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解深密經專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0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解深密經專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0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解深密經專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05

2 一花一世界 從一部經典看整體佛教思想

3 導言 《解深密經》(Samdhinirmocana Sutra),一部公元四世紀所出的大乘經典,影響其後的大乘佛教發展甚鉅。在印度,大乘瑜伽行派(Mahayana-Yogacara)視其為主要的經典依據;在中國,開創法相宗的窺基( )亦認定《解深密經》為唯識學「六經十一論」的「根本正依」;西藏佛教則根據《解深密經》三時系統編集一切藏經。

4 譯本 《解深密經》於中國,凡有四譯: (一)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 349-468)於
435年所譯的《相續解脫經》,僅為末二品; (二)菩提流支(Bodhiruci)於514年所譯的《深密 解脫經》,全譯; (三)真諦(Paramartha, )於 年間 所譯的《解節經》,僅前四品; (四)玄奘( )於647年所譯的《解深密 經》,全譯。

5 現代研究 這部大乘經典除了在中國與西藏的歷史上有諸多的翻譯與注疏,亦引起現代佛教學學者的重視與研究。比利時學者拉莫特(Etienne Lamotte)於一九三五年出版藏譯校訂本與法譯,首開《解深密經》的現代研究風氣。繼而日本學者西尾京雄、野澤靜證、長澤實導、稻葉正就諸氏亦於五、六○年代利用藏譯資料研究,獲得相當的成果。晚近則有袴谷獻昭、John Powers等人的研究成果。 Etienne Lamotte, Samdhinirmocanna Sutra, L’Explicationdes Mysteres, Louvain-Paris: Universite de Louvain, 1935, pp.8-12.

6 經題釋義 圓測《解深密經疏》 :「解謂解釋,深即甚深,密者秘密。此經宗明境行及果三種無等,解釋如是甚深之義,名解深密。」又云:「解經兩字是能詮教,深密之言顯所詮理。從能所詮以立經目,此即深密之解經也。」

7 經題釋義 真諦《解節經義疏》在解釋經題時,從語源學上將samdhi譯為「節」,nirmocana譯為「解」:
「解即解釋,節謂堅結。堅是堅固結縛,猶如木節及人骨節,並有堅固,拘結纏縛。此經所明甚深密義,難可通達,難可解釋,故非凡夫新行菩薩所能解了,故說此義名為堅結;此經能解,故名解結。」

8 經題釋義 真諦 :「解節之義,凡有五種。一、深密義,如法身等,難可通達,名為義節;此經能釋,故名解節。二、無明習氣心惑,凡夫二乘所不能破,故說此惑名為堅結;由緣真實能滅此惑,故說真實名為解節。三者智慧緣此真實,故說此智名為解節,從境得名也。四者此經文句名為解節,從所顯得名。五者一切三乘教中所有微細難可了義,聚在此經,分明解釋,故說此經名為解節。」

9 經題釋義 據《測疏》所記,求那跋羅譯《相續解脫經》,「言相續者謂所知障堅結相續,難可解脫;今一部釋甚深義便能解脫煩惱相續,故名相續解脫經。即當《真諦記》中第二煩惱解節義。」

10 經題釋義 據《測疏》,菩提流支釋題「深密解脫」為:「言深密解脫者,由智慧力緣深密理解脫煩惱,故言深密解脫。即當第三智慧解節也。」

11 勝義諦相品 離言無二相 超過尋思相 tarka 超過諸行一異相 遍一切一味相

12 全經結構 序品 勝義諦相品 心意識相品 一切法相品 無自性相品 分別瑜伽品 地波羅蜜多品 如來成所作事品

13 離言無二相 anabhilapya-advaya-laksana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施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

14 離言無二相 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正等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執,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正等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

15 超過尋思相 我於超過一切尋思勝義諦相現等正覺,現等覺已,為他宣說、顯現、開解、施設、照了。何以故?我說勝義是諸聖者內自所證,尋思所行是諸異生展轉所證。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無相所行,尋思但行有相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不可言說,尋思但行言說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絕諸表示,尋思但行表示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

16 超過諸行一異相 復次,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如諸行相墮雜染相,此勝義諦相亦應如是墮雜染相。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一切行相共相名勝義諦相。善清淨慧,由於今時勝義諦相非墮雜染相,諸行共相名勝義諦相。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

17 超過諸行一異相 即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名勝義相。
又如一切行上無常性,一切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補特伽羅無我性,不易施設與彼行等一相異相。又如貪上不寂靜相及雜染相,不易施設此與彼貪一相異相。如於貪上,於瞋癡上當知亦爾。如是善清淨慧,勝義諦相不可施設與諸行相一相異相。

18 遍一切一味相 我已顯示於一切蘊中清淨所緣(visuddha-alambana)是勝義諦,我已顯示於一切處緣起、食、諦、界、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中清淨所緣是勝義諦。此清淨所緣於一切蘊中是一味相,無別異相。如於蘊中,如是於一切處中乃至一切道支中,是一味相,無別異相。是故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復次善現,修觀行苾芻通達一蘊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已,更不尋求各別餘蘊、諸處、緣起、食、諦、界、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唯即隨此真如勝義無二智為依止故,於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諦,審察趣證。是故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


Download ppt "解深密經專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0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