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5.4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 习题

2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1.1 综合布线标准的种类 (1) 国内标准: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综合布线标准的种类   (1) 国内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GBT/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修订本(GBT/T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中国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3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
  《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9—90);   《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2001—92);   《市内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

4   《市内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定》(YDJ13—8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8—85)。

5 (2) 国际标准:   ISO/IEC11801:国际商用建筑物布线标准;   FDDI/CDDI/TPDDI(ANSI X3T9.5);   ITU-TSS:关于ISDN的建议(1993);   CCITT:关于B-ISDN的建议(1990);   IEEE802.3、IEEE802.4、IEEE802.5、IEEE802.12;   CCITT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件。

6 (3) 美国标准:   ANSI/TIA/EIA568B: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  ANSI/TIA/EIA569A:商业建筑电信路径和空间标准;   ANSI/EIA/TIA570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   ANSI/TIA/EIA606:商业建筑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  ANSI/TIA/EIA607:商业建筑电信接地和接线要求;   ANSI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  TIA/EIA TSB-67:UTP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   TIA/EIA TSB-72:集中式光缆布线准则。

7   (4) 欧洲标准:     EN50173:一般电缆连接系统标准。   按标准的内容可以有如下划分:   (1) 通用设计标准:    由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GBT/T50311—2000;    由邮电部颁布的大楼通信结构化布线系统行业标准:YD/T926.1—1997;   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ISO11801标准;    由美国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国家标准:EIA/TIA568A,568B标准。

8   (2) 测试标准:   商用建筑群布线测试标准:TSB-67。   (3) 验收标准:    由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修订本:GBT/T50312—2000;    由建设部颁布的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5~50259—96。

9   (4) 网络通信标准:    总线局域网标准:IEEE Base-T,IEEE802.3u100Base-TX;    环型局域网标准:IEEE802.5;    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ab、802.3z;     ATM标准:155/625 Mb/s;     ANSI FDDI/CDDI,TAM,CCITT ISDN。

10   (5) 屏蔽标准:   UTP布线系统有关屏蔽双绞线标准有TSB-36和TSB-40。TSB-36标准主要定义UTP的 CAT4与 CAT5的较高等级双绞线;TSB-40标准主要说明连接较高等级 UTP中跳接线(PATCHCORD)及 UTP中接头的测试要求。   此外, 还有EMC电磁干扰标准EN55022、 prEN55024和材料防火等级分聚氯乙烯(PVS):UL1666,CMR,FT,IEC 332-1等;低烟零卤素(UL1581,IEC332-1等;填实敷设级(Plenum):UL910,CMP,FT6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11 ANSI/EIA/TIA568A标准简介   EIA/TIA568A标准是由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综合布线系统国家标准,于1991年7月正式发布。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A是EIA/TIA568的第二版,于1995年发布。   EIA/TIA568相关标准包括:     ANSI/EIA/TIA569:线路及空间;     ANSI/EIA/TIA570:居住及照明商用布线系统;     ANSI/EIA/TIA606:管理;     ANSI/EIA/TIA607:接地及主干系统。   TIA/EIA568A标准在扩充后也包括了TSB-36及TSB-40A的标准内容。

12 1. 目的和要求 (1) 制定ANSI/EIA/TIA568A标准的主要目的如下:  建立支持多厂商多用户的通用布线系统;  指导设计和安装商用建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 确定布线系统配置的性能和技术标准。

13   (2)  EIA/TIA568A标准对建筑群和商用大楼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布线距离、传输介质的性能参数、互连通信接口、布线系统的寿命、办公环境最低布线等提出了基本要求,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指定了相应的规范:  

14  定义了认可的媒体;  定义了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 规定了各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 定义了链路性能;  定义了布线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  定义了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  规定了安装实践所需注意的事项。

