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藝術創作 經驗與展演分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藝術創作 經驗與展演分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藝術創作 經驗與展演分享
―以《Mobi Waver І、Ⅱ》為例 講者:李佩玲 現任: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業界專業教師 2009/11/26 ︱16:00-17:00 台灣藝術大學 教學研究大樓603

2 大綱 創作概念 創作內容 創作特色 團隊人才 合作與溝通 展演流程與機制 附註: 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3 一、創作概念 《 Mobi Waver 》以手機為議題,探討科技文明 所帶來的焦慮心理狀態,手機的普遍性與當代的 文化現象,手機鈴聲與都市音景的聲響符碼等, 在新媒體時代下延伸了手機的議題,帶領觀者進 入新媒體時代下聽覺、視覺、與觸覺的感官新體 驗,以更開放的形式將群眾參與性鈉入表演,共 同感受電訊科技時代下焦慮與電磁波干擾的科技 制約,給予觀者一個具時代性充滿前衛與嶄新的 感官新體驗。

4 一、創作概念 (一) 手機帶來的焦慮心理 手機禮儀 手機監控 手機的社會規則遊走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手機電磁波對於人體的危害
電磁波的穿透力 手機媒介將公共空間導入私人空間 手機干擾電腦音響的訊號造成創作者自身潛意識 反射出 焦慮的心理狀態 手機使人們不論於任何場合皆處於待命的狀態

5 一、創作概念 (二) 手機鈴聲與都市音景的聲響符碼

6 二、創作內容 《 Mobi Waver 》是一件以手機為議題,結合了 錄像、聲音藝術、互動裝置與舞蹈的跨領域表演 作品,錄製舞者的肢體語言將身體與影像交疊, 探討創作者對於手機焦慮的心理狀態,伴隨並結 合舞者於錄像投影前現場表演,詮釋創作者外在 身體的忙亂躁動,最後開放觀眾播打手機干擾聲 音與舞者影像,表現當代的人與環境受電磁波影 響的不確定性,探討創作者身體與心理內化與外 化的相互關係,以及手機電磁波對於人類環境的 影響,呈現多重感官焦慮狀態,表達多元語意

7 二、創作內容 (一) 跨領域表演 (二) 數位時代的聲響 (三) 錄像裝置中的身體與影像 (四) 舞蹈中的身體
(五) 開放群眾參予的即時互動

8 二、創作內容 (一) 跨領域表演 以手機為議題,結合了錄像、聲音藝術、互動裝 置與舞蹈的跨領域表演作品

9 二、創作內容 (二) 數位時代的聲響 聲音符碼與環境音景作為無旋律性的聲響背景 並將當代文明的產物「手機」以其聲響特性作為 主軸
結合都市音景、手機干擾聲、手機鈴聲、說話聲, 反映時代的特性與現實生活的窘境,表達當代人 在手機與電磁波的干擾下焦慮與無法抗拒的生活 狀態。

10 二、創作內容 (三) 錄像裝置中的身體與影像

11 二、創作內容 (四) 舞蹈中的身體

12 二、創作內容 (五) 開放群眾參予的即時互動

13 三、創作特色 影像 (1)身體:作品的開頭以一個模糊而逐漸清晰的身體 漸漸呈現於影像中,隨著場景的切換時而清晰時而模 糊自身的身體,象徵自我主體意識與外在環境的同時 間交互干擾,形成一個混沌的心理狀態。接著為重複 往前推進的身體,象徵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推動著身體 與場景日復一日不斷前進,卻又困在反覆相似的生活 狀態中。緩慢前進又焦慮扭曲的身體,隨外在環境的 干擾影響內在情緒的焦慮狀態,扭曲自身的身體與搓 揉自己的頭顱(思想),詮釋焦慮痛苦的狀態。

