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种子生产管理 教学内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收购、贮存及运输管理;种子质量管理。
第五章 种子生产管理 教学内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收购、贮存及运输管理;种子质量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种子基地建立的形式、模式与原则,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和建立的程序;种子收购的特点;种子运输特点;种子检验机构的职责;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掌握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种子收购的组织实施;种子贮存的ABC分类管理;种子运输的组织与实施;我国种子质量分级的标准与种子质量指标。 重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收购的组织实施;种子贮存的ABC分类管理;种子运输的组织与实施。 难点: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
第一节 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种子生产的规模化; 2、有利于种子质量的标准化;
第一节 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种子生产的规模化; 2、有利于种子质量的标准化; 3、有利于种子经营的集团化; 4、有利于种子发展的产业化; 5、有利于种子管理的法制化。
3
二、种子生产基地建立的形式 1、自有良种繁育基地 2、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县乡村统一管理的大型种子生产基地 联户特约繁育基地
专业户特约繁育基地
4
三、种子基地建设的模式与原则 1、种子生产基地模式 (1)“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紧密结合 (2) “企业+基地” (3)“企业+基地+农户” (4)“企业+农户” (5)“经营企业+生产企业”松散结合 (6)“全国性企业+地方性企业”结合
5
2、种子基地建设的原则 (1)统筹建设原则 ——分类建设符合各种不同用种目的的种子生产基地。 (2)质量与效益协调的原则 ——尽量把成本降到最低。 (3)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原则 ——兼顾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
6
1、自然与生产条件 (1)基地隔离条件好; (2)基地的无霜期相对较长; (3)土地集中连片、肥沃、排灌方便; (4)作物各种病虫害轻;
四、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自然与生产条件 (1)基地隔离条件好; (2)基地的无霜期相对较长; (3)土地集中连片、肥沃、排灌方便; (4)作物各种病虫害轻; (5)交通方便,便于种子的运输; (6)基地的农业生产水平高。
7
2、社会经济条件 (1)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主动性高; (2)技术力量要强; (3)劳力充足; (4)农户经济条件较好;
8
五、种子基地建立的程序 1、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2、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可行性报告 3、对拟建的种子基地进行详细规划 4、组织实施
9
六、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一)种子生产基地的计划管理 1、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规模; 2、推行合同制,预约生产、收购和供种。
(二)种子生产基地的技术管理 1、制订统一的技术规程; 2、建立健全技术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3、建立健全技术培训制度,提高种子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10
(三)种子生产基地的质量管理 1、实行种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2、严把质量关,规范作业; 3、建立健全种子检验制度,作好贮藏与加工工作。
11
第二节 种子收购、贮存及运输管理 一、种子收购管理 (一)种子收购的特点 1、种子收购的季节性 2、种子收购的集中性 3、种子收购的计划性 (二)种子收购应遵循的原则 1、以销定购 2、以购促产 3、符合农业种植区划的要求
12
(三)种子收购的组织 1、收购前的准备 2、质量检验 3、评定等级,合理定价,称重计量 4、收购后的管理 (四)种子收购计划的制订 ——种子收购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作物种子收购量、调入量、收购调入时间、生产或调出单位等
13
种子收购计划表 单位:万元、万kg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收 购 调 出 收购 调入时间 生产(调出)单位 一级 二级 合计金额 数 量 单价
收 购 调 出 收购 调入时间 生产(调出)单位 一级 二级 合计金额 数 量 单价 数量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 蔬菜作物 其他作物 合计
14
二、种子贮存管理 ——种子贮存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贮存技术,改善种子贮存条件,降低呼吸消耗,保持种子活力,延长种子寿命,取得最佳效益,保持合理的贮存量和种子原有的使用价值。 (一)种子贮存量的确定 1、正常贮存量 ——最低的种子贮存限量 2、后备贮存量——指在遇到自然灾害情况下,为满足补种需要而保持的必要机动种子贮存数量。
15
(二)种子贮存ABC分类管理 (巴雷特分类管理)
16
ABC分类管理的程序: 1.计算每种商品种子预计全年销售金额,再根据销售金额多少依次排序;
2.统计品种数量,计算品种累计及其占全部品种的百分比; 3.计算年销售金额累计及其占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 4.根据年销售金额顺序和各类品种占全部品种的百分比,将全部商品种子分为A、B、C三类。
17
划分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A类品种占全部品种的10%左右,销售金额占70%-80%;B类品种占10%-15%,销售金额占20%左右;C类品种占65%以上,销售金额占10%左右。
A类种子销售额最高,在贮存中应重点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经常检查贮存量变化情况,做到不积压、不脱销;B类商品种子销售额较A类低,可采用通常办法进行管理;C类商品种子品种数最多,但销售额最低,要定量收购,适当控制贮存量。
18