15   2. 拓扑结构   ANSI/EIA/TIA568A标准建议采用主干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规定了两个层次,如图5.1所示。大楼内设备间ER的主线连接(MC)配线架MDF(主配线架)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干线直接连接到电信间TC(也称楼层配线间)的水平连接(HC)配线架IDF(分配线架)上,再通过水平分配线架IDF按星型拓扑结构将水平线缆连接到各房间工作区WA通信出口处。

16 图5.1 ANSI/EIA/TIA568A拓扑结构

17   3. 系统结构   EIA/TIA568A对系统结构设计作了规定,根据EIA/TIA568布线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   1) 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和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RJ11及单、双、多口等结构。   

18   2) 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通常处于同一楼层之上,可以采用三类、五类或超五类4对屏蔽/非屏蔽双绞线。三类、五类及超五类双绞线都是由4对24AWG的对绞铜线组成的。三类线在10 Mb/s应用时无误码传输距离为100 m,16 Mb/s时为50 m;五类线在155 Mb/s时可传输80 m,在100 Mb/s时为100 m;超五类在155 Mb/s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 m,速率更高时可采用光缆。

19   3)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one Subsystem)
  各楼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间的干线,可以为大对数双绞线、光缆,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主配线架系统和各楼层配线架系统连接起来。  

20   4) 布线柜子系统(Rack Subsystem)
  布线柜子系统由楼层配线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子系统相连接,布线系统的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布线柜子系统上,只要简单地跳一下线就可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对任何一个智能系统的连接,极大地方便了线路重新布局和网络终端的重新调整。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配线箱,箱内有多个ST或SC连接器安装口,其线路弯曲设计符合62.5/125 μm多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采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光纤耦合器可作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接线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配线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子系统,并通过跳线对它们进行管理。

21   5)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和各公共设备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PABX、网络交换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雷电保护装置。   6)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Campus Backbone Subsystem)   该子系统是指主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的主配线架的连接系统。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类似,建筑群室外连接子系统通常采用光纤或大对数电缆连接,它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

22   7)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使用说明等,应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交由用户保存以备日后查用。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是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物群体的网络布线要求,因此每一个子系统均可视为独立的单元组,需要更改其中任何一子系统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系统,易于控制和记录,随时可以移动和变换,维护起来简单方便。

23 4. 推荐使用的线缆类型 EIA/TIA 568A标准推荐使用的水平线缆类型如下:   4对100 Ω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   2对150 Ω STP-A(屏蔽双绞线);   62.5/125 μm双芯多模光纤;   50 Ω同轴电缆也被认可,但初装时不能使用。

24 EIA/TIA 568A标准推荐使用的干线线缆类型如下:
  100 Ω大对数UTP 24AWG;   4对100 Ω五类UTP 24AWG;   150 Ω STP-A;   62.5/125 μm多模光缆;   83.10/125 μm单模光缆;     50 Ω同轴电缆也被认可,但初装时不能使用。

25   5. ANSI/EIA/TIA568B标准简介   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在2001年3月正式通过了新一代结构化布线标准TIA/EIA 568B,并且于2001年4月下旬正式印刷发行。EIA/TIA568B标准是在对以下标准的合并和精简的基础上完成的:     ANSI/TIA/EIA568-A-1:100 Ω 4对电缆的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规范;     ANSI/TIA/EIA568-A-2:Misc. changes;

26   ANSI/TIA/EIA568-A-3:Hybrid and Bundled Cables;
  ANSI/TIA/EIA568-A-4:Patch Cords;   ANSI/TIA/EIA568-A-5:100 Ω 4对增强五类布线技术规范;   TIA/EIA/IS729:100 Ω外屏蔽双绞线布线的技术规范;   TIA/EIA TSB67;   TIA/EIA TSB72;   TIA/EIA TSB75。

27   新标准的出现取代了以前的TIA/EIA568A、TIA/EIA568A附录1-5、TSB-67/72/75/95、TIA/EIA/IS729等。新的568B系列标准分为三部分:

