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 活動與運動 第一節 身體姿勢 第二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三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第四節 輔具之使用 第五節 按摩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9 活動與運動 第一節 身體姿勢 第二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三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第四節 輔具之使用 第五節 按摩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 活動與運動 第一節 身體姿勢 第二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三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第四節 輔具之使用 第五節 按摩法
CHAPTER 9 原著 胡月娟 • 林淑燕 修訂 胡月娟 活動與運動 第一節 身體姿勢 第二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三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第四節 輔具之使用 第五節 按摩法 第六節 制動合併症的簡易處理原則

2 前 言 維持活動度,能自由自在的移動,不需他人協助即可行使功能,這些是身體與心理完備感覺的基本要素
活動與運動對人體有許多益處,例如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維持身體的協調性與彈性、改善呼吸功能、預防體液鬱積在肺內、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維持健康的肌膚、促進有效的排泄、增加食慾與攝液、促進消化、增加心智敏銳度與解除壓力

3 慢性病易導致人軟弱無力,及身體活動度受限。有些案主表現出來的是虛弱、易疲憊,有些案主則是無法下床,得臥床休息
照顧服務員應了解所照顧案主的狀況,以協助案主執行適當的活動與運動,以保持及增進案主功能的行使,與減低合併症的發生或嚴重度

4 第 一 節 身體姿勢 人的身體就如一部架構精緻的機器,每一部分都各司其職,肌肉骨骼系統亦不例外
第 一 節 身體姿勢 人的身體就如一部架構精緻的機器,每一部分都各司其職,肌肉骨骼系統亦不例外 有些肌肉負責人的外形或體型,有些肌肉則連接至骨頭上,以使人體得以移動或舉起重物 當人適當使用肌肉群時,肌肉群即可發揮其功能至最高點。使用正確肌肉至正確工作上,稱之為適當的身體力學

5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中,舉凡挪動案主、攜帶物品、推動輪椅等,皆需動用到肌肉力量
若照顧服務員能學習適當的使用肌肉群,將可更有效率的勝任耗費體力的工作──良好的身體力學,始於正確姿勢的呈現

6 姿勢泛指一個人從事各種活動時,身體所呈現的外觀
姿勢是否適當與肌肉、骨骼、關節三者功能的發揮有關 適當姿勢乃指肌肉群與身體部位在良好排列位置上 姿勢分成坐姿、臥姿、站姿及行走,姿勢的維持涉及頭、軀幹、雙手與雙腿 欲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得運用下列幾項原則:

7 1. 維持正常解剖位置 2. 關節稍屈曲,以避免長期的伸展引發不適 3. 時常改變姿勢,以免受壓、不適 4. 改變姿勢時,得注意關節的活動度範圍 5. 姿勢的擺置,得注意適當的覆蓋,以維護隱私 6. 辨識各種姿勢對身體各部位的載重負擔 7. 運用各種支托裝備,以維持良好姿勢的擺置

8 由姿勢評估,可獲悉一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 案主的姿勢欲維持良好,端賴照顧服務員適時協助;而照顧服務員工作時,亦應考慮己身姿勢的維護 照顧服務員常需協助案主移動或變換姿勢,若能運用身體力學,不但工作省力、不易疲累,且可避免扭傷 身體力學乃指人體站立與挪動時,所運用的特殊方法,以使人體精力做最佳的運用,及避免疲累或損傷

9 下列是維持良好身體力學的原則: 1. 需要身體用力時,盡量試著使用大肌肉或肌肉群。例如要拿起一件重物時,使用兩手就比單手為佳 2. 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即保持身體正確的排列位置。例如背部挺直,雙膝微曲,將重量平均落在二腳,及面向工作區

10 3. 當你要抬舉物品時,檢視一下雙足位置。雙足應分開約30公分寬,因為底面積愈大,重心愈低,穩定度愈佳
4. 抬舉物品時,身體盡量靠近物品。所以照顧服務員工作時,若案主身體愈靠近照顧服務員,照顧服務員即可愈省力地抬起案主的身體

