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课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授 课 人:周生茂 博士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课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授 课 人:周生茂 博士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课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授 课 人:周生茂 博士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0771-3247318;13207816198
黄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授课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授 课 人:周生茂 博士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 广西 南宁

2 授课内容  一、品种类型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和茬次安排 四、栽培技术

3 一、品种类型 (一)华北型 (二)华南型 (三)北欧温室型

4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绿色,刺瘤密,白刺。

5 (二)华南型   俗称“旱黄瓜”,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该类型黄瓜茎叶繁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耐湿热,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果皮硬,果皮绿、绿白、黄白色,刺瘤稀,黑刺。

6 (三)北欧温室型   分布于英国、荷兰。植株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果面光滑无刺,绿色,种子少或单性结果。

7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 (一)形态特征 根系分布浅,根量少,大部分根群分布在20cm土层内。根系呼吸能力强,木栓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差,茎基部近地面处有形成不定根的能力。 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6~7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茎为无限生长,叶腋间有分生侧蔓的能力。 子叶对生,长椭圆形。真叶呈掌状五角形,互生,叶表面被有刺毛和气孔。叶面积大,蒸腾能力强。叶腋间着生的卷须是黄瓜的变态器官,具有攀缘功能。

9 子叶 真叶

10 (一)形态特征 多为单性花,生产上最常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株型,植株上只有雌花而无雄花的为雌性型。主蔓上第1雌花的节位高低与早熟性有很大关系。

11 (一)形态特征 瓠果,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果面光滑或有棱、瘤、刺,刺色有黑、褐、白之分。黄瓜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不授粉时也能形成正常果实。 果实

12 (一)形态特征 种子扁平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千粒重22~42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种子

13 (二)生长发育周期 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出现(露真)为发芽期,适宜条件下约5 ~10d。
结果期 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露地夏秋黄瓜只有40d左右,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长达120~150d。

14 生育周期示意图 发芽期 幼苗期 伸蔓期 结果期

15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 光 水 肥 生育适温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24℃; 最适地温 20-25℃;
最适地温 ℃; 最适气温 ℃(日)/13-15℃(夜) 。 典型的喜温植物。 喜光,但耐弱光;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 喜湿怕涝,适宜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 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初花期要控制水分,结果期需水分较多。 喜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 喜肥又不耐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

16 三、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   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黄瓜。夏秋季以露地栽培为主,冬春季节多利用塑料大、中棚等设施进行保护栽培。   北方地区无霜期短,黄瓜除夏季可在露地栽培外,充分利用塑料大、中、小棚和日光温室进行提前、延后和越冬栽培,可实现黄瓜的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

17 我国主要城市的露地黄瓜栽培季节和茬次 哈尔滨、呼和浩特 春茬 4/上~4/下 6/上~6/下 6/下~8/上 沈阳、太原、 乌鲁木齐 秋茬
地  区 栽培茬次 播种期(月/旬) 定植期(月/旬) 收获期(月/旬) 哈尔滨、呼和浩特 春茬 4/上~4/下 6/上~6/下 6/下~8/上 沈阳、太原、 乌鲁木齐 秋茬 3/下~4/上 6/中~7/上 5/中~5/下 直 播 6/上~7/中 8/上~9/上 北京、济南、郑州、西安 3/上~4/上 6/中~7/下 4/下~5/中 5/中~7/中 7/下~9/下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夏茬 2/下~3/上 5/下~6/中 7/下~8/上 4/下~6/下 7/上~8/下 9/上~10/下 广州、海南、南宁 冬春茬 冬茬 12/下~1/上 4~6 8~9 10/上 3~4 5~6 6~9 10~12 12~1

18 四、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育  苗 整地定植 定植后的管理 收 获

19 (一)品种选择   冬春茬黄瓜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夏茬应该耐高温高湿的品种。而且都具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商品性好,高产抗病等特性。

20 (一)品种选择   秋冬茬选择苗期较耐高温强光,结瓜期较耐低温弱光的品种。优良的品种有中农1101、中农2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春2号、津优5号、津研5号、农大秋棚2号、中农10号、津杂4号、津研4号及由韩国引进的长绿黑珍珠等品种。

21 (二)育  苗   嫁接育苗是防止土传病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最有效措施。此外,嫁接苗与自根苗相比,抗逆性增强,生长旺盛,产量增加,尤其是在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中地温较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突出。

