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法国大革命

2 学习目标: 了解法国大革命前封建制度的危机,分析革命爆发的原因;弄清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的贡献及局限性;认识法国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明确热月党的政策及实质;对比分析英美法国革命的特点。

3 法国大革命(法国革命风暴) French Revolution

4 法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较英国革命或美国革命显得突出得多。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了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一向蛰伏着的民众的充分觉醒。……这些人以往长期呆在舞台两侧,这时大踏步地走到舞台前方,此后就一直留在那里。换句话说,正是在法国,世界首次强烈地、清楚地感到了至今仍在我们脚下隆隆响的地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卷344页

5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 (旧制度的危机) 较之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关系更为发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人民群众更加觉悟的条件下发生的。 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与王权的联盟破产,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矛盾的激化。

6 封建专制制度在17世纪后半期经历了著名的“路易十四时代”,到18世纪初盛极而衰,转变为腐朽的反动事物。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和挥霍无度,使得国势逐渐衰微。到其晚年,法国在国际上已开始失去强国地位,而且国库空虚,他死时留下的国债已达25亿锂(一说24亿)。在18世纪的几次国际战争中,法国又多次成为战败者,海外殖民地大部分落入英国手中。 进入18世纪后,法国的封建制度开始了它的没落时期,即“旧制度”时期。 P231倒1段

7 把革命前的社会状态说成是旧制度或者是旧社会,这是法国革命区别于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情况,说明法国革命者对革命前的法国社会是完全失望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们百般警惕,唯恐把旧时代的东西带到新社会当中来。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心态,把历史给完全否定掉了。 这种心态,在观念上构成了法国革命激进性的最主要的根源。

8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经济前提)
18世纪末,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全国92%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总产值高于工业总产值的两倍半。然而资本主义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1)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p232 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9 法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6世纪,至18世纪已有了比较广泛的发展。手工工场在采矿、冶金、纺织、奢侈品制造等部门中已大量涌现,出现了如昂赞煤矿、克勒佐冶金公司等欧洲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P232-233
18世纪的法国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繁荣时期,是欧洲大陆上手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马克思称法国为“工场手工业典型的国家”。

10 ②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工业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在十八世纪,法国的白酒、葡萄酒、布匹、服装、化妆品行销欧洲各地,对外贸易额成倍增加。 法国的工业主要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和个体作坊,仍然是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工业主要受商业资本的控制,专门从事工业的企业主人数很少。

11 ③金融业的发展 p233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资本主义远远超过工商业资本主义。金融业主要由包税行业和银行业组成。包税人是法国特有现象,银行业以购买公债,依靠王室的国债制度发展起来。金融资产阶级(包税人、银行家)属于大资产阶级,他们因经济实力雄厚在日后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国债增长的迅速和利息不断提高,使银行家们很少将资金投入到工商业中去。

12 ④农业的发展 p234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主要通过自耕农分化。农民中分化出大农、小农。大农(富农)通过租地、买地扩大经营,主要自己劳动,雇佣部分日工、短工,进行商品生产。这种富农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小农式资本主义。在发展水平上远远赶不上英国的大农场、大牧场。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广泛深入农村,没有经过圈地运动并出现新贵族,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13 (2)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中产阶级已经兴起,但仍受到封建旧制度的种种束缚,这是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P

14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占有全国60-70%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深受封建压榨,日益贫困化,严重影响农民的购买力和国内市场的扩大。不仅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障碍,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缺乏劳动力后备军和商品销售市场。因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

15 ②打击金融资产阶级 包税制度和国债制度原是专制王朝传统的政策,也是资产阶级与王朝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专制王朝的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个渠道来维持的。但是,到1715年路易十四死去,其曾孙路易十五继位后,王朝对金融资产阶级开始实行了蛮横无理的敲诈勒索政策。1715年王国政府计划收税1.47亿锂,实际上只收到6900万锂,财政赤字加剧。

16 ③阻碍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16世纪,特别是17世纪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政府曾颁布许多工业法规,对商品的制作程序与规格做出严格的规定。那时是为了提高商品质量,以扩大出口,起了积极作用。18世纪时生产技术已有很大发展,但是王国政府仍然坚持这些法规,不准突破。其目的主要是利用这些法规对工业界进行敲诈。凡不符合法规者要没收产品并处以巨额罚款。同时,政府对封建行会组织也是保护的,并继续采取控制商品专卖权政策。

17 ④税收加重是对资本主义的又一打击。 1715—1786年,直接税从2600万锂提高到2.29亿锂,间接税从6000万锂提高到3.11亿锂。尤为严重的是国内税卡林立,商品运输中的过路税多得难以统计,使商品流通极为困难。比如从法国中部奥尔良运货到西部诺曼底,货价比原来增加了20倍,而当时从中国运货到法国货价不过比原价增加3—4倍 。而且各城市还要征收商品入市税。此外,度量衡和货币不统一等等因素,都严重阻碍或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2、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 (阶级基础)p233 资本主义发展与旧的封建制度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封建等级制度上。
在法国每个人法定地从属社会的一个“等级”。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和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国王之下的全体居民被划为三个等级。僧侣是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此外的一切纳税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和农民都被划为第三等级。 “教士以祷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

19 (1)第一、 第二等级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他们享有一切特权,不承担任何赋役,占有全国60—70%的土地,把持着国家的直接统治权力。为了维持腐朽、寄生的生活,他们残酷地压榨第三等级,顽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不过,在第一等级中,主教以上的上层僧侣仅仅有一百五十人,这是直接掌握政权的极端反动和腐朽的社会阶层,大量的僧侣是乡村神甫,这些人收入微薄,生活清贫,他们也对上层僧侣不满,与第三等级比较接近。

20 (2)在第二等级中间,按基本来源可以分为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按其社会地位又可分为宫廷贵族和乡居贵族。他们之间虽然在多方面有差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第三等级,他们都是革命的对象。 不过,在第二等级中,也有一部分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他们倾向于自由主义,因而分化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拥护革命,构成所谓“自由贵族”阶层。

21 (3)占全国总人口98%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套裤汉)、手工业者和农民等纳税阶级都属于第三等级。整个第三等级尽管成份复杂,但他们同属于纳税阶级,都没有任何政治权力,都是第一、第二等级压迫和剥削的对象。因此,仇视特权等级,要求社会变革。他们都有革命的要求,共同组成了革命阶级。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以“平等”为主要目标的革命。揭开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22 ①资产阶级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阶级,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受到较高的文化教养,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因而在整个法国革命过程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当然,法国的资产阶级内部经济实力差异,又分成不同阶层。 资产阶级上层是金融大资产阶级包括包税人、银行家、专卖商、高利贷者等等,他们与封建制度关系密切,他们反对暴力,只想通过改革参与政权,所以虽有革命的要求,但不主张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因而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23 资产阶级中层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其受到的封建压迫比大资产阶级要深,他们要求经济自由,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上代表吉伦特派。
资产阶级下层是中小资产阶级,由小商人、小企业主等构成。他们大多来自一般群众,所受的封建压迫与剥削较前两个阶层更甚,并深受启蒙运动影响。因此,他们是资产阶级中革命性最强、革命最坚决的一个阶层。他们不仅要求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且要求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上代表雅各宾派。他们与人民群众比较接近,在革命中与人民结成了联盟。

