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

2 教材知识导航 说明与检测 知识网络 中招考点精讲 考点梳理 考题剖析 备考试题精编

3 教材知识导航 说明与检测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4 知识网络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③________可能发展为犯罪 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勿为小恶 不良行为 法不可违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严守法律 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拒绝诱惑

5 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 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 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①_________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刑罚处罚 ②______________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犯罪的基本特征

6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知道法律规定的④____行为,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禁止 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7 惩罚犯罪分子的意义 我国刑罚种类 主刑(独立运用):管制、拘役、有期徒刑、⑤_________和死刑 附加刑(可独立使用也可补充主刑使用):罚金、⑥____________、没收财产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

8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⑦____ 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 灵活应对不法侵害 协助配合调查案情 依法帮助亲友,弘扬社会正气 秩序 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 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甚至引发⑧________行为的产生 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违法犯罪

10 自觉抵制⑨_________,是避免违法犯罪
的重要主观条件 不良诱惑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避开诱因法 培养良好的⑩________法 专时专用法 联想后果法 请人监督法 兴趣爱好 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11 中招考点精讲 考点梳理 8.1勿为小恶

12 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
(1)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几类。

13 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14 中学生怎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15 8.2严守法律

16 我国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17 (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使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使用。

18 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①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疏于对子女的管教;②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某些场所风气、秩序不太好,使涉世未深的学生沾染恶习; ③学校缺乏法制宣传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④青少年学生自身不能依法自律,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19 青少年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 (2)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 (3)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20 8.3拒绝诱惑

21 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2008.8涉及) (1)“黄”,指淫秽的读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秽行为。“黄”的危害: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上学;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22 (2)“赌”,指赌博。“赌”的危害:容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严重影响学习,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一步步走上诈骗、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23 (3)“毒”,指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的危害: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

24 (4)社会上还存在某些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它们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大量事实证明: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25 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态度: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2)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26 考题剖析 例(2014河池,单选)2014年3、4月间,巴马县城连续发生飞车抢夺案。据悉,涉案的嫌疑人为龙某等4名未成年人。他们从无心学习、经常逃学,逐渐发展到打架斗殴、染上网瘾,为满足上网等开销,结伙外出抢劫。目前,龙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A.不良行为一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任何区别 C.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D.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D

27 【解析】考查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解题思路:从材料中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历程“无心学习→逃学→染上网瘾→抢劫”不难看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确答案选D;“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甚至犯罪”,故A错误;B、C本身说法是错误的。

28 备考试题精编 (2014广东)2014年5月23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及故意杀人罪,判处刘汉、刘维死刑。这是因为( ) A. 他们实施了不道德、非正义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B. 他们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C. 任何人实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D. 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触犯我国刑法 D

29 【解析】考查点:犯罪行为。解题思路:刘汉、刘维二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才受到刑罚处罚,D表述正确,为正确答案;实施不道德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如果没有触犯法律不会受法律制裁,所以排除A;不履行法定义务,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不会受到刑罚处罚,因此排除B;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排除C。

30 (2014无锡改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来说,预防违法犯罪要( )
A. 认真学习法律,自觉依法律己 B.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 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BD

31 【解析】考查点: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解题思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合理、正确的,但必须运用合法手段,不能侵害他人的权益,C项的说法错误,排除;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ABD均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正确做法。


Download ppt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