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維也納會議與中南美洲的獨立請參考部編本P27~3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維也納會議與中南美洲的獨立請參考部編本P27~3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維也納會議與中南美洲的獨立請參考部編本P27~32
神聖羅馬帝國不再恢復,在其舊境內尚存的三十多個邦國,聯合組成日耳曼邦聯。

2 P30

3 P31

4 中南美洲獨立運動 課文整理 1.時間:十九世紀上半葉
2.傳奇領袖:玻利瓦爾(Bolivar) A.受啟蒙運動影響 B.協助六個拉丁美洲國家獨立 3.得以順利成功之因: A.當地人民有堅決的意志 B.大洋阻隔,歐洲列強干涉不易 C.外力支持:a.美國-發表〈門羅宣言〉 b.英國

5 P31

6 P32

7 P31

8 七月革命與二月革命

9 七月革命與二月革命請參考部編本P44~48 P32 因革命而上臺,也因革命而下臺

10 P33 趕快發財即有選舉權 路易腓力 接續p60,2-1.4

11 二月革命的迴響 二月革命的風潮較七月革命更為激烈,歐洲主要國家幾乎都發生了重大的革命運動或民主運動,梅特涅的權勢也被這股革命勢力所推翻。雖然各國的革命不久之後紛紛失敗,未能像法國一樣建立民主化政權,但此次革命浪潮是歐洲勞工大眾階級爭取參政權的重大嘗試,此後政府的改革已成時勢所趨,就此而言革命運動可謂影響深遠。

12 P33

13 P34

14 正統原則、補償原則 正統原則 1.原來被拿破崙逼迫下臺的法國、西班牙和薩丁尼亞王室,均以正統之名復位。
2.被拿破崙改稱波蘭王國的華沙大公國,不再復名;但根據正統原則,由原任華沙大公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復任波蘭國王。 補償原則 1.英國利用拿破崙稱霸歐洲期間,占領荷蘭屬地錫蘭、南非等地,但事後卻不歸還,於是會議議決將尼德蘭(即比利時)割讓給荷蘭補償其損失。 2.奧國割讓尼德蘭給荷蘭,將義大利北部劃歸奧國所有,義大利中部亦由奧國王室統治,作為補償。 3.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三十多個邦國,合組「日耳曼邦聯」(German Confederation)。

15 維也納會議的其他內容 神聖羅馬帝國不再恢復,在其舊境內尚存的三十多個邦國,聯合組成日耳曼邦聯。 瑞士復國,各國保證其永久中立。

16 維也納會議圖 維也納會議象徵了保守勢力再度抬頭,此後四十年間歐洲受保守勢力的控制,雖有區域性的衝突,未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保守的傳統舊秩序無法滿足社會的新需求,社會內部隱含衝突。 1814~1815年,歐洲各國代表齊聚維也納,召開重建歐洲秩序的維也納會議。圖左下背對側坐者為奧國代表梅特涅。1819年,法國畫家伊沙貝(Jean Baptiste Isabey, 1767~1855)所繪。

17 拉丁美洲獨立的背景 由於克里奧爾人(土生白人)自己無法分享半島人(出生於西班牙)在政治上權力的不滿,使他們成為革命主要推動者。
啟蒙思想的傳入與散播 革命的影響:美國獨立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主義者。

18 拉丁美洲獨立的背景 民族主義的激發:拿破崙戰爭激發了中南美洲的民族主義思想,同時也因拿破崙占領西班牙之故,使得中南美洲地區趁機發動獨立戰爭。
國際勢力的介入: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為防止拿破崙勢力的擴張,大力支持中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到了歐洲戰事結束後,又因經濟利益考量,不希望歐洲其他勢力介入中南美洲,故鼓勵美國支持中南美洲的獨立行動。

19 1824年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十世繼位後,他逐步恢復法國大革命前的舊體制,例如恢復貴族、教士在革命時被沒收的財產與特權。到了1830年,查理十世更進一步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以及提高選舉權的門檻,造成人民相當大的反彈。

20 七月革命的導火線 1829年,查理十世任命流亡貴族波利西尼克,組織清一色的極端王黨分子的內閣,自由派通過報刊在全國掀起了抗議運動。1830年眾議院裡半數議員要求罷免波利西尼克內閣,查理十世悍然下令解散了眾院。但在新選議會中,中產階級自由派仍然占多數,自由派的報紙也加強了對政府的抨擊。 該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頒布了四項非常法令:取締報紙出版自由;解散新眾議院;修改選舉法,只有繳納高額土地稅者才有被選舉權;9月進行大選。上述四項非常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導火線。

21 此為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1798-1863)在受到七月革命的震撼後所繪,畫中的自由女神左手持槍,右手揮舞一面三色旗,引導民眾向前。
德拉克洛瓦並沒有參加 1830 年的革命運動,但他是國民衛隊的成員。因此他把自已畫成在自由女神右側的人物,一個頭帶高帽、手持長槍的青年知識份子。

