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心理治療文化與基督教 余創豪
2
【感謝神】 詩集:生命聖詩,446 感謝神,賜我救贖主,感謝神,豐富預備, 感謝神,過去的同在,感謝神,主在我旁, 感謝神,賜溫暖春天,感謝神,淒涼秋景, 感謝神,抹乾我眼淚,感謝神,賜我安寧。 感謝神,禱告蒙應允,感謝神,未蒙垂聽, 感謝神,渡過了風暴,感謝神,豐富供應, 感謝神,賜我苦與樂,感謝神,絕望得慰, 感謝神,無比的慈愛,感謝神,無限恩惠。 感謝神,賜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 感謝神,賜家庭溫暖,感謝神,盼望福祉, 感謝神,賜喜樂憂愁,感謝神,屬天安寧, 感謝神,賜明天盼望,感謝神,永遠不停。
3
社會建構 哈金(Ian Hacking) 「虐待兒童」(child abuse)這個觀念源自一九六一年美國醫學會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次會議,在大會上「虐待兒童」被正式命名為「虐待兒童病」(Battered child syndrome)。 在此之前,並不是沒有類此虐待兒童的事件,但這並不是一個心理學或者醫學概念,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人們關注缺乏教育的貧窮人家虐待子女,但這是一個局限於某個階層的社會現象,虐待兒童成為跨越階層的普遍性問題,則發生在一九六0年代美國社會。
4
虐待兒童 美國醫學會宣佈這種病症之後,突然之間,美國社會虐待兒童的個案數字急升,許多過去從來沒有投訴幼年時受過虐待的成年人,在接受心理治療而處於被催眠狀態下,突然之間「回憶」起孩童時「慘痛的經歷」,於是乎,許多需要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可以將自己問題的責任推在父母身上。
5
童年陰影 根據美國【新聞一周】(Newsweek)在二零零六年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三十受訪者表示自己心理問題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的陰影。
哈金說:美國人「發明」了這個概念之後,認為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人類心理共性,雖然美國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在南韓宣傳這種病症的嚴重性,可是,一九八八年南韓卻只有二十個虐待兒童個案。
6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障礙 被診斷為患有這種病症的人,好像有許多不同性格的靈魂同時佔據著同一個身體,在很短時間之內,病人會突然之間由一個性情變成了另外一個性情,他可能會完全記不起在上一刻自已做過什麼
7
多重人格障礙 哈金指出:「多重人格障礙」在一九八零年被美國精神病學會正式接納為一種病症,之後這種病症的報告繁衍得如雨後春筍。但是在此之前的五十年,卻只有極少數病例。 患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通常都有不愉快的童年,例如受到虐待或者性侵犯。但是,大多數病人都是在催眠下才重新記起這些被壓抑的回憶,
8
虛假記憶 一九九二年「虛假記憶症候群基金會」(False Memory Syndrome Foundation)在美國成立,這個組織的使命,就是要反對心理治療師利用病者催眠下的回憶來指控無辜者。
9
另外一個我 一名母親毆打自己兒女之後說:「我十分疼愛自己子女,那是另外一個在我裏面的『角色』幹的。」
在南卡萊連納州曾經發生一宗離婚訴訟,如果配偶因為通姦而離婚,通姦者不會得到贍養費,在那宗案件裏面,那名太太被証實有婚外情,她的臨床心理學家解釋:真正的她對丈夫十分忠心,犯姦淫的是同一個身體的另一重性格。
10
暫時瘋狂 例如二零零六年三月一名被控告跟十四歲男童發生性行為的女教師 Debra LaFave,因為被診斷為患上躁鬱症而無罪釋放;