28 ISO/IEC11801标准   1. 传输介质   系统设计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须符合标准规定,但两个标准对传输介质适用范围的定义有所区别。ISO11801标准适用于屏蔽系统、非屏蔽系统,也适用于光纤布线系统,而EIA/TIA568A标准则只适用于非屏蔽系统和光纤布线系统。EIA/TIA568A标准和ISO11801标准传输介质比较如表5.1所示。

29 表5.1 EIA/TIA568A标准和ISO11801标准传输介质比较表

30   2. 介质接口   系统的端接配件与所选择的传输介质必须匹配,同时接口必须一致,ISO11801标准和EIA/TIA568A标准的区别见表5.2。 表5.2 EIA/TIA568A标准和ISO11801标准介质接口比较表

31   3. 测试参数   ISO11801和EIA/TIA568A标准对布线系统工程测试的参数及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双绞线测试的具体参数,两个标准有较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对布线系统工程有重要影响。二者对比见表5.3。

32 表5.3 EIA/TIA568A标准和ISO11801标准测试参数比较表

33

34 六类布线标准简介   六类布线系统定为250 MHz。对于电缆、连接器、链路和信道,所有的性能参数如NEXT、PSNEXT、插入损耗和PSELFEXT等,都定为这个频率。但200 MHz仍是一个临界值。六类系统标准要求0 dB PSACR仅略高于200 MHz。

35   六类布线标准受到布线产品制造业欢迎,它被设计为向下兼容三类、五类和超五类产品。当不同级别的元件混合了六类元件时,这一合成的系统将满足低一级别的系统性能,这就确保任何一个早先安装的低级别的布线系统将完全支持六类布线产品。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性能,各类六类元器件都详细列明了当不同厂家产品混合使用时匹配协同的能力。   六类布线标准在系统测试模型、信道性能指标、整体集成匹配、系统适应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提高。

36   TIA/EIA568B的六类系统标准也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形成标准ISO11801:2002。与以前不同,这两个标准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两个标准越来越趋于一致。
  六类标准的正式推出,保障了市场上布线产品的质量,给国内网络建设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六类双绞线布线标准的正式推出,对布线厂商、系统集成商、测试服务提供商及用户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7   对于布线厂商们来说,六类正式标准的发布让大家少了一些争议。自从六类布线系统正式进入市场后,布线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六类布线系统,而对于六类标准的争议也不断见诸报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将自己在六类布线产品上的先进技术与理念传递给大家,为布线标准的发展和制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各厂商的线缆、连接器的技术参数互不兼容,测试的适配器和测试标准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在一些招标项目中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人为造成了许多暗箱操作的机会。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正式的、统一的标准,才造成了布线市场如此的不统一与不和谐。正式的标准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把布线行业中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降到了最低。

38   对于集成商来说,六类标准的推出,给了集成商一个新的机会。一个正式的标准令集成商们松了一口气,再也不用为向用户解释草案标准而苦恼了,也取消了以前因标准不一致造成的工程质量的歧义和矛盾。
  自从六类布线系统正式出现在市场上以来,无数不满足于五类、超五类布线系统的用户,都希望能够应用六类系统,以满足千兆网络的需求。

39 5.1.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995年由全国通信工程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智能信息系统标准委员会等单位编制并正式颁布。1997年发布修订版,2000年又发布二次修订版,标准编号为GBT/T50311—2000,具体内容见附录1。

40 综合布线标准的选用   1. 标准的选用   ISO11801标准适用于布线系统所要求的全部传输介质,包括屏蔽和非屏蔽双绞线、光纤及其端接,而EIA/TIA568A标准只适合于非屏蔽双绞线及光纤。   ISO11801标准较EIA/TIA568A标准在规定测试参数方面要严格,而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安装之后布线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能。

4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依据ISO/IEC11801标准而制定的国内综合布线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将ISO11801标准作为依据,这样,可以做到与国际标准一致。