22 (二)育 苗 2)嫁接及嫁接后的管理 (1)嫁接方法:①插接法 ②靠接法 (2)嫁接苗的管理:
(二)育  苗 2)嫁接及嫁接后的管理 (1)嫁接方法:①插接法 ②靠接法 (2)嫁接苗的管理: 前三天不通风,温度保持白天在25-30℃,夜间17-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即小拱棚膜上有小水滴)。以后6-7天白天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在70-80%,逐步增加光照。

23 (二)育  苗 ①插接法 所需材料: 竹签 刀片 砧木(一叶一心状态最合适) 接穗(子叶刚刚展开最合适) 当砧木材料刚好露心的时候播接穗为合适

24 (二)育  苗

25 (二)育  苗

26 (二)育  苗 直至用手能感觉到竹签时停止

27 (二)育  苗 插入接穗

28 (二)育  苗 嫁接完成的嫁接苗

29 (二)育  苗 盖上小拱棚以保证湿度大 嫁接苗的管理

30 (二)育  苗 嫁接苗的遮阴管理

31 (二)育  苗 打掉砧木的芽 砧木的芽

32 (三)整地定植 整地 定植 撒施基肥 →深翻耙平 →开沟施肥 →造底墒 →起垄 开定植沟 →摆苗稳坨 →株间施肥 →浇定植水 →合垄
10~13 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kg /667m2 80 50 单位:cm 华南地区种植密度通常 株/亩

33 (四)定植后管理 温度管理 缓苗期 密闭保温,提高室内温湿度。日温25~28℃/夜温13~15℃/地温15℃以上。
缓苗期 密闭保温,提高室内温湿度。日温25~28℃/夜温13~15℃/地温15℃以上。 抽蔓期 实行四段变温管理,上午26~28℃/下午20~22℃/前半夜15~17℃/后半夜10~12℃。 盛果期 仍实行变温管理,上午28~30℃/下午22~24℃/前半夜17~19℃/后半夜12~14℃。 温度管理

34 (四)定植后管理   冬春茬黄瓜光照调节的核心是增光补光,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室内温度,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 光照调节

35 (四)定植后管理 水肥管理 缓苗期 浇1次缓苗水,水量要充足。 抽蔓期 结果期 控秧促根,根瓜形成前一般不追肥灌水。
缓苗期 浇1次缓苗水,水量要充足。 抽蔓期  控秧促根,根瓜形成前一般不追肥灌水。 结果期  根瓜长到15cm时,结合浇水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kg。 采收初期至结瓜盛期10~20d灌1次水,隔1次水追1次肥。 结果盛期,5~10d灌1次水,10~15d追1次肥,可明、暗沟交替进行。 叶面喷肥从定植至生产结束可每15d喷施1次。 结果期施用CO2气肥,使温室内CO2浓度达1000ml/m3,即可达到增产效果。 水肥管理

36 (四)定植后管理 吊 蔓 打 杈  摘 心 植株调整 25节 10节 主蔓结瓜品种 主侧蔓结瓜品种

37 (四)定植后管理 植株调整 吊蔓缠蔓 及时摘除侧枝、雄花、卷须和砧木发出的萌蘖,以及化瓜和畸形瓜。 生长中后期摘除植株底部的病叶、老叶。
随时落蔓 落蔓前打掉下部老叶,把拴在铁丝上尼龙绳解开,使黄瓜龙头下落至一定的高度,为龙头生长留出空间。落下的蔓盘卧在地膜上,注意避免与土壤接触。 植株调整

38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1. 化 瓜 1)根本原因 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停止发育。 植株营养生长过旺;
1. 化 瓜 1)根本原因 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停止发育。 植株营养生长过旺; 黄瓜生长期地温过低,根系发育不良; 连续阴天,低温寡照,光合产物少; 下面瓜不及时采收,竞争养分; 花期喷药不当或有毒气体危害。 化瓜

39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1. 化 瓜 2)防止措施 (1)创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收和疏花疏果。(2)重施有机底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科学合理根外追施含硼、镁、钼等营养元素的肥料。 (3)及时整枝、疏瓜,适宜采收以免消耗掉大量养分。 化瓜

40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2. 花打顶 1)原因:(1)发育失调型。前期夜间温度过低,花芽分化阶段夜温不低于13℃;或植株因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生殖生长过快,很容易出现花打顶。(2)伤根型。棚内高温,土壤干旱,有机质含量低,水分不足、土壤浓度大,缓冲性小而导致伤根,或者土壤过湿,地温偏低,造成沤根形成花打顶。(3)生理性缺肥型。土壤条件不适,根系活动弱,吸肥困难或养分供应不足导致生理性缺肥出现花打顶。