14 三、創作特色 錄像 實驗聲響 舞蹈 webcam 電腦 電磁波偵測器 手機 電磁波數據 影像分析 音量分析

15 三、創作特色 (2)場景:作品中的場景皆為創作者日常生活自身 存在的空間,如捷運地下街道、火車車廂、都市 街景、繁忙步調、穿梭路人、城市空間、基地台 建築等,以一種不斷重複交錯場景覆蓋於身體的 方式詮釋都市空間與繁忙步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的生活狀態,無法擺脫又不斷被牽制著。

16 三、創作特色 (3)電磁波干擾畫面:在開頭模糊的身體進行一段 時間中忽然閃過電磁波干擾畫面的狀態揭開主題, 在一陣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身體與交錯的場景中, 規律性的干擾畫面中的身體與影像,象徵日常生 活的狀態被手機電磁波所干擾的生活

17 三、創作特色 聲音符碼 創作者錄製了生活中的環境音景與手機鈴聲、說 話聲、電磁波干擾音等並利用數位工具處理具規 律性低頻的聲響與警示音將聽覺帶入一種緊張焦 慮的狀態,背景聲響重複的規律性象徵時間日復 一日的循環與推移。創作者於作品中聲音的設計 投注許多心力,將手機對於自身經驗的焦慮感藉 由聲響符碼的變化予以描繪

18 三、創作特色 3.舞者與肢體 〈身頻演繹〉以當代科技文明中手機的特性所帶給人 的焦慮心理作為創作的發想,藉由舞者的肢體語言表 達創作者的主體經驗,由錄製舞者的肢體成為虛擬錄 像影片的呈現,至現場表演的真實舞者肢體,在虛擬 與真實、內化與外化的心理與身體經驗中表達手機特 性對於人的影響,在影像中舞者的肢體表達焦慮、煩 躁、抗拒、痛苦等內在情緒表達,真實表演的舞者肢 體表達沉浸外在的干擾、抗拒、來回踱步、痛苦、搓 揉頭部與耳朵等焦慮的肢體行為詮釋外在給予的環境 制約,並玩弄空間的距離讓身體的投影於影像中忽大 忽小,展現內在與外在的焦慮狀態。

19 三、創作特色 4.互動程式設計 作品中的感應機制採用改裝的電磁波偵測電路板、 Arduino、Webcam、配合Processing 軟體將電磁 波的數據讀入電腦中,透過Webcam 即時擷取舞者 的肢體動作並將讀入電腦的電磁波數據做串連,進一 步整合聲音與影像,當觀眾播打手機,手機釋放電磁 波的頻率透過改裝的電磁波偵測電路板接收後傳送至 電腦,以程式判讀數據的大小即時切割舞者身後影像 的幅度與干擾音的音量大小,達成觀眾現場參與並投 入作品的互動表演機制。

20 三、創作特色 4.互動程式設計

21 三、創作特色 5.舞者、觀眾與互動 〈身頻演繹〉以聲音、錄像、舞蹈肢體來演繹當 代手機帶給現代人的焦慮感,至表演後半段開啟 互動裝置,開放給現場觀眾即時播打手機,即時 以手機的電磁波干擾舞者身後的影子以及干擾音 波的大小,讓群眾參與的互動共同創造影像與聲 音,也更加深手機在當代的普遍性與電磁波的無 所遁形,在更加強烈的焦慮與躁動的心理狀態下 反思手機在這時代性的特性。

22 四、團隊人才 舞者 程式設計

23 五、合作與溝通 與舞者的溝通(Youtube) (DVD) 與程式設計師的溝通(圖像化) (兩廳院看表演)

24 六、展演流程與機制 藝穗節精神 在城市文化裡,除了大眾文化的主流表演藝文外, 整體文化環境構成中有另一塊面是屬於另類的、 非主流的、獨立藝術的面向,希望透過辦理臺北 藝穗節,讓藝術從劇場空間釋放出來,在畫廊、 公園、咖啡廳這種一般民眾生活的場域,發生各 式各樣小型的表演藝術或是裝置藝術活動,讓更 多人知道藝術不僅僅只有屬於菁英主義的部分, 其實藝術也可以很常民,讓不論是表演者或是觀 眾都可以把最原初的創意和熱情盡興的表現出來。