24 ②第三等级的其它阶层在社会上人数最多,受压迫最深。特别是农民,他们深受封建政府、天主教会和地主贵族的三重压迫,虽终年辛劳却难得一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迫切要求推翻封建制度、消灭封建剥削,从贵族地主和封建政府手中夺取土地。因此,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中人数最多的农民,就成为此后反封建斗争中最强大的主力军。

25 此外,城市平民(无套裤汉),深受封建和资产阶级双重剥削,又受特权等级的压迫和歧视,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26 3、革命的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影响、思想条件) 拿破仑说过:“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这说明,启蒙思想对动员群众,启发觉悟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27 4、旧制度危机的加深 (革命形势成熟)p234-236 (1)财政危机的加剧
①起因 财政问题是旧制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危机,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财政问题。财政危机的起因有四: A.路易十四晚年穷兵黩武,留下24亿锂国债,法国的财政问题开始出现。为了缓解财政困难,1719年,法国请苏格兰银行家约翰•劳出谋划策,倡导股票投机,将债务转嫁给百姓,但是未能解决问题,而且造成很大的后遗症,它得罪了法国有钱的人,政府、银行、货币的信用都受到了影响。从此,财政问题一直是18世纪法国的慢性病。

28 B.宫廷的挥霍无度。整个18世纪,法国宫廷挥霍支出不断扩大。路易十五他是一位花花公子,对国事毫无兴趣。他把权力交给亲信大臣,自己则沉缅于狩猎和女色之中。每次出巡,御前随员动辄数百人前呼后拥;他追逐情妇,给她们加上贵族封号,让她们干预朝政。据说他曾说过:“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路易十五 王后:玛丽列兹金斯卡

29 为巩固特权阶级的统治,路易十五充分运用了专制国家机器,教会、军队、警察是其统治的三大支柱。路易十五的宫廷中设置了一大批高薪而又清闲的职位,最多时达1万多人,其支出耗费占当时收入的1/3;路易十五对情妇、亲信的慷慨赏赐还不包括在内。路易十五保持着一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庞大的军费和战费,都严重地消耗着法国的国库。巨额的财政赤字,使绝对君主制逐渐陷入全面危机。

30 C.对外政策失败。18世纪法国参与了历次争夺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战争,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法国始终处于劣势,战争均以法国失败而告终。法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在欧洲大陆降到二等国家地位。为了复仇,法国又参与了北美独立战争,虽然获胜,但军费支出(直接战争费用达二十亿锂)却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1786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了互相减免关税的协定,此后,廉价的英国商品大量涌入法国市场,排斥了法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大批工厂倒闭,无数工人失业,整个社会呈现出极为普遍的贫困和流浪现象。

31 D.赋税制度混乱。旧制度的财政亏空不是空前的,“也不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债务不一致,它仅相当于英国国家债务的一半,若按人头分配,沉重程度尚不及英国的1/5”。法国的问题在于赋税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不是委派税吏征收,而是实行包税制。税率混乱、征收方法不一致,纳税也不平等,国家财政收入受到很大的限制。贵族、僧侣享有免纳直接税的特权,同时也逃避间接税。国家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第三等级,赋税主要落在农民头上。

32 ②旧制度末期的改革 p 1774年,法国遇到严重的旱灾,土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面粉和面包价格飞涨。 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年5月路易十五死去,由于他不得人心,被迫晚上下葬。 “像1715年的情形一样,法国又一次为国王的去世而感到欣慰”,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位( )。

33 据说路易十六几乎具有所有的美德,他性情温厚,心地善良,不贪图享受,还经常接济穷人。但他胸无大志,昏庸无能,对政治不感兴趣,热心打猎、制锁,被称为“锁匠国王” 。他企图振兴法国,倡导改革;而改革必须触动特权,他又不敢。他总是希望找到一个适当的、能为特权等级接受的方法改革,结果弄得两头不讨好。为缓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先后起用杜尔哥、内克、卡罗纳和布里埃纳等人为财政总监,实行局部改革。

34 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处决死刑犯都是用车裂,即类似中国古代的“五马分尸”。用这种刑法处决犯人时,其惨象叫人不忍观看。法国有一位叫约吉坦的医生,在国会里当议员,对车裂的刑法看不过去,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事情。于是在1789年12月1日的议会会议上提出,想改革车裂的刑法。议员们觉得他的想法合理,当即通过了他的议案。约吉坦试制了斩首机,亲自监斩几个死刑犯。但当斩到第三个人时,刀刃竟然卷了。

35 1791年6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知道了斩首机卷刃的事情,把约吉坦等有关设计制造人员召去,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这位国王看罢斩首机的刀刃后突然来了灵感,认为斩首机上的铡刀改为三角形的效果要好得多。为此,他还亲自操过笔来,画了一张三角形刀的草图。制造人员按照路易十六的草图重新制了一口刀,试验后果然效果非凡。于是,法国正式启用了这台斩首机。这以后,刽子手在干净利落处决死刑犯时,都交口称赞的国王脑子快。然而,两年后,正是经国王亲自修改的这台斩首机,却用在了国王自己的头上。

36 杜尔哥以重农派的学说为依据,在经济上宣布粮食贸易自由,限制行会权力,将筑路税改为所有等级均须缴纳的道路税;在政治上削弱封建特权,加强自治。他的改革曾一度使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杜尔哥推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进步改革,遭到了特权等级,尤其是宫廷贵族集团的猛烈攻击。路易十六屈服于显贵们的压力,于1776年将杜尔哥免职,改革也被取消。P235第3段

37 当杜尔哥临走的时候曾警告路易十六说:“陛下,请记住,正是虚弱把查理一世带上断头台的。”

38 为寻求缓和财政危机的出路,又任命来自瑞士的银行家内克继任财政总监。p235第4段
内克以其银行家的声誉为国库借得了几笔国债,虽缓解了财政开支上的急需,却使赤字更行加大。内克缩减政府开支,取消宫廷中的高俸清闲官职。当时,王室的挥霍无度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国王滥肆行赏的用度,每年即达2800万锂之多。此外还有绰号“赤字夫人” “赤字皇后”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开销,包括无休止的服装、首饰费和难以计算的赌本。宫廷中又有惊人数量的领取巨额俸禄的虚职人员。内克的努力是徒劳的。 他局部公布了国家财政预算;虽捏造收支有节余,却暴露国王赏赐和贵族年金数额的秘密,于1781年被免职。

39 卡罗纳(卡隆)于1786年提出以减轻军役税、建立土地特征税、取消人头税和地产念一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计划,并促使国王在1787年召开了“显贵会议”,希望特权等级接受改革。但显贵们一毛不拔,拒绝改革,卡罗纳也被免职。P235倒1段 布里埃纳在国王支持下宣布征收印花税和土地税,但巴黎高等法院穿袍贵族拒绝登记,并提议召开三级会议决定臣民的纳税。特权等级支持法院,形成所谓的“贵族革命”。路易十六只好同意于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布里埃纳被迫辞职,内克重任财政总监。

40 财政危机成为大革命爆发直接原因。 法国的财政改革经过多次尝试都归于徒劳。在改革期间,亏空数额仍不断增大,至大革命爆发时,法国国债达45亿锂。而高等法院与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国王,表现出了贵族的反动倾向,严重削弱统治阶级力量。旧制度已病入膏肓,任何改革无力挽救颓势,统治阶级只能将希望寄托在175年没有召开三级会议上。所以改革敲响了旧制度的丧钟,标志大革命的来临。

