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讲人:汪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讲人:汪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讲人:汪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
心 理 危 机 的识别与干预 主讲人:汪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

2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拿破仑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福楼拜

3 香港影星 张国荣 患抑郁症 自杀

4 抑郁障碍 ——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话题 由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
抑郁障碍 ——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话题 由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 WHO估计:抑郁症的年患病率17.1%,美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17.1%。全球100万人自杀/年、1000万人自杀未。抑郁症在疾病的总负担中:1990年 第四位,2020年 第一位 我国每年自杀人口25万,成为成年人意外死亡的头号原因。

5 一、危机概述 (一)危机的概念和类别 (二)危机的反应和特征 (三)危机的评估

6 (一)危机的概念和类别 危机(crisis)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
二是指当人处在紧急状态时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而进入的一种失衡状态。

7 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 ※自然灾害(飓风、泥石流、火灾水灾、地震、海啸、雪灾等)
※恐怖事件(美国9.11、校园枪击案、汽车爆炸案、人质劫持案、劫机等) ※社会性事件(空难、海难、陆难、矿难、山难等) ※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发作等) ※其他意外事件(自杀、他杀等)

8 (二) 危机的特征 危险与机遇并存 复杂的症状 成长的机缘 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 选择的必要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9 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1.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感中; 2.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
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4.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5.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 6.酒精或毒品的使用量增加; 7.情绪与行为紊乱,感到被议论或被害、被支配,被洞悉;出现怪异行为; 8.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减,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急剧下降; 9.日记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 10.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出的内容象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11.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10 危机的反应 (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 (3)行为方面:不能专心学习或工作;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4)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5)人际关系方面:不愿与人交谈或见面,人际关系恶劣,经常责怪他人或孤立自己;与人沟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11 时间限制 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无数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是六至八个星期时间。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以协助来访者度过难关。

12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二)危机干预的内容 (三)危机干预的目标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二、危机干预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二)危机干预的内容 (三)危机干预的目标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3 (一)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一)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那些有自杀念头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条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14 (二)危机干预的内容 一般分为两类: (1)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 (2)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

15 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者,如家庭发生重大变 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者。
2、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异常者。 3、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5、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支持者。 6、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7、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者。 8、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者。 9、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 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者。 10、由于身边人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 心、焦虑、困扰者。

16 (三)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 2、恢复功能和平衡 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

17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 引导危机面临者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 (2) 帮助危机面临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
(3) 向危机面临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4) 不要责备他人,以防止危机面临者责备他 人,不去承担责任,采取 消极回避 的方式。

18 197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Butcher和Maudal对消除危机的有效办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危机消除策略:
精神支持 使当事人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赞同当事人的决定,表明你对他充满信心,有别于假安慰。 宣泄 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 希望和乐观精神 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当事人看到希望,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在精神沮丧的当事人前,先鼓励其诉说心中真实情感,再给予希望和乐观。否则等于是轻视、逃避和否认负担。 有选择的倾听 在与当事人交谈时,你的回答有选择性,这就决定了有选择听取他们的交谈。 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 一般临床情况应避免直接的建议、限制。但许多心理危机者陷入困境情绪思维很混乱,按实际情况提出劝告和建议、限制不利情况的发生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应用劝告建议要谨慎和深思熟虑, 考虑每个问题的特征,切合实际。否则会因建议而产生消极后果。

19 预防性危机干预模式 (樊富珉,2003) 危机前有 充分应对的 心理准备 危机中有切实可行 的干预方法 学习到有效的 自我调节方法 危机后 充分的 成长教育 • 介入式危机干预模式转变为预防性危机干预模式,强调危机发生前对于大众的危机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居安思危,优化个性,提高危机应对心理准备和应变能力,这是最根本的干预。

20 三、危机干预六步法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1.定义问题 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提供支持

21 帮助者是非指导性的 帮助者是合作的 帮助者是指导性的 当事人有能动性 当事人有部分能动性 当事人无能动性
危机干预模型的六个步骤 摘自 B. Gilliland, et al. 危机干预策略 评估 倾听 行动 1. 定义问题 2.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 重新找回控制并给予支持 4. 检验可替代的办法 5. 制定计划 6. 得到承诺 建立信任的关系 帮助者的行动连续谱 帮助者是非指导性的 帮助者是合作的 帮助者是指导性的 当事人有能动性 当事人有部分能动性 当事人无能动性

