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肉梯 陶 Modified 7年之前
1
第七章 表外业务管理 本章要点 一、表外业务产生及快速发展的原因 二、表外业务的种类 三、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表现 四、表外业务的管理
2
表外业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狭义的表外业务,即或有债权/债务的业 分类 务,有风险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指金融服务类业务,无风 险的经营活动
3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 1.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含义及区别 (1)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运用自己资金,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有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理收付、代理买卖业务、信托业务。 (2)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影响资产负债活动或者说可以转化为表内的业务。主要有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提供票据发行便利。 (3)二者区别:中间业务银行仅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服务。而银行从事表外业务时,则不仅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服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参与其中,导致表内业务量的改变。因此表外业务又称为或有业务。
4
一、表外业务的产生及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规避资本管理、增加盈利业务 (二)为了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三)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
(四)为了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五)银行拥有发展表外业务的有利条件 (六)科技进步推动了表外业务发展
5
美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的划分(5类) 银行 资本与风险加 第1类资本与 第2类资本 种类 权资产比例 风险加权资产比 与总资产比 ①非常
银行 资本与风险加 第1类资本与 第2类资本 种类 权资产比例 风险加权资产比 与总资产比 ①非常 充足 ≥10% 以及 ≥6% 以及 ≥6% ②充足 ≥ 8% 以及 ≥4% 以及 ≥4% ③不足 < 8% 或者 <4% 或者 <4% ④严重 不足 < 6% 或者 <3% 或者 <3% ⑤临界 不足 有形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2%
6
对资本不充足银行的管理措施 种类 强制性措施 酌情处理措施 资本 取消分红与经营费;提交资本 指令调整资本;限制附属公司
种类 强制性措施 酌情处理措施 资本 取消分红与经营费;提交资本 指令调整资本;限制附属公司 不足 重建计划;限制资产增长;不 间的交易;限制存款利率;限 允许吸收经纪人存款 制某些业务 资本严 采取上类措施;指令调整资本; 采取上类措施;若没有重建或 重不足 限制附属公司间交易;限制存 调整资本,当局采取清算措施 款利率;限制对员工的工资支付 资本临 采取上类措施;90天内实行财务清算;取消对后期偿付债务的支付; 界不足 若四个季度内无改善,当局进行财务清算;限制其他业务
7
二、表外业务的种类 (一)或有债权 / 债务的表外业务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8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或有债权 / 债务的表外业务也称为狭义的表外业务,它们和表内资产、负债业务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负债业务,因而称为或有债权与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等几大类
9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1、担保业务(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 (1)备用信用证:为债务人融资提供的担保形式
即企业发行商业票据筹措资金,若其信用等级较低时则不利于发行,可向银行申请备用信用证担保 开证银行相当于在借款期间把自己的信用借给发行人,使发行人的信用等级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开证银行成为第二付款人
10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 类 型 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
11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企业出现清偿问题时的追索合约 出售债券 开具信用证 企业 代理商 大银行 销 售 债 券 货币市场
12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2)商业信用证:银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担保方式
当进出口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后,进口商主动请求其开户银行为自己的付款责任作出保证的方式 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之间的不信任,银行充当中介担保人
13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特点: 一是开证行是第一付款人,承担独立的付款责任
二是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信用证一旦开出,就完全脱离了买卖合同,开证行只对信用证负责,而不管实际的贸易情况如何,即信用证业务是以单证而不是货物作为付款依据
14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举例: 进口商银行 出口商银行 进口商 出口商 ④取货 ⑶装货 运单 中国 ①开具信用证 美国
中国 ①开具信用证 美国 进口商银行 出口商银行 ②文件、信用证及付款单 ⑵ ⑴ 付 传 ③ 款 送 文 通 信 件 知 用 传 与 证 送 货 ④取货 ⑶装货 运单 进口商 出口商
15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2、贷款承诺 贷款承诺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