41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2. 花打顶 2)防止措施 (1)基肥重施有机肥,提高地温,以促进根系发育;
(2)加强水肥管理,合理运用肥水。施肥要少量、多次、施匀,防止因施肥不当而伤根;适时适量浇水,用温水浇灌,避免大水漫灌而影响地温造成沤根。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3)对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要及时采收商品瓜,并疏除一部分雌花。一般健壮植株每株留1~2个瓜,弱株上的瓜全部摘掉。出现花打顶的植株,适量摘除雌花,并用磷酸二氢钾喷施。

42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1)尖嘴瓜 (1)原因
①单性结实:未经授粉也能单性结实,在营养条件较好时可发育成正常瓜条。单性结实的瓜条,在植株长势弱或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不良情况下就会结出尖嘴瓜。 ②养分供应不足:在瓜的发育前期缺钾、钙、硼或高温,或根系受损造成养分、水分吸收受阻。 ③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抑制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④浇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根系呼吸受到抑制,导致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易形成尖嘴瓜。 ⑤植株已经老化或整枝过重或通风透光不良,或受病虫危害在养分、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形成尖嘴瓜。

43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1)原因 ①受精不良,只在瓜的前端先形成种子,导致瓜条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形成大肚子瓜。
2)大肚瓜 (1)原因 ①受精不良,只在瓜的前端先形成种子,导致瓜条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形成大肚子瓜。 ②过量施用氮肥或钾、钙、硼肥缺少形成大肚瓜。 ③黄瓜生长期内供水不均。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供水过多,形成大肚瓜。 ④坐果、膨果期高温持续时间长,黄瓜因高温危害发育成畸形果。

44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1)原因 ①受精不良,只在瓜的前端先形成种子,导致瓜条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形成大肚子瓜。
2)大肚瓜 (1)原因 ①受精不良,只在瓜的前端先形成种子,导致瓜条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形成大肚子瓜。 ②过量施用氮肥或钾、钙、硼肥缺少形成大肚瓜。 ③黄瓜生长期内供水不均。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供水过多,形成大肚瓜。 ④坐果、膨果期高温持续时间长,黄瓜因高温危害发育成畸形果。

45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1)原因 ①授粉不完全,易发育成蜂腰瓜。 ②生长中期钾肥缺少或硼、钙肥缺少都易形成蜂腰瓜。
3)蜂腰瓜 (1)原因 ①授粉不完全,易发育成蜂腰瓜。 ②生长中期钾肥缺少或硼、钙肥缺少都易形成蜂腰瓜。 ③授粉后植株营养物质合成少或营养物质分配不均会发育成蜂腰瓜。 ④瓜条生长中期高温干旱或生育期波动如水分与养分时好时坏、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光照时好时坏等条件下或瓜条感染了黑星病易发育成蜂腰瓜。

46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4)弯瓜 (1)原因:生理上主要由于雌花分化期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导致胎座组织发育不均衡。其外部条件主要是①黄瓜采收初期,叶面积小,营养供应不上,采收末期植株老化,叶片病害重,均易产生弯瓜。②肥料不足,种植密度大,光照少,杂草多,养分供应不上,以及土壤干燥,易发生小头弯曲瓜。营养水分过多而引起茎叶过于繁茂,易产生大头弯曲瓜。③土壤缺少微量元素硼,正在肥大的果实呈现纵身条纹,并弯曲。④高温、干燥,植株蔓疯长,易发生小头弯曲。   弯瓜

47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4)弯瓜 (2)防止措施:①选择单性结实能力强的品种。②摘除卷须,可预防因卷须等物理障碍引起的弯瓜现象。③药剂涂抹。当新嫩瓜条发生弯曲时,在弯曲内侧涂抹“正瓜灵”等激素类药剂,可使瓜条明显伸直。④物理矫正。可在弯瓜凸面用小刀割口深 cm长不超过瓜周长一半的伤口,可调节营养物质的输送,也可在瓜长至20cm左右时,将瓜绑在竹杆上,瓜的外侧贴杆,也可进行物理矫正。⑤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积极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避免温度过高、过低,土壤过干、过湿,预防连续低温,以促使果实顺利生长发育。 弯瓜

48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3. 畸形瓜 5)尖头瓜 (1)原因 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造成果实尖端营养不良。
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 (2)防止措施 花期辅助授粉; 结果期加大水肥供应,尤其施入尿素等含量较高的肥料。