22 倾听 包括: 定义问题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提供支持 倾听:以投情、真诚、尊重、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

23 ﹙一﹚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4 如何判断自杀危机的程度 • 低(low)危机者出现孤独无助感受与低忧郁状态, 有模糊的自杀想法或计划,也有重要他人或支持 系统。
• 中度(medium)危机者开始出现无力与无望感,有 自杀的想法,开始酝酿或形成初步的自杀计划。 高度(high)危机者有明显心理上的痛苦,呈现高 度焦虑,否认有任何支持系统,甚至酗酒、吃药等 生活失序情形并实际发展出自杀计划。

25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26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者是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27 行动 包括: 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制订计划 获得承诺 行动: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资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

28 (四)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他或她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者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29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五﹚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基本原则: 1. 来访者参与。 2. 符合来访者的功能和需要。 3. 以疑难为主。4. 与来访者的文化及生活方式配合。 5. 带进来访者的重要他人和社会资源。6. 实际、有时间性和具体的计划 此时求助者往往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危机而忽略自己的能力,容易接受他人强加的计划,为恢复他们的自制能力并避免产生依赖性,计划的制订应该与求助者合作,让其感到这 是他自己的计划、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性和自尊。

30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
(六)得到承诺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 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31 危机干预团体咨询的应用 1、《在告别的泪光中编织希望的网》危机班级团体辅导 2、《画说灾难》艺术危机减压团体辅导
3、《我能学习面对》急性创伤减压团体辅导 4、《天堂的祈福》善别团体辅导 5、《希望的家园》自杀未遂者支持团体

32 善后(哀伤辅导) 危机过去之后,干预工作仍然需要。可以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通过团体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者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跟踪调查,尽量减少由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33 由于自杀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以期减少和控制自杀,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提高人的素质不仅具有理论探索的意义同时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

34 “自杀预防”内容提要 (一)自杀概念及分类 (二)自杀问题现状 (三)自杀原因分析 (四)对自杀危险因素的认识 (五)自杀的预防

35 (一)自杀概念及分类 自杀概念: 自杀是指任何旨在结束自己生命的有计划的行动。 —王登峰
自杀是指任何旨在结束自己生命的有计划的行动。 —王登峰 自杀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个体故意损害甚至毁灭自己生命的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 —肖水源

36 自杀分类: 按动机分类: 利他型自杀 失意型自杀 自负型自杀 按性质分类: 仿自杀 决意自杀 按自杀结果分类: 企图自杀 未遂自杀
成功的自杀 按发展过程分类: 冲动型自杀 理智型自杀

37 (二)自杀问题现状 发生现状 -青少年自杀行为自我报告率

38 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 时间: 2005年 18个省市 大学、中学359个 初一到大四(12-23岁)21.3万学生 匿名
自填问卷

39 调查问题包括 学生个人生物和社会学特征,11项 饮食相关行为,12项 运动锻炼相关行为,5项 伤害相关行为,14项
吸烟、饮酒和吸毒等物质成瘾行为,12项 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赌博等成瘾行行为,4项 易导致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的行为(大学:7项;高中:11项;初中1项)

40 青少年自杀行为报告率-不同年级 自杀意念: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认真想过(考虑过)自杀。
自杀计划:指在过去12个月内,不仅考虑过而且认真制定过实施计划。 自杀未遂: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真正采取过自杀措施(包括未遂或因自杀导致伤害而住院治疗)。

41 青少年自杀行为报告率-不同类型学校 自杀意念: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认真想过(考虑过)自杀。
男 生 自杀计划:指在过去12个月内,不仅考虑过而且认真制定过实施计划。 自杀未遂: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真正采取过自杀措施(包括未遂或因自杀导致伤害而住院治疗)。

