世界三大宗教中的道德箴言 基督教《摩西十诫》 1、不可信仰别的神 2、不可跪拜、事奉 其他形象; 3、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4、要守安息日; 5、孝敬父母; 6、不可杀人; 7、不可奸淫; 8、不要偷盗; 9、不可做伪证陷害他人; 10、不可贪恋他人的配偶,和其他所有。

27 十诫以“律法”的形式确立伦理规范,具有法律上的、宗教上的和道义上的特点。
犹太法律认为《摩西十戒》是特别神圣的,它是通过“上帝的手指”刻在石头上传给后人的。 《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它规范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及人和人之间的一些基本的关系,对于稳定到处迁徙的犹太人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诫以“律法”的形式确立伦理规范,具有法律上的、宗教上的和道义上的特点。

28 佛教十重戒 1、杀戒; 2、盗戒; 3、淫戒; 4、妄语戒; 5、酤酒戒; 6、说四众过戒; 7、自赞毁他戒; 8、吝惜加毁戒;
9、嗔心不受诲戒; 10、谤三宝戒。

29 伊斯兰教十项天命 1、不拜安拉以外的神灵; 2、禁止对父母不孝敬; 3、禁止残杀儿女; 4、禁止接近丑恶; 5、禁止杀害不可杀害的人;
6、禁止侵吞孤儿财产; 7、禁止称量不公亏待他人; 8、禁止说谎不主持公道; 9、禁止不完成安拉之约; 10、不得离开正道。

30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生活秩序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 (1)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2)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法治设置的是行为规范的底线,德治设置的是向上引导的方向。不能期望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需要得到法律的裁决,而是希望人们的行为高于底线、远离底线,在道德评价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社会才会出现良好的秩序和风尚。

31 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文化和素养的体现,遵守公共秩序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坚持,同样需要个人的身体力行。

32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 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 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同个人私德相对:前者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指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 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内容基础性 对象广泛性 表达简明性 形成继承性

33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文明礼貌 遵纪守法 2001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001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文明礼貌 遵纪守法

34 在一些城市或地区中,公共设施的毁坏程度令人担忧

35 英国“未来论坛”(Forum for the Future)日前对未来的预测让人们实在高兴不起来,报告评价道:“未来的环境变迁将会像当前的信贷危机一样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36 二、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 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37 南开大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在南开大学,一场曾被寄予美好期望的“图书漂移”活动,出现了发人思考的转折:140余本贴有“图书漂移”标签的图书全都不翼而飞,它们的读者显然并未遵守“阅后请放回原处”的游戏规则。

38 “图书漂移”挑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一名获悉此事的教师说,少数把书带走的学生,违背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要求,损害的是几千名南开学生的声誉。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是“图书漂移”活动的指导教师,她说,这是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一次挑战,是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39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0 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理性对待网络生活,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不逾矩”。

41 报导一 香港大学11日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青少年上网态度理性。
该项名为“香港青年人上网情况及对互联网的观感意见”的调查于今年9月进行,成功访问了502名年龄介乎16岁至22岁、在过去12个月内曾经上网的青少年。    调查显示,受访青少年每天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平均为8.2小时;睡眠及休息时间为7.4小时。而他们普遍认为最理想是每天花约3小时上网;他们以消遣娱乐作为上网的重要功能,其次是掌握全球资讯、国际时事等。

42 报导中的数据反映出青少年对上网的态度是理性和节制的,只要善用上网时间及小心选择网站内容,能有助增广见闻。
社会普遍都在关注上网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事实上,网上活动可为青少年带来裨益。 关键在于如何能够自律地利用网络。

43 报导二 长江商报(记者 王晴 实习生 陈霄霞) 湖北武汉
长江商报(记者 王晴 实习生 陈霄霞) 湖北武汉 2007年7月29日上午,中山公园门口,四名来自钟祥的男子身穿自制T恤,站在一块巨型横幅前方,高举两块亮黄色的宣传牌。横幅和宣传牌上用醒目的颜色写着“拒绝网瘾,理性上网”的字样。  据活动发起人蔡天坤介绍,由于长期上网,刚过三十的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疾病,光治疗就花费了近千元。另一位发起人沈泽贤的儿子由于上网成瘾,险些双目失明。为了避免更多人遭受网络毒害,他们和另外两位好友一起创办起“戒网瘾”的网站,向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宣传沉迷网络的毒害。

44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 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 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
预先估计行为的性质以及后果

45 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 4、强制作用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强制约束、强制保障)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评价作用 评价合法与不合法 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 4、强制作用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强制约束、强制保障) 5、教育作用 影响思想,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引导依法行为。 (学习、惩恶、奖优)

46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五章 》 《环境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规》 主要法规: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主要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五章 》 《环境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规》

47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自2006年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48 大学生参与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49 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起施行 从3月1日起,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

50 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处罚范围更加具体 新增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51 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共有四类110多种)。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调查程序;决定程序;执行程序;听证程序、救济程序。 (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执法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 对执法情况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和办法。

52 73种238种,主要有: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 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 猥亵他人的行为;

53 73种238种,主要有: 强迫交易的行为; 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 定、命令的行为;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 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 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 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

54 《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5章36条。 目的: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5章36条。 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基本原则: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和平进行原则。

55 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于本法。 (2)集会游行示威的条件
依法申请并获得许可。必须有负责人。 不予许可的情况: 反对宪法确定基本原则的;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煽动民族分裂的; 有充分根据认定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56 《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6章47条。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共6章47条。 其他还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等。 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57 主要内容 (1)何谓环境 ——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58 呼伦贝尔以退为进保护最美的草原

59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60 中国的世界遗产 保护环境、保护人文和自然遗产

61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绿色选择》特别报道,从6月4日至6月10日持续一周,全方位报道中国环保现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62 (3)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63 《道路交通安全法》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8章124条。 目的: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道路交通安全法》 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8章124条。 目的: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64 主要内容: (1)道路通行原则: 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交通事故处理原则: 车辆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造成人身伤亡的,应立即抢救,并报告执勤交警或公安交通 管理部门; 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以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 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或迅速报告执 勤交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在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上,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和人身权 利的充分尊重。

65 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 禁止骑自行车下坡 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禁止行人通行

66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的:
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基本原则: 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67 案例: 【南京日报报道】腾讯QQ聊天软件以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形象风靡互联网。然而今年3月,广州一家与腾讯公司合作销售游戏点卡的公司发现,公司网站的网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存在漏洞,这一漏洞已被人利用,价值115万元人民币的网络虚拟货币遭窃,而窃贼来自南京。 今年四五月间,这伙窃贼先后被南京市网络警察抓获。目前,其中7人已被批捕。 这是南京市破获的首起利用互联网盗窃虚拟财产案。

68 主要内容: 从法律的层面上界定了互联网犯罪,明确了在下面五个方面的犯罪行为,将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保障互联网的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4)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5)对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69 归纳小结: 通过上述三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公共生需要公共秩序,人们运用风俗、道德、法律等,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二,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要求。 第三,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

70 布置作业: 以组为单位,利用业余时间拍摄校园里或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心得体会。
根据拍摄的照片或录像,自制新闻小评论,在下次课上展开讨论和评比。

71 Thanks!


Download ppt "第五章 遵 守 社 会 公 德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刘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