25 六、展演流程與機制 藝穗節源起於1947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期間,當 時因為有8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的邀請演出, 於是決定自立自強,故自行籌製演出,與藝術節 的節目分庭抗禮。他們以藝穗(Fringe)自居,並 大受歡迎,至今發展60多年來,已成為全世界最 大最受歡迎的藝術節活動。藝穗節的精神就是以 開放自由的政策,接納演出的團隊。意即參加的 表演者均未經評審或挑選,成為年輕藝術家出人 頭地的全新場域。觀眾選擇來看藝穗節的演出, 也潛藏了許多的趣味與冒險,可能是明日之星, 也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26 六、展演流程與機制 台北藝穗節 第二屆於4月16日報名截止 表演日期 8/29-9/13 採先報名與繳納押金者先選時間與場地 場地包括:
夜巴黎大舞廳、貳拾陸巷、電影公園D棟、 牯嶺 街1F實驗劇場 、 2F藝文空間、南海藝廊、國立 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 廳 、倉庫藝文空間、華山創意園區果酒禮堂 、步 調咖啡館 、米倉咖啡..等

27 六、展演流程與機制 基本會議 售票系統 技術會議 宣傳記者會 場地佈置 遊行預演 遊行 開幕演出

28 六、展演流程與機制 優點:免費場地租金、音響、網站宣傳、手冊、 記者會、遊行增加曝光率、劇評、南村落
缺點:彩排時間短、演出與場佈須於時段內完成 (三小時內)

29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梅田宏明《碎拍漸境》 (2009兩廳院日本潮限定)
日本現代舞壇最受矚目的跨領域舞蹈家 梅田宏明 解構古典芭蕾與美國街舞 微小、專注、凝煉的動作語彙,對應聲、光、多 媒體交錯的複雜肌理 科技舞台與詩意身體的相遇,新世代電幻系舞蹈 即將全面入侵

30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梅田宏明 《Adapting for distortion 》(2008年)

31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黑川良一視覺聲音劇場《光速》(2009兩廳院日 本潮限定)此次演出,黑川良一將與留法作曲家王 思雅及國內知名打擊樂家吳思珊合作。 wangsueya2009兩廳院世界之窗日本系列與黑 川良一合作 wangsueya王思雅-兩廳院世界之窗日本系列與 黑川良一合作二 Ryoichi Kurokawa (001)

32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wangsueya王思雅-whimsy3D影音互動系列2

33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當林懷民遇上蔡國強 (現代舞蹈與裝置藝術的跨領域合作)

34 附註: 赫曼科肯Herman Kolgen << INJECT >>

35 附註:近年國內外跨領域團體介紹 芬蘭作曲家 Kaija Saariaho 的多媒體表演作品 結合聲樂 電子音樂 影像

36 附註: 以色列Arkadi Zaides DAAT - world premiere in Yokohama
Arkadi 常常在作品中探索空間、音樂、影像和動作 之間的關係。也經常和錄像藝術家、造型藝術家以及 音樂家合作,尋找觀眾和表演者之間嶄新又原創的溝 通方式。他對新的音樂以及音樂與動作的連結也很感 興趣,曾經還做過DJ,為自己製作專輯,並且加入即 興元素的創作,此次參與關渡藝術節的演出作品,就 是凸顯他常有的表現形式所呈現的Solo Colores 與 Solo Siento 兩段solo 的舞蹈表演。

37 附註:機器人融入莎劇表演 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近期就 推出了一部改編自莎翁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戲劇,而稍做 修改的劇本當中,則是加入了一個跟比薩差不多 大小的藍色小仙子機器人來貫串全場,這台小機 器人則是由該校的搜救協助機器人研究中心教授 Robin Murphy 所提供。 引自:

38 END


Download ppt "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藝術創作 經驗與展演分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