41 (2)人民运动空前高涨 “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以及城乡群众革命运动的普遍高涨是革命形势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
1787、1788年连续两年农业歉收,连播种都缺乏种子,粮价飞涨,天灾人祸,结果饥饿和贫困笼罩整个法国。1788年12月间,仅巴黎一地就有8万失业工人,工资下降了20-30%。

42 农民遭受领主们的残酷压榨。 “领主反动”:又称封建反动,指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封建领主对农民压迫的突然加强。当时由于物价飞涨,领主所得的固定数额的地租相对减少。于是就把几个世纪之前实行过的各种苛捐杂税又恢复起来,所以称为反动。 黑暗的封建统治造成各种矛盾和冲突一下子尖锐起来。从1788到1789年春,法国爆发了三百多次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农民暴动和城市平民运动风起云涌,人们不愿再忍气吞声照旧生活下去了。

43 二、三级会议与革命开始p236 1、三级会议选举和资产阶级的宣传活动 特权等级反对王室向他们征税并企图迫使第三等级更多地纳税;
资产阶级希望通过三级会议促使王国政府推行改革,使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些主张转化为国家政策; 城市平民强烈要求减轻赋税和抑制特权; 广大农民则要求限制领主们的残酷压榨,希望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不附带任何封建义务),这是一种“平均地权”的要求,反映了小资产者固有的平均主义倾向。

44 1789年年初,各郡进行三级会议代表的选举。资产阶级以第三等级的名义积极进行活动,发表了一系列代表自身利益和愿望的小册子。如西哀耶斯的《什么是第三等级?》、米拉波伯爵的《对普罗旺斯人的呼吁》、罗伯斯庇尔的《对阿图瓦人的呼吁》等等。其中以西哀耶斯《什么是第三等级?》一书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远。在这本小册子中,西哀耶斯痛斥了封建等级制度,指出:“什么是第三等级呢?它是一切!但直到现在,他们在政治上怎样呢?毫无地位。他们要求什么?要求有一定地位!”。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对于启发整个第三等级的革命热情,起了积极的作用。

45 第三等级群众反对三级会议的传统开会方式,要求给第三等级以双倍代表名额,并且要求3个等级的代表共同集会,以代表个人投票进行表决,而不是各等级分别集会,以整个等级为表决单位。
《维吉尔堡决议》p236倒2段 内克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使路易十六同意给第三等级双倍代表名额。三级会议代表的选举活动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当选第三等级代表的以律师为最多,其次是资产者和地方法官,以及地方行政官员、自由职业者等,还包括十几名自由派贵族和教士。

46 2、从三级会议到制宪议会 (1)三级会议的召开 大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

47 出席三级会议的三个等级的代表共有1139人,其中第一等级291人,第二等级270人,第三等级578人。会议一开始,路易十六就声泪下的警告代表提防革新思想,一切围绕政府的财政困难。之后,财政总监内克用三个小时、大量的数字,叙述了政府的财政情况,丝毫没有谈到政治改革。甚至还规定第三等级的代表要穿黑色制服,不能同穿戴华丽的僧侣和贵族一起从正门进入会议厅,要走后面的小门,并且还差一点要他们跪下来听国王的开幕词。接着,会议围绕表决权问题,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争论。

48 (2)国民议会成立 在米拉波和西哀耶斯的提议下,6月17日,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开会,同时宣布自己是代表全体人民,并组成国民议会。p237

49 (3)网球场宣誓 p237第2段 6月20日晨,国民议会的代表转到附近的一个网球场集会。经穆尼埃建议,西哀耶斯起草了“网球场誓言”,全体与会代并一致宣誓,表示“非待宪法建立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决不解散”

50 “网球场宣誓”表明资产阶级已基本形成自己的反封建斗争纲领,即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4)制宪会议成立 p237第3段 6月25日,同情和支持第三等级的149名教士和2名贵族代表也从特权等级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国民会议。国王迫不得已,只好在27日下令三个等级合厅开会,即所有代表都加入国民会议。代表们的等级差别自此消失。这时,国民会议把制订一部宪法确定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就在7月9日改称为制宪会议。

51 3、攻占巴士底狱( )—革命爆发 一名叫德穆兰的青年在罗亚尔宫广场向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立即拿起武器进行斗争。群众报之以热烈的欢呼,当即开始了示威游行,并与军队发生了冲突。

52 巴士底狱是君主专制的象征。巴士底狱墙高30米,护城河宽25米,当时的守卫只有30名瑞士雇佣兵和80名老弱残兵。7月14日,巴黎人民高呼“打到巴士底狱去”的口号,临时凑在一起的954人用了45分钟攻占了巴士底狱。进攻者伤亡98人,只有6-7名守卫被杀死,巴黎人民控制了整个巴黎。路易十六在日记中的记载是:“本日无事”。 乔治•鲁德说:“虽然巴士底狱的陷落没有多大的军事意义,可是却有极为深远的政治影响”。7月14日革命的胜利,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顽固派大贵族见局势不可逆转,纷纷逃亡国外。

53 制宪议会掌握了巴黎的政权。7月15日,巴伊当选为巴黎市长,拉法耶特侯爵被任命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巴黎的胜利迫使国王让步,承认了革命成果,并亲自到巴黎接受象征革命的蓝、白、红三色帽徽(蓝、红色是巴黎市旗帜的颜色;拉法耶特在蓝、红色之间加上了国王旗帜的白色)。 巴黎人民七月十四日攻克巴士底狱的胜利,迫使国家政权由专制国王转到资产阶级手中,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54 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法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攻占巴士底狱之后仅仅20天,国民议会就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这意味着120多年前由国王路易十四建立起来的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

55 革命的起始时间 我国史学界习惯上把法国革命的上限定为 1789 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
还有人主张,革命的起点应当前移至 1789 年 6 月 17 日,它标志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是政权转移的起点。(林贤极、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 年第 1 期)

56 关于上限 ,还有人主张划在 1789 年 5 月三级会议召开〈寥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 年第 1 期〉。

57 4、市政革命和农民暴动 p238第3段 市政革命或市镇革命,各地纷纷建立新的市政机构。 贵族阴谋 1789年大恐慌
贵族阴谋 1789年大恐慌 农民暴动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在全国夺取了政权。

58 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君主立宪派(斐扬派)代表大商业金融资产阶级,以自由派贵族为领袖,最有声望的是拉法耶特和米拉波伯爵,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所以称君主立宪派。

59 1、《八月法令》和封建制度的废除 p 8月4日至11日,议会陆续通过一系列决议,史称“八月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其中封建人身义务、徭役,领主的狩猎权、鸽舍权、司法权,教会什一税、免税特权、买卖官职制度等一概无偿废除,但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地租却要以赎买的方式废除。 《八月法令》从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重要一步。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

60 局限性:没有废除与土地有关的地租和继承税,要求农民高价赎买;没收教会的土地分成大块高价出售,结果大部分土地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八月法令没有根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61 关于赎买封建义务的规定是保守的,但它较切合当时的实际。 因为赎买本身就是废除的具体形式之一。它是采取较为缓和的形式来废除,这在当时有利于新政权巩固,以免引起混乱。革命导师并不反对赎买方式。恩格斯说,“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62 2、《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p239 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了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它包含17个条文,将启蒙运动的政治学说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宣言以后被列入《1791年宪法》,作为宪法的前言。

