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两伊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两伊战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两伊战争

2 1.特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间较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

3 2.原因 1.领土纠纷(最主要的原因) (1)焦点:____________的主权归属问题。两伊的主要交通通道、两国主要的石油基地、油港大多集中在该河两岸。 (2)1975年协议:以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给伊拉克土地作为补偿。 (3)纠纷激化:伊朗一直没有兑现土地让予,1979年担任伊拉克总统的_________表示要以武力解决领土争端。

4 2.宗教矛盾 (1)两个教派的矛盾,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 什叶派:推崇和信奉宗教领袖(政教合一) 逊尼派:愿意服从政府 (2)有宗教教派背景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恩怨。伊朗________共和国建立,对伊拉克国内教派(什叶派)产生影响。

5 3.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 地区霸权主义:伊拉克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政策(称霸中东) 5.美苏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大国的关注 (根源是:两国称霸地区的野心)

6 1.原因 (快速记忆:归纳几大要素) 根源是: ①领土(石油)争端(最主要): 阿拉伯河主权归属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
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②宗教和民族矛盾: 什叶派:推崇和信奉宗教领袖 逊尼派:愿意服从政府 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③库尔德人问题: ④地区霸权政策: 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⑤大国力量介入: 根源是: 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美苏等大国插手,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7 二、概况 (1980—1988年) 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 战争的三个阶段: 伊拉克涨潮:
陆海空一齐出动,分三路向伊朗境内大举进攻,占领伊朗大片领土。 伊拉克退潮: ①1980底到1981年9月,拉锯战,相持阶段 ②伊朗反攻,逐渐收复失地。 ③1982年7月,伊朗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伊拉克领土。

8 3.概况 (归纳认识) 爆发: 1980年9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 战争的三个阶段: “袭船战”、“袭城战”、
甚至使用化学武器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结束: 1988年8月,两伊宣布停战。 精品课件

9 伊拉克发动的袭船战

10 两伊战争中的袭城战

11 战争中的幸存者 化学武器 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早上,在我们听到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发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己。

12 在两伊战争期间,被伊拉克使用的化学武器杀死的一名库尔德族父亲和他怀里的孩子。
精品课件

13 两伊战争最终结束的主要原因,一是联合国的调停,二是双方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竭。

14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对两伊 的影响 (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抹去。 2.对地区局势:造成了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对国际关系: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15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双方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16 【探究核心问题】 一、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不同点 领土 之争
主要是由伊拉克想在该地区建立霸权引起的(阿拉伯河主权归属问题) 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战争 经过 两伊战争持续8年,1988年宣布停战后没再发生 印巴战争三次,以后小规模武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 其它 有石油资源之争 没有石油资源之争

17 都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这些地区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相同点 背景 原因 都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这些地区 经过 背后都有美苏大国的插手 影响 都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双方损失惨重,且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 国际 安理会都曾作出要求停火的决议 特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18 【问题探究】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②宗教与民族冲突 ③领土(能源)争端 ④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 ⑤大国力量的介入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19 海湾战争 vs 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侯赛因 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

20 三、海湾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1、海湾战争性质: 2、海湾战争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最大特点)
既有惩罚地区霸权主义的正义性,又包含有美国企图独霸全球的非正义性 2.海湾战争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其主要表现是: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战争样式。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争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争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2、海湾战争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最大特点) ②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21 一、海湾战争的背景 1.地理位置重要 2.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导火线) 3.联合国和各国领导人的和平斡旋未果
4.国际形势: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5.90年代科技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并在军事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互联网体系形成)

22 原因 边界纠纷 ① 鲁迈拉油田之争 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历史资料】伊拉克之无理要求 历史 现实原因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要求科威特减免其债务,并指控科威特超产石油和偷采边境石油,导致伊石油收入锐减,要求科’赔款和道歉;同时还向科’提出重划边界和租用布比延岛与沃尔拜岛99年的要求。均遭科’坚决拒绝 。 争夺石油资源 建立海湾地区霸权------根本目的 历史 现实原因 外部条件 边界纠纷 ① 鲁迈拉油田之争 ②伊拉克债务和领土要求遭拒。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原因 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23 思考总结 伊拉克哪些行为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强迫科威特免除伊拉克所欠债务 强迫租借科威特岛屿 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侵略
杀害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 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点燃科威特油井,并向波斯湾倾泻石油