11 5. 抬舉或提起的動作,得對抗地心引力(重力),所以照顧服務員在挪動較重的物品時,最好以推、拉或滾的動作代之
6. 運用手臂來支托物品;實際上做抬舉動作的是小腿肌肉,而不是背肌

12 7. 照顧服務員做事時,例如為案主執行背部按摩、鋪床、翻身、穿脫衣物時,盡量靠近案主,用力的方向應與工作目標一致而非相反;腰部處肌肉勿扭曲
7. 照顧服務員做事時,例如為案主執行背部按摩、鋪床、翻身、穿脫衣物時,盡量靠近案主,用力的方向應與工作目標一致而非相反;腰部處肌肉勿扭曲 圖9-1 為案主服務的姿勢 圖9-2 做家事(如洗衣服)的姿勢

13 圖9-1 為案主服務的姿勢

14 圖9-2 做家事(如洗衣服)的姿勢

15 8. 當你抬起一件物品的分解動作如下: (1)蹲下來靠近物品 (2)背部挺直 (3)穩實的抓握住物品 (4)將物品貼近身體 (5)以小腿肌肉支撐,將物品抬起 9. 如果物品過重或過大,不是一個人能力所及,應尋求協助

16 10. 平穩的舉起物品,切勿不當用力;可以用計數方式「一、二、三、抬起來」
11. 改變挪動方向時,以腳做轉軸,先小步伐轉,再整個身體轉過來;而非只是扭轉背部、頸部 12. 照顧服務員在工作前需先做暖身動作,保護韌帶和肌肉,以免受傷或過度牽扯 13. 移動物品時,摩擦力會影響移動物品所需耗費的力量,故搬動案主或為案主翻身時,以被單墊在案主下面較省力

17 第 二 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 二 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照顧服務員常需面對無法下床的病人,對這些案主而言,適當的支托與身體正常排列位置的維持是很重要的 身體正常排列位置,乃指案主身體部位的擺放或調整,各就各位,各司其職;也就是身體呈一直線,身體每一部分都在正確的解剖位置上

18 第 三 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以往社會大眾咸認為生病的人應該「臥床休息」、「靜靜的躺在床上」,或「不要動」
第 三 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以往社會大眾咸認為生病的人應該「臥床休息」、「靜靜的躺在床上」,或「不要動」 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人被限制在床上,一缺乏活動就會發生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同時對心臟血管、泌尿、腸胃、呼吸,及社會心理各層面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如何促進及維持案主適宜的活動與運動,就成為照顧服務員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19 活動是指身體系統處於動態時,活動雖是消耗能量的行動,但卻可以讓身體保持最佳的功能狀態
運動則是執行身體的活動,可維持一個人的舒適或提供治療,以矯正畸形或恢復健康 活動的目的在於達成生理需要,運動的目的則在調整體能與促進健康

20 欲執行身體的活動與運動需具備三要素:①有能力活動與運動;②有活動與運動的動機;③活動與運動的環境沒有障礙

21 壹. 運動障礙 一. 導致運動障礙的因素 (一)疾病因素
例如神經病變、鉀離子缺乏、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關節炎、關節攣縮、肌肉萎縮等,引起案主的肌肉無力、構造缺陷及關節動度範圍的受限,而致運動障礙

22 (二)治療因素 為治療而蓄意讓案主不動,或醫師、其他外界施諸於案主的限制,在在會影響到案主的運動能力
急性心肌梗塞後,醫囑案主得完全臥床休息;或 案主做牽引、上石膏、眼部手術、靜脈炎、不會 使用枴杖等,皆會引發案主的運動障礙 例如

23 (三)心理因素 例如手術後,案主因害怕疼痛不敢動;腦性麻痺者,因智能低下、畏縮,而不敢與社會做互動;或精神分裂症的病患,在僵直期時的不動現象
憂鬱、沮喪、冷漠或無望,會使一個人動的渴望消失;其只有運動的能力,但缺乏動機去做 如果案主的運動障礙,並非因全身狀況或藥物作用引起,應照會精神科

