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祖 金 Modified 7年之前
1
二十年代散文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2
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3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4《新青年》4卷4号设立“随感录”栏目
李大钊:《青春》《今》《新纪元》等富有时代激情;《政客》《太上政府》等短小随感,融合鼓动性与散文诗艺术 陈独秀:《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反抗舆论的勇气》“独秀随感究竟爽快”(鲁迅) 钱玄同:《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痛快淋漓,“颇汪洋,而少含蓄”(鲁迅) 刘半农:《作辑主义》《悼“快绝一世之徐树铮将军”》,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畅快轻松,更有艺术味。 鲁迅、周作人
4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1921.6《美文》),提倡“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中心是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 有“浮躁凌厉”(《谈虎集》“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觉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变之虑,这是我所以集名谈虎之由来。”《谈龙集》)和“冲淡平和”(“自己的园地”,言志小品,展示特别的情趣,如《喝茶》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两种风格。 闲适的审美内容:淡而深的寂寞之苦,及淡淡的喜悦(幽默),谓“苦中作乐”或“凡人的悲哀”。 由“公安派与英国的小品文两者所合成”其实包括英国品,法国蒙田,日本俳文,霭理斯的自由与节制相协调、平衡原则。 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有涩味和简单味 三四十年代试验“文抄公体”,古雅遒劲,也有争议。
5
其他言志派散文作家 俞平伯( )散文多收于《杂拌儿》《燕知草》,初期散文繁缛晦涩,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自称“逢人说梦之辈”,刻意模仿明人小品,甚至干脆用文言写作。 钟敬文 ( )《荔枝小品·题记》“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 废名:几乎每部集子都由周作人作序。清新素朴,喜谈琐事,冲淡朴讷,后追求朦胧,较为生涩。鲁迅言“有意低徊,顾影自怜”。
6
附:《燕知草》 朱自清序云:“《燕知草》的名字是从作者的诗句‘而今陌上花开日,应有将雏旧燕知’而来。”另言“近来有人和我论起平伯,说他的性情行径,有些像明朝人。” 俞平伯《自序》末尾云:此书作者亦逢人说梦之辈,自愧阅世未深而童心未泯,遂曰“燕知”耳,仍一草草书也,亦曰“燕知草”耳。 阿英《朱自清小品序》:“但俞朱虽然并称并存,在成果上,是俞高于朱的,无论在内容上,抑是文字上,抑是对读者的影响上。要说朱自清有优于俞平伯的所在,那我想只有把理由放在情绪的更丰富,更奔迸,以及文字的更朴素,更通俗上。”
7
文学研究会散文家 朱自清 《踪迹》(诗文合集1924)《背影》(1928)《你我》(1936)
不满于言志派或幽默派,始终严肃不苟地表现人生。《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散文文人气重,“以情胜”,长写景,情景交融,诗画相生,态度至诚和写实。大多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中现温柔敦厚。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精到。 有时稍用意,不如后来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更成熟自然。
8
附: 《背影》配有丰子恺插图。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早期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近年来,他的文字越见得周密妥贴可是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切的谈话。现在大学里如果……要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9
文学研究会 冰心 散文更易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年读者,影响不在周作人之下。阿英说:“特别是《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在青年的读者之中,是曾经有过极大的魔力。一直到现在,从许多青年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冰心体’的文章。” “冰心体”:用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融真情、温柔、忧愁、清丽为一体,并体现了她的“爱的哲学”。 文体追求:“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是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总体格调偏旧。
10
其他文研会作家 丰子恺( ):2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品,结集《缘缘堂随笔》,以源自佛理的眼光观照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落笔平易朴实,思以儿童世界躲避人世昏暗,有赤子之心,如其画,透露着心地光明、一无沾染的风貌。文章萧疏淡远,带有哲理味和悲悯色彩。 梁遇春( ):《春醪集》《泪与笑》,被称为中国的“伊里亚”。耽于思索,探求人生哲理,能旁征博引,语言机智而有文采,潇洒自如,有孤傲气和懒散的绅士风,对“人死观”“流浪汉”话题较感兴趣,认为“悲哀是最可爱的东西”,常多妙语妙想。
11
附: 《给亡友梁遇春二首》(原四首·之一)
我如今感到,死和老年人 好像没有密切的关联; 在冬天我们不必区分 昼夜,昼夜都是一样的疏淡。 反而是那些乌发朱唇, 常常潜伏着死的预感; 你像是一个灿烂的春 沉在夜里,宁静而黑暗。 冯至.1937
12
文研会其他作家 许地山:《空山灵雨》(1925.6):“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知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与光,色香中不缺少诗,落华生为最本质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的作者之一。这调和,所指的是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的与古旧情绪,糅合在一起,毫不牵强地融成一片。作者的风格是由此显示特异而存在的。”沈从文:《论落华生》 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藕与莼菜》 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开报告文学先声。 另尚有风格与叶圣陶接近的郑振铎,擅写散文诗的王统照,写书信体散文的庐隐等。
13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郁达夫略 郭沫若:《小品六章》等
14
语丝派、新月——现代评论派散文 语丝派除鲁迅、周作人外,尚有林语堂、孙伏园、孙福熙、川岛等。
徐志摩 :《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等散文集。“我一向爱志摩的散文。我和叶公超一样,以为志摩的散文在他的诗以上。志摩的可爱处,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清楚最活动。”(梁实秋:《谈志摩的散文》)灵感、冥想、感情充沛、自由华丽、繁复少藏锋,文如其人。 陈西滢( ):《西滢闲话》,贵族化倾向,站在学生与民众运动之上,但行文流畅,有西方文学修养,兼具知识性幽默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