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2
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战(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年间,法、英两国为争夺北美洲殖民地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之一。 1763年,北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英、法、西班牙之间百余年的殖民竞争终见分晓 :英国赢得最终胜利。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战就是那场确定北美霸权归属的总决战
3
历史背景 17世纪中期,瑞典、荷兰退出北美殖民地的争夺 ,西班牙、法国和英国遂成为北美殖民角逐舞台上的主角
欧洲诸国在北美的竞争,是它们在欧洲关系格局的反映;美洲殖民地,实质是欧洲竞技场的延伸
4
各国殖民地势力的冲突 西班牙殖民地北抵佛罗里达、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加里福利亚海岸一带,和英属北美殖民地南端接壤,双方为争夺接连部位土地而冲突不断;法属殖民地分布在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北部,新法兰西从圣劳伦斯河谷直到哈德孙湾,毗邻英属殖民地南端 英国势力范围原本受上述二强裹夹,处于被邻居蚕食的危险境地,但在一个半世纪的较量中,英国取得了北美从佛罗里达到魁北克的广大地区的宗主权。
5
规模较大的四次欧洲 战争在北美的反响 1689年——1697年:“威廉王之战”,即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第一次英法殖民战争,若干印第安部族参与
规模较大的四次欧洲 战争在北美的反响 1689年——1697年:“威廉王之战”,即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第一次英法殖民战争,若干印第安部族参与 1702年——1713年:“安妮女王之战”,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第二次英法殖民战争 1740年——1748年:“乔治王之战”,即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三次英法殖民战争 1754年——1763年:法国人和印第安人战争,即“七年战争”,第四次英法殖民战
6
对立国家同盟 (七年战争) 英普同盟 英国、普鲁士,汉诺威、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它一些德意志诸侯国 法奥俄同盟
法国、奥地利,俄国,瑞典、萨克森和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
7
战前形势 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 英法矛盾。英国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70年代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它同剩下的唯一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两强决战在所难免。 普奥矛盾。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它们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领地西里西亚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的斗争日益尖锐化。 俄普矛盾。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叶打败瑞典而成为欧洲强国之后,继续推行西进和南下扩张政策,并把目标首先指向东普鲁士。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和对外扩张,构成了俄国西进的阻力,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8
战前形势 作战目的: 英国: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垄断整个制海权 普鲁士:吞并萨克森,变波兰为自己的附属国
奥地利 :削弱争夺中欧霸权的对手普鲁士,收复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 法国: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法国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的势力 瑞典 :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 俄国:阻止普鲁士东侵,并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
9
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遂率英王领地汉诺威选帝侯国,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在欧洲,普鲁士在英国的援助下,派遣7万大军,于1756年8月进攻萨克森,旋败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5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普军败绩。1757年11月普军在罗斯巴赫打败法奥联军,继之在洛伊滕再败奥军,奥军损失2.2万人。1759年,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投入的4.8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同年英军突袭法国基伯龙湾,消灭大批法军。1760年10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战局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1763年2月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
10
主要战场: (2)欧洲以外的战场 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英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1761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法国被迫媾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
11
美洲战争过程概述 1749-1753年间,法国人两度远征俄亥俄地区,修建了若干要塞,威胁宾西法利亚人和弗吉利亚人的利益,在英属北美引起震动
1753年10月,弗吉利亚当局派出年轻军官华盛顿警告法军,未果,遂征调人力物力修筑堡垒以相抗衡 1754年4月,一支法军攻占了上述未完工的堡垒,俘获一些弗吉利亚士兵。 华盛顿率领民兵赶去增援,于5月28日与法军接火,歼敌10人,俘敌20人 7月,法军大股部队发动反击,北美地区的”七战”正式爆发
12
美洲战争过程概述 1755年英军抵美,其统帅爱德华.布拉多克下令分兵四路攻打法国人在俄亥俄地区的几个要塞,遭到惨败,英军溃退至费城:迪尤肯战役中英军几乎全军覆没,尼亚加拉和克朗波因特的行动未果,仅在新斯科社略有小胜。 此后,英军虽几度易帅,屡变战略,但直到1756底,其各项作战计划均未取得成果。 1756年10月,威廉.皮特接掌英国政局。英国在北美局势开始好转。 1759年,英军进攻法属加拿大战略重镇魁北克,直逼魁北克城下。 威廉·皮特
13
美洲战争过程概述 1760年9月,英军包围并攻克蒙特利尔。法国人决定放弃北美殖民地。
1763年2月,《巴黎和约》签订。英国分别从法国和西班牙获得加拿大、东西弗罗里达;西班牙从法国获得新奥尔良和密西西比河西侧的路易斯安拉作为补偿;法属北美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14
最后的结局 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根据上述协议与和约,普鲁士巩固了它对西里西亚的占有权;英国取得了加拿大和法国割让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并且用梅诺卡岛换取了塞内加尔,用古巴换取了佛罗里达的一部分;奥地利放弃了收复西里西亚的要求;法国丧失了北美和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但重新获得英国归还的贝尔岛、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路西亚、加利,以及北大西洋的密克隆和圣皮埃尔岛;西班牙在付出代价后,重新获得古巴和菲律宾。
15
影响 七年战争是法国革命战争前欧洲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卷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
英国由于在战争爆发时已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处于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长足发展,同时由于以老威廉·皮特为核心的统治集团的战略指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普鲁士由于在军事上作出了充分准备,加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统帅才能,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欧洲大陆上同当时几乎所有的大陆强国相对抗,取得多次会战的光辉胜利,但它称霸欧洲,多面树敌,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政策是不足为训的。 七年战争中,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国结成联盟,在总兵力上并不弱,但其内部战略目标各异,形不成合力,授敌以可乘之隙,犯了联盟战争之大忌。 七年战争对军事学术的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它暴露了当时欧洲军队盛行的分兵把口式的“警戒线战略”和以威胁敌军补给线为主要目标的“机动战略”,以及呆板的线式战术的缺点。随着各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提高,军队人数增大,火力加强,后勤补给制度也不单靠补给线,这些新的历史条件,呼唤着集中兵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决战战略和便于利用地形地物发挥火力,保存自己的比较灵活的战斗队形和战术。从七年战争的某些会战胜负原因中,可以看出几十年后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臻于完善的决战战略和疏开队形的端倪
16
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战 制胜因素 英国和英属殖民的强盛国力 生产技术、工业组织和经济结构上的先进性 海上运输、作战能力的迅速提高
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战 制胜因素 英国和英属殖民的强盛国力 生产技术、工业组织和经济结构上的先进性 海上运输、作战能力的迅速提高 殖民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早已自给自足,并支援了母国在欧洲战场的战争 优秀的统帅 法国国势的衰弱 路易十四后统治着对殖民地的冷落 法属殖民地过分依赖母国,难以支持长期战争
17
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战 对北美社会的影响 空前的经济繁荣 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对母国的离心倾向
18
英属殖民体系的战后危机——托马斯 · 哈钦森的感慨
英属殖民体系的战后危机——托马斯 · 哈钦森的感慨
19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Thank you!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