24 (四)環境因素 如住院對周遭環境不熟悉,不敢下床活動;或因身上連接某些維生設備,而無法自由下床活動,皆會引起運動障礙

25 二. 運動障礙的功能性分類 1. 第一級:需使用設備或用具 2. 第二級:需要他人的幫助(協助、監督或教導)
1. 第一級:需使用設備或用具 2. 第二級:需要他人的幫助(協助、監督或教導) 3. 第三級:需要他人的幫助並使用輔具 4. 第四級:完全依賴他人

26 三. 案主活動能力評估 目前最常使用的為巴氏量表,乃針對病人進食、如廁、上下樓梯、穿脫衣服鞋襪、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移動、平地上走動、個人衛生與洗澡十項,分別給予0分(需完全協助)、5分(需部分協助)及10分(可自行完成) 表9-1 巴氏量表(Barthel's score)

27 表9-1 巴氏量表(Barthel's score)

28 表9-1 巴氏量表(續)

29 表9-1 巴氏量表(續)

30 貳. 治療性運動 正確的運動不但有助於維持和建立肌肉力量,維持關節功能、預防畸形、刺激血液循環,建立案主的耐力、持久力;還可以幫助案主恢復學習動機,提升其自尊心

31 對於運動障礙的案主,必須為其施行治療性運動
運動的種類有二種形式:被動運動與主動運動 主動運動又分成協助主動運動、等張運動、阻力運動、等長運動或靜態肌肉收縮運動 治療性運動一般是由醫師寫醫囑,經物理治療師或護士的協助和指導來實行 照顧服務員可在護士的指導或監督下,為案主做一些被動性運動

32 一. 主動運動 所謂的主動運動是指案主不需外力協助,而能對抗地心引力獨立完成之運動
由於案主主動移動身體各部位及做關節活動,故可以預防關節攣縮,及增強肌肉的張力與強度 案主在做主動運動時,最好在對抗重力的情況下進行,同時關節應在無協助下完成各種活動度

33 (一)協助主動運動 協助性運動是一種主動運動,因每一動作皆由案主自己引發,做到其能力的最大極限,照顧服務員協助案主完成之
案主的主動參與,有助於維持肌肉強度,而照顧服務員的協助,更可確保關節活動度範圍的維持

34 照顧服務員在協助案主做主動運動時,得支持案主的遠端部位,鼓勵案主彎曲關節至最大限度
勿給予案主過多的協助,在短時間的運動後,必須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

35 (二)等張運動 這是最為人熟悉且廣為使用的一種運動 這類主動運動得收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肌肉,並移動一身體部位
只要規律做此運動,即可維持關節功能及增加肌肉強度

36 (三)阻力運動 當案主運動某部位肌肉時,給予一外加相反的力量,讓案主嘗試去克服阻力,使各部位肌肉發揮最大能力,而達到加強肌力之目的
與案主比腕力或以砂袋、重物施行關節遠端,皆 可達成阻力運動之目的 上述各種運動皆為等張運動,即肌肉張力不變,長度改變以帶動關節活動的運動 例如

37 (四)等長運動 等長運動為一靜態運動,運動時肌肉緊縮至最大程度,肌肉長度不變,關節不動(姿勢或角度皆不變),維持數秒,然後放鬆肌肉,深呼吸
此可增加肌肉緊張度,使案主保有肌力 因無肌肉長度的改變與關節的移動,故等長運動不能維持關節的功能

38 運動障礙病患在每一次做運動時,最好重複每個關節的活動2~5次,每天最好做1~2遍
規律運動的效果,遠比不規律,或長時間但次數少的運動為佳

39 在做各種運動前,照顧服務員應向案主說明你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運動?案主該如何做?
被動運動時,案主得盡量放鬆自己,特別是在做 伸展動作時;在做協助或主動運動時,則需要案 主的積極配合 例如

