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報告日期:103.05.14 報告人:林婉儀 指導教授:林君憶教授
質性研究賞析評論 報告日期: 報告人:林婉儀 指導教授:林君憶教授
2
賞析評論的論文 研究題目:學習共同體導向學生數學課室學習活動 的分析研究―以一所中學的課堂教學為例 國中數學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法規劃與執行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之研究方案,及評鑑方案實施之成效。解決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所遭遇的困難,並討論學生在數學素養上的轉變。
3
研究問題的鋪陳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學習共同體在培訓學生參加國中數學競賽之教學實施成效。 (二)探討學習共同體對學生數學素養的轉變。
二、研究問題 (一)探究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所遭遇的困難為何 ? (二)如何規劃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方案與省思? (三)執行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過程與省思為何? (四)評鑑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實施成效與省思為何? 研究問題是根據研究目的而來的
4
研究設計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前測與情境分析發現學生學習問題,依文獻的教學策略規劃兩個循環的行動方案。與合作夥伴討論方案的優缺點,並反省與修正後,執行行動研究方案。執行期間善用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並運用合作學習策略與系統化的解題指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概念發展並有條理的提問和協同學習,及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鷹架和有計畫的解題。 研究架構圖(P74)
5
研究參與者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透過觀察、測驗、訪談、數學作業、數學日記等方法,去蒐集資料。 一、研究者
二、被觀察者:在本研究中,被觀察者為參加國中數學競賽的學生,其中女生四位,男生二十八位,共三十二名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 三、合作夥伴:在本研究中,合作夥伴有三位,分別為林師、蘇師和蔡師,三位皆與研究者在同一所學校擔任數學科教師兼導師。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透過觀察、測驗、訪談、數學作業、數學日記等方法,去蒐集資料。
6
資料蒐集 (一)觀察 1.錄影: 在進行行動研究教學時,錄影並記錄學生課堂上的反應。研 究者在於課後根據錄影,反覆觀察與紀錄,並打成文字稿。
2.攝影:攝影分成上課學生互動之攝影、與合作夥伴討論教學之攝影、 學生個別訪談之攝影等三種。在研究期間,透過攝影,紀錄上課時學 生的互動。設計方案時與合作夥伴的討論、執行方案時的討論,也會 攝影。訪談學生,了解學生迷思概念時,也會攝影,以利紀錄與再思 考學生錯誤原因。 3.學生反應觀察:實施行動研究方案教學時,於每堂課觀察學生上課 時協同學習互動情形。在測驗時,透過觀察學生寫題目的速度、正確 性與信心程度,明瞭學生學習狀況。在課後訪談時,也能觀察學生回 答的自信程度。由以上狀況,觀察學生對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協同 學習教學方式的反應,並詳實紀錄,成為未來撰寫論文的依據。
7
資料蒐集 (二)訪談 1.訪談合作夥伴:實施行動研究方案期間,於設計教學方案時期,訪
談合作夥伴,傾聽合作夥伴對教學方案設計的想法與建議。執行教學 方案期間,得知課堂教學的優缺點、待改進之處、針對學生反應的處 理情況等等。於教學方案結束之後,再訪談合作夥伴,聽取合作夥伴 對整個教學方案的評價與建議。 2.訪談學生:訪談學生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在測驗後,第二 種情況是在實施學習共同體協同學習討論後。測驗後的訪談,是指從 測驗成績,詢問學生的學習困難,透過訪談以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與 解題歷程。研究者則在訪談後,思考可利用哪些教學策略,讓學生突 破這些環節,以做為課堂引導學生學習作業、評量的參考。而被訪談 的學生,多是以成績低落及在數學試題學習有困難者為主。
8
資料蒐集 (三)文件分析 文件分析則包括前測、研究紀錄、作業、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等方式。
1.前測:前測能得知學生在教學前的先備知識概念狀況。 2.文字稿:每一節行動方案上課的教學過程,都會將錄影資料轉譯成 逐字稿,以利分析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應與省思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 與待改進之處。 3.作業:在執行行動方案教學期間,依當天教學內容的習題於課後進 行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決定是否再 進行個別輔導教學。 4.評量:行動方案執行期間,除了作業以外,還利用考卷進行評量, 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況,依學生的學習狀況決定是否再進行補救教學。
9
研究工具 教學計畫書 國中數學競賽試題教學學習單 教學日誌 「學習共同體」研究夥伴訪談大綱與對話示例
「JHMC國中數學競賽」參賽學生訪談大綱與對話示例
10
結論與建議 一、由問題探索與省思中能有效發現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及其先備知識所遭遇的困難
(一)文獻探討協助研究者理解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可能的迷失概念與錯誤類型,並據此設計前測(優點) (二)由前測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困難何在(優點) (三)情境分析瞭解學生學習背景優勢劣勢,結合文獻探討與前測成為引領行動方案的方針(優點)
11
結論與建議 二、由規劃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行動研究方案與研究者的自我省思
(一)依據前測設計第一循環先備知識教學目標,以第一循環執行後省思、與教材設計第二循環學習共同體 的教學目標 (二)以文獻探討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的發展教學策略 (三)依情境分析以國中數學競賽歷屆試題、坊間各類型數學競賽試題為佈題 (四)根據合作夥伴具體建議加以省思與修正,並彌補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文獻的缺乏
12
結論與建議 三、由執行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行動研究方案與研究者的省思
(一)善用各種教學策略並活用教材、強化各教學方式的異同增進學生認知概念發展 (二)有條理的提問、鼓勵學生發表解題策略與即時回饋的全班討論模式 ,協助學生搭鷹架並學習有計畫的 解題 (三)合作夥伴能點醒研究者教學盲點並進行經驗交流與傳承(優點)
13
結論與建議 四、從評鑑行動研究方案中發現學習共同體之教學方式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一)依各項前、後測答對率比較與答對狀況能檢視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試題的學習成效(優點) (二)研究者針對探索問題、規劃、執行與評鑑的自我評鑑省思,發現四階段歷程的優缺點 (三) 歸納以上評鑑發現行動研究讓研究者的專業成長獲益良多,學生的學習成效明顯提升,是很適合解決教學現場問題的研究方法 (四)歸納評鑑及研究者自我省思發現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方案對於學生學習之意義
14
優點 一、文獻探討協助研究者理解學生在國中數學競賽可能的迷失概念與錯誤類型,並據此設計前測。 二、前測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困難何在。
三、情境分析瞭解學生學習背景優勢劣勢, 結合文獻探討與前測成為引領行動方案的方針。 四、依情境分析以國中數學競賽歷屆試題、坊間各類型數學競賽試題為佈題。 五、研究學生分析得十分詳細 見表3-1 學生與家長、教師個別描述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與態度
15
缺點 教學教案並未詳細呈現,實難感受到實施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情形。 協同學習與合作學習對學習共同體而言是不同的。
訪談對象多以成績低落及在數學試題學習有困難者? 參加數學競賽不是要數學成績很好嗎?
16
特別之處 一、依據前測設計第一循環先備知識教學目標,以第一循環執行後省思、與教材設計第二循環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目標。
二、根據合作夥伴具體建議加以省思與修正,並彌補學習共同體在國中數學教學文獻的缺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