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指導教授:林海清 老師 學生姓名:吳舒靜 報告日期:2002/04/14

2 環境行為研究的理論分析 一、環境與行為的基本概念 環境與行為的意義 環境知覺的概念 二、環境與行為的研究類型 三、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模式
Gifford的研究模式 Moos的研究模式 四、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方法

3 學校建築規畫與學生行為 英國首相邱吉爾(W.S. Churchill)有句名言:「我們先塑造建築,然後建築再塑造我們。」(We shape our buildings;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 一、學校規模與學生行為 二、建築設計與學生行為 三、活動空間與學生行為 四、教室情境與學生行為

4 環境與行為的意義 1.環境的意義: ** 韋氏辭典的定義:「環境是圍繞人 們的事件(circumstances)、事物 (objects或情況(conditions)」。環 境是個體生存空間中一切人、事、物 的總稱。

5 2.行為的意義: ** Lewin的場地論(field theory):行為 (B)是人(P)與環境(E)互動的結果。 B = f(P,E)。 ** Gifford(1987):個人行為隨其生活空 間(the life space, L)而變化。B = f(P,E) = f(L)。

6 環境知覺的概念 1.環境知覺的涵義: 具有人格價值等特質(trait)的人們,帶著動 機、期望和目的等心理狀態(state),進入實 質環境脈絡(context)中,透過感覺與行動, 選擇接收環境訊息,根據過去的環境經驗,經 由一系列的感情(affect)和認知(cognition) 等心理轉換,處理環境訊息的心理過程(黃茂 容,民78)。

7 2.環境知覺的重要(deHaas & Gillespie,1979):
(1) 環境知覺對學校參與者而言,其為一影響因 素。 (2) 環境知覺幫助人們運用現存的環境以改善態 度及行為。 (3) 環境知覺協助人們在其環境中能有積極的改 變。 在環境與行為的關係上,個體對環境刺激的認 知與訊息處理是其行為選擇的重要關鍵。 就學校教育情境而言,學校物質環境和規定的建 構行為,對學校的參與者---包括行政人員、教師、 學生和家長,有極深的影響。

8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類型 環境和行為 都市和應用 人類學 社會 地理學 環境 社會學 環境 心理學 環境研究 資源管理 人體工學 都市 計畫研究
室內 設計研究 庭園 建築研究 建築研究

9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模式 Gifford的研究模式 「人—環境」結合的結果 (如:工作的持久、創造力、討論的參與、學校滿意、成績、壓力)
個人特徵 (如:成就需求、過去的教室經驗、內外控、競爭性) 「人—環境」結合的結果 (如:工作的持久、創造力、討論的參與、學校滿意、成績、壓力) 環境特徵 (如:密度、位置安排、充足的設備、明晰的界線)

10 Moos的研究模式 環境系統 (物質設施、組織因素、人群、社會氣氛) 學生穩定性與改變 (價值觀和興趣、熱望程度、心情和健康) 認知評價
適應與調適的努力 激化或喚起 個人系統 (社會人口變項、期望、人格因素、調適技巧)

11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方法 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
POE是用以檢視環境設計對使用者之效果, 其常用的方法,據Bechtel和Srivastava指出有 14種之多,包括:(1)訪談,開放式;(2) 訪談,結構式;(3)認知圖;(4)行為圖; (5)日記;(6)直接觀察;(7)參與觀察; (8)縮時照相照片;(9)連續照片;(10) 問卷;(11)心理測驗;(12)形容詞檢核表; (13)檔案資料;(14)人口統計資料(引自 Zimring,1987,p.277)。

12 學校規模與學生行為 學校規模(school size)通常是就學校班 級數或學生人數的多寡而言。學校規模 大小對建築密度、校舍配置型態、教學 空間類別需求、建築物樓層高低、服務 性附屬設備需求、學生活動空間、相互 干擾程度、校園整體意象等可能有不同 的影響(黃耀榮,民79)。

13 建築設計與學生行為 學校建築之設計適當與否對學生的感官有直 接的影響,從而對學習興趣也會產生作用, 尤其對幼稚園、小學及初中的學生影響最大。 一個人對人生之悲觀或樂觀、消極或積極、 疏離或合群、鬥爭或和諧、恐懼或勇敢,常 與幼少年期所處之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因此, 理想的學校建築在設計上應多強調在積極、 開朗、和諧、合群及勇敢等方面的特性(于 宗先,民79)。研究發現:

14 ** 學校建築設計: 如校舍的緊密性或開闊性、位置和佈置、空間關係和大小,走廊系統的性質、樓梯和走廊交叉數,建築物入口數和配置,以及樓層數等等,會影響學生非正式互動的品質和次數(Myrick & Marx,1968)。 ** 學校建築年代:(以興建年代或現代化為指標) 學校或教室設施的充足或貧乏,以及教育經費對學生成就會有影響。 ** 學校設施設計: 如空間關係(流動空間和工作站遍佈學生使用之區)、高視度、舒適和訊息(音響的控制、週全的採光、舒適的色彩),可促進學生自由和控制之平衡(Lilley,1986)。

15 活動空間與學生行為 活動空間的設計,應從適齡、適性、適量 和適用,作為最大原則的掌握。 (一) 個人空間、領域與學生行為
個人空間(Smith,1978)是指人們在不 同的社會情境中,彼此間所保持的間距量 (the amounts of separation)。

16 4.開放空間學校在學習者積極自我概念的成長上,似乎較有助益。
(二) 開放空間與學生行為(George,1975) 1.開放空間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噪音 是一個問題; 2.開放空間學校和傳統學校在學業成就上, 不一定孰優孰劣; 3.開放空間學校在學習目的上,似能提供 較多的選擇機會; 4.開放空間學校在學習者積極自我概念的成長上,似乎較有助益。

17 (三) 遊戲場與學生行為 遊戲場是小學學生休憩活動最重要的空 間之一,與學生行為的適切發展有密切 的關聯,期間年齡、性別,以及遊戲場 設備的種類和多寡,對學生的活動行為 方式也會有不同的影響。

18 教室情境與學生行為 班級規模與學生行為 教室佈置與學生行為 座位安排與學生行為

19 (二)教室佈置與學生行為 Bennett指出,教室學習環境的安排可以提高 學習目標的效果和效率,其主要物質因素包括: 1.氣候條件:溫度、濕度、光線、聲音。 2.教室設備的種類及排列。 3.空間佈置。 4.人為因素:顏色、形狀、式樣、花紋、節奏、 重複次數、重點。 5.教學資料的種類及位置:教學材料、儀器、 圖片、書籍等。

20 心得分享 埔里鎮水尾國小實地觀察 學校外部 教室內部

21 結 論 一、學校建築是輔助教育發揮教學功能的 最基本條件 之一。 二、有優良的學校建築並不一定是一所好 學校,但無此設施一定是一所劣等學校。
結 論 一、學校建築是輔助教育發揮教學功能的 最基本條件 之一。 二、有優良的學校建築並不一定是一所好 學校,但無此設施一定是一所劣等學校。 三、當學校建築設施達到一定的標準,學 生的學習成效則端視教師的教學和心理、 社會層面的影響而 定。


Download ppt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