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E-mail: lgg@cs.ntust.edu.tw E-Learning:Black Board
第三章 資訊管理的環境與經濟面觀點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系 李國光 研究室:T Tel: Fax: E-Learning:Black Board
2
工業經濟體系與網路經濟體系比較表
3
典範轉移
4
網路經濟體系影響關係架構圖
5
網路經濟體系定義與特色 一個整合性的定義 所謂網路經濟體系,指的是:「一個以資訊化的處理、數位化的產品/服務、網路化的全球連結、虛擬化的經營空間、知識化的競爭及電子化的商務與企業為主,所形成足以與傳統實體經濟體系相抗衡的一個新的經濟體系。」這個經濟體系內有不同於傳統的競爭環境、經濟法則、產業結構與組織經營模式。
6
網路經濟體系形成因素
7
內容:內容與服務的 數位化與數位產業合流 產品/服務的數位化普及,便成為了網路經濟體系的第三個促動力量,這方面的說明,亦即所謂數位產業合流的現象,其主要包括下列三種合流: 數位內容的產業合流 主要包括:出版、印刷、電影、唱片、藝術、報紙、雜誌等。 數位化革命後,上述所有的內容形式皆是以「數位化」來呈現,因此其所使用的技術便趨於一致。
8
內容:內容與服務的數位化與數位產業合流(續)
服務提供的數位化 例如:線上的汽車仲介、證券買賣、航空定位、旅遊仲介、銀行服務、專業諮詢、遠距醫療、教育訓練等。 3C產業的數位化合流 硬體方面的各種載具,包括電腦業、通訊業、消費性電子業亦產生合流的現象,例如現代的手機(通訊業) 、電腦業的PDA 。
9
節點:電腦平台科技進步與普及化 此方面的進步,可由下列兩個IT界的定律來描述 摩爾定律
在可預見的未來,每18個月,晶片的密度(也就等同運算能力),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會呈現加倍的情況。 這個現象就是IT產品在極快的速度下變得「更快、更小、更便宜」。
10
節點:電腦平台進步與普及化 貝爾定律 每10年,資訊科技平台,都會有一個典範轉移的大突破,且新一代的電腦平台所使用的科技,亦將有突破性、更好的效能,因此其儲存設備、網路、介面都不一樣,其效能、價格都勝過上一代10倍以上。 由六○年代的大型主機,七○年代的迷你電腦,八○年代的PC與工作站,九○年代的Web、Palm及網路電腦都證實了其預言。
11
連結:網路科技的進步與普及化 全球化標準的連結:Internet / Web 頻寬的快速擴大與價格的下降:吉爾德定律
網路要普及化與全球化,必須有幾個基本條件: (1)頻寬要大(2)價格要低(3)標準相容。George Gilder的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通訊網路系統的頻寬會以每12個月進步3倍的速度成長,而且消費者每bit的變動通訊成本會逐漸趨向零」(不包含固定的月租費)。
12
連結:網路科技的進步與普及化 網路外部性的效用擴大效果:梅特卡夫定律
Internet提供了全球標準化的通訊協定,再加上由吉爾德定律說明了網路頻寬的進步與價格的快速下降,這三大力量的結合,大大地促進了消費者與企業對網路連結與利用的動機及意圖。 網路外部性的效用擴大效果:梅特卡夫定律 在需求面上亦需要有足夠的使用者,才能產生網路使用的「價值」,而在此方面的說明就是所謂的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效用性會與使用者數目的平方(n2)成正比」。 梅特卡夫定律的背後理論基礎,是所謂的網路外部性或網路效應,其是網路經濟體系第二個重要的促動力量。
13
梅特卡夫定律 網路的效用性會與使用者數目的平方(n2)成正比。
14
網路經濟體系下的新競爭環境
15
網路經濟體系的新競爭環境 競爭的全球化 競爭的知識化 需求面的全球化競爭:產品的競爭沒有地點、空間的保護,而形成全球化競爭。
供給面的全球化布局 例如Dell、Nike、HP等。 競爭的知識化 此方面可用下列兩點來說明: 智慧資本的競爭優勢 有形資產在現在全球資源可充分流動及生產能量過剩的情況下,已不具備有差異化、難以模仿的特性。 無形資產或謂智慧資本,因其具有無形、內隱、牽涉到很多人際間的互動、需長時間累積培養的特質,且具有獨特性,因此,其取代了過去的有形資產,變成了網路經濟體系最重要的策略資源。 知識型企業的轉型 由於知識比有形資產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傳統製造導向的企業,例如IBM、GE、HP紛紛從製造業轉型為知識密集的企業。
16