42   2. 等级的选用   六类系统是目前我们可用的最高性能的UTP(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许并不是绝对必需的。   主要是成本方面的考虑。六类布线系统在性能上确实比超五类布线系统优越很多,但它的成本也增加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低于千兆位每秒(Gb/s)的应用,超五类系统更合适。在数据传输达到千兆位每秒或更高时,人们才开始考虑六类系统。有一些正在开发的应用,例如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就需要六类布线系统。目前,这种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的网络接口卡(NIC)比采用超五类布线系统的全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还低30%。

43   还有时间方面的考虑。既然布线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可能支持多种网络升级转型,就要考虑长期的升级成本。如果用户所需的是一个考虑了包括在布线系统生命期内的千兆位或更高的以太网,就应该首先考虑六类布线系统。
  如果没有网络转型方案,或是该方案还比较模糊,六类布线系统就会为防止技术落后提供极好的安全保障。如果从一开始就提高布线设计的档次而不是安装一个低类别的布线系统,就有更好的可能性来支持未来的网络应用。因为目前超五类系统是规定的布线系统中性能最低的。

44   然而,如果网络构建仅仅是为低于千兆位每秒的应用系统设计的,那么超五类布线系统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它有很强的能力,会支持目前所有普遍的网络应用,如10Base-T和100Base-T以太网,622 Mb/s ATM,它还能促进向将来所需的千兆位每秒的应用转型。   一般地,综合布线标准的规范是以智能大厦为蓝本构写的,可适用于各地区公用建筑及工业企业中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与电信公用网相连的新建,改、扩建的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如民用住宅,有特殊需要的,也可参照规定进行设计。一些规范未能包括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规定。

45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方案是一个经济有效的布线方案,它支持语音或综合型语音/数据产品,并能够全面过渡到数据的异步传输或综合型布线系统。其基本配置如下: (1) 每个工作区有1个信息插座; (2) 每个工作区有一条水平布线4对UTP系统; (3) 完全采用夹接式的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

46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性如下: (1) 经济实用,富有价格竞争力; (2) 支持语音、综合型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传输; (3) 便于维护人员维护和管理; (4) 能够支持众多厂家的产品设备和特殊信息的传输。

47   一般地,对于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信息终端(单孔)端点平面布置,商住楼每10 m2的使用面积应设置1个端点(信息点),办公楼(综合楼)每10 m2的使用面积应设置2个端点。对开放办公环境的信息点数的设定,可按每2.5 m2 一个信息点来设计。这里的信息点数未包括监控、保安、对讲传呼、时钟、消防报警等系统的需要。

48   2.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支持语音和数据的应用,还支持图像、影像、影视、视频会议等。它具有增强的系统传输性能,其基本配置如下:   (1) 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信息插座;   (2) 每个信息插座均有水平布线4对UTP系统;   (3) 具有夹接式(110A)或插接式(110P)的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

49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如下:   (1) 每个工作区有2个信息插座,灵活方便、功能齐全;   (2) 任何一个插座都可以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传输;   (3) 可利用接线板配接,采用色标标记便于管理与维护;   (4) 具有电气防护设施功能。   一般地,对于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信息终端(单孔)端点平面布置,商住楼每10 m2使用面积应为1~2个端点,办公楼(综合楼)每10 m2使用面积应为2~3个端点。综合布线支持的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包括多媒体实时图像)。

50   3.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双绞线和光缆纳入建筑物布线的系统。其基本配置如下: (1) 在建筑、建筑群的干线或水平布线子系统中配置光缆; (2) 在每个工作区的电缆内配有4对双绞线; (3)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应有3对以上的双绞线。

51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如下:   (1) 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信息插座,不仅灵活方便而且功能齐全;   (2) 引入光纤和双绞线两种媒介,增强系统的传输能力;   (3) 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传输;   (4) 可利用接线板或光纤连接器配接,便于管理与维护;   (5) 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为客户提供服务。

52   一般地,对于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信息终端的端点平面的布置计算,按商住楼每10 m2使用面积应为2个端点,办公楼(综合楼)每10 m2使用面积应为3~4个端点。综合布线支持的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包括多媒体实时图像)。监控、保安、对讲传呼、时钟、消防报警等系统如有需要和可能,也可共用一个综合布线系统。

