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面对哀伤我们怎么做 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心理健康学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面对哀伤我们怎么做 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心理健康学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面对哀伤我们怎么做 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心理健康学会

2 一、哀伤的概念与意义 哀伤: 指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之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了悲伤与哀悼的反应。 哀伤是一段个人成长与医治的历程,压抑与逃避无助于它的消失,放下本能的防卫,让自己经历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甘苦反而有助于将哀伤的力量升华。 哀伤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或早或晚必将遇到的,有意识的提前储备相关知识和方法利于提高生命质量。

3 处于哀伤中的人不易意识到失去所带来的得到与成长。在辅导中要注意启发哀伤者意识到这一点

4 二、哀伤的基本原理 1、依附理论 英国精神医生 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认为:
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特定的个人发展出依附关系,并延续一生。 由于依附行为是为了维持情感联结,因此任何危及这种联结的情境对会产生特定的反应。失落的潜在危机愈大,反应就俞强烈,变化也就愈多。

5 二、哀伤的基本原理 2、悲伤是一种疾病吗? 精神医生恩格认为:
人因失去所爱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受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 他认为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需要复原,哀悼者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平衡状态。

6 二、哀伤的基本原理 3、哀悼是必须的吗? 恩格强调:哀悼是必须的。
为了重建平衡,并完成哀悼过程,必须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哀悼任务。哀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需要付出心血努力。 弗洛依德说:一个人在努力处理他的悲伤,是在做一种悲伤工作。

7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一:接受失落的事实
一般常见的否认形式:对死亡事实的否定(如木乃伊化、将小孩视为死者替身)、对失落意义的否定(说对方不重要、选择性遗忘等)。 接受事实需要时间,葬礼具有帮助接受事实的作用。

8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二:经验悲伤的痛苦 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不去感觉是否定该任务的表现,如喝酒麻痹自己、停止思想、将去世的人理想化或地理疗法。 社会与哀悼者间存在一种微妙的互动,使得完成第二任务更加困难。

9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三: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 派克斯的观点: 任何一种丧亲情境,我们都很难清楚地界定到底失落的是什么。
生者不仅需要调整角色,还需要调整自我概念,乃至调整个人的世界观。 对抗:不去适应失落、不去发展生存的技巧、从世界退缩而不面对环境的要求。

10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关系上 不再去爱是此项任务未完成的最好体现。
我们不是促使生者放弃与逝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命中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在世上继续有效的生活。 正如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的:“我们必须开始去爱才能免于生病。”

11 哀悼何时结束? 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一般在四项任务完成之时。 但是很少在一年之内完全解决的,二年也并不算长。
有些人似乎永远不能完全脱离悲伤。 如果想到死者而没有胸口紧缩的感觉,并能够重新将情感投注在生活和生命中,哀悼便完成了。 悲伤辅导所提供的基本教育之一是提醒当事人:哀悼是一种长期的过程,而终极点并不一定会达到悲伤前的状态。

12 四、正常的悲伤反应 1、林德门的急性悲伤症状报告指出,正常的悲伤现象包括: ①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②逝者影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③对逝者或死亡发生当时的情境感到愧疚; ④敌意反应; ⑤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⑥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质。

13 2、具体的悲伤反应 感觉 生理感官知觉 认知 ④行为

14 感觉 悲哀、愤怒、焦虑、 疲倦、惊吓、轻松 解脱感、孤独感 无助感、苦苦思念 麻木愧疚感与自责

15 生理感官知觉 胃部空虚、胸部紧迫 喉咙发紧、对声音敏感 一种人格重组的感觉 呼吸急促,有窒息感 肌肉软弱无力 缺乏精力、口干

16 认知 不相信 困惑 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 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幻觉

17 ④行为 失眠、食欲障碍 心不在焉的行为 社会退缩 梦到失去的亲人 避免提起失去的亲人 寻求与呼唤 叹气、哭泣 坐立不安,过动 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 珍藏遗物

18 五、影响悲伤的要素 1、失落的对象是谁 2、和失落的对象之间的依附关系的本质 ①依附关系的强度; ②依附关系的安全度;
①依附关系的强度; ②依附关系的安全度; ③爱恨冲突; ④与去世者的冲突 3、死亡的形式 4、过去的悲伤的经验 5、人格变数 6、社会因素 7、其他压力

19 六、悲伤辅导 1、目标 终极目标: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间的未尽之事并向逝者告别。 特定目标:与悲伤的四项任务相符。

