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2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抽样步骤 第三节 审计结果评价 一、定义 二、种类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一、定义 二、种类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样本的设计 二、样本的选取 第二节 审计抽样步骤 一、分析样本误差 二、推断误差 三、评价样本结果 第三节 审计结果评价

3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抽样步骤 第三节 审计结果评价

4 引导案例 【名称】 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 【影响】 加速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 为抽样审计方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5 【案情简介】 1938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朱利安·汤普森公司,发现药材公司资不抵债,要求十几年来负责审计的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

6 【案情简介】一、问题 1.原料部门现金流量异常
罗宾斯药材公司中的制药原料部门,原是个盈利率较高的部门,但该部门却一反常态地没有现金积累。而且,流动资金亦未见增加。相反,该部门还不得不依靠公司管理者重新调集资金来进行再投资,以维持生产。 2.存货积压现象倍加严重 公司董事会曾开会决议,要求公司减少存货金额。但到1938年年底,公司存货反而增加100万美元。

7 【案情简介】二、真相 1.罗宾斯药材公司早已资不抵债
1937年12月31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计有总资产8700万美元,但其中的1907.5万美元的资产是虚构的,包括存货虚构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虚构900万美元,银行存款虚构7.5万美元;在1937年年度合并损益表中,虚假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分别达到1820万美元和180万美元。

8 【案情简介】二、真相 2.公司内部控制长期失效
公司经理菲利普·科斯特及其同伙穆西卡等人,都是犯有前科的诈骗犯。他们都是用了假名,混入公司并爬上公司管理岗位。他们将亲信安插在掌管公司钱财的重要岗位上,并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使他们的诈骗活动持续很久没能被人发现。

9 【案情简介】三、矛盾 1.汤普森公司要求事务所赔偿
朱利安·汤普森公司要求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原因是信赖了其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贷款给濒临破产的罗宾斯药材公司。

10 【案情简介】 2.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拒绝 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他们执行的审计,遵循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36年颁布的《财务报表检查》(Examin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中所规定各项规则。药材公司的欺骗是由于经理部门共同串通合谋所致,审计人员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11 【案情简介】四、结果 最后,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解下,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以退回历年来收取的审计费用共50万美元,作为对汤普森公司债权损失的赔偿。

12 【启示】 罗宾斯药材公司的案件,不但加速了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同时,还为建立起现代美国审计的基本模式、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奠定了基础。为此,罗宾斯药材公司的审计案例,一直成为美国审计理论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13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审计人员审定的财务报表与事实不符,审计人员应负哪些责任?对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早在1936年就指出:“对财务报表负责的主要应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不是审计人员。”

14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如果审计人员审定的财务报表与事实不符,则要分清事实不符的原因。当企业内部因共同合谋而使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时,即使再高明的审计人员,在成本、时间的限制下,也是无法发现这些欺骗行为的。为此,当纽约州司法部长约翰.贝内特在举行听证会,以罗宾斯案件指责审计人员时,立即遭到审计人员的反驳。他们说:“在司法部长所引证的大部分案子中……所涉及到的审计问题,只是人的行为本身的失败,而不是一般所遵循的程序失败。”

15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启示】 1.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责任人的讨论 因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仍然决定不修改1936年的声明,继续发展公认审计程序”。所以,罗宾斯药材公司案件,使审计人员再一次认识到,审计是存在风险的。对这个风险,如是属于企业内部人为造成,则审计人员不应对此负责。其次,审计人员还进一步认识到,建立科学、严格的公认审计程序,使审计工作规范化,能够有效地保护尽责的审计人员,免受不必要的法律指责。

16 【启示】 2.对现行审计程序进行的全面检讨 通过罗宾斯药材公司案件也暴露了当时审计程序的不足:即只重视账册凭证而轻视实物的审核;只重视企业内部的证据而忽视了外部审计证据的取得。在罗宾斯破产案件听证会上,12位专家提供的证词中列举了这两个不足。证券交易委员会根据这个证词,颁布了新的审计程序规则。

17 【启示】 2.对现行审计程序进行的全面检讨 在规则中,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今后审计人员在审核应收账款时,如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除了在企业内部要核对有关证据外,还需进一步发函询证,以从外部取得可靠合理的证据。在评价存货时,除了验看有关账单外,还要进行实物盘查,除此之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并强调了审计人员对公共利益人员负责。

18 【启示】 2.对现行审计程序进行的全面检讨 与此同时,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特别委员会,于1939年5月,颁布了《审计程序的扩大》,内容包括:(1)检查存货;(2)询证应收账款;(3)由董事选择独立的审计师或由股东每年挑选审计师;(4)提出短式审计报告的范式;(5)强调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自此以后,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纷纷强调对存货的实物盘点及应收账款的询查,并成为审计中公认的审计程序。而强调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则为抽样审计方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9 【启示】 3.在制度基础审计中,抽样审计技术的审查重点是企业内部制度薄弱环节对应的账户金额、特别是余额的测试。
4.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抽样审计的重点不仅包括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对应的实质性问题的测试,也注重企业外部环境风险对应问题的审查。 5.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把握审计重点,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供依据。

20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定义:P165 二、种类:P166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21 一、定义 (1)概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2)适用范围:P166 顺查、逆查、函证√ 询问、观察、分析性复合×

22 二、种类 审计抽样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固定样本量抽样 属性抽样 停-走抽样 发现抽样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差异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

23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抽样技术 测试种类 目 标 属性抽样 控制测试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 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 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
目 标 属性抽样 控制测试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 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 估计总体金额或者总体中的 错误金额

24 第二节 审计抽样步骤 一、样本的设计 二、样本的选取

25 一、样本的设计 P187思考题4 1.确定测试的目标 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4.可信赖程度 5.可容忍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 7.分层 P

26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P175 审计测试 抽样风险种类 对审计工作影响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 效果差 信赖不足风险 效率低 细节测试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

27 二、样本的选取 1.随机选样法 2.系统选样P180+练习P188 3.随意选样

28 1.随机选样法 (1)取得随机数表:如P179 (2)确定N,并对总体的各个项目顺序编号 (3)确定随机起点 (4)确定随机方向
(5)确定随机位数 (6)选择样本 (7)记录样本 课堂练习P187

29 本 章 小 结 一、内容框架 1.审计抽样的定义 2.审计抽样的种类 从技术上分类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从内容上分类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3.样本的设计 4.样本的选取

30 本 章 小 结 二、主要概念 1.审计抽样 2.属性抽样 3.变量抽样 4.信赖过度风险5.信赖不足风险 6.误受风险
1.审计抽样 .属性抽样 3.变量抽样 .信赖过度风险5.信赖不足风险 6.误受风险 7.误拒风险 8.可容忍误差 9.预计总体误差

31 Bye-bye 再见


Download ppt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 内容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