53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5.3.1 产品选型的原则 产品选型的原则如下; (1) 满足功能需求。 (2) 结合环境实际。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的原则 产品选型的原则如下; (1) 满足功能需求。 (2) 结合环境实际。 (3) 选用主流产品。 (5) 性能价格比原则。 (6) 售后服务保障。

54 产品选型的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建设规模和性能特点的具体要求体现在对所选用产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的选择上。现在对建设单位需求的综合布线产品选型的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加以简单介绍,在实际评选工作中可结合系统集成商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 布线系统对象调研。首先要熟悉所要布线的建筑物对象系统,收集基础资料,如智能化建筑内部的建筑结构、装修标准,各种管线的敷设方法和设备安装要求,以此作为考虑选用布线产品的外形结构、规格容量、缆线型号和安装方式等的重要依据。

55   (2) 布线系统产品调研。产品选型前可收集产品技术资料分析、调查分销商技术意见,访问已经使用该产品的单位,了解其使用效果,积极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评价,以便对产品进行总体分析。最后筛选2~3个入围的产品,为进一步评估考察作好准备。   (3) 布线系统产品评选。对初选产品分析产品优劣和使用利弊,进行客观公正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估比较,要求所选产品符合国内外标准、价格适宜、产品系列完整配套、技术性能满足要求、安装施工维护简便、质量保证期限明确等。

56   (4) 系统集成商认定。对初选产品的生产厂家所认证的系统集成商需重点考察其技术力量、施工装备、施工工艺流程及售后服务等。必要时,可邀请专家或有关行家对初选产品的系统集成商进行综合认定或专项技术评估,以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   (5) 布线产品选用意见。上述工作完成后,对所选产品就有了较全面的综合性认识,本着经济实用、切实可靠的原则,提出最后选用产品的意见,包括所选产品的技术性能、所需建设费用和今后满足程度等,提请建设单位或有关领导决策部门确定。  

57 5.4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 5.4.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标准化 (2) 实用性 (3) 先进性 (4) 灵活性 (5) 可靠性
5.4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标准化 (2) 实用性 (3) 先进性 (4) 灵活性 (5) 可靠性 (6) 扩展性 (7) 兼容性 (8) 系统性 (9) 经济性

58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   1. 基本星型网络结构   这种形式是以一个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心,配置若干个楼层配线架FD,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若干个通信出口TO,表现了传统的两级星型拓扑结构,如图5.2所示。这种形式有较好的对等均衡的网络流量分配,是单幢智能建筑物的内部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形式。

59 图5.2基本星型网络结构

60   2. 多级星型网络结构   这种形式以某个建筑群配线架CD为中心,以若干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间层,相应地有再下层的楼层配线架和水平子系统,构成多级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3所示。这种形式在由多幢智能建筑物组成的智能小区常使用,其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模较大,网络结构也较复杂。设计时还要考虑适当对等均衡的网络流量分配。

61   有时,为了使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适应今后多种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可以在某些同级汇合层次的配线架(如BD或FD)之间再额外放置一些连接用的线缆(电缆或光缆),构成有迂回路由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3中虚线所示的BD1与BD2之间的L1,BD2与BD3之间的L2,以及FD1与FD2之间的L3,FD3与FD4之间的L4。

62 图5.3 分级(多级)星型网络结构

6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主要是指各种主配线架、楼层配线架、布线子系统、传输媒质和通信引出端(即信息插座)、网络集线器、交换机等的实际配置需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加以简要讨论。

64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连接方式均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要求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的交接次数一般不应超过两次。即从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只允许经过一次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成为FD-BD-CD的结构形式。这是采用两级干线系统(建筑物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进行布线的情况。如没有建筑群配线架,只有一次交接,则成为FD-BD结构形式的一级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布线。