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费
16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1)分类 定期贷款承诺:借款人只可一次全部或部分提用承诺额
直接的备用承诺,借款人可多次提用承诺额,直到偿还备用 贷款前 贷款 递减的备用承诺,附加承诺额度定期递减的规定,鼓励承诺 借款人尽早提用或偿还 可转换备用承诺,直接备用承诺→定期贷款承诺 直接的循环承诺,在承诺期和金额内可多次提用, 循环承诺 只要在某一时点上的贷款不超过承诺额即可 可转换的循环承诺,即由直接的循环承诺转换为定 期承诺,未使用的承诺失效
17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2)贷款承诺的定价——承诺费率的确定 收取承诺费的理由:
银行为应付所承诺的贷款需求而保持一定的放款能力,因此放弃高收益的贷款和投资,借款人应给予一定费用作补偿
18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影响承诺费率的主要因素: 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与银行的关系、盈利能力、承诺期限长短、提用资金的可能性等
通常承诺费率不超过 1% 承诺费 = 承诺金额(或未使用承诺金额、已提用承诺金额)×承诺费率
19
(一)或有债权/债务的表外业务 3、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把贷款重新组合,并由这些贷款支持发行银行债券
实质:相当于把贷款由资产负债表内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使业务的扩大不受资本金要求的管制 由于此类债券的收益率比其他债券高,商业银行是此类债券的主要购买者
20
贷款证券化出售示意图 贷款证券化所得资金用于银行 新贷款和其他资产中 企业家庭部门贷款顾客 银行(原始贷款发行银行) 购买信用担保 出售
企业家庭部门贷款顾客 银行(原始贷款发行银行) 购买信用担保 出售 贷款 信用担保公司 信用担保 信用评级公司 评定信用等级 信托公司 发行债券 债券承销商 定价和推销 投资者 (机构和个人)
21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1、积极影响: (1)资金来源多样化,降低融资成本。 (2)有效管理资本充足比率。 (3)获取服务费收入。 (4)降低利率风险。 2、消极影响: (1) 加剧对高质量贷款的竞争。 (2)加剧银行吸收存款资金的竞争。 (3)贷款增长率下降。
22
(2)资产证券化的管理(三个方面) 一是考虑成本和规模效益,规模较小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可能得不偿失 二是可用作证券化的贷款组合 三是资产证券化后的追索权问题
23
4、贷款出售 指银行在贷款形成后,采取各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给其他投资者,出售贷款的银行从中获得手续费收入 (1)贷款出售的类型 更改 转让 参与
24
(2)贷款出售中的各种利得 对出售银行 对购买银行 对借款人
25
5、票据发行便利 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 借款人以短期融资成本获取长期资金来源 销售对象: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
26
承诺包销的银行按照协议负责承购借款人未能按期售出的全部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意义:包销承诺为票据发行人提供了转期的机会,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企业获得资金的连续性。银行可从中收取手续费 实质:银行出让信用支持企业发行票据
27
(2)种类: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和无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
循环包销的便利 包销种类 可转让的循环包销便利 多元票据发行便利
28
(3)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构成 借款人 发行银行 包销银行 投资者
29
6、远期利率协议(FRA) (1)定义: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差额利息的贴现金额 协议建立的前提:交易双方对未来一段时间利率预测存在差异
30
协议的买方(担心利率上升使其负债成本上升的银行)→ 预测利率上升 → 力求把未来的负债成本确定在现在可接受的利率水平上 →与预测未来利率下降的另一方达成协议
注:协议的买方在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上,通常是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
31
若利率上升 → 买方从卖方获得名义利率和协议利率间的差额利息收入 → 弥补实际筹资成本上升所需增加的利息费用
若实际利率下降 → 未来实际筹资中的利息费用减少 → 减少的部分支付给协议的卖方 →卖方获得协议利率高于名义利率间的差额利息收入
32
协议的卖方(担心利率下降使其资产业务收益损失的银行) → 预测利率下降 → 把未来收益率按现在的利率水平固定下来
注:协议的卖方在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上,通常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
33
若未来利率下降(低于协议利率) → 从买方获得差额利息收入 → 弥补实际投资中利息收入的减少
若未来利率上升(高于协议利率) → 卖方的实际投资增加了利息收入 → 用于支付给买方获得的差额利息收入
34
(2)协议交易双方的结算 交易双方按结算当日参照利率与协定利率的差额计算应支付利息差额,由应付利息额高的一方向应付利息额低的一方进行支付 结算日按本金借贷的起息日,而不是按本金借贷的到期日,则利息差额应按结算日的参照利率(市场利率)进行贴现 交易双方交换的利息差额计算公式:
35
(4)远期利率协议的作用 一是锁定未来筹资成本 二是锁定再投资成本 三是创造浮动利率敞口 四是对浮动利率的长期负债中的高风险段进行保值 五是用于套利和投机
36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指金融服务类业务,主要包括: 信托与咨询服务 支付与结算 代理人服务
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如贷款组织、贷款审批、辛迪加贷款代理等 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出口保险业务等
37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服务类业务的原因: (1)赚取手续费收入
(2)提供金融服务的收入比其他来源收入稳定,较少受到市场利率波动和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化的影响 (3)开展金融服务一般没有资本充足度方面的要求,属于银行的“无本生意”
38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1、信托业务 一是融资性信托 二是公益性信托 三是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 四是信托投资