一九九三年維珍妮亞州的 Lorena Leonor Gallo de Bobbitt 女士用刀割下了丈夫的性器官,她說因為自己丈夫十分自私。出庭時 Bobbitt 女士的辯護理由是那一刻她「暫時瘋狂」(temporary insane),感受到一種「無法抗拒的衝動」(irresistible impulse),最後 Bobbitt 女士無需進入監獄,只需要接受四十五天精神治療。
11
治療文化 富裏迪(Frank Furedi)
由一九九零年至九五年期間,被診斷為患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的美國兒童,竟然增加了一倍。由一九五零年代至七零年代,「病症」(syndrome)這個詞並不見於任何美國法律學的學刋,八零年代之後卻如雨後春筍。
12
磨練被視為正常 在過去,很多磨練被視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現在卻無法容忍、需要心理治療。
在二次大戰爆發之際,當時人們預期恐懼與壓力會令到精神病人的數字大幅增加,出乎意料之外,二戰期間精神病人卻並無顯著增多;同樣情況亦發生在北愛爾蘭衝突和西班牙內戰中。
13
基督變成心理輔導員 當幾乎所有人類問題都被當作心理問題來處理時,傳統的道德觀念,例如罪咎感和責任感,就被束之高閣。富裏迪引述坎柏布雷大主教所說:在心理治療文化之影響下,基督的身份由承擔人們罪孽的救主,變成了心理輔導員。
14
歷史偉人心理有問題 十七世紀英國科學革命先鋒玻意耳(Robert Boyle),畢生都受到現代醫學所說的「顧慮症」(scrupulosity)困擾, 儘管如此,玻意耳一生進行了無數次科學實驗,因著其偉大成就,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院的院長,玻意耳又是熱心的辯道者,創立了以護教宗旨的「玻意耳講座」。
15
林肯是心理病患者 年青時林肯具有自殺傾向,在成年時代,林肯性格沉鬱,他的朋友說許多時候林肯會無緣無故地在公眾場所流淚,有時他在不適當的場合說笑,只是為了緩和自己造成的沉鬱氣氛,這情況在他當選為總統之後也繼續發生, 為什麼一個心理如此不健全的人,竟然可以入主白宮,並且在美國歷史上一段艱難時期成功地領導國人呢?
16
自殺傾向 一八三五年林肯的初戀情人病逝,他開始性情大變,經常攜帶槍械踱步,顯露出強烈的自殺傾向,林肯的朋友輪流看管他,防止他幹出儍事,後來林肯的情況逐漸好轉。 可是,一八四零年之後林肯再度精神崩潰,他又再在許多人面前顯露出自殺傾向。這個時候,林肯和苔爾(Mary Ann Todd)小姐訂婚,可是,一八四一年他們分手了,因為他們的婚事受到苔爾的家人反對。
17
林肯的信仰 林肯說:「現在我是最痛苦的人,若果我把自己的感覺均分予全人類,那麼整個地球將不會再有一張快樂的臉,我不知道自己會到好轉,我不可能繼續維持這個狀況,看來,我要麼就這樣死去,要麼就生存得好一點。」 他決定了繼續生存,早期林肯對傳統基督信仰表示過懷疑,但在成年卻逐漸肯定上帝和聖經,他不但經常祈禱,而且在公開演講和私下談話中常引用聖經。
18
林肯是心理病患者 歷史學家申克(Joshua Shenk)說:「需要『治療』的是我們狹隘的思想,我們以為憂鬱必然是醫學問題,只有通過專業治療才可以解救,解救了多少視乎減輕痛苦的程度,最後,我們以為精神上的缺點會令人失去領導的資格。」 「林肯不是因為克服了抑鬱症而成就偉大功業,他的抑鬱變成他做大事的力量。」
19
患難生忍耐 基督信仰強調受苦是成熟性格的催化劑,【聖經】說:「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就不至於羞愧。」「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 毫無缺欠。」
20
平衡看法 不可以因為一小撮人濫用了心理學、精神醫學而抹殺了整個心理治療文化的價值,而且,宣揚單倚靠信仰克服情緒問題,有時候會令到情況更加糟糕,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林肯。 有些心理偏執的基督徒全面投入宗教之後,卻變成了邪教領袖,例如在南美洲鼓動信徒集體自殺的人民神殿(People Temple)教主鐘斯(Jim Jones)和本著「上帝旨意」而跟女性信徒發生性關係的大衛支派(Branch Davidian)教主哥書(David Koresh)。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