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的影响

3 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一工: 18世纪60年代 二工 :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4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讨论:假如你是18世纪英国的一个资本家,你想对传统的工场生产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条件呢?你觉得当时的英国具备这些条件吗?

5 前提 基础 工业革命 劳动力 资本 可能性 资源 条件 技术知识 国家政策保护 必要性 市场

6 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7 推行圈地运动获取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8 通过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海外贸易获得大量的资本

9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10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11 英国专利法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发明者的重视,以法律来保护个人的发明创造,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技术革新高潮的到来。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垄断法”。法案规定, 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英国专利法的颁布与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之间有什么联系? 英国专利法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发明者的重视,以法律来保护个人的发明创造,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技术革新高潮的到来。

12 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3 1、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条件: ①劳动力: 推行圈地运动获取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 ③原料: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14 ④技术: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⑤国家政策的保护: 1624年 专利法(垄断法) ⑥市场: 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场需求极大

15 ⑴政治前提: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⑵经济方面: 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补充)。

16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问:上述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需求的扩大

17 ⑶直接原因(必要条件): 18世纪中期,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 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根本动力

18 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根本动力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 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D、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考考你: 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根本动力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 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D、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D

19 凯伊 ( ) 连锁反应 飞梭 织布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哪一部门? 棉纺织业。

20 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棉纺织业? 英国的气候,特别是其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于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比较小,容易接受新机器和设备,这使因此叫容易发展起来; 棉纺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大; 许多人都在努力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个技术革新的浪潮。

21 珍妮纺纱机(1765)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木匠) 人力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22 动力革新 水力 发明者:阿克莱特(钟表匠) 1769年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带动纺纱机运转。

23 水力织布机(1785) 发明者:卡特莱特(牧师) 水力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24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木匠 钟表匠 牧师 行业 时间 姓 名 身份 发 明 棉 纺 织 业 1733年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 梭
姓 名 身份 发 明 1733年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 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木匠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钟表匠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纺纱工 骡 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织布机 解决动力1785年 瓦特 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 冶金业 达比父子 铁 匠 焦煤炼铁法 采矿业 纽可门 锁 匠 蒸汽抽水机 汉弗莱·戴维 化学家 安全灯 交通运输 麦克亚当 史蒂芬孙 富尔敦 工程师 矿工 碎石路 1814火车机车 1807年汽船

25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 主要的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钢铁工业、采煤业、铁路运输、海上汽轮运输出现

26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7 蒸汽动力的深远影响: ①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_____时代 (蒸汽机普遍应用到生产和生活部门); ②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__________的限制,加快了________的步伐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亲) (最大、最深远影响) 蒸汽 工业化 自然力

28 如何理解“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①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29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 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 革命,1814年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
英国史蒂芬孙父子 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 “火箭”号。 施工中的英国利物 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1年)。

30 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还对 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蒸汽轮船也于1807年 问世。 工业革命中,纺织和铁路成为领先的部门。
19世纪美国蒸汽机车 富尔敦 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

31 火车 便捷快速,加快 工业革命进程 轮船 加强洲际联系
探究: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是什么? 一大时代 , 两革命 , 三变化 自然力:人力、畜力、风力 ----蒸汽动力 一大时代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动力革命 两革命 交通运输业革命 城市化 铁路,海上运输: 火车 便捷快速,加快 工业革命进程 轮船 加强洲际联系 三变化 工业化 平等化(社会 关系)

32 4、影响: 3、扩展:英国(18C中期) 欧美(18C末) 各国工业革命起止时间: 英国:16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60年代 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50年代末 俄国:19世纪30、40年代---19世纪80年代 德国:19世纪30年代---70年代 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 4、影响:

33 分析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亚非拉地区 生产力水平 社会关系 经济格局 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 破坏领土、 主权完整, 瓦解旧的
经济制度 对亚非拉地区 民族民主运动

34 4、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A、生产力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 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由手工工场—工厂); 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如拜金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

35 C、世界: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加剧,导致亚非拉落后,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但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D、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拜金主义) 。

36 消极影响: A、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B、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7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欧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38 C 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从英国引进技术的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C

39 C 2、(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珍妮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
2、(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珍妮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40 3、(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C

41 4、(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A

42 5.(全国文综Ⅰ)《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A

43 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C

44 (浙江文综)(26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5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46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47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8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年代 1、时间: 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2、前提和条件
政治保障—— 资金—— 科学技术—— 市场——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3、成果:

49 进入电气时代 1831年 法拉第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50 发电机

51 电灯 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灯泡 年轻时的爱迪生

52 连日连夜的工作累坏了,爱迪生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爱迪生在实验室里

53 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于1888年)
爱迪生发明电影后,制作的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打喷嚏》中的画面。

54 英国伦敦首批用上电灯的马路

55 电话的发明者 贝尔 (1847—1922)