63 《人权宣言》集中论述了“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强调了被称为“1789年原则”的大革命基本原则:即天赋人权原则,人权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自由平等原则,“在权利方面人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国革命者强调“始终是”,暗含着对由人们天赋能力的不同而可能造成的后天的不平等的否定; 法制原则,明确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在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都应被推定为无罪”;

64 纳税平等原则,“赋税应该在公民间按能力分摊”;
财产权原则,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是出于公共需要并在事先和公正的赔偿的前提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 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封建特权,确立了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的民主原则,以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以公民社会代替贵族社会,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封建私有制,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65 3、十月事件和革命俱乐部的活跃 p240 封建势力对《八月法令》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难以容忍,国王虽勉强批准了《八月法令》,但拒绝批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还企图镇压革命。9月14日,国王下令调集军队,10月初在凡尔赛宫廷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军队的宴会,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消息传出,巴黎人民义愤填膺,手持武器向凡尔赛进军,包围并冲进王宫。10月6日,国王被迫批准《人权宣言》,并迁回巴黎,处于人民的监视之下。

66 4、制宪议会改造法国的法令(反封建法令) P242 第一是改组政权。为摧毁封建制度,制宪议会首先对旧的国家政治体制加以改造。1789年10月,议会通过关于政府基本原则的法令,立法权归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但只能依法行使职权;1790年春又确定了司法独立原则,使君主立宪制的三权分立初具规模。1789年12月,议会废除了旧的区域划分,按平等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人口、面积大致相等的83个郡,进一步消除了封建割据的残余。

67 第二是改组教会。为摧毁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困难,根据亨利•格雷古瓦神甫的提议,议会于1789年11月宣布将教产收归国有,以此为担保发行“指券”(assignat),政府以“指券”发行收入偿还部分债务。1790年3月,议会又决定出售国有财产。这些措施在物质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1790年4月,议会宣布取消天主教国教地位,取缔各种修会团体。1790年7月,议会通过《教士的公民组织法》,对教会进行改组,其要点有四:废除了原有的大主教区和主教区,确定了按照新的行政区划分教区的原则,即每省划为一个主教区;主教和本堂神甫由公民选举产生,薪俸由国家发给;教会机构不再掌握世俗权力;主教和神甫在任职时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国王和法律。使教会成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士成为国家公职人员。

68 第三是打击贵族。1790年6月19日,议会宣布永远废除世袭的贵族阶级,任何人不得保留贵族头衔。
第四是废除社会经济方面的封建性限制。1790年4月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10月废除了封建时代的苛捐杂税: 的法令废除了间接税、内地税和商品入市税,直接税只保留地产税、动产税、属人税和营业税;1791年3月废除了旧制度颁布的工业法规和封建行会;6月颁布了防止行会复活的《夏普利埃法》。 以上政策和措施从各方面摧毁了封建旧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法国领土、行政的统一和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69 1790年7月14日,巴黎举行了“全国结盟节”庆典,象征着新国家的形成。但是,这些措施都存在着失误甚至严重失误。p242
制宪议会的立法活动始终是公开化的,议会上辩论的情况也是向公民公开的。政治的公开化是法国大革命贯穿始终的特点。

70 5、共和运动和1791年宪法p243 (1)瓦伦(发棱)事件和共和运动
宫廷迁回巴黎后,路易十六一直心怀不满,企图在王党帮助下复辟。1791年5月,逃亡贵族首领、王弟阿图瓦伯爵与奥皇会谈,筹划欧洲君主出面干涉法国革命,并暗中与路易十六勾结。6月20日深夜,国王、王后及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利用俄国使馆的假护照,乘马车潜出巴黎,企图逃亡国外。6月21日晚,国王逃至瓦伦被邮政局长德鲁埃识破并被截回,于6月24日返回巴黎。只有普罗旺斯伯爵逃至比利时。

71 瓦伦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国王的逃亡被视为自动放弃王位,从此,王室威信扫地。路易十六由“人民的好父亲和勇敢的公民”的“好国王”形象一下子变成了“叛徒、酒鬼、躁狂型疯子、笨猪”,全国立即掀起废除国王、建立共和国的运动,这是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民主共和运动。 哥德利埃俱乐部向议会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审判国王;一些革命报纸也提出建立共和国的主张。但雅各宾俱乐部基本没有参与共和运动,“共和”制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一种“短命”的制度。议会的君主立宪派则深恐废除国王而招致外国武装干涉,宣布国王逃跑是遭人“劫持”。

72 7月17日,巴黎人民1万多人在马尔斯校场举行集会要求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时,议会下令镇压,造成死50人,伤数百人,逮捕200多人的“马尔斯校场事件”,共和运动被镇压下去。
马尔斯校场事件表明第三等级在政治上开始分裂,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与资产阶级民主派为首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已公开暴露。

73 (2)1791年宪法 p244 为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加紧制宪工作,期间在一院制和两院制、国王否决权、公民身份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大分歧。宪法于1791年9月通过并经国王批准颁布,它概括了制宪议会自1789年起颁布的各项法令,以《人权宣言》作为前言,以人民主权原则和分权原则为基础,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的设置都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74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大臣和高级军官,有权暂时否决议会的决议: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立法议会: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宪法在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把全体居民按财产资格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级公民。

75 6、立法议会和君主制倾覆 (1)立法议会召开和法国的形势
立法议会于1791年10月1日开幕。立法议会没有原特权等级的代表,没有达官贵人,没有社会名流,也没有天才的演说家,但一开始就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坐在议会大厅右边的派别是“君主立宪派”,在745名议员中占264席,他们拥护宪法,反对革命深入,在议会中起着主要作用;在社会上获斐扬俱乐部及各郡政府、国民自卫军的支持。坐在左边的派别是“雅各宾派”,占136席,包括布里索派、吉伦特派和激进民主派,他们对宪法持保留态度,获巴黎人民的支持。坐在议会大厅中间的派别占345席,他们的政治态度摇摆于左、右派之间。

76 三级会议→制宪会议→新选出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立法议会召开之时,法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第一,严重的物价问题。由于缺乏理财能人,财政委员会主席康邦只懂得会计业务,将有价证券视为法宝,指券的流通和无限制地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和人们对指券的不信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物价随之高涨。它加重了人民生活的困难,各地都掀起了限制物价上涨的人民运动。

77 第二,反革命叛乱日益猖獗。早在1791年8月,反抗派教士和贵族就煽动落后的农民在旺代郡发动叛乱;10月,贵族在阿维尼翁的叛乱中杀死市长;国内反革命叛乱助长了逃亡国外反革命的气焰,他们建立武装,科布棱茨成为亡命者的反革命巢穴。 第三,欧洲君主国武装干涉的威胁。法国革命废除封建制度,危及邻国的统治基础,因而引起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惊恐和仇视。1791年8月27日,在英、俄的怂恿和支持下,普、奥两国君主在庇尔尼茨发表宣言,号召各国君主共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恢复法国君主的统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议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外国干涉的威胁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

78 (2)对外战争爆发和君主制倾覆 p246 在对待外国干涉问题上,由于君主立宪派主和,而吉伦特派主战,与国王的需要相适应,1792年3月,吉伦特派取代君主立宪派上台组阁。4月20日,吉伦特派内阁对奥、普宣战,对外战争爆发。一个国家整个地投入了战争,这是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布罗代尔认为:“人们常常这样说,假如大革命没有被淹没在1792年春天的洪水中,那么它就会像众多法国思想家希望的那样,按照英国的模式成为一个几乎和平的、温和的革命”。