三、种子运输管理 (一)种子运输特点 1、种子调运有较强的季节性; 2、对运输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3、短途运输量大。 (二)合理采用运输工具
1、根据种子产销地分布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确定种子的合理流向; 2、采取直达、直线运输; 3、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
19
(三)种子发运计划 1、做好发运计划 ; 2、报批铁路车皮及集装箱计划; 3、按照铁路发运计划及时备足种子; 4、备齐手续。 (四)组织发运 1、当日请车,即日报; 2、组织上货; 3、组织装车; 4、账目结算。
20
第三节 种子质量管理 一、种子质量指标体系 (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第三节 种子质量管理 一、种子质量指标体系 (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目前,我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为:常规品种、自交系亲本、“三系”亲本等分原种和良种两个等级;杂交种分为一级良种和二级良种两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种子是以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来划分的。 我国种子分级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1、国家标准:是农业部会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制订颁发的种子分级标准,作为国内在种子收购、销售、调拨时的检验和分级的依据目前执行的是GB4404.1~ 、GB4407.1~ 、GBl 、GB ~
21
98.0 85 13.0(籼) 14.5(粳) 80 13.0 项目 作物名称 级别 纯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发芽率不低于(%)
水分不高于(%) 水稻 常规种 原种 99.9 98.0 85 13.0(籼) 14.5(粳) 良种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80 13.0 99.0 杂交种 一级 二级 96.0 小麦 玉米 97.0 自交系 单交种 三交种 双交种 95.0
22
2、地方标准 是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主管部门会同省标准计量局联合制订颁发的种子分级标准。主要针对那些没有部颁标准的品种做出的补充规定,作为地方性种子在收购、销售、调拨时检验和分级的依据。
(二)种子质量指标 1、种子合格率 2、种子等级率
23
3、平均等级和等级系数 是反映种子等级情况的综合指标,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3、平均等级和等级系数 是反映种子等级情况的综合指标,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一般情况下,平均等级越小,种子质量越高;等级系数越大,种子质量越高。
24
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管理 (一)种子检验机构及其管理 省农业厅种子管理总站设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
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或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设立种子质量检验科(室); 县农业局种子管理部门设种子质量检验股。
25
(二)种子检验机构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种子检验的规定,作好本辖区的种子检验工作。
2、参与农作物新品种的鉴定、考核、评定工作。 3、参与种子的各种分级标准、检验方法的制订和验证工作。 4、负责仲裁检验供需双方发生争议的种子质量,并负责处理种子质量事故。 5、负责对下级种子检验机构的业务和技术指导,支持检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26
6、按监督检验计划,对种子生产、贮运、经营、使用等单位的种子进行抽样,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7、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对某单位的种子进行质量抽查。 8、委托有关单位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接受本省(市、自治区)调出、调入种子的委托检验。 9、按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负责进出口种子检验工作。 10、对种子进行监督检验后,向标准化管理部门按一定格式上报检验报告和检验结果汇总表,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27
(三)种子检验工作的管理 1、加强领导 ——领导首先应非常熟悉种子检验程序,负责制订种子检验管理工作制度,通过监督和检查确保种子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应注重改进和发展种子检验技术,检查仪器设备的适合性和保养维修情况。 2、提高认识
28
三、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建立 (一)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1、制定质量标准 2、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3、实行内部管理标准化
4、加强各环节管理 5、质量保证
29
5、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三证一照”制度 ,即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
(二)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2、建立可靠的种子生产基地 ——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种源、统一供种、统一去杂、统一田间检验、统一收购入库” 3、建立科学的种子加工体系 4、建立健全种子检验体系 5、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三证一照”制度 ,即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
30
本章思考题 1、建设种子生产基地有何意义? 2、我国良种生产基地的形式有哪两种? 3、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什么样的自然与生产条件?
4、什么是种子贮存ABC分类管理? 5、按我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常规品种、自交系亲本、“三系”亲本分为哪两级?杂交种又分为哪两级? 6、怎样建立安全有效的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