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军

2 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 以食物为情景→探究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人体对物质的吸收)→物质和能量在生物圈中的传递→探究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物质和能量的利用(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3 第三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4

5 第1节 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资料分析、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第1节               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资料分析、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

6 教学方案一: 选取搭配三餐食谱 → 讨论选择食物及搭配的理由 → 阅读分析:信息库“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尝试将选择的食物进行分类 → 实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 → 阅读信息库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归纳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教学方案二: 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彩色卡片选取搭配三餐的食物,并记录下各自的食谱 → 讨论并记录选择食物及搭配的理由 → 实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并根据实验现象,尝试将选择的食物进行分类 → 教师给学生提供其它鉴定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食物中的其它营养成分 → 根据3、4的实验结果,结合信息库的阅读归纳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7

8 第2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
第2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实验观察、调查分析等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到合理膳食对人体的重要性。

9 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谈一谈: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变化→调查:运动后饥饿感是否增强→分组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营养物质构建身体、提供能量。 教学方案二: 课件展示营养物质对人体作用的案例→分析讨论,作出假设:营养物质构建身体、提供能量→调查活动、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交流,证明假设→分组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

10 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解读食品成分表:食品中还有哪些营养物质→讨论交流:阅读信息库中有关食物的营养物质的内容→分组讨论: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学方案二: 多媒体展示等:饮食中缺乏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的疾病→分析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阅读信息库中有关食物的营养物质的内容→分组讨论,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11 第3节 修订自己的膳食安排 知识目标: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第3节 修订自己的膳食安排 知识目标: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能力目标:1.通过“修订自己的膳食安排”,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反思、评价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改善和规划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交流、反思、评价活动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形成虚心学习,完善自我的品质。2.在为家人制定科学食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

12 教学方案一: 阅读“小资料”, “食物金字塔”→讨论归纳合理膳食的原则→对照合理膳食的原则,学生在小组内对在第一节中选择的三餐食谱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推选一份最佳食谱→每组将本组最佳食谱在全班展示,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 教学方案二: 在网络教室,登陆有关网站,查阅资料,明确科学饮食的原则→学生独立反思自己的食谱,进行修订→通过该网站的“食物能量计算模块”来检测自己修订的食谱是否合理科学→公布自己修订好的食谱,通过BBS等方式,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13

14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5 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资料分析: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和各种食物,演示消化吸收过程→学生间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成讨论题。 教学方案二: 观看录象,或在网络教室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完成讨论题→讲故事,写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一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6

17

18

19 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联系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提出假设→分组制定计划,通过收集资料、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各组交流各自的探究计划、实施过程,得出结论。 教学方案二: 角色扮演:医生给消化不良的病人症治。(扮演医生的学生课前课前查阅资料、去医院调查、向医生询问,了解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扮演医生的学生向同学介绍探究方法和过程→学生交流归总结,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其它的探究计划,课后可继续探究。

20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1 了解生物间存在摄食与被食关系 食物链 初步认识生物防治,尝试方案设计 生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 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错综复杂的 食物关系 学习实例分析

22 第一节 食物链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3 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谚语等导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卡片游戏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食物链及讨论食物链的一般特点→引导学生探究:你的午餐从何而来?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总结评价。 教学方案二: 课前准备好游戏板,如农田生态板、草原生态板、海洋生态板、家庭午餐板→课上分组游戏:说出游戏板中的任一生物(或食品)名称,插上标签旗,以此试着完成一条食物链,比一比哪组插的旗多→讨论问题,总结评价。

24

25

26 教学方案二:以“灰喜鹊与松毛虫”为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含啄木鸟、猫头鹰在内的食物链情境导入→列举常见的一些生物天敌的事例→指导分组设计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组织方案的展示发布并评价。 教学方案二:以“灰喜鹊与松毛虫”为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课上各小组综合展示活动成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写好防治方案。