24 联合国 美国以及 西方国家 各方努力或态度 中国 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1991.1.17-2.27)
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对伊最后通牒。 联合国 美国以及 西方国家 中国 各方努力或态度 实施“沙漠盾牌”行动 既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又反对任何大国军事干预。

25 ①表面上:打击伊拉克的侵略行动,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实际上:控制海湾石油资源,维护中东利益;掌握西方经济命脉,显示其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26 四、海湾战争的影响 1.对世界战争:对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 2.对伊拉克:
破坏和制裁 ①给伊拉克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打击 ②战后长期被制裁,美国还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重建困难重重 3.对科威特:主权得以恢复,但饱受战争损失 4.对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27 5.对美国:增强了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助长了其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
6.对中国:推动军事改革,使军队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 7.对世界格局:加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加速苏联解体、使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未形成一级,推动世界多极化) 8.战争后遗症:环境污染(油井大火、倾泻石油)、各种疾病(贫铀弹影响、海湾综合症)

28 五、海湾战争的启示 1.战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2.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及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
3.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占领了当代战争的制高点 4.科技强军战略是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正确决策

29 美国与伊拉克第一次海湾战争对中国军队的影响
军事思想: “技术决定战术” 国防理念: “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 “人民战争”的观念: 江泽民 国庆阅兵 延长预备役时间、提高民兵组织专业化程度

30

31 2003年 1月22日 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队轰炸并入侵伊拉克,理由是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月9日:美军进入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任务完成”,主要战事结束。 12月13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附近被捕。 2004年 6月28日:伊拉克政权交接。 10月6日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 10月15日:伊拉克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 2007年 12月16日:英国正式移交巴士拉控制权。 2009年 2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2010年8月31日前撤出驻伊美军主要战斗部队,3.5万—5万名美军将于2011年年底前撤离。

32 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 同: 都有高科技战争的特点:高科技武器,先空中打击后地面部队出击,电子战与信息战 双方成员主要是美国和伊拉克
都以伊拉克失败而告终

33 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 不同: 1.原因:海湾战争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 伊拉克战争,美并无正当出兵理由
2.方式: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行动由联合国授权 伊拉克战争并无联合国的授权 3.影响: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中东力量有所增强 伊拉克战争美国处境尴尬,联合国的处境遭遇严重挑战

34 阿拉伯世界的三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埃以和谈,签定“戴维营协议” (1978年) 第二次分裂: 两伊革命之后,根据对交战双方的不同态度,
(海湾战争参战国)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第一次分裂: 埃以和谈,签定“戴维营协议” (1978年) 第二次分裂: 两伊革命之后,根据对交战双方的不同态度, 分为支持伊朗的国家(叙利亚、利比亚)、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其它阿拉伯国家,因为害怕伊朗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所以支持伊拉克)、中立国(土耳其)三个阵营 : 第三次分裂 海湾战争中,巴解组织支持伊拉克, 约旦中立,其它阿拉伯国家均站在盟军一边反对伊拉克。

35 海湾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惨重伤亡使美国军队和民众都患上了越战综合症,以至于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战争中阵亡18名士兵的消息传回国后,国内立刻爆发反战大游行,所以美国不得不提前结束战争。而现在,一个致力于回到里根外交政策的组织——“美国新世纪”称,“伊拉克战争让美军彻底摆脱了越南战争综合症的枷锁”。 ——《对伊胜利背后的危险--鹰派将美国推向悬崖边缘》

36 海湾战争加速苏联解体 伊拉克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苏联的亲密盟友。但是,在海湾战争前夕,为了向西方示好,戈氏抛弃了这一盟友。1990年8 月 3 日,也就是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当天,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这是二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苏联首次改变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态度。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实际上,萨达姆的命运在这一天就已经被判了死刑。   当然,苏联抛弃伊拉克这个盟友,也实属无奈之举。但是,这件事情对长期活在苏联保护伞下的其他亲密盟友们,如东欧国家,在心理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在世界上的威信,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信,大大下降了。


Download ppt "两伊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