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 专业化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 邱 兴 教授 Email:xingqiu168@126.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 专业化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 邱 兴 教授 Email:xingqiu168@126.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 专业化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 邱 兴 教授

2 讲 授 提 纲 一、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二、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 三、在校本教研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 四、
讲 授 提 纲 一、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二、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 三、在校本教研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素养 四、 教育科研素养与教师个人成长

3 一、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重要性 (一)教育科研素养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一个具有专业性的专业或专门的职业。其基本标准是: (1)职业人员是否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2)是否经过长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 (3)是否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 (4)是否具有自己的专业团体和明确的职业道德; (5)是否具有重服务、非营利的观念。

4 ◆ 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技能、管理技能、青少年工作技能)
◆ 长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师范、培训) 师范教育是培养上述教师素养的基础;但是仅仅有师范教育是不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案例知识的缺乏;技能是在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 我们还需要教育科研来使自己形成“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技能

5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二)教育科研素养与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 专家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将原理运用于实践的策略)

6 这就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形式 ——有意识地积累; ——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积累; ——系统化的积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如何形成? ——有意识地积累; ——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积累; ——系统化的积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 这就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形式

7 策略知识(将原理运用于实践的策略)如何形成?
——发现问题是前提(要有标准); ——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场景等(是核心); ——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方法是关键)。 这也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形式

8 (三)科研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就是一个教师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9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准备期。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职前教师、新任教师 ) (2)适应期。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适应期的周期大体上为1-3年。(合格教师 )

10 (3)发展期。 教师继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程度的时期。教师度过这一阶段的时间差别较大,成长速度较快的人约需要3-7年,也就是工作以后的4-10年,有些教师则一生都在这个阶段中度过。 (4)创造期。是教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骨干教师要成长为专家教师,需要经历长时期的积累。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从走上工作岗位,到对教育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见解,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大约需要16-25年时间。

11

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教师一辈子也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而有的教师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就可以成为专家型教师。
是什么帮助他们迅速的成长呢? 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13 (四)教师专业技能的获得依赖于科研素养 (1)学科教学技能 ● 学习课程理念和标准 ● 熟悉掌握教材 ● 了解学生认知准备
   ● 学习课程理念和标准    ● 熟悉掌握教材    ● 了解学生认知准备    ● 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2)班集体管理技能    ● 班集体活动中处理个别学生学习问题    ● 创造性采用组织策略    ● 预防学生发生问题行为    ● 教学监控(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

14 (3)教学研究技能    ● 科学取向的研究(调查与统计分析、教学实验研究等)    ● 人本取向的研究(行动、课例、个案、叙事等) (4)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    ● 任务分析与过程分析(课堂观察、录像带分析、深度会谈等)    ● 有主题的情境对话(讲故事、聊天、讨论等)    ● 认知师徒制(榜样、点评、要素分析等)    ● 成长记录袋(反思日记等) (5)人际交流技能    如倾听、交流、沟通、合作、演讲、写作等

15 二、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 教育科研素养是21世纪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指的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科研是: “学习” “探索” “反思” “行动” “总结”

16 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21世纪的新型教师不应该再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一个教学的研究者。
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发展的基本专业保证。 教师的科研素养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也是教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7 (一)教育科研的理论素养 (1)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2)教育研究方法 (3)学科理论 (4)相关学科理论

18 (二)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2)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科研规划和组织的能力 (4)开拓创新的能力 (5)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2)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科研规划和组织的能力 (4)开拓创新的能力 (5)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19 (三)教育科研的道德素养 (1)求实求真、脚踏实地 (2)严谨治学, 一丝不苟 (3)尊重人格、作风民主 (4)批判继承、大胆创新

20 在科研素养中,最重要的是: 质疑的思维习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反思、改进成为可能(要有批判的精神); 反思的思维方式——“反思”是教师的思维方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反思是对过去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质疑,它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1 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的基本要求就是“求异”。教师要有这种意识,并且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即在一定标准指导下教师应该知道什么方法是好的,什么方法是落后的;怎么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2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成功的经验系统地、理论化地展现出来,则我们就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逻辑思维等)
抽象思维的能力: 专家型的教师 = 抽象思维高手 普通教师(抽象思维能力弱) = “教书匠”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成功的经验系统地、理论化地展现出来,则我们就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逻辑思维等)