49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4) 苦味瓜 (1)原因 ①品种原因:苦味物质具有遗传性。 ②偏施氮肥,特别是氮肥施用突然过量,瓜条极易形成苦味瓜。
(1)原因  ①品种原因:苦味物质具有遗传性。 ②偏施氮肥,特别是氮肥施用突然过量,瓜条极易形成苦味瓜。 ③结果期施用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或钙、镁等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生理障碍会产生苦味瓜。 ④土壤干旱。土壤干旱会造成植株“生理干旱”,产生更多的苦味物质进入果实。 ⑤植株过密,光照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累积少会导致苦味瓜。 ⑥温度原因。地温在12℃以下时,根毛生长弱影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输,阻碍瓜叶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苦味瓜就会较多;温度过高,达到30℃以上且持续时间过长,或夜温过高,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都会产生苦味瓜。 ⑦整枝过重或叶片损伤过重或较长时间高湿低温、日照较短较弱影响光合作用或土壤浓度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或二氧化碳浓度过低等影响光合作用等原因都会引起苦味瓜。

50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4)苦味瓜 (2)防止措施 ①选择无苦味或苦味极微的优良品种。 ②及时摘除畸形瓜。
③控制温度。一般温度低于12℃或者高于30℃,都能使黄瓜增加苦味。应尽量人工调节好温度,避开苦味增加的温度界限。 ⑤合理密植。黄瓜提倡大小垄行种植。 ⑥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磷、钾、微肥的用量,并配合根外追施黄腐酸类及微量元素肥料。 ⑥合理浇水。要求耕作层内水分要充足,灌水要做到少量多次的原则。 ⑦根外追糖氮液:在黄瓜盛果期,对叶面喷一定浓度的糖氮液,不仅能使产量增加,还能改善黄瓜品质,尤其是甜脆度明显提高。常用配置浓度是:尿素100克、红糖200克、米醋150克兑水30斤喷雾。

51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4. 黄瓜焦边叶 1)原因 (1)土壤或植株缺乏钙、硼元素;
1)原因  (1)土壤或植株缺乏钙、硼元素; (2)排湿放风等农事操作造成急剧失水,比如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过多; (3)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盐份含量过高造成盐害; (4)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叶缘造成化学伤害。

52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4. 黄瓜焦边叶 1)防止措施 (1)配方施肥,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保水保肥性,降低土壤盐渍危害;
1)防止措施  (1)配方施肥,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保水保肥性,降低土壤盐渍危害; (2)叶面喷施含钙、硼元素的肥料2-3次,能有效避免该症状的发生; (3)施药时严格控制用药浓度; (4)排湿放风逐渐开大风口,避免植株急剧失水。

53 (五)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4. 黄瓜焦边叶 1)防止措施 (1)配方施肥,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保水保肥性,降低土壤盐渍危害;
1)防止措施  (1)配方施肥,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保水保肥性,降低土壤盐渍危害; (2)叶面喷施含钙、硼元素的肥料2-3次,能有效避免该症状的发生; (3)施药时严格控制用药浓度; (4)排湿放风逐渐开大风口,避免植株急剧失水。

54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区别? 1、黄瓜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 “沤根”(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 猝倒病 立枯病 区别?

55 (五)黄瓜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区别
1)立枯病:顾名思义站立枯死。在根部出现溢缩,话句话说就是根部1-2厘米处根部细了一节,小叶子是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 2)猝倒病:就是突然跌倒,它也是根部病害的一种,但是它的根部不会出现溢缩。这也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另外就是猝倒病变现小苗的叶子并没有萎蔫。(区别之二)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区别之三)。

56 (五)黄瓜病虫害防治 2)常规土壤处理 床土消毒:(1)福尔马林:播种前2-3周。床土耙松,1.5毫升/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4-5天,然后揭开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2)五氯硝基苯:用70%五氯硝基苯与50%甲基托布津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8~10克,拌干细土10~15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

57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3)沤 根 幼苗根部呈褐色腐烂,不发新根,地上部叶片色泽较淡或萎蔫,生育缓慢,病苗容易拔起。 土温过低、高湿和光照不足所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58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3)沤 根

59 (五)黄瓜病虫害防治 4)霜霉、靶斑、角斑 霜霉 靶斑 角斑

60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4)霜霉、靶斑、角斑 黄瓜角斑病与霜霉病辨别:
1)角斑病的病斑比霜霉病小,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白点,以后逐渐扩大,但大也不会大多少 2)角斑病病斑由于受叶脉的限制,一般呈多角形,这一点与霜霉病相同,但霜霉病是多角形大斑。 3)角斑病的病斑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这是因为病原细菌能迅速破坏叶片叶肉的细胞组织,组织被破坏后,通俗地讲,会变成水一样的东西,迅速蒸发,仅仅留下纤维结构,像纸一样

