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2 两极格局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北大西洋组织,1955年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 20世纪50年末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成为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4 总结 “两极” “冷战”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协定 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成立 结果:东西对峙格局形成
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 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揭开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表现:杜鲁门主义、柏林墙的修建;美国侵越战争;美苏核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 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冷战”

5 越南北部、朝鲜、中国 ● 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有哪几个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历史上它主要受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何时独立?有何意义? 英国。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6 请列举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三件大事。
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的大事有: 1、1952年埃及首先赢得独立,1956年收回苏 伊士运河。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 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殖民时代的 终结。

7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现代化追求小结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 发展中国家: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
1960年 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斗争:亚非民族 解放运动 政治: 1955年 万隆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济: 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殖民体系瓦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 发展中国家: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 各国现代化追求

8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9 建国之后的大事件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1953-1957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时期 1958年,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建国初期 稳定秩序 恢复经济 1958年,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巩固 新生政权 抗美援朝(1950、10-1953、7) 对外: 肃清反革命、和平解放西藏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环境 对外:  巩固 新生政权 肃清反革命、和平解放西藏 土地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被废除了 对内 成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11 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底) 一化三改 农业: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一化三改 工业化:“一五”计划,重点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练一练 练一练 ( C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练一练 ( C ) 练一练

13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辽宁) 第一辆国产汽车试制成功(吉林长春)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辽宁)   第一辆国产汽车试制成功(吉林长春)  第一批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 交通运输业: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作用: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4 失误与挫折 大跃进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5 一、 “大跃进”运动(原因 特点 过程 核心内容简介口号 )
1.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2.特点(表现):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3.过程: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

1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1、毁掉不少山林,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17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认清本国国情,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不能急于求成

18 文化大革命 破四旧(红卫兵)、贴大字报、 开批斗会、蹲牛棚 4.结束: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1.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2.起止时间:1966——1976年 3.表现: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破四旧(红卫兵)、贴大字报、 开批斗会、蹲牛棚 4.结束: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19 5.性质/实质: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6.影响/危害:民主被践踏、法制遭破坏、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传统文化遭摧残、国民经济大倒退。 7.教训: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20 总结 结果? 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大跃进 特点 “一大二公”
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1976年);原因: 性质: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大事: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的标志)。

21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964年10月16日 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 (中国成为第五个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2 何为“两弹一星”? 人造地 球卫星 现在:原子弹 氢弹 导弹 (核弹)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人造地 球卫星 现在:原子弹 氢弹 导弹 (核弹)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一、 “两弹一星”精神(核心:科技创新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二、共和国不会忘记时代楷模 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

23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4 1、四大特区——沿海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
一、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12,内容;意义) 二、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对外开放 1、四大特区——沿海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25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2)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26 意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2)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27 (二)我国的对内改革: 1、农村的改革(首先开始) (1)1979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没改变: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于集体。) (2)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8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 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29 1、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 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1)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 (2)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3)扩大对外贸易。

30 一国两制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 实行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 两制 实行 港澳台 资本主义制度 非主体

31 理论平台 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坚持 原则、贯彻的方针。 ★ 统一台湾,但 想一想 为什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个中国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坚持 原则、贯彻的方针。 ★ 统一台湾,但 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和平 想一想 为什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

32 台湾的回归对两岸发展有什么意义? 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

33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显著 (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显著 (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辉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成就:活跃 (政策的新变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1)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2001年在上海举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APEC会议; 2001年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35 新中国的外交 活跃 辉煌 显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不与任何大国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结盟”的战略 周恩来的 新中国初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初期 毛主席外交三原则

36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37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影响:(1)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结束。 (2)标志着冷战结束 (3)宣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3、目前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东西方对峙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

38 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A、 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美国9·11事件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北约轰炸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 C、民族矛盾、宗教争端、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巴以冲突、科索沃战争) D、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20%的富人占世界80%的财富,而80%的贫困人口只占世界20%的财富)

39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总体和平 局部战乱 追求和平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0 1、发展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有时也称为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问题。
二)、发展主题   1、发展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有时也称为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问题。 2、产生发展问题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历史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殖民侵略。 (3)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3、为改变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41 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破旧立新)
解决南北矛盾的措施: 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破旧立新) 发展中国家加强自身经济的发展 (自立自强) 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和交流 (南南合作) 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北交流(南北对话)

42 ⑸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面临的机遇是: A、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B、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3 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4 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020年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国家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5 中国:对外: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怎样解决所存在的和平问题 国际社会: (针对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反恐领域的合作、共同对付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针对霸权主义)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针对地区冲突) 加强对话和平等谈判,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中国:对外: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46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哪些差距? 教育水平: 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在GDP中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虽然人们的居住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居民住房建设相对落后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教育水平: 居住条件: 人均GDP:


Download ppt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