23 三、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活动 。

24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的途径——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25 校本教研的基本类型—— (1)探究性研究(问题研究)
应在反思中探索问题、在合作研究中发现问题、在评价中寻找问题,再将问题进行归类,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研究,这时的问题也就转化为课题。

26 探究什么?例如: ——新课导入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教材内容处理的精巧性和科学性;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和艺术性; ——教学媒体选择的简洁性和恰当性; ——教学问题设置的互动性和探究性; ——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教学情景创设的自然感

27 (2)反思性研究 课的结束并不等于教学时空的结束。 教师还需对本节课教学作进一步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理解度、教学过程的流畅度、教学效果的理想度、教师素养的展示度、德育教育的内化度以及教师个性风格的认可度等。

28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重新回忆与思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

29 按照对象来分: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 按照实践的时序性来分: 行动前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类型—— 按照对象来分: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 按照实践的时序性来分: 行动前反思——教学设计 行动中反思——教学过程的监控 行动后反思——教学回顾

30 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讲述自己在教学中的故事,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感受、教学思考等。我们也可以把教学叙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反思。 非常珍贵。(第一手资料)

31 (3)行动研究 把行动与研究结合在一起,在行动中加入反思成分。 作为实践者,最重要的是对具体的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的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应该有意识地把实践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32 案例: 通过预期设想激活课堂,但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进行反思后,提出3条标准:各组有小组长;每个人都要说;有人汇总报告。结果学生在讨论后,又有进步,又有问题。再次反思:自主结伴,讨论学习。学生离开座位,有了自主性,但问题又出现了,好朋友见面搂搂抱抱,但有8个学生却没有伴,只好临时进行组合。教师又反思,这只是形式的转变,并没有完全转变学生的讨论实质,虽然没有结果,但有了思考。

33 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五个步骤: 确定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可能来源于教师教育实践中的某个事件,可能源于与学生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也可能源于对教育相关资料的阅读中,教师从中得到“触发”,教师可能就在这些触发、启示中获得了研究的基本主题,之后才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发现问题意味着教师开始对某个“行为”进行反思。

34 制定计划:计划不仅保障行动研究的展开,而且也作为评判行动研究的参考系。
教师制定的行动研究计划应包括所要研究的问题、要达到何种目的、自己能发现什么、怎样对这些过程记录、如何向他人报告等。

35 实施行动:这是按计划采取行动的过程,行动研究是要在“行动”中研究。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行动,教师不仅可以使工作中的问题得以解决或改善,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品质得以提升。

36 进行观察:研究者专业意识和睿智的体现。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来发展其“看”的能力。可通过自我观察、观察他人等方式记录下所观察的信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来源。
反思改进:在进行观察后,教师要思考:如何证明我的判断是可信的,或原来判断的失误在哪里,自己如何将所获得的资料阐述给相关人,这些行动如何改善,下一步该如何做等。

37 促进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的制度设计 新教师培养导师制、责任制、教研室活动制度、听课与评课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修假制度、教育科研制度……

38 四、教育科研素养与教师个人成长 姓名 课题 论文 著作 学术获奖 荣誉称号 李金廷(眉山一中) 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 45万字
13本 20多篇文章先后在中央、省、市级分获一、二等奖 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何代福(重庆巴县中学) 多项 31篇 教学指导丛书15本 全国、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项 特级教师、研究员、全国优秀教师 李正良(重庆杨家坪中学) 国家级子课题5项、市课题1项 16篇 副主编编写专著3本 重庆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 特级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39 每年发表2-3篇论文≈专家型教师 ≈特级教师 ≈教授级高级教师 时间:10-15年

40 (一)参加一个专业学术团体 专业学术团体是教师交流专业研究成果、获得专业学术信息、获得同行认可的学术组织。 参加专业学术团体也是教师获得学术奖励的捷径、阶梯。 基本上所有的专家型教师都是专业学术团体的骨干。 (二)主持或参加各级课题研究 专家型教师都是科研能手。都参加或主持过各级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可以形成科研能力。 (三)发表教学教育论文,出版著作 如果一个教师每年能够发表2-3篇论文,他就极有可能很快(10-15年)成为专家型教师。

41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 专业化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 邱 兴 教授 Email:xingqiu168@126.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