42 青少年自杀行为报告率-不同家庭类型 自杀意念: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认真想过(考虑过)自杀。
自杀计划:指在过去12个月内,不仅考虑过而且认真制定过实施计划。 自杀未遂:指在过去12个月内,曾真正采取过自杀措施(包括未遂或因自杀导致伤害而住院治疗)。

43 (三)自杀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人际关系紧张、 社会竞争激烈 预测的天灾人祸、家庭纠纷 成长环境不良、 压力过重 社会环境原因:
人际关系紧张、 社会竞争激烈 预测的天灾人祸、家庭纠纷 成长环境不良、 压力过重 社会环境原因: 经济变动、环境改变 季节 、 宗教

44 自杀原因分析 精神病理学原因: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个人心理的原因: 性格扭曲 人际关系扭曲

45 原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精神障碍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自杀者中精神障碍患者约占74%。 前瞻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
在普通人群中,自杀死亡占所有死因的1.5%~2% 在精神障碍病人中,自杀死亡占所有死因的5.4% 回顾性研究 自杀死亡: 29%自杀死亡前曾经看过精神病 自杀未遂/类自杀: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6倍(加拿大)和8.4倍(美国) 心理学尸检:90%(81%-100%)以上的自杀者有精神障碍

46 7项回顾性研究自杀原因荟萃分析 原因 % 家庭矛盾 29.98 其他人际关系矛盾 14.03 恋爱、婚姻问题 12.86 躯体疾病
12.41 精神疾病 11.53 其他原因 8.18 因犯罪而逃避惩罚 4.32 学习或工作问题 2.36 丧偶和无人支持 2.13 经济困难 2.20 摘自:赵梅、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00年

47 中国10-24岁人群自杀原因 原因 自杀死亡者 自杀未遂者 家属% (n=119) 研究者% (n=125) 家属% (n=83)
家庭矛盾 35.8 36.6 47.3 49.9 49.8 经济困难 11.3 7.1 7.5 4.4 2.7 情绪低落 15.1 23.2 17.8 16.1 26.9 饮酒问题 0.9 0.5 0.6 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10.4 15.2 12.0 11.7 10.3 与神鬼有关 6.0 0.0 3.9 3.8 摘自:费力鹏《中国青少年自杀现状》,2005年

48 其他相关原因 家庭管教方式不当 农村妇女的弱势群体地位、女性传统人格缺陷 “民工潮”影响、贫困问题与坑农现象存在、农民缺乏 社会支持网络
我国自杀现象具有历史文化因素、邪教和迷信 重大灾难的影响 传播媒体的负面作用和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医疗救护条件缺乏和落后 农药泛滥 摘自:李建军等《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2006年

49 四、对自杀危险因素的认识 自杀主要有八大危险因素:
①抑郁程度重、 ②有自杀未遂史、 ③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 ④生命质量低、 ⑤慢性心理压力大、 ⑥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 ⑦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 ⑧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50 中国自杀死亡者的特征与西方国家有相当大的不同。在中国,自杀的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协同效应,研究指出,自杀的危险性随着暴露危险因素的数目增多而显著增加,暴露上述1个危险因素或不暴露危险因素的265例中没有一个死于自杀,而暴露上述2—3个危险因素者中30%、暴露上述6个或更多危险因素者中,有96%死于自杀。

51 自杀的征兆 对于绝大多数经受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 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
·直接向人说: “我想死。” “我不想活了。” ·间接向人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 突然与亲朋告别 谈论一些易获得的自杀工具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或者是一个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敏感而热情;或者相反) 抑郁的表现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如现金、钱包、银行卡及密码等);或常用的形影不离的东西送人(手机,近视眼的眼镜等)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吴才智整理)

52 有关自杀的常见错误认识: (1)自杀事件一般没有先兆可寻,防不胜防。 (2)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人去实施自杀。
(3)威胁别人说要自杀者不会自杀。 (4)当一个人常开玩笑说想要自杀时,他并不会真的自杀。 (5)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6)普通人永远不会有自杀的念头。 (7)青少年比成年人自杀率低。 (8)自杀的人很少有精神疾病,自杀预防与精神疾病无关。 (9)应避免向有心理危机的人提及“自杀”,以免激起当事人产生自杀念头。 (10)当好朋友流露出自杀的想法,并要求我们不对任何人说起时,作为朋友我们应该为他保守秘密。