56 进入电气时代 马可尼于1895 年发明无线电通讯 技术。

57 汽车的问世 卡尔·本茨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58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 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5km/h
1897年生产的本茨汽车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 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5km/h

59 1896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

60 飞机的问世  1903年12月17日上午30分,奥佛驾驶该机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海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动力飞行,飞行距离为36米,在空中逗留了12秒;随后,又由哥哥韦伯做了一次飞行,结果在5 9秒内飞行了3200米。第一架飞机就这样诞生了。

61 行业 国家 发明家 发 明 交通 德国 戴姆勒 1883汽油内燃机、1897柴油内燃机(狄塞尔) 化学 李比希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柏 琴
发 明 交通 德国 戴姆勒 1883汽油内燃机、1897柴油内燃机(狄塞尔) 化学 李比希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柏 琴 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雷 佩 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塑料 电力 美国 爱迪生 1879发明电灯 贝尔 1876发明电话 西门子 1866实用型发电机 意大利 马可尼 1895无线电通讯 钢铁 英国 1856贝塞麦炼钢法、1875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英法 1864西门—马丁炼钢法

6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项目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进行基础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6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生产力而言: 2、社会关系: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1)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了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统治更加稳固; (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64 3、对世界市场: (1)促进了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加剧了列强的对外扩张,垄断资本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导致直接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65 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导致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科学时代的到来; 2、导致生产关系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3、社会关系的革命——相对民主时代到来; 4、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66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二战后开始 1)历史条件: ①政治前提: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发展; 可能性 : ②自然科学技术和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必要性 :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次大战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切需要 。 2)历史进程: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

67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68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工业布局:由于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出现,以及能耗少的电子工业的兴起,进一步使工业布局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这就决定这些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技术、清洁的环境和高速交通运输条件,出现了“临空型”的工业布局(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

69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比较: 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②由一国向多国扩展。③将资本主义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②有坚实的科技基础,规模广泛。③在一些国家中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①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日益明显。②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③科技密切结合,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70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时期 企业 规模 所有权与经营权 信奉的理念 与政府的关系 代表企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71 工厂 经济组织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时期

72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时期 企业 规模 所有权与经营权 信奉的理念 与政府的关系 代表企业 工业时代早期 中小企业占多数(工厂)
不分离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政府不加干涉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大企业时代到来(垄断企业) 分离,高级专业人才管理 联合 合作 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门子等

73 补充知识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1、概念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 2、形成

74 垄断组织形成过程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到一定程度 产生垄断
垄断组织的形成

75 思考: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出现的时期不同。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2)生产的手段不同。工厂制度主要靠机器生产,而垄断组织主要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3)规模不同。前者规模较小,中小企业;而后者是大企业。 (4)影响不同。

76 联系: (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3)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77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项目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进行基础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 变革,工厂取代工场 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垄断组织产生 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78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什么是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79 1、过程: 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是世界市场萌芽时期。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的经济危机说明了这一点) 3)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分别是什么?

80 2、方式: 1)国际贸易的发展 主要发生在欧洲内部,此外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

81 思考: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澳大利亚的采金者 思考: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欧美工业国生产需求的多样化; 2)交通运输的改进; 通讯技术的发明; 3)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4)欧美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82 拉美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巴西种植咖啡、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
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移民美国 工业国在南美洲的投资,大多数用来修建铁路和基础设施。这些材料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还直接为投资国销售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服务。粮食和原材料均由当地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进行。 拉美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巴西种植咖啡、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

83 方式2:人口的流动(国际移民、资本输出) ----由欧洲迁到海外定居 方式3: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 思考:人口和资本的流动带来哪些影响?
1)国际移民:给移入国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 2)资本输出: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间的经济联系,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引导了拉美国家的生产方向。

84 方式4:武力逼迫和殖民统治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反映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方式4:武力逼迫和殖民统治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85 思考: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性经济危机 思考: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危机全球化。

86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表现 世界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世界性经济危机出现

87 4、影响: 积极: 1、对欧洲: 经济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88 2、对世界: 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欧美国家从全球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出击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3、对亚非拉: 摧毁了亚非拉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89 消极: 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加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贫穷和落后,限制和阻碍了亚非拉等当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0 想一想?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C A D E F G 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 D
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 D ABCE FG

91 1、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的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飞机 B、蒸汽机车、铁路设备 C、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D、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重大发明是: A万能蒸汽机 B汽轮 C飞机 D汽车 3、瓦特发明的“万能蒸汽机”使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出现蒸汽动力。它的出现产生的作用有: ①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③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④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92 A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93 (广东卷)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 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份
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A

94 A (重庆)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A

95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了解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会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96 (四川)(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97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98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99

100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

101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102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10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104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05 (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两次工业革命都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06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5)第一次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6)第一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107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 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108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格局方面分析)
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之间的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109 (3)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潮。


Download ppt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