39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2、银行代理业务 传统往来银行的代理业务:清算支付、保管有价证券、代为交易有价证券、电话转帐和交割清算有价证券
特点:收费很低,联系行须在往来行留存相当高余额的活期存款
40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3、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 证券业务内含:有价证券的发行、分销(包销和经销)、投资、咨询等;债券、股票的买卖交易活动
4、商业银行介入保险业务
41
(二)金融服务类业务 5、其他的新型金融服务
(1)与不动产投资和管理有关的收费服务 (2)各种与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有关的新型服务:如买卖掉期、利率上限、下限和双限等 (3)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42
三、表外业务的特点及风险表现 (一)表外业务的特点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43
(一)表外业务的特点 1、灵活性大 2、规模庞大 3、交易集中 4、盈亏巨大 5、透明度低
44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表外业务主要有10 种风险: 1、信用风险 指借款人还款能力发生问题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或有债权与债务的表外业务中,如信用证、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 场外期权交易,期权卖方因破产或故意违约而使买方避险目的落空等。
45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2、市场风险 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使债权人蒙受损失的风险。 如因利率汇率变化使银行预测失误,导致资产损失。
3、国家风险 指银行以外币供给国外债务人的资产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由债务人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造成的。
46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国家风险引发的三个派生风险: (1)转移风险 (2)部门风险 (3)主权风险
47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 指在表外业务活动中,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交易中,交易一方想进行对冲,轧平其交易标的的头寸时,找不到合适的对手,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完成抛补而出现资金短缺所带来的风险。 通常发生在银行提供过多的贷款承诺和备用信用证时,因无法满足客户随时提用资金的要求而表现出的风险。
48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5、筹资风险 指银行因自有资金不足,又无其他可动用资金,在交易到期日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 6、结算风险
指在从事表外业务后,到交割日不能即时履约产生的风险。 结算风险会使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49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7、运作风险 由于银行内部控制不力,对操作人员的授权管理失误,或者是业务人员工作失误,内部工作人员利用电脑犯罪作案等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8、定价风险 指由于表外业务内在风险尚未被人们完全掌握,无法对其作出正确的定价而丧失或部分丧失弥补风险能力的损失
50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9、经营风险 指由于银行经营决策失误,导致在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交易中搭配不当,银行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或在资金流量时间上不对称,而在一段时间内面临风险头寸敞口所带来的风险 10、信息风险 指表外业务给银行会计处理带来诸多困难,无法真实反映银行财务状况,使银行管理层和客户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作出不适当的投资决策而受到的损失
51
四、表外业务的管理 (一)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管理 (二)对表外业务活动的监督 (三)调整会计揭示方法
52
(一)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管理 1、建立有关表外业务的管理制度 (1)信用评估制度 (2)业务风险评估制度 (3)双重审核制度
53
(一)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管理 2、改进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办法 (1)注重成本收益率 (2)注重杠杆比率管理 (3)注重流动性比率管理
54
(二)对表外业务活动的监管 1、完善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披露 2、依据资信认证,限制市场准入 3、严格资本管制、避免风险集中
55
(三)调整会计揭示方法 1、传统会计原则的不完善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表外业务会计揭示的规定
(1)对表外业务进行会计揭示时,应坚持标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审慎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使用审慎原则。 (2)表外业务各项目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正面,合计金额的下端用附注形式反映出来。 如反映利率合约、汇率合约的估价;承诺应通过“销售和回购产生的承诺”与“其他承诺”反映等等。
56
(三)调整会计揭示方法 (3)对表外业务中的避险交易和非避险交易规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避险交易 非避险交易
57
思考题 1、什么是表外业务?它有什么特点?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 2、什么是票据发行便利?
3、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表外业务有哪些主要的风险?如何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督与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