53 (11)对于求死者,应该以合理的辩论和说理,使当事人明白并放弃自杀企图。 (12)当想自杀的人的情绪变得平静了,自杀的危险就降低了。
(13)当一个想要自杀的人突然变得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或贵重物品时,表明他已有好转的迹象。 (14)当一个人试图自杀而未成功,他便不会再有自杀的危险。 (15)虚构的自杀行为(如电影中的自杀)不会引起模仿行为。 (16)如果一个学生已经自杀了,学校的正常活动应该暂停;学校应正式举行一个追悼会,以减轻他的同学们的悲伤。 (17)媒体可以详尽地报道自杀的细节。 (18)当事人的家人较多了解当事人的自杀意图。 (19)一个人反复想着要自杀,他是真的一心想死。 (20)自杀(想法、尝试,或已自杀完成)是他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摘自:吴才智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9年出版

54 有自杀企图的人经常会有孤独感、自卑感以及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被排斥感并伴随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失去自尊,以及羞耻感和失去所爱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l.倒霉(haplessness)命运似乎专门与他们作对。一系列消极事件连续发生,而且似乎不可避免。这些事件可能都是偶发的,但却使个体产生倒霉感,包括受伤、丢失钱物、工作失败等。

55 2·无助(helplessness)处于孤独和个人困难之中时,无助感一般会相继而生。人们认为无法帮助自己的观念会削弱自尊感、个人价值感,以及自信心等有效心理 机能,并因而出现抑郁。 3.绝望(hoplessness)绝望是终止生命的信号,如果一个人经受了一系列的坏运气,并伴有无助和绝望,那么其自杀的危险就很高。特别是当人们表现出以上三种情感时,自杀就很可能出现。

56 (五)自杀的预防 确立几个基本理念: 首先,要确立“自杀预防 人人有责”的理念。 其次,要确立“自杀,一个都太多”的意识。
首先,要确立“自杀预防 人人有责”的理念。 其次,要确立“自杀,一个都太多”的意识。 其三,要确立“预防自杀 可以作为”的意识。

57  对自杀者的帮助与干预过程  关怀与鼓励――与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保持密切的联系,鼓励他多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倾诉给他人,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联系与支持――与自杀青少年的家人、同学、亲近的朋友保持很好的联系,组成一个关心与支持的网络,共同帮助自杀青少年面对危机,开导其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问题。(注意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方法) 安全的环境――留意自杀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例如:刀子、安眠药等),尽量安排他居住在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

58 自杀沟通时的十不原则 • 不要说你不能自杀 • 不要说你不敢自杀 • 不要说这只是一种阶段,会在一夕间消失殆尽
• 不要陷入与自杀者讨价还价的困境 • 不要对自杀者所言之事表示震惊 • 不要答应你做不到的事 • 不要陷入自杀价值(或意义)的争辩 • 不要使自杀者感到孤单 • 不要对过去自杀的企图使用成功或不成功的字眼

59 预防自杀的可能性: 1.想要自杀的学生,从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到实施自杀之间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
2.自杀的学生中大多数人有想死和期待得到帮助的矛盾心情; 3.想自杀的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在考虑到自己的死将给至爱亲朋带来极大痛苦和震惊时,心理压力特别沉重,会有一些可观察到的反常表现。

60 预防自杀的措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宣传和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宣传)。
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了解学生的自杀意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提供生命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61 自杀的自救 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会聆听也会倾诉)。
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等)。 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62 危机工作者必须准备提供简单的、清楚的、适当的转诊治疗资源。求助者可能需要获取危机转诊治疗中心的电话号码,或者需要住在一个整晚有人观察的安全地方。 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手机、IP、分机电话用户):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热线 : 中德医院热线 :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热线 : «春雨热线» :

63 热爱生命 直面苦难 当我们面对生命的真实时,常常不得不承认生命注定会有缺憾,会有挫折与痛苦,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生。那有韧度有价值的生命是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危机中看到生机,并因其坚韧与顽强更彰显价值的生命。

64 谢 谢 再 见


Download ppt "主讲人:汪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