61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4)霜霉、靶斑、角斑 黄瓜角斑病与霜霉病辨别:
白色。而霜霉病的病斑由于真菌寄生,多呈不同程度的黄色,有深黄色的,有黄色的,有浅黄色的。 简单的就三句话 多角大小叶背区别 再来本质细菌性角斑病,注意,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而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用药当然各不相同。

62 霜霉 靶斑 角斑

63 先看看角斑病的照片

64 仔细看角斑病的病斑形状大小颜色。

65 角斑病叶片背面,病斑颜色形象与正面相似。

66 角斑病叶片背面放大,仔细看,没有霉层

67

68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69 霜霉病

70 霜霉病

71

72

73

74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 霜霉病叶背面,这是关键,在高湿度环境下,也背面能看到黑色的霉层,这也是有人管霜霉病叫做“黑毛病”的原因,但如果温室环境比较干,就看不到这么后的黑毛了。角斑病是绝对不会有的。

75 (六)黄瓜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在周年栽培黄瓜的地区,秋季病菌从露地随气流传到保护地黄瓜上为害。春季又从保护地传至露地黄瓜上,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但在冬季不种黄瓜的地区,对其传播、越冬场所及方式还不清楚。 湿度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当温度在16~20℃,相对湿度85%以上,尤以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侵入最快。

76 黄瓜靶斑病症状识别 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77 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 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04:15

78 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 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 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04:15

79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
近年来在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不断加重,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80 靶斑病难防 主要原因有三: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  2)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04:15

81 另三病害 (1)白粉病:属于高温型病害,一般在春秋气温较高的时候发生。冬季很少发生。高温闷热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喜欢高空气湿度,不喜欢叶片结露。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 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2)炭疽病:高温,低温都可以发生,但表现的症状不同。一般管理水平低,黄瓜生长差的棚容易发生此病害。棚内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另外种植密度高,郁蔽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黑星病:属于低温型病害。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期容易发生。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条件。 (4)防治策略:这三种病害在棚内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防治所用的药剂基本相同,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该结合起来防治,并且以预防为主。

82

83

84

85

86

87 5)黄瓜灰霉病 目前,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生及其普遍。尤其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改进,黄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茬次增多,为黄瓜灰霉病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一般损失在30%以上。

88 症状 部位:幼瓜、叶、茎。 症状: 叶片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 不规则形,后干枯表面生灰霉。
瓜条受害,脐部水渍状,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89

90

91

92

93

94 灰霉病防治办法 在黄瓜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3个用药关键期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涂抹和喷雾。始花期在沾花药液中加入0.1%用量的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后蘸雌花。生物防治是用木霉素 倍液喷雾。 涂抹法:于茎蔓发病的植株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65%硫菌霉威加适量水对成稠糊状涂抹伤口。 喷雾法:发病初期选用乙烯菌核利、腐霉利、菌核净多霉威、氧化亚铜、异菌脲、克菌丹、应天2号多功能生物制剂、甲硫乙霉威、多抗霉素等喷雾。隔7-10天一次,交替使用,连续2-3次即可。

95 黄瓜主要虫害 黄瓜主要害虫 瓜蚜、白粉虱  斑潜蝇 根结线虫 黄守瓜和瓜娟螟等。 04:15

96 黄瓜主要虫害 白粉虱 04:15

97 白粉虱难治为什么? 1、繁殖代数多: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出现世代重叠严重
2、产量高、繁殖时间短: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3天若虫开始危害叶部背面。 综合:白粉虱抗性比较强

98 黄瓜主要虫害 根结线虫病

99 黄瓜主要虫害 瓜娟螟

100 斑潜蝇(鬼画符)

101 潜叶蝇、斑潜蝇 幼虫潜食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形成隧道,有“鬼画符”之称。可用85灭蝇胺喷雾。 甜菜夜蛾 年发生世代多,极易产生抗性的杂食性害虫。可用1%第一选,金剑克1000倍均匀喷雾。
04:15

102 蚜虫 04:15

103 黄守瓜

104 防治方法 1、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2、30%吡虫啉微乳剂(霹雳马)5000倍防治
3、40%啶虫脒粉剂5000倍喷雾 04:15

105 (七)收 获 根瓜早采 掐断果柄 掌握标准 顶花带刺 摆放整齐 遮光保湿 结果前期 结果后期 提高采收频率,每天采收1次。
(七)收 获 根瓜早采 掐断果柄 掌握标准 顶花带刺 摆放整齐 遮光保湿 结果前期  提高采收频率,每天采收1次。 结果后期  降低采收频率,延迟采收。

106 致谢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授课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授 课 人:周生茂 博士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