79 法国面对外国的武装干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国王和王后支持战争,抱着反革命的目的,希望法国在战争中失败,以便恢复封建专制。 君主立宪派反对战争,希望维持现状。 雅各宾派也反对战争,不主张立即对奥旋转,认为首先应清洗军队中的贵族军官,肃清反革命势力。 吉伦特派希望战争,由之组阁,利用战争转移群众感的斗争视线,削弱左派势力。

80 尽管法国首先宣战,但由于法军素质差、出身贵族的将领既无指挥能力,又敌视革命而消极作战,更由于国王和王后里通外国,使法军节节败退,奥、普联军很快入侵法国。战争失败使吉伦特派处于不利地位,国王于6月底重新任命君主立宪派组阁。 军事失利和解除吉伦特派内阁激起民众的极大不满,6月底至7月初,巴黎和外省的第二次民主共和运动再次兴起。 罗伯斯庇尔和丹东转变为共和主义者。

81 丹东号召人民:“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这样法国才能得救”。立法议会决定从全国招募两万名志愿军来保卫巴黎。议会于7月11日通过“祖国在危急中”的决议,号召公民保卫祖国,激发了民族情感,事实上开始了“义务兵役制”。各地纷纷组织志愿军开赴首都,马赛志愿军500多人沿途高唱“莱因军歌”,步行28天,于7月底到达巴黎。作者鲁日•德•里尔虽因为出身贵族已被放逐,但歌曲鼓舞了士气,此后它以“马赛曲”而闻名于世。

82 7月26日,普奥联军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在科布棱茨发表由法国逃亡贵族起草的宣言,宣称:“如果国王、王后及王族稍受侵犯,如果他们的安全、尊严与自由不能立即得到保证………将予巴黎全城以军事处分及彻底毁灭。”声称要保护路易十六,并扬言要派军队侵入法国领土,毁灭巴黎。奥国公开挑衅的军事行动激发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被激怒的巴黎人民于8月9日晚举行起义,攻占王宫,10日推翻君主制。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宣布召开普选的国民公会。至此,立宪派的统治宣告结束,吉伦特派取得了政权,法国革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83 君主立宪派统治结束的原因: 在政治经济问题上,压制人民群众的要求,即反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与国王妥协,顽固地维护君主制度,使其威信急剧下降; 消极反抗外来干涉,将领们对外作战不得人心,面临绝境。

84 对君主立宪派的评价 第一种观点:对君主立宪派的作用予以否定和批判 ,认为他们投身革命是假 ,阻止革命、反对革命是真。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 : 《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 第二种观点:主张对君主立宪派给予肯定的评价。〈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载《世界历史》 1981年第2期; 赵瑞芳: 《评法国大革命中的立宪派》,载《思想战线》1983 年第4期〉

85 还有学者认为,在热月党统治时期,只有君主立宪派在掌权期间所完成的事业作为真正成熟的革命成果保留了下来 ,这也说明了他们的历史功绩。〈高韵青:《论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 载《法国史论文集》, 三联书店1984年版〉 法国大革命的任务是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评价这次革命中各个政治派别,就应该依其在摧毁旧封建制度,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做了些什么来衡量。列宁说:“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86 四、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0日——1793年6月2日) p248
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君主立宪派不同,与封建势力矛盾对立尖锐,能够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特别是在巴黎的无套裤汉的影响下进行斗争。

87 1、将革命推向前进(社会经济改革)p249 8月14日通过一项土地法令,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允许贫苦农民用分期(十五年)付款的办法购买。减轻农民为赎免封建义务而缴纳的款额。8月25日又通过决议,废除一切在法律上不能确证其有据的封建权利。显然,1792年的土地法令比起1790年的土地法令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它部分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88 2、打败外国干涉军,镇压反革命分子 1792年9月2日,距巴黎仅一百多公里的凡尔登要塞失守,巴黎门户洞开 。巴黎公社发出号召:“公民们,拿起武器,敌人已经逼近巴黎门口,一切爱好自由的人们,必须站在一个旗帜之下,我们要立即组织六万大军,与敌人决一死战”。大批革命士兵不断开往前线。 “九月屠杀”p249倒二段

89 9月20日,法国革命军与入侵的普军在瓦尔密展开激战。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高呼“民族万岁””的口号。英勇战斗,终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瓦尔密战役是法国人民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第一次胜利,是法国革命的转折点,它大大鼓舞了法国人民的信心,从此法军转入反攻,不到两个月,外国干涉军被全部逐出法国领土,从而拯救了法国,拯救了法国革命。 歌德曾参加了那次战役,他说:“此时此地,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90 3、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宣布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91 4、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 9月21日,国民公会开幕。按照宪法,给予21岁以上男子普选权。国民公会虽由普选产生,且无君主立宪派代表当选,但政治派别的分歧和斗争很快尖锐起来。 国民公会中吉伦特派约占160人,主要领导人是布里索,他们掌握大会领导权,居于右派地位。雅各宾派(山岳派)约100人是大会中的激进派,主要领导人是罗伯斯庇尔和丹东;其余500余人为各省资产阶级和倾向革命的贵族代表,是中间派,被称为“平原派”或“沼泽派”。

92 国民公会的一个新现象是出现了一些职业的革命家,不管革命取得多大成就,他们永远也不会满意,他们对试图停止革命步伐的人们的责骂,甚至比谴责旧制度的拥护者更为尖刻,他们从各个角度推动着大革命。
国民公会一开始,雅各宾派与吉伦特派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0月10日,雅各宾俱乐部将吉伦特派首领布里索开除出去,此后,许多吉伦特派分子也纷纷退出。这是雅各宾俱乐部的第二次分裂。从此,雅各宾俱乐部就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组织了。

93 两派的分歧和斗争焦点有三: 第一,对革命形势的看法和估计不同,对革命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 第二,如何对待巴黎公社。 第三,如何处置国王。 P

94 罗伯斯庇尔说:“路易十六应该死,因为祖国需要生”。圣鞠斯特在国民公会发言中指出:“必须对国王提出诉讼,不仅因为他在统治时期犯下罪行,而且因为他是国王”。马拉更是大声疾呼:“要挽救祖国,必须砍下暴君的脑袋”。经过投票表决,国民公会的大多数代表主张判处国王死刑。 处死国王,是吉伦特派的失败,是雅各宾派和革命人民的重大胜利,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欧洲,打击了法国乃至欧洲的封建势力。

95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作为“民族的叛徒、人类的敌人”被送上了断头台。同年10月,王后安东瓦内特也被处死。

96 5、限价运动和吉伦特派倒台 对外战争爆发后,政府财政亏空、货币贬值的现象更加严重,议员们对经济问题一窍不通,整天忙于党派的争权和个人的勾心斗角,对发行指券的主张深信不疑。1792年8月,指券贬为面值的61%。全国都受到物价上涨的困扰,要求限价和打击投机商的人民运动波及各地。人民或强制商人按他们所定的价格出售商品,或要求政府采取具体措施限制物价。

