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會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會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會化

2 社會化是什麼? 社會的連續性,一代代相傳,台灣社會就是台灣社會 基因的遺傳,一個社會內婚為主
社會化,是一個人學會他在社會裡所佔位置所需的技術、知識、價值、動機和角色的過程 社會化讓人學得和其他大部分社會成員一樣,但社會化也在養成獨特的個體,也就是自我。

3 社會化理論觀點 1.發展論 2.社會學習論 3.詮釋論 4.社會結構影響論

4 發展論 社會化是一種成熟的過程(process of maturation),包括生理的和社會的。
視覺活動、人際、發聲活動、身體活動、手的靈活度 53頁

5 社會學習論 孩童學習養育他的社會裡的共享的意義 社會、次文化、團體文化不同,也就是共享的意義不同,個人要學習不同的意義
也有共同的,特別是過程可能是universal 發展和社會學習 增強、觀察學習

6 詮釋論(Corsaro) 發現團體內共同的意義(幼稚園) 發現的過程需要與他人溝通
Cultural routines: recurrent and predictable activities that are basic to day-to-day social life Interpretative reproduction 經過長期的社會互動,逐漸有能力有知識對文化了解得更深,會主動去尋求意義,也就是文化再生產

7 社會結構的影響(impact) 社會化乃是依社會新成員經過的角色序列組織而成
Socialization is not random process. Socialization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roles that newcomers to the society ordinarily pass through.

8 社會結構指派個人與組織負責產出所欲的社會化結果 角色及其相關的社會化代理人序列
Social structure designates the persons and organizations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desired outcome. There is sequence of roles and a corresponding sequence of socializing agents.

9 社會化的四個部分(components)
代理人 a source for what is being learned 一個學習的過程 目標對象,被社會化者 學習的結果

10 兒童社會化的代理人 (1)家庭 育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母親是必須的? 在收養機構內的兒童的發展(Spitz, 1945,1946)
6個護士照顧45個在18個月以下的嬰兒。 ★嬰兒與護士之間沒有任何情感 ★發展測驗的得分在一年內從平均124下降到72 ★兩年內,1/3嬰兒死亡,9個離開,21個嚴重retarded 嬰兒需要與成人有溫暖和緊密的關係 secure attachment

11 男女角色 母親主要責任在養育子女 父親主要責任在工作賺錢 --母親的重要性 母親與嬰兒維持溫暖、緊密、持續的關係是兒童正常發展所必須(安全感和溫暖) 母親在嬰兒一歲內,對嬰兒的需求敏感,對嬰兒的不快適時反應,就會發展出secure attachment 在兩歲內,母親提供secure attachment,嬰兒的行為問題少,而合作行為增多

12 母親就業的影響 研究發現結果不一致 不是工作本身的影響,而是工作與母親角色的衝突發生作用 母親就業使子女性別角色偏見減少
母親在子女青春期工作,子女高中畢業比例高 扥兒中心的影響 兒童/照顧者人數造成差別

13 父親育兒 父親主要是透過運動或體力遊戲促成小孩體力技能, 黑、白、西 母親的態度 母親就業 工作壓力

14 育兒的社會差異( in a diverse society)
Demo & Cox, 2001 --權威authoritative(溫暖+控制) 在校表現好+與其他成人與同伴關係好 --威權authoritarian(體罰+permissive) 容易造成兒童適應不良 一般而言,支持、誘導、再加上權威的控制會增強自我評價、能力、社會良心、成人標準的內化,以及高成就動機。瞿海源,1989 --白、黑窮母親因經濟壓力而採行體罰。 --華人 --強調價值不同

15 離婚的影響 離婚和許多變遷有關:家庭結構、居住地、財務、就讀學校 不是一時的危機,是一個過程 離婚者的子女成績、心理適應、自尊、長期健康狀況都比較差 在離婚前就有問題 偶有正面影響 --時間治癒,不確定 --英國的研究,7-16歲學業與心理受影響 婦女早孕或非婚孕,在美國也一樣 失學+早孕帶來貧窮 頁95

16 (2)同輩(peers) 與家庭的差別 相同地位 開放而自發的,不強調恭順或圓通 自願的,非既定的 第一次選擇關係人,社會能力,輔助發展身份
--同伴對孩童發展身份至為重要 學習朋友的角色,自我分化 家庭外的社會互動建立獨立性 非家庭身份幫助抵抗父母的社會化

17 (3)學校 學校是有意設計來進行社會化的 老師和學生,地位很不同 老師是決定者,獎懲,形塑行為 孩童第一次面臨正式而公開評價,相同標準
讀、寫、算,知識 人格特徵的形塑,準時、堅毅、 圓通 形塑自我,學習字彙來評估自己 學知不同主張(Claims)及辯論 社會比較,公評與自評都和社會比較有關 老師不比,自己也會去比

18 學校與價值學習 普同性(universalism ) 獨立性 追尋成就 課程之外 瞿海源,1989

19 社會化的結果 Outcome of Socialization

20 性別角色

21 語言及認知能力

22 道德發展 社會規則的知識 為了有效與人互動,個人必須學習規則規制自己的行為 家庭—同輩—學校

23 道德判斷 Kohlberg的道德發展模式 前成規期(Preconventional)0-9歲 道德判斷依據行動的外在和具體的結果 第一階段
遵從與懲罰取向,為避免受懲罰和麻煩而遵守規則 第二階段 享樂功利取向(hedonistic)為獲得獎賞而遵守規則

24 成規期(Conventional)9-15歲 道德判斷依據行動的社會結果 第三階段 認同社會(好孩子)取向,為了討他人喜歡,免人討厭而遵守規則 第四階段 權威和維持社會秩序取向,為尊重權威和維持社會秩序而遵守規則

25 後成規期(Postconventional)16歲--
道德判斷根據普世的道德與倫理原則 第五階段 社會契約取向,為了遵從代表大多數意志的規則,為了避免侵犯他人的權利 第六階段 普世的倫理原則,為堅持原則而遵從規則

26 對Kohlberg理論的評價 仍然是重要的理論 1.強調個人(within individual),忽略情境
2.忽略性別差異(sexist) 正義取向 相對於 關懷取向 3.忽略社會互動

27 成人社會化 角色獲取 預期社會化 角色不連續 學習有關新角色的技能與期望(職前訓練) 學習設定的未來角色,非有意的訓練
可見的(visible) 準確的(accurate) 確定的(certain)(退休) 角色不連續 新角色與舊角色在價值與身份上有衝突(退休) 預期社會化與通過儀式

28 政治社會化…….


Download ppt "社會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