65   建筑物配线架至每个楼层配线架的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一般采取分别独立供线给各个楼层的方式,在各个楼层之间无连接关系。这样当线路发生障碍时,影响范围较小,容易判断和检修,有利于安装施工。缺点是线路长度和条数增多,工程造价提高,安装敷设和维护的工作量增加。   当智能建筑的楼层面积较大,或用户信息点数量较多时,可将整幢智能建筑进行分区,各个分区视作多幢智能化建筑群。在智能建筑的中心位置设置建筑群配线架,在各个分区的适当位置设置建筑物配线架。

66   当智能建筑的楼层面积不大,用户信息点数量不多时,为了简化网络结构和减少接续设备,可以采取每2~5个相邻楼层共用一个楼层配线架FD,由中间楼层的FD分别与相邻楼层的通信引出端(TO)相连的连接方法。但是要满足TO至FD之间的水平缆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90 m的标准传输通道限制。

67   在有些智能建筑中的底层(如地下一、二层或地面上一、二层),因条件限制,可以不单独设置交接间安装楼层配线架。如与设备间在同一楼层时,可考虑将该楼层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共同装在设备间内,甚至将FD与BD合二为一,这样既可减少设备,又便于维护管理。但是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在BD上划分明显的分区连接范围和增加醒目的标志,以示区别并利于维护。

68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用户终端设备至信息插座之间的器件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接口处搭桥,信息插座有墙上、地上、桌上、软基型多种,标准有RJ45/RJ11的单、双、多孔等各种型号。室内水平拉线离地高度视室内环境而定。室内垂直线缆敷设时,所有线缆应外加保护层以防止机械损伤。

69   智能化建筑内设置的通信引出端(又称信息插座)的位置和数量,在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但要考虑智能化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户性质在今后有可能变化,应以近期需求为主,通信引出端的分布数量和位置要适当留有发展和应变的余地。例如:对今后有可能发展变化的房间和场所,要适当增加通信引出端的数量,其位置也应布置得较为灵活,使之具有应变能力。

70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指每个楼层配线架(FD)至工作区信息插座(TO)之间的线缆、信息插座、转接点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一般处在同一楼层。通常采用8芯4对双绞线,双绞线都是由8根24AWG铜线组成,符合或超过EIA/TIA568B标准。

71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分布到各个楼层,几乎覆盖各个楼层的整个面积,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为烦琐复杂但非常重要的支线部分,具有分布较广、涉及面宽、最临近用户等特点。因此,它与建筑土木设计和施工常有矛盾,必须协作配合,加强协调。它涉及楼层水平布线的管路或槽道的路由、管径和槽道规格、通信引出端的位置和数量、预留穿放缆线的洞孔尺寸大小以及各种具体安装方式等问题。此外,水平布线的敷设和楼层配线架及通信引出端的安装以及预留洞孔的尺寸,都要与所选用的设备型号和缆线规格要求结合并互相吻合。建筑设计和施工时除必须按照建筑规范执行外,还要考虑通信专业标准的规定。做到既能满足目前用户通信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使水平布线子系统能适应今后的变化。

72   3. 垂直主干子系统   大楼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每个建筑物内从主交换间(BD)至楼层交换间(FD)之间的缆线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从建筑物的低层向上垂直敷设到顶层,形成垂直的主干布线。垂直主干子系统的作用是在建筑物内BD与各CD之间形成一个干线馈电网络,提供建筑物的主干电缆路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实现主配线架和中间配线架的连接。一般建议采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纤作为主干传输介质。

73   在智能化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主干布线部分的缆线,一般在上升管路(槽道)、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等辅助设施中敷设或安装。而在建筑设计时,对上升管路的数量(或槽道的尺寸)、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的大小及防火等工艺要求也应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互相配合,由有关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在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部分缆线利用其他管线竖井敷设时,应与电缆竖井合设的其他管线单位协商决定具体安装位置等事宜。线缆由垂直向水平过渡时,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电缆和同轴线缆都有充分的弯曲半径,并在弯曲处加入一软型垫层,以确保工艺性能要求。