97 1792年底,限价运动中涌现出以雅克•卢为首的“忿激派”( “疯人派”),代表人物有雅克·卢、瓦尔勒、勒克莱尔等。 忿激派代表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主张对日用品实行普遍的最高限价,用革命的恐怖手段严厉惩罚投机商,狠狠打击反革命分子。忿激派还要求平分土地,提高工资,改善人民生活等等。1792年12月1日,雅克·卢在巴黎天文台区发表演说时第一次提出,解决食品供应问题同实行恐怖是密不可分的。后来他在为巴黎48区起草的请愿书中又提出:“哪里没有面包,哪里就没有法律,没有自由,没有共和国”。请愿书强调,必须用恐怖手段去对付“破坏指券信用的人,无限抬高物价的人和把我们大步引到向反革命的人”。

98 但吉伦特派为维护经济自由,对限价运动采取敌视态度;山岳派也与吉伦特派观点一致。12月8日,国民公会通过坚持经济自由,镇压限价运动的法令,激起下层人民更加不满,限价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雅各宾派最初也不同意忿激派的要求,但它很快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战胜敌人,把革命进行到底,就必须保持与忿激派的联盟,采取坚决的革命措施。于是它改变态度,与忿激派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吉伦特派。1793年5月4日,在罗伯斯庇尔的提议下,国民公会通过了《粮食最高限价法》。这意味着雅各宾派站到了人民一边,也意味着吉伦特派的再次失败。

99 国民公会和军队中的吉伦特派分子都力图把这场正义的自卫战争转变成为侵略扩张的掠夺战争。
下层民众运动和山岳派态度转变使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矛盾加剧,吉伦特派对山岳派及其支持者加强迫害和镇压,使自己日益陷于孤立。吉伦特派不顾共和国面临的严重危险,继续推行反人民的政策。4月,吉伦特派捏造罪名,逮捕马拉交付法庭审判。法庭在大量事实面前不得不宣布马拉无罪释放。5月,他们又组织起一个反对巴黎公社,迫害雅各宾派的十二人委员会。同时,吉伦特派竟在里昂等城市发动政变,杀死几百名雅各宾派分子。

100 吉伦特派倒台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他们对限价运动的敌视态度,限价运动矛头对准了资产阶级和经济自由原则,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在直接打击封建势力的问题上,他们和雅各宾派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妥协退让的表现,吉伦特派有功于革命的。由于法国大革命面临着强大的外国武装干涉的威胁,才发展到必须暂时地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激烈程度,不如此就不可能动员起群众的力量去抗击敌人,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独有的特点。吉伦特派只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才遭到垮台的命运。

101 5月31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选举新的巴黎公社,包围国民公会,逮捕了吉伦特派议员,吉伦特派在人民革命打击下倒台。吉伦特派统治被推翻,人民起义又一次获得了胜利,政权转到了雅各宾派手中,法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次法国革命中,立宪派统治以后是吉伦特派的统治;吉伦特派统治以后是雅各宾派的统治。这些党派中的每一个党派,都是以更先进的党派为依靠。每当某一个党派把革命推进得很远,以致它既不能跟上,更不能领导的时候,这个党派就要被站在它后面的更勇敢的同盟者推开并且送上断头台。革命就这样沿着上升的路线行进。”(见《马恩选集》第一卷625页)。

102 五、雅各宾派专政(1793.6.2—1794.7.27) 1、 雅各宾派执政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A.雅各宾派取得政权的时候,法国的形势十分严重。外部强敌压境;国内叛乱扩大,间谍横行。刚刚上台的雅各宾派要稳定统治,挽救年轻的共和国,就必须拿出气魄,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争取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巴黎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难,国内生产停顿,群众痛恨暴君、奸商、贵族,主张把恐怖提上日程。

103 C.雅各宾派是政治上倾向于革命的民主派,面对当时高涨的革命热情,能够提供更积极的领导者,愿意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在政策上采取措施,满足人们的要求,巩固革命政权。

104 雅各宾派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派与人民大众的联合专政; 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反封建反君主专制的统一战线。因为其政权的理论基础是卢梭学说,阶级基础是较富裕的小资产阶级,是革命中最坚决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从斐扬派,到吉伦特派,再到雅各宾派,大革命经历了一个不断激进化的过程。

105 2、 雅各宾专政的革命措施 (1)土地立法 6月3日至7月17日,国民公会连续颁布三个土地法令。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标志大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问题用民主的方式得以解决,在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是最彻底的。它瓦解了农村封建统治的基础,使大量农民成为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106 (2)颁布了1793年宪法,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民主的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
宪法宣布法兰西为统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实行人民主权原则由人民议定法律,直接选任代表,并委托选举人选举行政、司法官员。宪法规定由选举产生国家机构,还规定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凡年满21岁的男子均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这部宪法虽然仍坚持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权,确认了经济上的不平等,但它取消了1791年宪法根据财产的不平等而将全体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规定,以普选制度来保障公民的政治平等。

107 宪法以民选产生国家机构的规定来保证国民的代表机关的最高权威,使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即体现了卢梭关于人民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和至高无上的原则,又体现了国家机构的分工负责制。宪法给予人民政治自由权,甚至承认人民有权起义反抗侵害公民自由权利的政府,充分体现了卢梭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所以,1793年宪法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一部宪法。

108 (3)恐怖统治(la Terreur)的建立
①政治恐怖 7月改组了救国委员会,实行高度集权的统治; 10月10日颁布成立革命政府的法令,扩大救国委员会权限,使之成为集权政治体制的中心。政治恐怖的最通俗的表现就是以监狱、断头台(La guillotine)等暴力工具为特征的恐怖专政。它的后果是产生了为了达到“崇高的目标”而忽视人的生命的趋势。1790年的法律规定,用断头台处死的办法不再局限于贵族,对平民也同样适用。1793年以后,作为最主要的暴力工具,断头台也成为恐怖的代名词。

109 政治恐怖的标志是1793年9月17日国民公会通过的《惩治嫌疑犯》的法律,以对付“所有的变节者”。所谓“嫌疑犯”并非指那些可能犯有某种罪行,但对犯罪时的特定环境尚需经过查究对证加以澄清的人;而是指那些由于其思想观点,甚至由于其模糊不清的冷淡态度被认为是可能犯罪的人。于是,雅各宾派的不同政见者、反抗派教士、以及吉伦特派在地方的支持者“联邦党人”,都被列为“嫌疑犯”而成为暴力教化的对象。

110 法学家拉瓦锡被杀,“革命不需要科学” 富歇被称为“里昂屠夫” 狄更斯《双城记》

111 ②经济恐怖 7月宣布关闭交易所,颁布严禁囤积居奇的法令,对违反者处以死刑,使打击投机商的活动法律化;9月9日颁布建立革命军的法令,革命军由无套裤汉组成,其任务是保证限价法令的实施和军粮征发、分配和运输;9月11日颁布低价法令,对粮食、面粉、饲料实行全国统一定价;9月29日颁布全面限价法令,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限价,这是经济恐怖的核心和标志。这些法令构成了战时需要的统制经济体系。

112 ③行政恐怖 强化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确立雅各宾派专政的专权体系。组成了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兼立法和行政;建立中央革命政府——救国委员会,掌管行政;设立国家检察机关——社会保安委员会。雅各宾派执政的政权基础是地方的人民俱乐部。后来改组救国委员会,实行直接民主,议会表决实行公开唱名制,以及通过民众直接参政、议政,出席会议旁听甚至发言的方式执行并完成政府的具体法令和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将战争作为全民的事业,而不是国王和将军们的游戏。