20 2、谁来做悲伤辅导 三种形态: 专业服务 义务性服务 自助团体

21 3、谁需要接受悲伤辅导 三种取向: ①遭遇失丧的个人 ②自觉有需要的个案 ③预防模式:针对高危人群。 A在危机期间很缺乏支持性社会网络的人;
①遭遇失丧的个人 ②自觉有需要的个案 ③预防模式:针对高危人群。 A在危机期间很缺乏支持性社会网络的人; B社会支持并非不足,但死亡情境极端创痛的人; C与死者有极端冲突的婚姻关系、极创伤的死亡情境以及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的人; D生活中同时出现其他生活危机的人。

22 4、悲伤辅导的原则与程序 原则一:协助生者体认失落 鼓励生者谈论失落 原则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 愤怒 澄清情绪:
①针对自己:你有没有因为太痛苦了,而想伤害自己? ②针对死者:你怀念他什么?你不怀念 什么? 愧疚:现实感测试:你做了什么?还有什么?还有呢? 焦虑与无助 认知再建构:过去能处理事务的事实,及未来的希望。 悲哀:鼓励表达悲哀和哭泣。

23 4、悲伤辅导的原则与程序 原则三:协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 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了解生者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及如何解决。 不要鼓励新近失落的生者做任何重大改变生活的决定。 原则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 新关系建立的前提是:生者能够真正欣赏对方,且没 有阻碍悲伤的完成。

24 4、悲伤辅导的原则与程序 原则五:允许用一段时间去悲伤 原则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原则七:允许个别差异 原则八:提供持续的支持 原则九:检查防御及调适形态 原则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25 5、悲伤辅导的技巧 ①换引的语气。 ②使用象征 ③写信 ④绘画 ⑤角色扮演 ⑥认知重建 ⑦回忆录 ⑧引导想象

26 七、不正常的悲伤反应 1、慢性化的悲伤反应 2、延宕的反应 3、夸大的悲伤反应 4、改装的悲伤反应

27 八、青少年阶段的哀伤特征(12—19岁) 1、他们更能掌握较复杂的情绪,但常因其他充满冲突的成长任务而压抑自己的情绪独自挣扎。
2、需要情感上的联系和指引,以明白他们所面对的复杂发展阶段,并在各发展层面上得到支持。 3、明白死亡是终极的、普及的,不可逆转及平常的,但某些是转世轮回为正常或视死亡为解除痛苦方法的文化则另作别论。 4、青少年也许会以较哲学的方式去重新联系失去的亲人,他们会询问生命的本质、自身生存的意义,他们甚至会表现得更加独立,好像再不需要其他人似的,以免经验另一次被遗弃的感觉或哀痛。 5、宗教对在哀伤中的青少年是很有帮助的,对意义的发问及追寻不单是哲学性,同样是心灵性的。

28 九、帮助哀伤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实际建议 ——应该做的事情
九、帮助哀伤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实际建议 ——应该做的事情 1、以同理心去聆听 2、选择适当的语言 3、让其充分宣泄和表达,特别是愤怒、罪疚等 4、公开的谈论死亡,将死亡视为成长的一个阶段,增强对死亡的现实感(不用替代词) 5、随着兴趣的增长展开问答对话 6、给予充分的陪伴与身体接触 7、按照青少年的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 8、帮助哀伤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 9、当周年纪念或假日来临时,留意他们的日常举动 10、提供适时及方便的途径,让他们在任何时间只要有需要就能找到一个成年人。

29 帮助哀伤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实际建议 ——不应该做的事情
帮助哀伤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实际建议 ——不应该做的事情 1、告诉儿童一些你自己都不相信的事物 2、告诉儿童逝者去度假了 3、给予简化的答案 4、在儿童面前说逝者的坏话 5、中断他们的提问 6、隐藏你自己的情绪(可以让情绪自然流露) 7、依赖儿童或青少年作为你唯一的支持 8、假设所有哀痛的过程都是一样的 9、告诉他们什么是对或错的哀悼方式(哀悼方式没有对与错) 10太过忙碌以致不能有足够时间给他们

30 十、面对丧亲者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1、避免: 说“要振作些”、“你会克服的”、“节哀顺变”等,因生者会感到你无力承载或不愿进一步聆听他的伤痛
可以: 坦白的承认“我也不知该对你说些什么。” 多聆听,少说话通过眼神、点头等作非语言的响应(特别是丧亲初期)

31 十、面对丧亲者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2、避免:
说“我很了解你的感受”。因为你这样说生者会感到个人经验的独特性被否定(认知失落)又会质疑你的真诚。 可以: 说“虽然我不能完全了解你的感受,但我似乎听到你觉得……(生者的感受),因为……(生者的经验、思想、行为)