22 七月革命的迴響 法國革命爆發後,歐洲人民頗有呼應,紛紛起事要求類似的政治改革,比利時也趁此情勢起而反抗荷蘭的統治,要求獨立,在數年後終於成功。 維也納會議之後,比利時被劃歸於荷蘭統治,但是荷蘭與比利時在語言、宗教與民族構成上均不相同,使得比利時亟欲脫離荷蘭獨立。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影響之下,布魯塞爾於8月爆發革命,當時法國明顯表態支持,英國也對比利時獨立表示同情。比利時在取得英法的支持後,成立臨時政府,並拒絕和荷蘭採取任何形式的共治。10月4日比利時宣布獨立,荷蘭則直到1839年才承認。

23 七月革命的迴響 大致而言,1830年革命潮是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運動,下層大眾在其中的角色並不重要。例如波蘭、日耳曼、義大利均有革命運動發生,但分別被俄國、普魯士、奧國政府所撲滅。

24 中下層人士挑戰路易‧腓力的原因 在路易‧腓力執政期間,雖然採取局部的開放,但是在政治上仍有相當大的缺失,例如法國對於擁有選舉權的限制太過嚴格。1831年4月法國政府頒布的新的選舉法規定:只有年納直接稅稅額在200法郎以上的人才有選舉權,500法郎以上的人才有被選舉權。當時法國人口約三千六百萬人,但是只有二十萬人享有選舉權,除了少數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參政權。七月王朝中掌權的是資產階級中的一個集團:銀行家、交易所大王和鐵路大王、煤鐵礦和森林的所有者,即所謂金融貴族。

25 中下層人士挑戰路易‧腓力的原因 由資本家代表所組成的國會,透過立法的方式通過許多對他們有利的法案,所以在路易‧腓力任內法國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快速的發展,但是結果卻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這造成各階層人民的許多不滿 當時人民起身要求改革,希望政府放鬆對於投票權的限制時,政府卻以「趕快發財即有選舉權」來回答,拒絕修改選舉辦法,使得中下層人士更是不喜歡路易‧腓力的政權,並且一再地透過示威遊行表達他們的失望,最後於1848年爆發「二月革命」。

26 二月革命的爆發 1848年2月間,反對黨派擬在2月22日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集會,這次集會本來已經政府明令禁止,但是當時巴黎仍有不少學生、工人等在反對黨人士慫恿之下,集結而成遊行示威的隊伍。當天傍晚時分,示威群眾遊行至外交部時,有人向衛兵開了一槍,衛兵們還槍射擊,造成了五十人受傷,二十多人死亡的慘劇。此事發生後,共和黨人等點火煽風,即在當天晚上,憤怒的群眾將被射殺的屍體載在車輛上,手拿火炬到處遊行,反政府的情緒隨之升高,接著就像七月革命一樣,憤怒人群在街頭巷尾堆起防禦工事,演變而為暴動。政府派兵平亂,但是軍隊反而同情市民,全城落入共和黨人與社會黨人控制之中,路易腓力被迫在24日宣布退位,

27 二月革命的迴響 巴黎「二月革命」引爆一波歐洲革命浪潮,衝破了梅特涅構築的保守堤防。
在奧地利,匈牙利(Hungary)與波西米亞(Bohemia)發生騷動,維也納爆發學生與工人起事,梅特涅易服流亡英國。奧皇迫於形勢,頒布了憲法。 日耳曼地區則出現統一運動,各邦代表在法蘭克福(Frankfurt)召開國民會議,通過一部憲法,欲建立聯邦。 在義大利,西西里(Sicily)發生革命,米蘭起來反抗奧軍,那不勒斯、塔斯坎尼(Tuscany)、薩丁尼亞、教廷國(Papal States)等都頒布憲法。

28 1848年革命風潮--- 近代史上未能轉捩的轉捩點
1848年革命活動在歐洲所引起的騷亂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絕後的。(因為1789年的法國革命和1917年的俄國革命雖有重大的影響,均由單一國家領導。)因為1848年的革命來自各處:只有兩極端的英國和俄國不曾發生革命。

29 1848年革命風潮--- 近代史上未能轉捩的轉捩點
造成如此普遍的原因,係因具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政治意識。各地各民族所需要的,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立憲政府、基本人權、民族的統一和獨立以及取消農奴制度。而革命力量所攻擊的對象亦具有國際性質:哈布斯堡王室與羅馬教會等。 不過在實際上,各地的革命活動皆屬孤立現象,並無國際性的革命組織,也沒有步調一致的行動。


Download ppt "維也納會議與中南美洲的獨立請參考部編本P27~3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