113 ④宗教恐怖 推行“非基督教化”运动,关闭教堂,取消基督教信仰。非基督教化运动从迫使教士弃职还俗,鼓励教士结婚成家开始,继而全面关闭教堂,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或迷信活动。埃贝尔派还制造出一种“理性教”要人们崇拜,把巴黎圣母院改为“理性庙”等,企图人为消灭基督教。非基督教化运动中结婚成家的教士至少在6000人以上。 社会生活中与基督教决裂的世俗化也开始了,宗教的习俗被完全抛弃,几乎整个法兰西从地名到人名都发生了反基督教的变化,历法也改为“共和历”。

114 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呢? 首先,恐怖统治实行初期确实起到巨大积极作用。
雅各宾派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掌权的。要巩固统治,只能用革命恐怖对待反革命的恐怖。其性质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恐怖政策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平民方式”。这种方式使雅各宾派真正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盟,对保证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像一把铁扫帚一样,扫荡了封建势力和市侩主义,它甚至不惜用打击资产阶级自身的方法去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利益。恐怖统治的实行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要求,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1794年初,雅各宾政权建立时所面临的那些危机,基本上都克服了。恐怖统治完成了它的使命。

115 其次,恐怖统治在实行期间违反法制,滥杀无辜现象相当严重。对发生叛乱的地区,惩罚十分严厉,对于被捕的,尤其是政敌,更不放过。另外,还出现了违反人权原则、破坏信仰自由的“非基督教化”运动,强迫人们放弃基督教,搞无神论的“理性崇拜”。据统计,在恐怖时期,经审讯而被处死的有17000人,加上为审讯被处死以及病死狱中的人有3万5千—4万人。在这些人中,60%是工农,25%是资产阶级,真正贵族只占8%。

116 第三、恐怖统治作为一种战时体制,是在特殊条件下采用的一种非常手段,带有极大被动性,在主要方面是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统制经济体制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原则,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这在夺取胜利的情况下是必要的,但无论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的过渡进程来看,还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来看都是暂时的。一旦危机克服,就应该终止,并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

117 但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当权派,在恐怖统治年代里养成了排他自保和权力欲膨胀的心态,使他们继续利用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维护自己的权力,因而不肯果断地终止恐怖,违背了历史潮流,导致了雅各宾派内部分裂为三派,即埃贝尔派、丹东派和罗伯斯庇尔派。罗伯斯庇尔对两派都进行镇压,恐怖统治失去了原来的目标。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可能再犯十个错误来弥补;为了回击一项指责可能杀更多的人。当一个政权的维持需要以鲜血的不断流淌作为代价时,它存在的合理性就会发生疑问,更多的人会对它产生反感,甚至公开反抗。 恩格斯说:“恐怖统治成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从而变成了一种荒谬的东西。”恐怖统治是雅各宾垮台主要原因。

118 3、雅各宾专政的内部斗争 (1)镇压疯人派 (2)镇压“左”的埃贝尔派 (3)镇压丹东右派
丹东要求结束恐怖,恢复法制,提出了“珍惜人类鲜血”的口号,被称为“宽容派”。1794年3月-4月,革命阵营内部的“乱党”分子一个个被送上断头台。至此,大革命前期的著名革命活动家,几乎全部命赴黄泉。

119 4、热月政变 “最高主宰节” 《牧月法令》。法令废除了开庭前的预审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法庭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听取证人的证词;在缺乏直接的证据材料时,法庭可以运用“推理”定罪;宣判只能在无罪释放和死刑中选择其一。法令的报告人库通声称:“问题并不在于杀鸡儆猴,而是要把所有死不改悔的专制政权的喽罗们斩草除根。”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仅巴黎就有10批“犯人”被推上断头台,数达1376人;监狱在押嫌疑犯也多达8000多人。

120 在整个大恐怖期间,死亡人数在35000至40000之间。惩治叛乱的死刑占78%,思想上的犯罪行为被处死者占19%,而经济方面的犯罪被处死的只占1%。其中属于原第三等级的成员占85%,贵族占8.5%,教士仅占6.5%。全国在押的嫌疑犯人数约达30万人。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牧月法令》使民众和资产阶级人人感到自危,罗伯斯庇尔的恐怖也“成了一种荒谬的东西”,它加速了雅各宾政权的终结。7月26日,反罗伯斯庇尔的各派在国民公会会议上对罗伯斯庇尔及其支持者发起公开的攻击;7月27日(热月9日),国民公会通过逮捕罗伯斯庇尔及其支持者的决议;28日他们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专政倒台。

121 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种强力专政,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时期,它对于团结法国人民、稳定社会秩序,打败王党的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和巩固大革命的果实,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形势的稳定和对外战争的胜利,客观历史发展的形势要求放松政策,取消恐怖,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形势,也就是说要求按照丹东派的观点,把革命退回到法国资本主义在当时所应当达到的基点上去。罗伯斯庇尔正是由于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从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行了一条理想主义的政治、经济政策,甚至于使用暴力破坏了雅宾派内部的团结。这不仅使得它存在的客观基础失去了,而且给它的敌人以可乘之机,把自己的同盟者推向了敌人的阵营,这一切,就注定了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必然失败的命运。

122 雅各宾派专政失败原因 A.内忧外患基本平息后,资产阶级不愿继续接受限制自身利益即限制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恐怖统治;
B.雅各宾派内部存在着派别斗争,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身力量; C.恐怖统治期间,雅各宾派目无法纪滥杀无辜,激起社会各阶层不满,彻底摧毁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123 没有及时结束恐怖统治,损害了农民与城市平民的利益,破坏了与人民的联盟,动摇了群众基础。
D.国民公会大多数人结成了反对罗伯斯庇尔的统一战线,他们的力量在国家立法机关尤其占优势。 E.罗伯斯庇尔的独断专行,滥用恐怖,加速了雅各宾派的倒台,表现在恐怖的扩大化《牧月法令》。 有人说他是杀人狂,在他的坟头上刻有两句话:“过路人,不管你是谁,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

124 关于对罗伯斯庇尔的评价问题 1.他同时代的人 史达尔夫人将其描绘成“肤色浅绿、伪善成性”的人,
富歇:“此人狡猾而又傲慢、猜忌、怨恨而又复仇心切”; 马拉:“一位长期赤忱为国并且不惜甘冒生命危险的人。” 2.法国史学界:毁誉不一。 弹劾者:“嗜血的教主”、“执行暴力政府的代表人物”、甚至“屠夫、暴君”等; 赞者:大加颂扬,极力美化一切。

125 我国基本上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罗伯斯庇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比同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具有更为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更彻底的革命精神 和更果敢的革命行动。在革命紧要关头,他实行了革命的专政挽救了革命。为了革命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获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美名。他两次恋爱,都因重任在身,无暇他顾而没能结婚。(陈崇武:《评罗伯斯庇尔》,载《历史研究》1979 年第 10 期 ) 有的学者强调罗伯斯庇尔的限价政策反映了下层群众的要求 ,应当肯定。(李永昌:《罗伯斯庇尔和限价问题》, 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3 年第 4 期 )

126 第二种意见: 罗伯斯庇尔在 1793 年底之前实行的恐怖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但在后期,危机已经解除 ,罗伯斯庇尔此时继续实行恐怖政策 ,就是错误的了,罗伯斯庇尔对此应付主要责任。( 赵瑞芳 :《评罗伯斯庇尔》,载《思想战线》1982 年第 6 期 )