40 照顧服務員在協助案主做各項運動時,動作宜輕柔,所有的動作宜徹底完成,避免引起案主疲累,一旦案主有異狀,需即刻停止
做完運動後,亦應密切觀察案主的任何改變;一有任何改變,得馬上通知護理長或組長

41 二. 被動運動 每個關節有其正常的活動範圍,而關節活動則有賴肌肉或肌肉群的作用而成
許多肌肉骨骼和神經的疾病,會使關節喪失動度範圍,而變得僵硬與殘障 被動運動可以維持或增加關節最大的活動度 被動運動乃指穩住案主的近端關節,支持遠端部位,平滑的轉移關節,使關節彎曲至最大限度,避免造成疼痛

42 照顧服務員在為案主做被動運動時,應謹記下列原則:
1. 協助案主採取舒適的臥姿,面對案主以便於觀察案主反應 2. 照顧服務員在用力抬起案主手腳時,自己得配合著移動重心,利用雙腳維持動作與身體力學 3. 讓案主的運動部位盡量靠近自己的身體,以免耗力、拉扯

43 4. 案主近端關節的前後應予以支托,再者以手做成杯狀或支架狀,支撐住案主關節遠端的身體部位
4. 案主近端關節的前後應予以支托,再者以手做成杯狀或支架狀,支撐住案主關節遠端的身體部位 適當的支托,可控制好關節活動,及避免案主受傷和疼痛 圖9-3 被動運動時支托案主身體的方式

44 圖9-3 被動運動時支托案主身體的方式

45 5. 在執行被動運動的過程中,若案主感到疼痛、疲累或有抗拒動作時,照顧服務員應立刻停止操作,以免案主關節受傷
6. 有節律、慢慢地重複操作2~5次的全關節範圍運動,慢而有節律可避免案主受傷,重複操作則能維持關節的彈性與活動性 7. 指導案主利用健側肢體來幫助患側(麻痺)肢體做運動

46 8. 在為案主執行個人衛生項目,或協助案主翻身時,可順便為案主做被動運動
關節被動運動的常用術語有: (1) 外展:移動肢體離開身體中線 (2) 內收:肢體移向身體中線 (3) 屈曲:彎曲關節,使關節的角度縮小,包括頭 向前彎 (4) 伸展:由屈曲回復伸直

47 (5) 旋前:轉前臂使掌心朝下 (6) 旋後:前臂朝外轉,掌心朝上 (7) 外翻:肢體轉向外側之移動 (8) 內翻:肢體轉向內側的移動 (9) 轉動或旋轉:骨骼繞中心軸移動 (10) 外旋:旋轉之方向遠離身體中線 (11) 內旋:朝向身體中線方向旋轉 (12)迴轉或環行:全臂伸直以肩部為圓心畫一 大圓的動作

48 (13) 前伸:下頷向前推出 (14) 後縮:下頷由前伸回到原來的位置 (15) 上舉:聳肩。 (16) 下壓:放下肩膀
(13) 前伸:下頷向前推出 (14) 後縮:下頷由前伸回到原來的位置 (15) 上舉:聳肩。 (16) 下壓:放下肩膀 表9-2 各關節可動域 圖9-4 被動運動──肩部運動 圖9-5 被動運動──肩肘內收、彎曲 圖9-6 被動運動──肩部旋轉 圖9-7 被動運動──腕及手部 圖9-8 被動運動──髖關節 圖9-9 被動運動──踝、腳趾

49 表9-2 各關節可動域

50 圖9-4 被動運動──肩部運動

51 圖9-5 被動運動──肩肘內收、彎曲

52 圖9-6 被動運動──肩部旋轉

53 圖9-7 被動運動──腕及手部

54 圖9-8 被動運動──髖關節

55 圖9-9 被動運動──踝、腳趾


Download ppt "9 活動與運動 第一節 身體姿勢 第二節 案主的姿勢(擺位)與支托身體的移位 第三節 運動障礙與被動運動 第四節 輔具之使用 第五節 按摩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