網路經濟體系的新競爭環境 競爭的速度化 此包括下列兩點: 先占優勢 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
未來許多產品的競爭,將會以上市時間的先占優勢取代傳統的慢工出細活的品質、服務與性能的優勢。 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
17
微笑曲線上的價值創造
18
傳統產品與電子產品生命週期比較
19
網路經濟體系的新競爭環境 競爭的虛擬化 虛擬的經營模式(EC&EB) 虛擬整合的聯盟
Internet所引發的EC與EB革命,企業的競爭戰場,不只在實體經營模式上,更在Web上一爭高下。 虛擬整合的聯盟 現在企業都以IT(例如EDI、SCM、B2B、Extranet)來連結多家獨立的策略聯盟夥伴或供應鏈夥伴,而形成所謂的虛擬整合。
20
數位化影響產品成本的結構圖
21
網路經濟體系下的新成本結構 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例如微軟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研發花了10億美元,但其每增加一個產品光碟的邊際成本,幾乎等於零。此種特性並不只適用於數位內容產品,以電信業為例,網路光纖一旦埋設完成後,在「容量許可內」,接下來的訊號傳遞幾乎不費分文,直到容量滿載。
22
網路經濟體系下的新成本結構 固定成本很昂貴,而且是一種沈沒成本
一個作業軟體、資料庫軟體,上市失敗後,原來投入龐大的固定(研發)成本都變成沈沒成本,完全沒有價值。 資訊產品產量可無限制地擴張 例如音樂CD就能以極低的單位成本,幾乎無限制的情況下製造出100萬片甚或1000萬片同樣的CD。 產品的運送成本極低 產品的倉儲成本極低 產品價格的改變成本極低 產品價格改變的成本,亦即所謂的菜單成本。
23
資訊化產品新的銷售與定價特性
24
產品/服務的提供 數位化後的產品,由於其內容很容易從事資訊化的處理,包括內容的重新整合、分解、重組、連結等,因此,其形式的改變不需要有太高的額外成本,而有了極大的彈性。 產品個人化 大量客製化 產品/服務廣度與深度的兼備 例如嘉信理財不僅在網站上提供給顧客非常豐富、深入的理財資訊,包括對客戶理財規劃、金融產品的選擇與評估、各種深入的投資分析報告等。同時其也可以支援數百萬以上的客戶。
25
產品/服務的行銷與銷售 產品的目標行銷 產品的交叉銷售 產品的搭配銷售 亦即針對不同的客戶群促銷不同的產品,或更進一步地達到一對一行銷。
例如許多旅館、航空公司、觀光景點、球賽門票等,便可在各自網站上進行相互連結或以折扣的方式進行套裝整合,以達到產品交叉銷售的效果。 產品的搭配銷售
26
網路外部性 在傳統的經濟學上,有個基本假設,意即「買方與賣方的交易活動,雙方都理性地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與第三者的利益完全無關」。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買賣雙方的活動,會影響到無關的第三者,此現象稱之為外部性效果。 網路外部性又稱為網路效應,或稱為需求面的規模經濟。其基本概念是「產品的價值是使用者數量的函數」,意即「產品的價值,會隨著使用者數量的增減而變動」。 直接的網路外部性:當使用者之間彼此有互動連結關係時,透過使用數量的增加,會增加所有使用者的整體效益。 間接的網路外部性又稱為交叉產品的網路外部性,指「當某個主產品,其互補產品的供給愈充裕且價格愈低時,則此主產品的價值會愈高,需求也會愈大。
27
正回饋法則 所謂正回饋法則,簡單的說,即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意即「透過網路效應,一個越過關鍵多數門檻的產品,會由於網路外部性的因素,而使得產品的價值愈來愈大,進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如此不斷地良性循環,終至形成獨占與全勝的結果。這種現象在資訊科技產業上有許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微軟的IE vs. 網景的Netscape。
28
報酬率遞增法則 在資訊產品特殊的成本結構及正回饋的效應下,廠商供給愈多,形成網路效應,需求會愈大,再加上許多產品的規模經濟,及邊際成本趨近於零(MC→0),因此產生了供給愈多,成本愈低,賣得愈多,利潤愈大的所謂報酬率遞增的特色。微軟銷售Windows產品,其毛利率高達92%,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