127 六、热月党人统治 热月政变使法国政权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转到温和派手中,是法国革命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的重大转折点。热月政变的发动者和参加者被称为“热月党人”,他们是国民公会内部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各派人物的联合,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纲领,其主要人物多为富有的资产者,代表了在大革命中靠投机和倒卖国有财产而致富的暴发户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热切希望稳定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主要坚持丹东派主张的共和主义,也称为“新宽容派”。

128 1、恐怖统治的终结 8月5日,国民公会通过决议,释放了部分不符合法律手续而被捕的嫌疑犯,发还其被没收的财产。 11月12日,国民公会决议封闭雅各宾俱乐部,标志政治恐怖的结束。8月25日,国民公会决议允许开放市场;9月7日放宽粮食限价;12月24日正式废除了全面限价法令,至此,经济恐怖也完全终结。1795年2月,热月党人制定和执行了新的宗教政策,允许有条件地恢复天主教活动,但不发还没收的教产。

129 热月党人废除恐怖统治的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客观需要,恢复了经济自由原则,确立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对代表经济实力最强的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仍采取敌视态度,在推行政策中也时而因袭恐怖手段,而且完全取消统制经济,这些都不利于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130 2、镇压起义 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p 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都是巴黎人民反饥饿的暴动,是大革命急风暴雨式群众运动的尾声。热月党政权为巩固资产阶级的既得成果而镇压人民的反抗,大革命时期的无套裤汉运动基本结束。

131 3、镇压葡月王党暴动p360

132 4、1795年宪法和督政府成立 1795年宪法,即《共和三年宪法》。
宪法指出:“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在于维护财产”,是一部完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宪法。 宪法以“人权、公民权和义务宣言”作为前言,既体现了卢梭“需要有约定的法律把权利和义务结合在一起”理论的应用,也意味着热月党人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要求整个社会的成员都担负起对社会的连带责任。宪法规避了权利平等的提法,将1789年和1793年《人权宣言》中承认的社会权利乃至起义权全部取消。

133 宪法宣布“人在社会中的权利是自由、平等、安全和所有权”。“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损于他人的行为”。“平等就是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平等不承认任何出身的区别和任何权利的继承”。“安全就是所有的人为保证每个人的权利而协作互助的结果”。“所有权就是享有与支配自己的财产、收入、劳动成果和技艺成果的权利”。 宪法规定法国为共和国。在经历了集权统治之后,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严格按照三权分立、权力平衡的原则进行。

134 立法权归两院制的立法院,五百人院提出法律,元老院审议和批准法律;行政权归5人组成的督政府,实行集体领导制;司法权归各级法院。国家权力机构成员均由选举产生,选举分两级进行。初级选举权较为广泛,但只有拥有财产资格的选举人才真正拥有选举权,它确保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宪法展示了热月党人确立新秩序的具体要求。它明确了财产权和经济自由原则;规定建立从高等学校到初等学校的教育系统,建立国家艺术和科学研究院;建立正常的财政制度,统一度量衡,奖励发明与专利。

135 宪法宣布“共和国已没收之亡命者的财产永远不得发还”。“经过合法拍卖的国家财产,不问其来源如何,不得剥夺合法取得者的权利。”
根据新宪法,新选出的立法两院于1795年10月27日选出以巴拉斯为首的第一届督政府。

136 5、巴贝夫平等派运动p363 6、督政府的财政改革 7、秋千政策 镇压果月政变和花月政变 8、第二次反法同盟和雾月政变 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137 关于革命的结束时间 (1)传统观点:主张以热月政变作为革命结束的标志,但同时指出,热月政变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刘祚昌、王荣堂 )
(2)雾月政变和执政府的成立。(张芝联:《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8 (3)1814年4月1日或1815年6月22日。(王养冲:《关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
(4)1830年七月革命。(马生祥、叶文郁:《法国大革命终点新探》,《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马生祥:《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划段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12期。)

139 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 我国以前的有关论著 , 几乎毫无例外地将热月政变定位为“反革命政变”。
热月党人主要是由吉伦特派和斐扬派的残余分子组成,代表了革命时期从事军需供应、土地和粮食投机的新富者的利益,政变后他们取消了雅各宾派的一系列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政策,如最高限价法令,解散了巴黎的革命市政府,打击了民主派的力量,使革命力量遭到血腥镇压。助长了保王党的气焰,是对革命的反动。

140 70 年代末以来 , 出现了不少相反的意见 ,认为热月政变应当肯定或有肯定之处 , 不应全盘否定。有的学者提出 , 热月政变实际上是结束雅各宾专政的非常措施 , 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 , 因而不能将其笼统地说成是反革命性质的。〈刘宗绪:《试论热月党的性质》 , 载《历史研究》 1979 年第 7 期;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上升路线》,载《世界历史》 1981 年第 2 期;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 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141 论据: 第一、热月党人仍属于资产阶级,与雅各宾派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雅各宾派则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热月党人并没有改变政权的性质,热月党人推行的政策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二、雅各宾派的专政措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采取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一旦局势好转,资产阶级必然抛弃这些政策,而热月党人反对的正是罗伯斯庇尔的过分的恐怖主义和限价等法令。

142 第三、热月党人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企图稳定社会秩序,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的原意是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一个新阶段,即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阶段。是符合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潮流的。因此,可以说,热月政变还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不能认为它是反革命政变。 有的学者仍然倾向于传统看法,认为雅各宾专政是革命上升路线的顶点 , 推翻它无疑是一种下降和倒退 , 热月党退得太远了 , 以至导致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 余小慎: 《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 , 载 《世界历史》 1980 年第 3 期)

143 七、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特点: (1)这次革命是一场公开的政治革命,实际在城乡平民群众积极支持下,法国资产阶级以革命暴力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第一次完全战胜了封建贵族。 (2)城乡下层劳动群众受压迫最深,反抗最强烈,以自己的方式摧毁旧制度,同时又按照自己的要求创立了新事务。因而给革命过程以强烈的影响,使资产阶级革命一直按上升线前进。

144 在大革命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 1789、7、14,巴黎人民对国王顽固对抗革命的态度忍无可忍,毅然发动起义,攻下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取得革命的第一次胜利,揭开了革命的序幕。 1792、8,在欧洲发动封建君主武装干涉和国内宫廷叛乱活动使革命处于危机情况下,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把革命推向新阶段。在吉仑特派统治时期,法国人民促使议会建立共和国,把国王推上断头台。

145 当吉仑特派不能领导革命前进时,1793、5、31——6、2,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仑特派,建立雅各宾专政,把革命推向最高峰。在雅各宾统治时,人民群众促使雅各宾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来满足广大人民要求。上述表明,法国人民在革命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都战胜资产阶级的妥协,把革命推向深入。人民群众在革命中显示主力军决定作用。成为资产阶级夺权赖以依赖,不可缺少的力量。

146 (3)这次革命丢掉了宗教外衣,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向宗教的神权、封建的王权展开了公开的挑战。
恩格斯说:“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第三次起义,然而这是第一次完全抛开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见《马恩选集》第三卷395页)。

147 2、历史意义 列宁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的度过的。” 政治上,大革命是一次彻底而深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波旁王朝和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 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且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原则,也不断完善和改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对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反封建民主运动和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十分重大影响。

148 经济上,大革命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法国确立支配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思想上,大革命使启蒙运动中所提出的,与封建统治针锋相对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革命所提出思想原则仍在一些国家奉行“自由、平等、博爱。”


Download ppt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