27 第二节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28 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方案一: 问题引入: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组织学生利用食物链卡片构建食物网活动→引导分析物质和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介绍“野味”和“打狼”两则资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相关问题,进行情感内化。 教学方案二: 用角色扮演构建食物网→运用表示农药、能量的一些道具在食物链、食物网中的传递,解决难点问题→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或调查当地有无此类事例→课上结合课本两则资料,交流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认识。

29 第五章 有机物的生产者 ——绿色植物

30

31 第1节 有机物从哪里来 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1节 有机物从哪里来 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形成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32 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学生阅读信息库“光合作用的发现”,激发探究兴趣→演示实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淀粉→引导思考,提出新问题: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方案二: 教学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分组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淀粉→学生阅读信息库“光合作用的发现”,提出新问题:是否只有绿色植物的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学生课后分组设计实验、选择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实验材料进行对照实验。

33

34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阅读教材中叶片、叶绿体的有关内容,或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永久切片或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和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 → 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色植物的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分组选择植物的不同器官进行对照实验 → 组间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其它绿色部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 DIY:收集资料或询问专家获得有关合理密植的知识。 教学方案二: 分组汇报本组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的结论 → 组间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其它绿色部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 阅读教材中叶片、叶绿体的有关内容,或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永久切片或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和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 根据两节课的探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 DIY:到农村实地调查和访问农民了解有关合理密植的知识。

35

36 第二节 绿色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什么 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操作,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7

38 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组织观看关于无土栽培录象、图片,或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演示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查阅的资料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得出结论: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观看植物无机盐缺乏症的录象或图片,了解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案二 参观无土栽培的蔬菜水果基地,访问专家,询问无土栽培培养液配置方法→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制取土壤浸出液、配置无土栽培培养液)→组间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指导学生配制完全培养液、缺氮培养液、缺磷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并完成探究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作用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39 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提出问题:植物根是如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分析根尖的结构的图文资料,了解与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明确水分是根毛细胞吸收进来的→提出问题:根毛细胞为什么能吸水→实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细胞吸水的影响→明确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图,说出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案二: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细胞吸水的影响→讨论分析:细胞吸水的原理→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根毛、根尖纵切和横切的永久切片,了解与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明确水分是根毛细胞吸收进来的→学生假设:根毛细胞能吸水,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教师肯定学生的假设→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图,说出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40 第六章 能量与呼吸

41 第一节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知识目标 1、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比较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并了解的能量利用。3、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2、 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CO2的方法。初步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CO2的实验,使得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通过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存储等实际问题的事例,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42

43 能量的释放和呼吸的关系 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气 能量的释放 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和利用 能量的释放——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 能量的利用——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感受呼吸——人体的呼吸系统 呼吸运动 人体的呼吸 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 气体交换 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测定肺活量

44 第六章第一节 教学方案一: 第一课时 情景讨论,得出能量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结论→呼吸频率测定实验,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关系的结论→气体验证实验,得出呼吸需要氧的结论→探究萌发种子产生热量,方案设计,交流,完善方案。 第二课时 实验实施,了解生命活动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了解生命活动中能量的利用

45

46 教学方案二: 第一课时 探究萌发种子产生热量,方案设计,交流,完善方案→实验实施,讨论得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结论→呼吸频率测定实验,讨论进一步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关系的结论。 第二课时 气体验证实验,讨论得出呼吸需要氧的结论→了解生命活动中能量的利用

47 第二节       人体的呼吸  知识目标 1、能准确描述出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测定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并初步学会将计算出的实验数据绘成直方图并分析其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通过测定肺活量,了解加强体育运动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48 感受呼吸发现呼吸与胸廓变化关系→通过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得出结论→观察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
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一: 感受呼吸发现鼻孔处空气的变化→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呼吸与胸廓变化关系,通过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得出结论→观察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 教学方案二: 感受呼吸发现呼吸与胸廓变化关系→通过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得出结论→观察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

49

50 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气体变化的原因→了解人体肺泡处和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活量测定的实验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方案一: 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气体变化的原因→了解人体肺泡处和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活量测定的实验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学方案二: 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气体变化的原因→了解人体肺泡处和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活量测定的实验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51

52


Download ppt "第二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