74   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楼群/大楼主配线架、楼层配线架、跳接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管理是指对线路的交连、直连控制。通过管理点的调整来配置或重新安排传输路由,使信息传送到所需的新工作区,以实现通信线路的管理。

75   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把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连到公用系统设备上。由设备室的电缆及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把公用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楼群/大楼主交接间应是电信公用网的入、出口位置,CD应设于此,当仅有一个大楼时,楼群主交接间即为大楼主交接间,BD应安放于此。

76   一般设备间子系统分为两部分考虑:第一部分为计算机房,放置网络设备,在网络设备上可接服务器、主机等;第二部分为通信中心,放置PABX及边接PABX与垂直干缆的主配线架等。建筑物配线架均设于专用设备间内,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枢纽部分。为此,在设备间的有关设计和施工应考虑:

77   (1) 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时,对于设备间的设置及其位置,可考虑与其他系统配套安装保安设备的房间合用,以节省房间面积和减少线路长度,但要求各个系统安装主机的房间在建筑设计中尽量相邻安排。如果是综合布线系统专用的设备间,要求建筑设计中将其位置尽量安排在邻近引入管道和电缆竖井(或上升管槽、上升房)处,以减少建筑中的管线长度,保证不超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定的电缆或光缆的最大距离。同时要求建筑设计中对通信线路路由选择要合理,如过多地经过走廊或过厅等公共场所或其他房间,不但会增加工程建设造价,也不利于安装施工和维护管理。

78   (2) 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根据实践经验,设备间的面积一般不应小于10 m2。
  在设备间内不得有煤气管,上、下水管等管线,以免对通信设备产生危害,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上述要求。其他如光线、温度、相对湿度、防火和防尘要求以及交流电源等,都需向建筑设计单位提出建设标准的具体内容,以求满足通信需要。这些工艺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都要考虑,并及时与建筑设计单位协商,以便配合。

79   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是指楼群配线架(CD)与其他建筑物的大楼配线架(BD)之间的缆线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与垂直子系统类似,通常采用光纤或大对数铜缆连接。它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保护设备。布线较长时,为避免线缆自身的重量牵拉导致线缆传输性能的改变,采用每隔一个标准长度对线缆进行固定的保护措施。

80   综合布线系统都需对外连接,其通信线路的建筑方式应采用地下管道引入方式,以保证通信安全可靠和便于今后维护管理(包括直埋电缆或直埋光缆穿管引入方式),具体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如下:
  (1) 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的地下管道引入房屋建筑的路由和位置,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它是由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建筑物配线架的装设位置、与其他管线之间有无互相影响或矛盾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如地下管道引入部分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时,应建议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改变技术方案或另选路由及位置,也可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压力的问题。

81   (2) 引入管道的管孔数量或预留洞孔尺寸除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外,应适当考虑备用量,以便今后发展,要求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这点。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和有利于维护管理,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引入管道或预留洞孔的四周作好防水和防潮等技术措施,以免污水和潮气进入房屋。为此,空闲的管道管孔或预留洞孔及其四周都应使用防水材料和水泥砂浆密封堵严。这部分施工应与房屋建筑施工同步进行,以保证工程的整体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8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时间和安装方法必须与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协调配合,以免在施工过程中互相影响和干扰,甚至发生彼此损坏装饰和设备的情况。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电缆竖井、设备间和交接间等设施,以及暗敷管道、线槽、洞孔等,都属于永久性的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们都与房屋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紧密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或发生矛盾,以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遗留难以弥补的后患,这些都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主体功能和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质量。

83 习 题 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有哪些种类? 2. 简述六类布线标准的主要特点。
习 题   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有哪些种类?   2. 简述六类布线标准的主要特点。   3. 分析《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适用情况。   4. 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各设计等级的主要内容。   5. 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6. 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7. 简述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要考虑的网络结构。   8. 简述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的设备配置。


Download ppt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标准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5.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