32 十、面对丧亲者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3、避免: “你应该感到安慰,因他已不用再受苦了。” “你应该感到难过,因你俩曾如此的亲密。”
避免“道德化”生者的感受,也不需要让丧亲者知道你假设性的想法 可以: 用开放式的语言询问生者对亲人逝世的感受或验证自己的假设,聆听并作出同感的回应。

33 十、面对丧亲者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4、避免: 已太多的“过世”、“长睡”、“去了”、“没了”、“不在了”等隐晦或浪漫化的词句代替“死”字
可以: 不忌讳用“死”字谈及逝者的亡故,这样有助于刚丧亲者增加失落的真实感,并鼓励更多对死者的公开谈论。

34 十、面对丧亲者应避免和可以做的事 5、避免: 做太多个人经验的分享,或反客为主,令生者要反过来安慰、照顾你的需要或情绪。 可以:
适度的自我表白有助于减轻生者的孤单感,真诚的情感流露亦有助于当事人感受到你的投入,但二者皆须敏感并克制的使用,才不致成为当事人的负担

35 练习:与哀伤者的心灵对话 这一练习可以帮助哀伤者打开心灵之门而面对深层次的思维和情绪(供参考)
练习:与哀伤者的心灵对话 这一练习可以帮助哀伤者打开心灵之门而面对深层次的思维和情绪(供参考) 亲爱的———————— 我们已相隔和离别有——(时间)。每当我想和你沟通时,我感觉———— 当我想起你时,我记得—————————— 最后一次见面,我记得—————————— 这些回忆让我感觉———————————— 你的死对我最大的改变是————————— 我没有期待的是———————— ————— 最大的惊讶是——————————————— 没有你的生活,最大的困难是———————— 失去你,我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 如果你还活着,我希望自己可以——————— 如果你还活着,我希望你可以———————— 我一直希望你可以对我说—————————— 虽然大家分离了,我们却有共同的—————— 我希望你现在———————————————

36 千 奇 百 怪 的 墓 志 铭 我来过了,现在走了。 演出结束了,这次是真的,没有续集。 工作结束,胜利返航。 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看什么看?早晚你也和我一样! 啊!我终于知道了人类最大的秘密,可惜我不能告诉你了! 哎,空间太小了,连翻身都困难。 当你看到这行字的时候,你踩到我了! ——摘自《读者》

37 从近景看生命是一场悲剧,从远景看生命却是一场喜剧。
——Charlie Chaplin “若上帝取去我们视为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另外赐给我们更宝贵的。” ——苏恩佩《死亡别狂傲》

38 小资料:男性和女性在处理哀伤方式上的不同
一般而言,当失去所爱时, 男性倾向…… 女性倾向于…… 压抑情感或不敏感于自己的感受,因而较沉默 可以公开表达感受与流泪 只在私底下或丧礼中表达强烈的悲伤而不愿与人倾谈 通过社交获取情感上的支持与了解 公开表达 的情感往往牵涉到愤怒或内疚 难以表达愤怒 思想聚焦在问题解决和控制上,对无法挽回所失感到无能 花费较多精力在感觉层面,“失丧主导”、被动、容易有罪疚感觉

39 小资料:男性和女性在处理哀伤方式上的不同
一般而言,当失去所爱时, 男性倾向…… 女性倾向于…… 思想先于主宰感受 感受先于并操控思想 较容易开始新恋情或再婚 对开始新恋情或再婚抱较多保留 因不擅长于料理家务而感到气馁和自尊受损 因不善于处理维修、法律、财务等事宜而感到无助、受挫 以幽默化解悲伤 较多愁善感及容易忧郁

40 小资料:男性和女性在处理哀伤方式上的不同
一般而言,当失去所爱时, 男性倾向…… 女性倾向于…… 视失去所爱为一个挑战而非威胁 视失去所爱为一威胁,且仿佛是失去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崇尚独立、自助,将表达需要视为弱者的表现,而暴露、怯懦在充满竞争性的男人世界中更是危险行为 崇尚相互依赖,较易寻求和接受帮助,表现怯懦亦可带来别人的援助与安慰 难以得到同性朋友的谅解慰问,因男性间关系的建立多围绕于外在事物如体育、公事、政治、兴趣等的讨论,甚少牵涉情感的分享 容易与同性或异性“谈心”通过倾谈去处理、过滤和整合经验 比女性报称较少的压力,但紧张的感觉或为时较长 报称有较多的压力、焦虑、恐惧、恐慌和生理病症

41 谢谢亲爱的老师们!


Download ppt "面对哀伤我们怎么做 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心理健康学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