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隐藻门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生长的环境条件 与养殖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隐藻门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生长的环境条件 与养殖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隐藻门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生长的环境条件 与养殖关系

2 一、 生态分布 隐藻类是一个种类较少的类群,淡海水都有,在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丰富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温暖季节(5、6月份)出现,成为高产肥水鱼池的优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红褐色或墨褐色的云彩,做肥水指标;鱼池中出现隐藻,白鲢生长快。

3 二、 体制及体形 1.单细胞:大多数为运动的单细胞个体,椭圆形、卵圆形。 2.不定型群体:少数种类。

4 三、 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 细胞形状:单细胞,背面隆起,腹面平直或凹入,整个细胞左右不对称,3-6μ。
(2) 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细胞裸露或仅具表质,柔软或坚固。

5 (3) 纵沟或口沟 在腹侧有一条向后延伸的纵沟,沟两侧有许多无色棒状的刺丝胞。 (4) 鞭毛:二条不等长的鞭毛从纵沟或口沟发出,侧生。

6 (5) 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还有藻胆素。 2)色素体;1-2个,大型,叶状,位于背腹两侧。
3)颜色;金褐色,黄绿色 4)贮存物质:淀粉、脂肪 5)细胞核;一个,真核

7 四、繁殖: 游动的种类--纵分裂 群体、不具鞭毛的种类--游动孢子

8 五、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此门仅1纲,隐藻纲Cryptophyceae,分5科。我国记载仅1科。
常见的2个属:蓝隐藻属 Chroomonas和隐藻属Cryptomonas 1、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腹部平直或凹入,前端截头形或钝圆,后端宽或窄的钝圆。纵沟或口沟明显,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时为红色。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

9

10 2、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椭圆形、近球形、圆柱形或纺缍形。前端斜截或平直,先端钝圆或渐尖,背腹扁平,2条鞭毛不等长。纵沟或口沟常不明显。色素体多为1个,也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具浅缺刻,周生,呈蓝色到蓝绿色。细胞核1个 ,位细胞下半部。常见是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

11 六、主要特征 1、多为单细胞运动个体,有2条鞭毛,顶生或侧生。少数形成不定形群体。 2、细胞有背(隆)腹(平)之分,前端钝圆或斜截形。
3、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 4、除chla、c外,β-胡萝卜素,还具藻胆素;色素体1-2个,叶状;贮藏物质为淀粉和油滴。 5、繁殖:游动的种类主要为纵分裂,群体或不具鞭毛种类产生游动孢子。

12 七、复习题 1.熟记隐藻门主要特征,隐藻属的主要特征。 2.隐藻的生态分布条件及隐藻在养殖上的意义。

13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常见种属特征、甲片式、 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在渔业养殖生态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甲藻门(Pyrrophyta)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常见种属特征、甲片式、 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在渔业养殖生态中的作用

14 一、形态特征 1. 体制:绝大多数甲藻为单细胞能运动的种类,少数为丝状体或单细胞连成的各种群体。
2 . 形态:具2条鞭毛,可运动,细胞呈球形、卵形、针形至多角形等。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

15 二、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 (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表质)。

16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

17 (4)蛋白核:数个。 (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18 3.纵沟与横沟 (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方,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称上甲和下甲。
(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右旋 左旋

19 4.鞭毛: 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不等鞭毛类),从纵横沟的相交处发出,一条环绕横沟中。 5.贮存物质: 淀粉、脂肪(油滴)。

20 三、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1.纵裂甲藻亚纲: 海水产,壁左右两片合成,无纵横沟,二条鞭毛着生于细胞顶端。

21 2.横裂甲藻纲: 共分5个目,以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亚目和多甲藻亚目)。
2.横裂甲藻纲: 共分5个目,以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亚目和多甲藻亚目)。 (1)裸甲藻亚目:细胞裸露或具有薄的许多相同多角形小片组成壁。 裸甲藻属(裸环藻属)(Gymnodinium): 卵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多两侧对称。细胞裸出或仅具周质膜,表面光滑。横沟位于细胞中部,绕细胞一周;纵沟仅在下甲或略上升于上甲部分。细胞上、下两端钝圆,上、下甲基本等大或不等大。多背腹扁平。呈黄褐色。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可做饵料。

22

23 多甲藻属(Peridinium): 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背部明显突出,腹部直或凹入,纵横沟明显,核位于细胞中部,体外甲片明显。色素体多个,颗粒状、周生,黄褐色或红褐色。大量繁殖使水呈棕红色,对鱼有害。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

24

25 角甲藻属(Ceratium): 单细胞或连成群体,有明显被甲,细胞具1个顶角,2~3个底角。体背腹扁平,横沟几位于细胞中央,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纵沟和横沟相交处生出2条不等长鞭毛,一条沿着纵沟,另一条环绕着横沟。细胞壁由许多一定形状的纤维质小板片组成。

26

27 薄甲藻(光甲藻)属(Glenodinium):
单细胞,球形或长卵形,近两侧对称,横断面圆形、肾形;具明显壁,大多为整块,板片平滑,有时具乳头状突起,板片结构不明显;横沟位于细胞中部,偏下甲,纵横沟明显。

28 四、甲片式: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分类上的依据。
(P)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 1p (′)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 4′ (″)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 (a)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 —3a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 ″″ (′″)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 (p)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G)横沟有3块板片。 G (V)纵沟有6块板片。 V

29 1P 、4’ 、2-3a 、7’’ 、3G 、5’’’ 、2’’ ‘’ 、6V
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甲片式。一般自左向背向右排列:如多甲藻Peridinium的板式(P36): 顶板—前间插板—沟前板 4′—2—3a—7″ 沟前板——底板 ′″—2″″ 1P 、4’ 、2-3a 、7’’ 、3G 、5’’’ 、2’’ ‘’ 、6V

30 五、繁殖:横分裂,斜向纵分裂 六、经济意义: 七、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 隐藻 甲藻 1. 核 2. 色素 3. 沟 4. 鞭毛 5. 繁殖
鱼类消化的饵料,形成水华,可使水质变坏。 七、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 隐藻 甲藻 1. 核 2. 色素 3. 沟 4. 鞭毛 5. 繁殖 真核,位于细胞后部 异黄素 口沟或纵沟 2条,侧生,从口沟发出 纵分裂 间核,位于细胞中部 甲藻素,多甲藻素 纵沟和横沟 2条,从纵横沟交界处发出 横分裂,斜向分裂

31 九、复习题 1.区分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 2.间核

32 上甲板片: 顶孔板apical pore plate:位于顶端,中间有一明显的孔,以P表示。 顶板apical plate:围绕顶孔板的板片,以´或AP表示。 沟前板Precingular plate:位上锥部横沟上面的板片,以"或P表示。 前间插板anterior intercalary: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以a表示。 下甲板片: 沟后板Postcingular plate:位下锥部,横沟下面的板片。以’’'表示。 底板antapical plate:下锥部末端的板片,以 〞〞 表示。 后间插板Posterior intercalary plate: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以p表示。

33 横沟:通常由3块板片组成,以G表示。 纵沟(即腹区):一般由6块板片组成,以V表示,6块板片分别为左前板la和右前板ra,左鞭毛孔板lf和右鞭毛孔板rf,连结板co和后围板po。


Download ppt "第二节 隐藻门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生长的环境条件 与养殖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